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让王》(1)
userphoto

2023.08.03 江西

关注

(解题)

         本篇不是循例以首句的首两字做篇名,而是就第一节所记事实为题的。所记为尧、舜之让天下,因以为名。主旨在指说有道的人之逃天下而不肯受,指出为国的烦扰,贪图利禄勋爵者自取其患,因此而伤害性命是不值得的。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篇文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处;且先秦诸子思想也常互相渗透与影响,尽可看作庄子后学所撰。

       全 文写了十六七个小故事,大体可以划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至“终身不反也”,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和石户之农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至“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写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迁邠和王子搜不愿为君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第三部分至“岂特随侯之重哉”,通过华子与昭僖侯的对话和鲁君礼聘颜阖而颜阖不愿接受的故事,进一步指出要分清事物的轻与重,生命是重要的,利禄、土地等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看重的,用宝贵的生命去追逐无用的外物,就好像用随侯之珠弹打高飞的麻雀。第四部分至“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写列子贫穷却不愿接受官府的赠予。第五部分至“遂不受也”,写屠羊说有功也不受禄,表达了轻视利禄、追求高义的思想。第六部分至“是丘之得也”,写原宪、曾子、颜回身处卑微、生活贫困,却不愿为官,不愿追求利禄,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思想。第七部分至“可谓有其意矣”,通过魏牟和瞻子的对话,提出“重生”、轻利的观点。第八部分至“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写孔子身处厄境也随遇而安,说明得道之人方能“穷亦乐”、“通亦乐”。第九部分至“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写北人无择、卞随和瞀光诸隐士鄙薄禄位不愿为君的故事,内容跟第一部分相似。余下为第十部分,写伯夷、叔齐对周王朝夺取天下的评价,斥之为“推乱以易暴”,宁可饿死于首阳山,也不愿“并乎周”而玷污自身。

原 文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一),子州支父曰: “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一),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 “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 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夫! 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二),石户之农曰:“捲捲乎后之为人(三),葆力之士也(四)。”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解 说

(一)“又让于子州支父”、“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父与子州支伯为同一人。“又让”者为尧。是让者为尧又为舜,显系传闻的不同。从其答词的相同,可断言是一事重出。可能记这事的有两个本子,为编订者一并收录。

(二)“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释文》李颐云:石户,地名。农,农人也。但既为舜之友,应以特定的人为是。《庄子译诂》谓“似为人名”,可以参考。

(三)“捲捲乎后之为人”: “捲”通拳。“捲捲”勤奋貌。“后”一般为对君王之称,严格地说,则是受禅之君。

(四) “葆力之士也”: “葆”蕴藏也。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①,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②。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③,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④,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⑤,而不以易生⑥,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让善卷⑦,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⑧;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⑨,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⑩,葆力之士也⑪。”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①子州支父:姓子,名州,字支父,为怀道的隐者。②犹:还。③幽忧:指藏于心中的隐忧。④子州支伯:即子州支父。⑤大器:宝物。⑥生:生命。⑦善卷:姓善,名卷,隐者。⑧葛:指用葛纤维织成的布。 絺chī痴):精细的葛布。⑨石户:地名。⑩卷卷(quán权):用力的样子。 后:君,指舜。⑪葆力:谓勤劳用力,不知养德。

语 译

尧把天下推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又来推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要我来做天子,倒是可以。可是,我恰好患有埋在心底的大病,正在医治,没有时间来治理天下。”按说天下是最贵重的,但不能为了它而伤害本性,其他的东西就更不行了! 只有不为天下做事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

舜推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恰好有埋在心底的大病,正在医治,没有时间来治理天下。”说起来天下是个了不起的器物,但不能为了它而变更本性。这就是得道的人和流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舜把天下推让给善卷,善卷说:“我生存在宇宙之中,冬天穿上皮毛,夏天穿着麻布。春天播种种田,身体能够担负起这份辛劳;秋天收获存储,保证了本身的休息和食用。太阳升起时劳作,太阳落山时停手休息,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心情愉快舒畅,干什么要个天下! 可叹啊! 你并不了解我啊。”因而不予接受。就此离去进入深山,不知到哪里去了。

舜把天下推让给他的朋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说:“好勤奋呀君王这个人,真卖力气呢。”他觉得舜的德性没有做到好处。于是就丈夫扛、妻子拎地带着孩子去向海边,他再也没有回来。

原 文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 “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筴而去之(一),民相连而从之(二),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直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三)。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解 说

