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御制广寒殿记
userphoto

2024.06.14 江西

关注

(明) 朱瞻基 撰

宣德一

宣德

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迭,以成巍巍乎,矗矗乎,巉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山上欺下〉 岩如屋,左右二道,宛转而上,步蹑屡息,乃造其巅。而飞楼复阁,广亭危榭,东西拱向,俯仰辉映,不可殚纪。最高者为广寒殿,崇栋飞檐,金铺玉砌,重丹迭翠,五彩焕焉。轶云霞纳日月,高明闿爽,而北枕居庸,东挹沧海,西挟太行,嵩岱并立乎前,大河横带于中,俯视江淮,一目无际,寰中之胜,槩天下之伟观莫加于此矣。

永乐中,朕尝侍皇祖太宗文皇帝万机之暇燕游于此,从容之顷,天颜悦怿,指顾山川而谕朕曰:此古轩辕所都,而后来赵宋之强境也。宋弗良于行,金取而都之;金又弗良,元取而都之;元之后裔不存殷鉴,加弗良焉。天鉴我太祖高皇帝圣德命之吊伐,用诞安天下,天下既定,高皇帝念前故都也,简于诸子,以命我奠兹一方。我惟夙夜敬励,不敢怠宁以仰副高皇帝付托之重,暨建文嗣位,信用奸回,戕刘宗室,举四方全盛之师以加我,于时兹城孤立,殆一发引干钧矣,赖天地宗庙之佑,获以城之孱弱羸老,安其危而存其覆,又因以清奸憝,奠社稷,而至于今日。

夫山川犹昔也,昔之人以否德而失之,高皇帝以大德而得之,我承藉高皇帝,克艰难而保存之,奈何其可忘慎德?又顾兹山而谕朕曰:此宋之艮岳也,宋之不振以是,金不戒而徙于兹,元又不戒而加侈焉。睹其处,思其人,夏书所为儆,峻宇雕墙者也,肆吾始来就国,汰其侈,存其槩,而时游焉。则未尝不有儆于中。昔唐九成宫,太宗亦因隋之旧,去其泰侈而不改作,时资燕游,以存监省,汝将来有国家天下之任,政务余闲,或一登此,则近而思吾之言,远而不忘圣贤之明训,国家生民无穷之福矣。

朕拜稽受命,无时或忘,书不云乎?皇祖有训。诗不云乎?仪刑文王肆。嗣位以来,凡事天爱民,一体皇祖之心,敬而行之,洞洞属属,罔间夙夜,比登兹山,顾视殿宇,岁久而陁,遂命工修葺,永念皇祖,俨如在上,敬以所授大训,笔而勒诸乐石,既以自省,亦以昭示我子孙于亿万年。

宣德八年四月丁亥记

元代的赏石文化

公元1271 年,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孙)建都燕京(今北京),国号大元。次年首都改称大都。1279 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蒙古族以武力入主中原,将族群划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南宋汉人)四等。人群中文人地位最底。

元朝统治者采取高压政策,汉族士子的地位跌至谷底,汉文化的重视更无从谈起。南宋遗民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隐居在城市、乡村、山林之中,以研究传承文化为乐事,寄情于艺术为取向,促进了民间戏曲、小说以及意境高远的文人画蓬勃发展。赏石文化,在故国山水的遥念中,在这种落寂的士子心境中,文人自发于民间,陈设于文房,形成更加精致小巧、疏简清远的风格。

金大定元年(1161 年),金世宗定都大都(今北京),开始修建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役使兵丁百姓拆汴梁“艮岳”奇石运往大都,安置于大宁宫。元定都大都,在广寒殿后建万岁山。皇家《御制广寒殿记》载:万岁山:“皆奇石积叠以成⋯⋯此宋之艮岳也。宋之不振以是,金不戒而徙于兹,元又不戒而加侈焉。”从万岁山赏石可以看出:元代皇家园林,是在金人取艮岳石有所增添而成。元代统治者并无赏石文化的概念,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了。

