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庆地名的由来
安庆地域属青莲岗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边缘地带。从20世纪70年代始,境内已发现20多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证明,我们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万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

  [古皖春秋]

  从遥远的古代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皖,古国,在今潜山县,偃姓,皋陶之后。《古今图书集成》卷八十六载:“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周大夫”。“周大夫于皖,而皖 之名始著。”“地与山皆以大夫名天下,传后世。”皖是美好的意思,皖山皖水即江山锦绣也。古皖方国在当时就具有较高的文明,成为江北地区的大国,与中央王朝保持亲善关系,西周武王定它为伯爵国,春秋时期,楚国北上使皖成为附庸国,以后在吴国与楚国的争斗中,皖常叛楚而依附别国,所以楚借口将它消灭,建成皖邑,归属楚国。

  此后相继衍生出“山称皖山,水称皖水”;皖山又称皖公山,以山势“众山潜伏”而称潜山,主峰称为天柱山;皖河源出大别山;上游有长河、潜水、皖水3大支流,诸流汇合自安庆西郊入江处有著名的集镇名叫皖口(今名山口)。皖国的治所名叫皖城(即今潜山县梅城)。后世习惯于称呼安庆一带的长江水域为“皖江”之名,合称安庆为“八皖”之地。这就是清代以后安徽省简称“皖”的历史来由。

  宗,今枞阳地,古国、子爵,也是偃姓,与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关系密切。国都在今下枞阳镇。春秋时,仍为宗子国。楚国北上后,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为楚来,故都废为邑。战国时期,仍属楚国。

  桐,古国,偃姓,在今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期,先后为北上争雄的南方大国吴、越、楚国的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子国叛楚,为楚灭,成楚邑。战国时期,属楚国。

  还有一个舒国,地跨今庐江与桐城,都会在今庐江县城池乡,偃姓。这个方国比较分散,有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部落,皆同宗异国,统称“群舒”。春秋后期,相继被楚消灭。舒国成为舒邑(县),是后来庐江郡的治所,县城仍在今庐江县西南40里的城池乡城池村。

  这四国,时而联合,时而兼并,直到春秋中期相继被崛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所灭。

  [建制演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秦代安徽境内大致涉及到7个郡,即江东郡、大宋郡、砀郡、泗水郡、陈郡、会稽郡、九江郡。九江郡的范围很大,领10个县,治所在寿春。当时今安庆市境的几个古国都消灭了,小邑也被瓦解,没有形成一个县,但广阔的地域属于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地属衡山王国。西汉分别归属于淮南王国、衡山王国、松兹侯国、扬州庐江郡地。其中庐江郡皖县、舒县两建制在秦代建立,松兹侯国受封于汉高后四年(前184),治所仙田铺即今宿松县凉亭镇。西晋永嘉末年(313)废皖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在皖县旧地置晋熙郡与怀宁县,形成郡、县同治于故皖城今潜山县城的体制。

  刘宋时晋熙郡属南豫州、领怀宁、新冶、太湖左县及侨立的阴安县。萧齐改晋熙为豫州,萧梁改晋州,北齐改江州,陈改晋州,隋初改熙州,隋大业三年(607)改名同安郡,均设治怀宁县即今潜山县城;同安郡领县为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东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宝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复改名舒州。虽有名称变易,但其治所与领县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体制一直未变。至唐代,今安庆八县已有五县正式定名,并一举奠定了今八县的地域基础。

  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设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设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建安庆府,原舒州所辖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为府属5县建制。府治设于故皖城,怀宁县附廓。景定元年(1260)定治于宜城后,怀宁仍随迁为附廓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庆府为安庆路,亦领上述5县;至治三年(1323)划怀宁西部清朝、玉照2乡设潜山县,治于皖城故址。安庆路领县增至6县,是为“安庆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两代均建府制,安庆府领6县直至清代灭亡而随之结束。就连民国25年(1936)1月划太湖、潜山、舒城、霍山4县边境置岳西县,民国38年(1949)2月划桐城、庐江边境设桐庐县(后改名枞阳),基本还有在古安庆六邑区域上的变化。

  民国期间,安庆是省、道、县三级同城而治。民国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庆市,领辖长江两岸北市、南市(今东至县大渡口)。

  民国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区根据地成立,下辖3个专署,其中一、二专署均设在安庆境内。皖西第一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潜怀等地区,驻地在太湖县城;皖西第二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桐城、舒城、潜北和怀宁东部地区,驻地在桐城县城。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区委员会和皖西行署,主持组建安庆市临时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皖西第一、第二专署于6月20日合并,称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专署驻地设在安庆。9月,专署与市政府合并办公,保留安庆市名称。10月10日,撤销市建置,划归怀宁县。

