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前街河、十全街河上的老桥——苏州老桥记
userphoto

2023.11.22 江西

关注

苏州因水而美丽,因桥而精彩。公元前514年,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兴建了吴国的阖闾城。经历了2500多年的苏州古城河网密布,桥梁众多,“小桥流水人家”是苏州特有的风景。诗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东西南北桥相望”“乌鹊桥红带夕阳”,在文人墨客的笔端,映现的是苏州古城水、桥、人的相互交融、浑然一体的美丽景致。本文参考《苏州老桥志》为广大市民展现苏州美丽的老桥。

第三横河(即道前街河、十全街河)第三横河西自学士河起,东至葑门外城河,长3330米,宽5~6米。水流自西向东,南北向跨河老桥依次有15座:孙老桥、吉利桥、府署桥、饮马桥、南仓桥、帝赐莲桥、福民桥、乌鹊桥、船场桥、南林桥、带城桥、织造桥、星造桥、百步桥、城桥。

▲长洲路水巷俯瞰西接道前河,东连十全河,图中小桥为南仓桥(80年代摄)

▲十全街河(50年代摄)

▲十全街河(80年代摄)

▲道前街河(80年代摄)

▲道前街河埠(80年代摄)

▲道前街河夜景

▲十全街河

26孙老桥

▲孙老桥(80年代摄)

▲孙老桥(2013年摄)

孙老桥跨道前河,南与吉庆街相直,北接道前街。唐宝历年间(825~827),郡守白居易所建,因名白头桥。唐《吴地记》、宋《吴郡志》、明《姑苏志》录。宋天圣初(1023~1025),郡守孙冕重修,改名“孙老桥”。元总管道姓重建,“石岩”是其号,桥改名为“石岩桥”。明朝修建,复名“孙老桥”。1978年改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0.8米,宽14米,跨径5.6米,花岗石桥栏,桥栏望柱上用行书雕刻桥名。宋《吴郡志》载:诗人梅挚《过白头桥》诗云:“白头桥奈白头何,旧德如存故老歌,不特舆梁起遗爱,大都才美服人多。”明《姑苏志》载:绿水园,在孙老桥东,古为朱勔别墅。又载:郡守孙冕修唐白头桥。

知识小链接

▲朱勔像

朱勔(miǎn),苏州(今属江苏)人。北宋大臣,为“六贼”之一。因父亲朱冲谄事蔡京、童贯,父子都任有官职。当时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间,在苏州设应奉局,摩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号称“花石纲”。此役连年不绝,百姓备遭涂炭,中产之家全都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腊起义时,即以诛杀朱勔为号召。朱勔在奉迎皇帝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钦宗即位,将他削官放归田里,后又流放到循州关押,复造使将他斩首处死。

▲朱家园(80年代摄)

朱勔别墅原为北宋奸臣朱勔之宅。到元至正中期,庐山陈惟寅、惟元兄弟购得之,取绿水之名(今俗称朱家园)。园中有来韵轩、清呤阁、萝径等名胜,高启为之序。新中国建立后,曾为苏州市政府招待所,现已改为民居。

▲孙冕像

孙冕,字伯纯,新淦人(今江西新干县)。北宋天禧中期,知苏州。治狱不滥,断讼如神,弛张在己,无所吐茹。吏畏而民爱之。当病瘫,苏州人争为诸佛寺祈福,复立生祠于万寿寺。甫及引年,大书一诗于厅壁,拂衣归九华山。朝廷高其风,许再任,召之不起。

27吉利桥

▲吉利桥(2013年摄)