(一) “因杖筴而去之”: “筴” 同策。或以为执持,因解“杖筴”为拄着拐杖。非是。实则“杖”即拄着拐杖。“筴”马箠也,《论语·雍也》“策其马曰”,就是以鞭打马。因而应解为鞭打着马。

(二) “民相连而从之”: “连”结也。“相连” 成群结队地。

(三) “皆重失之”:因对“之”之所代表理解不同,对句有两种解释:一、以代表“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的高官尊爵,“重”解为看重。句意便为都怕失掉它。二、以代表“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这样的事,“重”解为很大程度。句意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这些。从语气看,应以后者为是。

大王亶父居邠⑫,狄人攻之⑬。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⑭!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⑮!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⑯。”因杖筴而去之⑰。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⑱,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⑲,见利轻亡其身⑳,岂不惑哉! 

⑫大王亶[dǎn]父:即古公亶父,是王季的父亲,周文王的祖父。 邠(bīn宾):同“豳”,在今陕西旬邑西南。⑬狄人:亦称猃狁、獯鬻、熏育、荤允,是古代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北部及内蒙古西部的一个游牧民族。⑭子:指邠地人民。⑮奚:何。 异:不同。⑯所用养:指土地。 所养:指百姓。⑰杖筴[ zhàng cè ] :1. 亦作“杖筴 ”。拄杖。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2. 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3. 谓追随;顺从。 《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⑱养:指用以养生之物。⑲重:看重,重视。 之:指高官尊爵。

语 译

周族的先人太王亶父居住邠地,狄族不断骚扰。太王送皮帛等衣物给他们,他们不要; 送狗马等牲畜给他们,他们不要; 送珠玉等宝物给他们,他们不要。狄族所想要的是土地。太王亶父说:“和人家的兄长住在一起而杀掉他的弟弟,和人家的父亲住在一起而杀掉他的儿子,我是不忍心的。你们就耐心地住下来吧!做我的部众和做狄族的部众有什么两样。而且我听说过,不要因为用来养人的 (指土地) 损害它所养的 (指人)。”于是拄着拐杖赶着马离开这里。民众成群结队地跟上前去,就在岐山之下建成都邑。像太王亶父可算能重视本性的了。能重视本性的,即使富贵了也不以生活来伤害本身,即使是贫贱也不因利益而连累形象。现在这个时代一些身居高官尊爵的人,都远不能做到这一点。眼睛只盯着利益而丢弃本身于不顾,这不也太糊涂了吗?

原 文

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一)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二)。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三),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解 说

(一)“逃乎丹穴”: “丹穴”多以南山洞为释,但不知所据。“丹”是一种矿产,盛产南越和巴蜀。秦始皇曾为巴寡妇清筑怀清台,就因为她家是富有的丹矿主。《史记·货殖列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丹穴”应是丹砂矿。越正是丹砂的产地。

(二) “从之丹穴”: “从” 读“踪”,追踪之意。

(三) “王子搜援绥登车”: “绥”挽以上车的绳索。

       越人三世弑其君㉑,王子搜患之㉒,逃乎丹穴㉓。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㉔。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㉕。乘以王舆㉖。王子搜援绥登车㉗,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⑳轻:轻易。㉑越人三世弑其君:指越王翳被儿子杀掉;越人又杀掉他的儿子,立无余为国君;无余又被杀掉,立无颛为国君。 弑:古代把臣杀君、子杀父称为弑。㉒王子搜:即无颛。㉓丹穴:洞穴名。㉔从:追踪。㉕艾:艾草。㉖王舆:指国君所乘的车子。㉗援:拉。 绥:登车时拉手所用的绳索。

语 译

        越人杀掉过三代的国君,王子搜很是担心,逃进丹砂矿的洞穴里,越国没了国君。寻找王子搜不见了,于是就追到丹砂矿里去搜寻。王子搜不肯出洞,越人点燃艾草放烟熏烤,准备好玉辇让他乘坐。王子搜拉住上车的绳索登上玉辇,向天号叫说:“国君啊,国君啊,怎么就不能把我放过呢!”王子搜并不是不愿意做国君,而是不愿意承担做国君的那种祸患。像王子搜,可算是不因为国家而伤害本性呢? 这恰好是越人所以要让他为国君的原因。

原 文

       韩魏相与争侵地(一),子华子见昭僖侯(二),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 “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得天下。’ 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 “甚善! 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 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解 说