  1950年10月25日,恢复安庆市建置,时为安庆专署直辖市。1951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安庆市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暂由专署代管。次年9月,安庆市改为安徽省直辖市。1958年为专辖市,1961年为省辖市,1965年为专辖市,1979年为省辖市,1988年9月,遵照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置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
天后宫的来历
  天后,是传说中的海神。天后宫即妈祖庙。传说福建有个商贾,在安庆远粮出海,突遇狂风恶浪,险遭灭顶,濒于绝望时,富商大呼天后保佑。天后居然显灵,顿时风平浪静,富商暗中默愿,二次来安庆,一定要捐建“天后宫殿”以示报恩。
   安庆天后宫的建造年代,《怀宁县志》载:“福建会馆,即天后宫福建人立”,又载,天后宫清建,在三牌楼之东,闽人请于巡抚陈用敷以祭天后者。按陈用敷在乾隆五十三年初任安徽巡抚,到五十九年再任安徽巡抚,我市天后宫在公元1788或1794年建成。
状元府之来历
  人民路以北的状元府街,旧名“状元坊”,为明末状元刘若宰府第。据《安庆旧影》载,系崇祯四年建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可惜毁于咸丰十一年兵燹。
  刘若宰字胤平,怀宁洪镇人,熟读经史,学识渊博,并长于书法,工绘水墨花卉。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中一甲一名。大魁后,曾充任崇祯帝的经筵日讲官,对这位末代皇帝颇多“启沃”,由于体质“清癨”冲任日讲官不久,即已病故。\r
      安庆旧为怀宁县治。封建社会,所在州县出了状元,是值得骄傲的,明清以来怀宁的状元,以刘若宰为仅有。据传,刘若宰的祖籍旌德县,当时的旌德县还来争状元是他们的。
      民间对刘状元的传说很多,多是离奇巧合,时神时鬼,不足为据。
“龙门口”和龙门口
      今天的安庆一中,前身是安庆市级中学。北伐以前是安庆师范学堂,满清时代此地却是安庆府的考棚。安庆府所辖的六县童生,要在这里考秀才,所以也称它作“龙门”,这条街道叫龙门口,就因此而得名。
     由于旧社会读书、应考、做官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向上爬的唯一阶梯,历来统治阶级也借此作为拢络知识份子,搜罗人才的一条主要渠道。直到抗日战争前夕,安庆高中里还存留着曾国藩写的“天开文运,为国抡才”石刻的八方擘窠大字,用来迷惑广大的知识分子。
     龙门口这条街,过去的特点是书店多。抗日战争前,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大德堂、海观楼、大盛书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当时曾有文化街之称。在一中的对面,还有一家门面狭窄的旧书店,房屋陈旧,设备简陋,它的招牌是“三让堂”,这是当时安庆书坊中资格最老一家。据说在清末是出售《各科闱墨选》这类专供考生们抄袭、模仿的“时文”店,辛亥革命以后,科举废除了,这家书店也随之冷落、黯淡,不久就自行停业了

世太史第
因赵氏家族赵文楷、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而称为“世太史第”。1907年冬,赵畇的曾孙赵朴初诞生于此。“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赵畇主讲安庆“敬敷书院”,遂购此宅并作修葺。该故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目前安庆市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太史第”是已故安庆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故居。因赵朴初的祖先赵文楷、赵昀等四代均为翰林并在朝廷任太史令,后人就将赵文楷、赵昀的宅第称为“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坐落在安庆市城区天台里街,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明代建筑,清代又将其扩建。

因赵家曾四代翰林,因此古居又被后人称作“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从明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目前安庆市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一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史学和 建筑价值。赵朴初1907年就诞生于这座“青砖黛瓦”之间。

吴越街
吴越(1878——1905)字孟侠,又作孟霞。安徽桐城人。1901年就读于保定高等师范学堂。1903年加入兴中会,在上海与杨笃生发起国民教育会,自任保定支部工作。在保定参与创办两江公学和《直隶白话报》,自兼教员、主笔,积极宣传革命。1905年赴东北,闻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揭露“立宪”骗局,潜入北京,决心暗杀出洋五大臣。9月24日怀揣炸弹,乔装登上五大臣的专车,因车身震动,弹发,不幸牺牲。