吉利桥跨道前河,南堍与司前街相直,北接道前街。始建于春秋时期,桥址为吴王织里所在,故名“织里桥”。唐《吴地记》、宋《吴郡志》录。宋代更名“吉利桥”,后又讹为“失履桥”。1984年定名“吉利桥”。明嘉靖四年(1525)、民吉利桥国19年(1930)重建。1953年拓建,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梁桥,长9米,宽11米,跨径9.5米,花岗石镂花桥栏,桥头阳刻行书桥名。1984年因道前街拓宽重新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梁平桥,现桥长8米,宽17.6米,跨径6.3米,花岗石镂花桥栏,栏杆两端置抱鼓石,抱鼓石上阴刻行书桥名。桥南侧,西善长巷3号,原为江苏按察司狱。抗战前夕,国民党当局曾把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女士关押在此。新中国建立后,为苏州市公安局看守所,现为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苏州禁毒展览馆。

知识小链接

▲江苏按察司狱

▲苏州警察博物馆

▲江苏按察使狱内景

江苏按察司狱是清末设立的一所监狱,里面关押的都是死刑犯和其他要犯。辛亥革命后按察司监废止,1919年国民政府在此设立江苏高等检察厅看守所。1936年12月30日,七君子之一的史良被关押在看守所女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苏州市看守所的所在地,2005年获准改建为“苏州警察博物馆”和“苏州禁毒展览馆”并与2007年开馆。

28府署桥

▲府署桥(2013年摄)

府署桥跨道前河,南连东善长巷,北接道前街。明宣德五年(1430),况锺任苏州知府时建,名“福民桥”。旧时,县衙门前之桥多取义造福黎民为名。明《水道图》、清《巡警图》、民国《吴县图》均有标注。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1985 年重建,为单孔条石板梁平桥,长8米,宽4.5米,跨径4.6米。并将望星桥北已拆迁的宋朝所建百狮子桥部分武康石桥栏移建于此,为实腹桥栏,两侧武府署桥康石边梁浮雕水浪、旭日、海马,武康石栏板浮雕舞狮24只,矫健活泼,虽年代久远,模样模糊不清,但图案依稀可见,显得古朴凝重,至为可贵。2010年沧浪区政府出资重修,并改今名。

29饮马桥

▲饮马桥(2013年摄)

饮马桥跨十全河,南北连接人民路。南堍东侧与石家湾垂直相交。始建于东晋之前,唐《吴地记》、宋《吴郡志》、明《姑苏志》,清康熙《志》、乾隆《志》录。宋《平江图》标注“饮马桥”。相传,晋高僧支遁饮马于桥下,《红兰佚乘》载:“支遁好买马。饮马桥其最重者名曰'频伽’,尝饮频伽于桥下,马溲处忽生莲花,人异之,故名桥曰'饮马’,而桥之西南有莲花巷。”宋淳祐六年(1246),知府魏峻重建饮马桥。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曾修建拓宽。1984年道前街拓建工程中重建,由木梁板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中央为门梁,两侧为T型梁,长6.5米,宽31.8米,跨径6米,花岗石镂花桥栏,正中阴刻桥名及重建年月。

30南仓桥

▲南仓桥(2013年摄)

南仓桥跨十全河,南连张思良巷,北接长洲路。建造于宋绍定二年(1229)之前,宋《平江图》著录,名“南仓桥”。旧有义仓在桥之南,故名。“仓桥”为其简称。宋《吴郡志 》、明《 姑 苏 志 》、清 嘉南仓桥庆《三横四直图》录,名“南仓桥”。明正统六年(1441),因原石坡平桥,净空过低船舶难以通过,重建单孔石拱桥。清同治六年(1867),长洲县正堂蒯重修。桥小工细,花岗石块镶铺桥面,花岗石实腹桥栏,梁侧阴刻楷书桥名,外各套圆圈,两旁阴刻小字“同治六年”,“长洲县正堂蒯重修”。1984年大修,为单孔石拱桥,长13.7米,宽3.5米,跨径5.2米。明弘治元年(1488),长洲县令邢缨义在桥畔辟地建造亭舍,最具园林之胜,植遍香竹,奇花异草,郁葱吐秀,十分雅致,有百花亭、尊美堂、绿野轩等诸胜。

31帝赐莲桥

▲帝赐莲桥(2013年摄)