△ 英石 元代 现藏紫禁城

赵孟頫(1254-1322 年)字子昂,元代最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为宋太祖赵匡胤后代,秦王赵德芳第十二世孙。即为大宋皇家后裔,又为南宋遗臣,且为大家士子,本应隐遁世外,却被元世祖搜访遗逸,终拜翰林学士承旨。其心中茅盾之撞激,可以想见。赵孟頫专注诗赋文词,尤以书画盛名享誉,亦赏石寄情,影响颇为深远。

(一)赵孟頫珍藏“太秀华”奇石

明林有麟《素园石谱》记载,赵孟頫藏有“太秀华”山形石。文曰:“赵子昂有峰一株,顶足背面苍鳞隐隐,浑然天成,无微窦可隙。植立几案间,殆与颀颀君子相对,殊可玩也,因为之铭。”诗曰:“片石何状,天然自若,鳞鳞苍窝,背潜蛟鳄,一气浑沦,略无岩壑,太湖凝精,示我以朴。我思古人,真风渺邈。”

从以上记载可以得知,赵孟頫所藏为太湖景观峰石,置于几案之间,有君子风骨,让人生思古之幽情。

(二)赵孟頫珍藏“苍剑石”笔格

《素园石谱》绘有“苍剑石”图谱,有“钻云螭虎,子昂珍藏”刻字。赵孟頫同时代道士张雨记载:“子昂得灵璧石笔格,状如钻云螭虎。”螭虎是无脚之龙。赵孟頫灵璧石笔格,有穿云腾雾之状,气势非凡。

《素园石谱》又载: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也。赵孟頫咏:“泰山亦一拳石多,势雄齐鲁青巍峨。此石却是小岱岳,峰峦无数生陂陀。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镌磨。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挲。⋯⋯”张道士所藏“小岱岳”,小巧玲珑、气势雄伟、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天然生成并无雕琢。赵孟頫一见惊呼奇物,爱不释手。可知石缘之情深。

(四)赵孟頫始治文人印

清代举子、青田印学家韩锡胙在《滑凝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中国古来治印,或以金属铸造,或以硬质材料琢磨。所谓文人治印,以软质美石为纸,以刀为笔,尽显文人笔意情趣。文人治印,初选青田灯光冻石,始于元代赵孟頫、王冕,至明代文彭而兴盛。文房印石兴起,赵孟頫功不可没。

灵璧石 元代 现藏紫禁城

倪瓒与的书画与景石

倪瓒(1301-1374 年)号云林子,出身江南富豪。筑有“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文玩,并为吟诗作画之所。擅画山水、竹石、枯木等,画法疏简,格调幽淡,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

(一)倪瓒居室置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代佚名《画倪瓒像张雨题》,画面右角方几所置文房器物中,有横排小山一座,主峰有左右两小峰相配,峰前尚有小峰衬托出层次。云林坐于榻上,背后山水多石,张雨题:“十日画水五日石”。云林绘画于居室,赏石是重要元素。

(二)倪瓒与狮子林赏石

苏州名园狮子林,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 年),寺僧惟则建菩提正宗寺。素有“假山王国”、“叠石之最”美称。云林曾参与狮子林的规划,以其写意山水和园林经营的理念,将奇石叠山造景方法融于园林之中,世人多有仿效而蔚然成风。云林还为该名园作《狮子林图卷》。后人于狮子林题楹联:“云林画本旧无双,吴会名园此第一。”

(三)倪瓒画理与赏石法理

元人画理中,最具声名的为倪瓒《论画》:“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似自娱耳。⋯⋯聊以写胸中之逸气也。”云林绘画,不同于以形写神的“神”,而是不求形似的“逸”。古意、士风、逸气,是元人画理的发展,画石、赏石,亦同此理。晚明文震享《长物志》在论及大朴倪瓒时说:“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泠。”这是元代高士的生活写照,也是元代隐士的赏石法理。

(一)小型石受推崇

元代赏石在民间发展,陈列于文房,具备峰峦沟壑的小型石最受欢迎。元代魏初《湖山石铭》序说:“峰峦洞壑之秀,人知萃于千万仭之高,而不知拳石突兀,呈露天巧,亦自结混茫而轶埃氛者,君子不敢以大小论也。”诗铭:“小山屹立,玄云之根。峰峦洞壑,无斧凿痕。君子懿之,置之几席。匪奇是夸,以友静德。”石有君子之德,何以大小论之?