老安庆的“九头十三坡”
安庆老城建在西北高、东南低的丘陵岗地上,老街巷狭窄弯曲,道路...以山、坡、头、岭命名,俗称“九头十三坡”,是古城容貌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沉重的桎梏。
九头即:
  卫山头 (体育场东侧)
  高井头 (建设路)
  横坝头 (大观亭西侧)
  大拐角头(北正街南)
  小拐角头(天后宫)
  高山头 (朱家巷北)
  墩头  (大观亭西南)
  游山头 (鸭儿塘对面)
  朱山头 (太平寺旁)
  十三坡是:
  朱家坡 (沿江东路)
  卸甲坡 (东门同城巷)
  昌甲坡 (殡葬馆旁)
  任家坡 (胭脂巷西)
  邓家坡 (杨家塘附近)
  登云坡 (胭脂巷口对面)
  凤凰坡 (大南门口)
  宣家坡 (大南门附近)
  司下坡 (四方城附近)
  五垱坡 (西城门口)
   黄甲坡 (杨家拐旁)
  县下坡 (五垱坡对面)
  墩头坡 (大观亭附近)
焚烟亭  座落在安庆市沿江西路,依堤傍水,红柱黄瓦,画枋飞檐,颇具清代岭南风格。亭台周围的石碑、假山、焚烟浮雕、园林错有致。其中假山基座石碑上刻有《焚烟亭记》一文,记述了安庆焚烟的经过。该亭是纪念孙中山先生来安庆时,赞扬安庆人民焚毁帝国主义分子贩运鸦片之壮举的历史见证。
安徽大学红楼  在今安庆市菱湖南路192号(安庆师范学院内)。安徽大学成立于1928年,抗战期间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改为国立安徽大学。解放后,安徽大学校址迁往合肥,原址即今安庆师范学院。该楼系砖木结构,墙壁由红砖砌成,楼二层。保存尚好,大门前两侧共有六根圆石柱。门檐呈半圆形。今为安师院中文系数学楼。
大观亭     大观亭即元末郡守余阙葬处。位于安庆市大观亭街56号,称大观楼或大观台,建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系两层砖木结构,画栋飞檐,负山面江,环境清雅,素称“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列为“宜城八景”之一。建亭后,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大量诗词、楹联。清咸丰年间,兵燹亭毁。同治年虽有重建,但由于世事乖谬,兵荒马乱,各处景点渐渐破败。而今,随着城西片区老城改造,安庆市政府决定重建大观亭,发掘其精华,开发以大观亭为标志的安庆历史文化保胜区,尽而带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并为安庆人民提供休憩娱乐的新场所。
 探花第    探花第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区南关清真寺街,西边是清真寺,东边是安庆活塞环厂以及街市民居,北依登云坡,南对大江。故居因清雍正五年(1727年)安庆马氏八代子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赐“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悬府中,故名。是安庆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    探花第,始建于明朝初年。安庆马氏始祖调任当时安庆卫左所正千户之职时而建,初为马氏家宅,马哈知子孙马义弱冠后,袭父马麟安庆卫左指挥之职。后,马义又以军功而累迁广西总兵,世袭骠骑将军。到明成化二年(1466),戎马一生的马义请旨荣归安庆。时马氏宗族繁衍散布各处,独安庆城南水关最盛。为使宗族有个公众会商、处理是非曲直之所,他在主持修建清真堂之际,遂将马氏家宅改建为公用清真敦悦堂,一为族人礼拜祈祷之殿,一为族人会处纠纷之所。到马氏八代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之后,始把雍正皇帝所赐的“探花及第”匾额送到安庆,悬挂在清真敦悦堂大门上,从此,清真敦悦堂遂俗称为探花第,由此而成为名闻遐迩的名居大宅,成为安庆城南马氏宗族的荣耀象征。   探花第历经劫难,今存两进,仍不失古风旧韵。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利之便,结构纯为明代砖木抬梁式。所存的两进是原二进和三进。其中二进高为6米,通进深有8米;三进是两层楼阁式建筑,上下通高是6.6米,通进深也是8米。两进剖面都是九檩前后廊结构,具有古朴典雅之流韵。大门两侧的旗鼓石状宛响鼓,鼓石上下面均素地,无饰纹。通面有浮雕,主体纹饰是一行龙戏珠,余皆为浮雕祥云,云腾云飞如仙山洞府,而造型奇巧,构图别致,虚实相衬,更显石雕工艺之精湛。故居咫尺之遥处还有“海疆柱石”石碑坊1座,是为彪炳马大用戎马一生,保卫海疆功勋而建的,与故居辉映。英王府
咸丰三年,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咸丰六年,检点陈玉成奉命为安庆主将,将原巡抚衙门改建为检点衙门。以后,陈玉成的官位不断升迁,检点衙门也就跟着改为成天豫衙门、英王府。
太平天国讲究修缮官衙,英王府于是成了安庆城内第一富丽堂皇的建筑。
 [钱牌楼石牌坊]  座落于市区钱牌楼街,东西面向,当街而立,为明代刑部尚书钱如京所立,故又名“大司徒坊”。  石牌坊为4柱3门牌楼式汉白玉建筑。坊体高4.43米,宽7米。中门东侧抱鼓石上雕有如意、漩涡纹饰,门头枋上雕刻有莲花图案;南北次门额枋前后雕有3组图案;下额枋为瑞兽花浮雕,瑞兽在花草、卷云中翻转腾跃,气势磅礴;额垫座上是菱形、三角几何纹饰,细腻娟秀;上额枋为花草、云形纹饰,飘逸生动。其雕刻技艺繁简相宜、图纹虚实相间,体现了明清时期我国石雕艺术成就,是研究明清建筑、雕刻艺术的极有价值的实体。
【振风塔】 振风塔又名万佛塔,雄峙在市区的迎江寺内。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距今400多年。振风塔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临江昂扬的雄姿,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塔为8角7级楼阁式,高64.8米。塔的每层八角飞檐下兽衔铁钩,悬挂风铃。徐徐江风,摇动铃铎,清脆悠扬。塔底层内室供有巨型“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佛像;二层供有“弥勒佛”、三层供有“五方五佛”;三、四、五层嵌有砖雕神、佛像600多尊。全塔上下嵌有各类碑刻52块。由底层至塔顶共168级台阶,各层塔门回异多变,游人十有九迷;由八方体须弥座、连接半圆形“覆钵”和5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铜轴等构成的塔刹,巍然耸立,蔚为壮观。每当皓月中天和华灯初放之时,古塔雄姿影映江中,虚实辉映,灵光隐射,为“塔影横江”之绝景。前人叹之“半落长江日夜流,塔影千载不流去。”