帝赐莲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北接长洲路。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明《姑苏志》:“帝师桥,长洲县西,宋咸淳间建。”清康熙《志》、乾隆《志》录,名“帝师里桥”,俗名“帝赐莲桥”。历代修建未见记载。1984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长14米,宽3.2米,跨径4.8米,花岗石实腹桥栏。踏步步阶,南15级、北18级。

32福民桥

▲福民桥(2013年摄)

福民桥跨十全河,南接十全街,北通长洲路。在长洲旧县治前,原为条石板梁单孔平桥,民间棚船难于通过。明《姑苏志》载:“可过桥,长洲旧县治前。初桥低不通舟楫,谚云'长洲县前——难过’。淳祐中改作,取韩文公诗语。”句出韩愈《泷吏》诗最后几句:“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于身实已多,敢不持自贺。”宋淳祐年间桥曾改作“可过桥”,延至明代王鏊纂《姑苏志》时仍在桥梁卷列为可过桥,当时福民桥指况锺知府前的桥。2010年改府前福民桥为府署桥(见“028.府署桥”),福民桥乃移用于此,去可过桥名。1983年12月沧浪区城建局重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9米,宽3.9米,跨径5米,花岗石雕实腹桥栏,高0.4米,南堍望柱书写桥名,北堍望柱书写“沧浪区城建局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改建”字样。

33乌鹊桥

▲乌鹊桥(摄于清末)

▲乌鹊桥(2013年摄)

乌鹊桥跨十全河,南与乌鹊桥路相直,北连平桥直街。北堍东侧与滚绣坊垂直相交,西侧与长洲路垂直相交。春秋时期,与苏州古城同时建造。《吴郡图经续记》云:“乌鹊桥,在郡前。旧传有古馆八,曰全吴、通波、龙门、临顿、升羽、乌鹊、江风、夷亭。”桥畔建有乌鹊馆,桥因此馆而得名。乌鹊桥,旧为石拱桥,建筑宏伟,为城内石桥之冠。桥栏为红色,雨后或斜阳夕照,如长虹横空,历代骚人墨客多予吟赏。两面桥柱上各有对联,东侧:“雁齿重新,两岸弦歌铿茂苑;虹腰依旧,一湾烟月溯葑溪。”西侧:“利涉同资,会看千秋湲渚北;嘉名永锡,每逢七夕忆淮南。”民国23年(1934),桥因年久失修,有倒塌之危,由地方知名人士、省立图书馆馆长蒋吟秋、省实验小学校长施仁夫等倡议重修。为适应车辆来往,便利交通,将拱桥改为平面钢筋水泥桥,蒋吟秋题写隶书“乌鹊桥”三字,用汉白玉镌刻,嵌入桥栏中间。民国34年重建,改为单孔石拱桥,长7.2米,宽5.8米,跨径5.5米。1983年与1987年再重建,现为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两侧立面锒砌花岗石拱券石,长22米,宽13米,跨径6.5米。为不损古桥建筑风格,下半部仍保留原桥石拱,上半部从实情出发,铺设沥青路面,方石板人行道,花岗石贴面,镂空桥栏,高0.9米,原桥联石及蒋吟秋题写的汉白玉桥名石碑,得以保留在新桥上。

知识小链接

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

唐·白居易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馀。

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

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乌鹊桥上元诗

宋·杨备

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

虽然上属牵牛分,不为秋河织女填。

乌鹊桥

明·高启

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

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织女行。

34船场桥

▲船场桥

船场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北接滚绣坊。始建于宋朝,宋《平江图》名“船场桥”,明《姑苏志》录“船场桥”,下注“张林浜”。宋《吴郡志》录,名“船坊桥”,以附近旧有金氏船坊得名。清同治年间桥拆毁。按宋《平江图》载:古“船场桥”作东西向,跨今桥北侧之张林浜上,浜及桥早废。南林饭店扩建时,为方便汽车出入,1983年6月于门前建桥,遂移借古桥之名命名新建之桥。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长12.6米,宽9米,跨径6米。花岗石雕花桥栏,中间饰为空心花形,12根望柱,柱头各雕以小狮,姿态无一雷同。桥栏南北桥端望柱书写桥名及建桥年月。