元代研山兴盛,最为文人赏石推崇。《素园石谱》记林有麟藏“玉恩堂研山”:“余上祖直斋公宝爱一石,作八分书,镌之座底,题云:此石出自句曲外史(张雨)。高可径寸,广不盈握。以其峰峦起伏,岩壑晦明,窈窕窊隆,盘屈秀微,东山之麓,白云叆叇,浑沦无凿,凝结是天,有君子含德之容。当留几席谓之介友云。”

林有麟题有诗句:“奇云润壁,是石非石。蓄自我祖,宝滋世泽。”以上论及的林有麟先祖、张雨、赵孟頫、倪瓒都珍藏研山,元代文人置研山于文房也蔚为风气。

(三)赏石底座普遍应用

根据学者丁文父在《中国古代赏石》中的考证,在形象资料中,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元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像》,元君手托平口沿方盘中,置小型峰石。在其它资料中,不仅有须弥座,还有圆盆、葵口束腰莲瓣盆底座,而且有上圆盆下方台式复合底座。宋代的赏石底座主要以盆式为主,一盆可以多用。元代赏石底座与石已有咬合,赏石专属底座产生于元代。

北京广寒殿

说起中秋节,就少不了月宫,也即嫦娥仙子居住的广寒宫。天有广寒宫,地有广寒殿,曾经在老北京就有一个广寒殿。

曾经,在北海琼华岛山顶上原来有一个“广寒殿”,就在现在白塔的位置。金国夺取了北宋淮河以北的半壁江山之后,于1153年将国都由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迁至今北京广安门一带,即金中都大兴府。金国皇帝金世宗为了追忆昔日寄情山水与游猎的生活,于1163年在绮丽奢华的金中都的东北郊外建造了一座有山有水的皇家行宫——太宁宫。太宁宫之地,即今天的北京北海公园一带。太宁宫之山,即今天北京北海的琼华岛白塔山。太宁宫之水,即今天的北海和中海(南海是明代开挖的)。

琼华岛山顶上的白塔,建于清朝顺治八年,以前在山顶是一座广寒殿。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皇帝每年冬夏均在大都和上都两城交替居住。在大都皇宫落成之前,忽必烈就住在琼华岛上,并将山顶的广寒殿作为召见百官的正殿。《元史·世祖本记》有这样的记载:“至元二年(1265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这座被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陈设在广寒殿的“渎山大玉海”,至今仍保存在北海公园团城,其制成时间比元大都的始建时间至元四年还要早两年,距今已有740余年,堪称是见证北京古城历史的镇城之宝。

元末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记述:“广寒殿在山顶(指琼华岛上的小山,元代名为万寿山),七间,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左右列从臣坐床。前架黑玉酒瓮一,玉有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这里所说的“黑玉酒瓮”,就是用整块墨玉雕成的渎山大玉海。

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记述,万历七年(1579年)五月初四日,广寒殿因年久失修倒塌,在大梁上发现了120枚铸有“至元通宝”字样的金钱,万历皇帝还将数枚金钱赏赐给他的老师大学士张居正。

金朝皇帝金章宗,有一次和李妃在琼华岛赏月,金章宗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二人土上坐”,李妃的下联脱口而出: “一月日边明”。这副对联里边的学问大了。现在北海团城上边还有一座承光殿,“承”什么“光”?月光。中秋之月光是最美的,也是最让人思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逸简淡,意趣荒寒------清查士标《仿倪云林山水册》欣赏
倪云林画谱,太难得了
中国画荟萃 15
倪瓒(元四家)乐圃林居
每天古书画:雨后空林 疏山秀石 书画艺术收藏
每天古书画:雨后空林 疏山秀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