       [迎江寺]  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  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展。殿内,如来佛慈眉善目,阿难、迦叶祥和稽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和药师大佛、阿弥陀佛及降龙伏虎十八罗汉,各具神韵,栩栩如生。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音大士像等瑰宝。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旺盛,名僧辈出。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历代文人墨客、名宦大臣多莅寺观光揽胜。寺内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可细品“贵者难尽识,但觉巧烹调”的传统素食素菜。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亦是别具特色的胜迹。
[古皖口]  皖口,今为山口镇,座落于市区西8公里处。地处古皖水入江口,又为皖国故地和皖县治所,因而得名。  皖口,自古为长江北岸军事重镇。三国吴黄武七年(228),孙权亲率大军驻皖口,指挥歼灭曹魏万人。嘉禾六年(237),吴将诸葛恪在此屯兵万众,卫戍孙吴。南梁太清元年(547),侯景又领兵驻守于此。南陈永定三年(559)四月,武帝遣将军徐度守御皖口,阻击后梁叛军。六月,临川王陈倩始于皖口筑城设防。唐武德五年(622),为皖阳县治。北宋开宝八年(975),太祖遣将伐南唐,于皖口大败南唐水军15万。长江来往舟楫,常泊于此。中唐诗人李涉过皖口,夜泊井栏砂,遇盗索诗,遂挥毫赠之曰:“风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相逢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成为世人传诵的诗坛轶闻。北宋名臣王安石作有《别皖口》、《过皖口》、《渡长安岭至皖口》等名篇传世。北宋黄庭坚、南宋陆游、明曹学佺及清施润章等历代诗家,都有描述皖口的名篇绝句,现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马炮营起义会议旧址        在安庆市区西北隅杨家塘边叶氏会馆。原为各地考生来安庆参加科举考试下榻处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清安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趁南洋各镇新军在安徽太湖县举行会操、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机,于此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当晚举行起义,公推炮营队官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并发布作战密令13条。是晚9时,驻在玉虹门和东门外的马营、炮营同时攻城,由于城内步营未及时接应,加之安徽巡抚朱家宝的残酷镇压,起义失败。史称安庆马炮营起义,亦称熊成基起义。现存砖瓦结构的四合平房8间,门额“叶氏试馆”四字仍隐约可见。
双莲寺 双连寺建于元朝初年,故址即今双连寺小学。原系南宋时安庆知府范文虎的住宅,环境幽美,花木掩映,相传园中荷池内曾莲工并蒂,一黄一白,范故将二女取名为金莲银莲。
      据《新元史》记载:宋德元年(公元一二七五年)正月,元军直逼安庆时,范文虎变节献城出降。范文虎降元,引起许多爱国将士和安庆人民愤怒。金莲和银莲深明大义,痛恨其你变节行径,愤而出家,在安庆西门外鸭儿塘旁清静庵落发为尼。
      范文虎降元,初被封为两浙大都督兼安知府。舍宅为寺,又旁建九层宝塔,名“双莲禅院”,作为家庙,劝二女回家修行。金莲银莲保持民族气节,拒不入城,永绝父女之情,后在清静庵坐化。因此。因此,双莲寺有寺无僧。元亡后于明洪武六年和景泰元年荷池内两次重放过并蒂莲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1个县,人口超70万,明朝时出了1文、1武两个状元
安庆的由来与雅称
黄山美韵
通过地图,了解安徽省安庆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安徽之源——安庆
舒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