35南林桥

▲南林桥(2013年摄)

南林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直对南园宾馆;北接滚绣坊,直对南林饭店。始建于唐朝,唐《吴地 记》、宋《 吴郡志 》、明《姑苏志》,清康熙《志》、乾隆《志》记载。宋《平江图》录,其地为金氏船坊所在地,故名船坊桥,后讹“坊”为“舫”。1956年曾修建加固。1963年改建,由路南移至路北,将原位于带城桥弄西、十全街南侧的船坊桥迁建于现址,进行改建,以南林饭店得名。为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1米,宽8.8米,跨径9.8米。南林桥旁,原有南林村。1930年前后,此处建9幢西式楼房,1955年将南林村改建为南林饭店。占地35000平方米,担负着苏州市外事旅游活动、国内外贵宾的接待任务,内有假山、喷泉,花红树绿,环境清幽,社会学家费孝通有诗赞曰:“南林不是寻常梦,一觉方知乡谊浓。”

▲南林饭店

南林饭店,四星级饭店,总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1957年正式营业。担负着苏州市外事旅游活动、国内外贵宾的接待任务,内有假山、喷泉,花红树绿,环境清幽,社会学家费孝通有诗赞曰:“南林不是寻常梦,一觉方知乡谊浓。”

36带城桥

▲带城桥(2013年摄)

带城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与带城桥路相直;北接凤凰街,北堍东侧为带城桥弄下塘,弄以桥名,西侧与滚绣坊垂直相交。始建于唐朝。唐《吴地记》、明《姑苏志 》,清康熙《 志 》、乾隆《志》均录,宋《平江图》标注“带城桥”。南宋嘉泰元年(1201)重建,为石基木梁单孔平桥。明洪武《志》:“桥迤逦近本府南城,故名。今讹为戴城。”民国25年(1936)改建,为水泥带城桥梁 单孔平桥。1955 年重建,改为浆砌石拱桥。1981年拓建时保留原拱桥,两侧加钢筋混凝土板梁,长7米,宽17.45米,跨径5米,人造石镂花桥栏。1999年5月再度拓修重建。现桥长9米,宽30米,跨径6米。明洪武《志》载:“万卷堂,侍郎史正志所居,在带城桥南。”

知识小链接

史正志,字志道,号乐闲居士、柳溪钓翁、吴门老圃,祖籍江都(今江苏扬州),寓居丹阳(今属江苏)。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授歙县尉。志引《施氏丛钞》云:“正志,扬州人,造带城桥宅及花圃,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圃先废,宅售与常州丁卿昆季,仅得一万五千缗。”

37织造桥

▲织造桥

织造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北接带城桥弄下塘,并对苏州市第十中学后门。始建于清前期,初建为木桥。清《三横四直图》《巡警图》,民国《吴县图》,此处均标注“红板桥”,系木板桥髹以朱漆以示华贵,故名。后振华女中大门改至孔府司巷,此桥拆毁。2009年10月在此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沿用织造桥桥名,长12.2米,宽3.6米,跨径5米,汉白玉实腹桥栏中间书写桥名,其他桥栏汉白玉浮雕花卉,南堍有10级踏步,北堍有引桥,引桥东西两坡各有踏步15级。偏东数十步即原苏州织造署旧址。