(一)“韩魏相与争侵地”:“侵”或以与上“争”相结而为词,意为侵占。但所争占之地为何地,不能明确。实应与下“地”相结而为词,作为地的状语,争也。“侵地” 即有争议的土地,还没明确其归属,因而相争。

(二) “子华子见昭僖侯”: “僖”或本作“釐”同,音亦读僖。“昭僖侯” 韩国君。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㉘,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㉙,书之言曰㉚:'左手攫之则右手废㉛,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㉜?”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㉝!”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㉘子华子:魏国人,思想接近道家。 昭僖侯:即韩昭侯。㉙书铭:谓写下契约。㉚言:指铭词。㉛攫[jué ]:夺取。 废:斩去。㉜能:愿。㉝固:乃。

语 译

韩、魏两国同来争夺还没有明确归属的地方,子华子晋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深表忧虑。子华子说:“现在假如天下在君王面前立下状子,这样写道: '用左手抓取就把右手剁掉,用右手抓取就把左手剁掉。可是谁去抓取就把天下给他。’君王肯去抓取吗?”昭僖侯说:“我不去抓取。”子华子说:“好极了! 从这来看,两只手臂是比天下重的。全身又重于两只手臂。韩国比天下轻得多了,现在所争夺的,比韩国又轻得多。君王简直是苦害本身损伤本性来担心到不了手啊。” 僖侯说: “好了! 给我提意见的人多了,可就没听到这样的说法。” 子华子可算懂得轻重的了。

原 文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一)。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二),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三),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

故曰(四):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五)。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六)!

解 说

(一) “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品。“先”提前打招呼,表示敬意。

(二)“苴[jū][chá]布之衣”:先辈或以“苴”为粗之假。但粗只表布质的程度,而非原料。实其义为麻。麻布质地粗糙,即当时的粗劣品。“苴布” 以释麻布为宜。

(三)“使者还,反审之”: 或以“反”断,或以“还”断。“反”断训返,“还”断训翻。返与还同义,二字不必连用。翻有反复之意,故以“还”断为是。

(四)“故曰”:其下的一节,乃对上几个故事的结语。即作者所发的议论。这就是卮言。

(五)“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真”多以为指精华,“绪余”指残余,“土苴”指糟粕。大道纯真,固是精华,以“真”为精华,可以通过。糟粕乃酒滓,为废弃之物。大道何来糟粕,于理未合。而残余和糟粕分别又在哪里,也难以说清。所以这样的解释,未为允当。且以木材为例,有正材,正材规整; 正材取后有余物,如木头,边沿一类东西; 制作器物又有刨花、木屑等产出。用以喻道,正材为真,木头、边沿为绪余,刨花、木屑为土苴。木头、边沿、刨花、木屑虽不同正材,但亦是木材的本体,决不同于糟粕为提出精华后的废弃之物。它们是主体、其次和再次的关系。

(六) “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随侯之重”先辈有言“随侯”下脱“珠”字,于义甚是。但从字的迹象表明,所脱应是“之珠”二字。这是因为录者在录到 “之珠”的“之”字时,竟与“重”字相连,而把“之珠”丢掉了。句应为“夫生者岂特随侯之珠之重哉”。(别扭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㉞,使人以币先焉㉟。颜阖守陋闾㊱,苴布之衣而自饭牛㊲。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者谬而遗使者罪㊳,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㊴,复来求之,则不得已㊵。故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㊶,其土苴以治天下㊷。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㊸。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㊹,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㊺,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㊻。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㊼!