知识小链接

▲苏州织造署旧址

清顺治三年(1646),工部侍郎陈有明奉旨总管苏州织造,选带城桥下塘今18号、明朝外戚嘉定伯周奎的旧宅,兴建苏州织造局,占地五十亩,规模壮观,体制宏敞,有厅堂、楼阁、庙宇、机房四百多间,并有园池亭台。康熙十三年(1674),划南半部为“织造署”。康熙四十三年(1704)于西花园建造行宫,康熙、乾隆两帝南巡,均曾驻跸行宫,出入必经此桥。乾隆四十四年(1779),将瑞云峰从留园移入。咸丰庚申之乱,仅剩假山。同治十年(1871)重建。现存头门、仪门、多祉轩、部分机房和碑石,是“江南三织造”中存遗迹最多之处。瑞云峰原为宋花石纲之太湖石奇峰,由主峰及底座两部分组成,置水池中,高5.12米,宽3.25米,石峰嵌空,透漏具备,峰座相配宛若天成。此峰四面成景,曲折妍妙,渦洞相套,褶皱相叠,玲珑剔透,是江南“四大太湖石峰”的精品。池周围配以湖石驳岸、假山、石桥、平台,林木葱茏,环境幽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舅父李煦曾先后住苏州织造署。故红学家认为,曹雪芹可能出生在这里,或与祖父、舅父一起在此生活过。光绪三十二(1906),由王谢长达在此处办振华女校。民国15年(1926)改为振华女子学校,由王谢长达之女王季玉任校长。1953年改名为“苏州女子学校”,后为江苏师范学院附中,现为苏州市第十中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8星造桥

▲星造桥(摄于民国)

▲星造桥(2013年摄)

星造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直对苏州饭店,北与迎枫桥弄相直,北堍东为吴衙场,北堍西为带城桥下塘。始建于明初,明《姑苏志》,清康熙《志》、乾隆《志》录,名“善教桥”。相传,有一天晚上,天上突然落下一块陨石,落在桥的附近,百姓认为这是吉祥物,所以重修该桥的时候,便把这块陨石砌在桥里,故而改名为“星造桥”。后里人俗称“新造桥”。1966年曾改称“立新桥”,1984 年恢复原名“星造桥”。清雍正年间曾重建。1984年11月精工大修,为单孔花岗石有阶拱桥,长14.8米,宽2.8米,跨径5.6米,两堍步阶各18级,花岗石实腹桥栏,栏板中间书写桥名,内侧浮雕龙凤图案,栏杆两侧,各立云纹望柱,桥面雕有双龙戏珠云纹图案。

39百步桥

▲百步桥(2013年摄)

百步桥跨十全河,南连十全街,北接迎枫桥弄,与百步街相直。始建于宋朝,宋《平江图》《吴郡志》,明《姑苏志》录,原名“砖桥”。明隆庆元年(1567),知府蔡国熙重建。清中叶又称“春和桥”,清末复称“砖桥”。原为石拱桥,1952年改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8.8米,宽3.4米,跨径6米,镂花桥栏。1980年修建时,因桥址在百步街南,故命名“百步桥”。现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8.8米,宽4米,跨径6米,石质砖砌实腹桥栏,中间嵌花岗石书写桥名。桥南偏西,有清代彭定求、彭启丰祖孙状元彭氏府邸,彭定求曾任《全唐诗》总裁,乾隆年间彭启丰因任兵部尚书,民间称其“尚书第”所在为尚书里,彭启丰在其西建彭氏宗祠和彭氏义庄而有弄名彭义里。其子孙也多进士,曾孙彭蕴章官至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百步街18号,曾住现代女作家苏雪林。

知识小链接

▲苏雪林

苏雪林(1897.2.24—1999.4.21),作家、文学家,原名苏梅,字雪林,曾任东吴大学教授,著作有小说《棘心》《天马集》,散文《绿天》《屠龙集》及《唐诗概论》等著作。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长青树。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

40城桥

▲城桥(2013年摄)

城桥跨内城河,东西连接十全街。西堍南侧与二郎巷相直。始建于唐宋时期,宋《平江图》、明《姑苏志》,清康熙《志》、乾隆《志》均有著录,名“程桥”。俗称“城桥”。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改建。1955年重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0.4米,宽13米,跨径5米。2003年拓建,现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0.4米,宽18.5米,跨径4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十全街(河)上的桥
“三横四直”之第三横河(上)
苏州百巷(115)乌鹊桥路
【苏州古桥欣赏】盘门五古桥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21)——刘公桥(高升桥)
苏州地区已毁之重要古桥此处选取苏州地区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