       ㉞鲁君:鲁哀公,或谓鲁定公。 颜阖:姓颜,名阖,鲁国的隐者。㉟币:币帛,钱币。一说赠物。㊱守:居住。 陋闾:陋巷。㊲苴(jū居)布:麻布。 饭牛:喂牛。㊳遗(wèi位):给予。㊴反:反复。㊵已:通“矣”。㊶绪馀:谓残馀。 为:治。㊷土苴:糟粕。㊸完:保全。㊹殉:追逐。㊺随侯之珠:指周时被汉中随侯得到的明珠。(那是春秋时候的一个秋天,西周的随侯(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这天行至溠水地方,随侯突然发现山坡上有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由于伤势严重,巨蛇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它两只明亮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随侯见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满灵性,遂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命令随从为其敷药治伤。不一会儿,巨蛇恢复了体力,它晃动着巨大而灵活的身体,绕随侯的马车转了三圈,径直向苍茫的山林逶迤游去。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随侯出巡归来,路遇一黄毛少儿。他拦住随侯的马车,从囊中取出一枚硕大晶亮的珍珠,要敬献给随侯。随侯探问缘由,少儿却不肯说。随侯以为无功不可受禄,坚持不肯收下这份厚礼。第二年秋天,随侯再次巡行至溠[zhà ]水地界,中午在一山间驿站小憩。睡梦中,隐约走来一个黄毛少儿,跪倒在他面前,称自己便是去年获救的那条巨蛇的化身,为感谢随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来献珠。随侯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枚珍珠,这枚硕大的珍珠似乎刚刚出水,显得特别洁白圆润,光彩夺目,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一看便知是枚宝珠。随侯叹曰:一条蛇尚且知道感恩图报,有些人受惠却不懂报答的道理。 据说随侯得到宝珠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国诸侯的垂涎,经过一番不为人知的较量,随珠不久落入楚武王之手。后来,秦国灭掉楚国,随珠又被秦始皇占有,并被视为秦国的国宝。秦灭亡后,天下大乱,随珠从此不知所终。日升月落,大江东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随侯之珠已湮没在滚滚的历史烟尘中,不可复寻。只有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传说,依然隐约闪烁在茫茫史河中,带给后人温暖与警示。)㊻要:求。㊼“随侯”:后面当补一“珠”字,文意乃全。

语 译

       鲁国的国君听说颜阖是个有道的人,派人带上礼品前去邀请。颜阖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着麻布的衣服,自己正在喂牛。鲁国君派遣的人到了,颜阖自来迎接。派来的人问:“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正是颜阖的家。”派来的人送上礼品。颜阖跟他说:“你们怕是弄错了,竟然使尊驾受这么大累,最好再调查调查。”派来的人回去了,反复核实,再去邀请,已经见不到人了。所以像颜阖这样的人,才真的不想富贵呢。

       因而说,用大道的主体修治本身,用它的边边沿沿管理国家,用它的零碎渣末治理天下。从这一点来看,帝王的工作,只是圣人多余的事,并不能修身养性。现在世俗上的上层人物,多是危害本身丢弃本性为外物而拼死,这不太可悲了吗? 大凡圣人有所举动,总是要弄清楚是为了什么和怎样去做。假如有这么一个人,用宝贝随侯明珠去弹射居于千仞之高的小鸟,人们一定觉得可笑。为什么? 这是因为他用的很重而要取得的却太轻了。可本性又岂止是随侯明珠那样重呢!

原 文

      子列子穷(一),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客遗之粟(二)。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三):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四),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 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解 说

(一) “子列子穷”: “子”尊敬之称谓。

(二) “郑子阳即令客遗之粟”: “遗”音畏 (wèi),馈赠。

(三)“其妻望之而拊心曰”:“望”,《列子集释》训怨,义无不可。但如取“向视也”之义,释为瞪他一眼,以与下“拊心”捶胸相连接、岂不更加形象? 本著取此义。

(四)“君过而遗先生食”:“君”不是国君,子阳是郑相。乃对臣而言,即俗说的上边或上头。“过”至也,就是说派了人来。

       子列子穷㊽,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㊾:“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㊿?”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51〕:“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2〕。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53〕,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54〕,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㊽子列子:即列御寇。㊾子阳:人名,郑国的相国。㊿无乃:岂不是。〔51〕望:怨望。 拊(fǔ府)心:搥胸。拊,拍。〔52〕佚:通“逸”,安逸。〔53〕君:指子阳。 过:谓自以为过,引为己过。 食:指粟。〔54〕卒:后来。

语 译

列子先生穷困潦倒,看样子像饿了几天似的。郑子阳的食客中有人向郑说:“列御寇,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住在你们国家里而穷困,你们国家不是太不重才了吗?”郑子阳即派这个食客送去粮食。列子先生出见来使,再三地道谢推辞不受。来使去后,列子先生回转内室,妻子瞪他一眼捶着胸说:“我听人家说有学问人的妻子,都是舒舒服服过日子的。现在我们饿着肚子,上边派人来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却不接受,难道这不是命吗?”列子先生笑了,对她说:“上边并不是自身了解我的,是听了别人的话给我送来粮食; 真要是加罪于我,也会是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到后来,民众果然闹事杀掉了子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让王
新修本《庄子·让王》28
相让为怀
让 王
《庄子·让王》解说和语译
94-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九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