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第一大堤成长记(孙 礼)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赣抚大堤,江西第一大堤、水利重器,江西“五河”之赣抚两河最强屏障,起于远古小小土堤,其地位之显要被载入史册。

据《水经注》载,东汉永元中(公元89104),赣江东岸已建有局部小堤。唐永徽二年(651),丰城县城迁赣江东岸,自张家埠至宝气亭筑有护城堤5余公里。宋天圣八年(1030),秘书郎毛恂等易以石堤。唐元和二年(807),江南西道观察使韦丹,于洪州(今南昌)近郊筑堤6公里,置内外闸以障江水。宋仁宗时(10231032),赵概知洪州,始作章江(今赣江)石堤 (旧府城西章江门上下)。如此说来,赣东大堤或诞生于东汉,至少有近2000年历史,开始小而散,以护城为主,后渐易石护土、置闸,其唐宋盛世乃建堤之春。

赣江在清江县(现樟树市)水泰以下2.5公里处首次分离,15公里后又于蛇溪脑再合。南宋淳煦年间(11741189),清江县在其分支蛇溪筑堤,江西转运副使程大昌修破坑、筒塘二堰以捍赣江。南宋庆元二年(1196),丰城县令林仲懿集匠役5万余人修筑赣江东堤为史上水利盛事。元大德初年(1297),丰城县城上下先后筑港堤、聂家增、敖家增、孟公增、马湖增等小堤。明清时期,沿江建堤护田群起。明永乐四年(1406),堵丰水出口长乐港,导丰水东入丰城县南三溪津,清江、丰城赣江东岸堤始联为一体。崇祯十四年(1641),知县秦镛委巡检唐汝圣修赣冮东岸蛇溪脑堤。雍正十年至嘉庆七年(17321802),江西巡抚令清江、丰城等县在赣江东岸迎流顶冲堤段,修建石堤、石埽、小港口,堵口筑堤,将两岸圩堤连接。道光十六年至十九年(18361839),江西巡抚陈銮、丰城知县程灿策奏请清政府拨银修建小港口3孔石闸,上自龙溪河下至大港口赣江东岸圩堤连成一线。历朝历代,修堤不止,修堤成为政府要务,也使很多开明官员名垂青史。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大,赣江大堤日益重要,技术上渐趋复杂,堵、疏、导、闸、港、联、增等多措并举,大堤越建越长。清江丰城乃大堤要地,电视剧《天下粮仓》有此地漕运故事。

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赣江东岸新干县石口至南昌县文家坊已有土堤167座,沿江城镇筑有石岸、石矶等。赣东岸堤大致已形成由石口至龙溪河、龙溪河至大港口、大港口至文家坊三大段。光绪元年(1875),丰城县堵大港口,赣江东堤联成石口至龙溪河南岸为上段,龙溪河北岸至文家坊为下段的两大段。明嘉靖六年(1527)前,赣东堤身高0.6米~1米,清顺治十年(1653)增至1.3米~1.7米,至清末,加高到2.3米~3米,低洼地段高3.3米~3.7米,顶宽扩至2米~2.7米。民国27年(193841日,赣东堤始称赣江大堤。至民国36年(1947)赣东大堤已联成一段。据当时扬子江水利委员会调查,大堤总长137.5公里,大部堤段堤身高3米~4米,顶宽2.4米~4米。大堤建设不断刷新整合和高度长度宽度坡度硬度增长的历史。

清代260多年中,有48年溃堤记载。民国时期,规定“防洪工程以防止普通洪水为度”。民国11(1922),新干县石口至清江县永泰赣东堤决口6处,7年后始修复。民国26年(1937)赣江大水,赣东堤新干县溧溪闸冲毁。同年,江西省水利局在清江龙溪河堵口,建4孔涵闸1座,将龙溪河口上下赣东堤连接。至民国37(1948),赣江大堤只能抗御樟树水位30.17米的洪水,抗洪能力不到5年一遇。

解放后,江西开始对赣东大堤除险加固和锥探挖漏。1951年新干县石口和丰城县樟树下决口,当年进行堵口复堤,并在新干县赣江大堤内修建新市隔堤730米。1954年,赣东大堤列为全省特等堤之一,堤身加高至最高水位以上0.7米,顶宽5米。1955年,兴建清江县樟树混凝土拦洪墙560米,在龙溪河口增建钢筋混凝土3孔排闸1座。1958年,南昌市将潮王洲堤身接筑3.3公里至将军渡,赣东大堤延伸。

1961年和1962年赣江接连两年大水,赣东大堤丰城县城石板地、新干县张家渡、南昌县万家洲、漳溪等地决口,损失惨重。大水后进行堵口复堤和连续几年加高加固、填塘固基、整治险段,兴建丰城钢筋混凝土拦洪墙920米。

1965年至1983年,赣东抚西大堤始并称赣抚大堤并进行一期工程建设,使赣东大堤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抚西大堤提高至10年一遇。

大堤建设,始终围绕“围与破”“破与立”的斗争,在大堤利与害中的抗争中展现了人类百折不挠、愈战愈勇的伟大精神,大堤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催生填塘固基和隔堤技术,钢筋混凝土成为大堤建设用材革命。在新中国困难时期,江西每上一个重大水利工程,都是举全省之力,兴师动众,干干停停,停停再干,屡停屡建,即使是修复水毁工程也是历经磨难和艰辛,赣抚大堤就是这样在跬步蹒跚中走向巍峨。虽堤不永固,但心在永固!

1984年至1997年,进行赣抚大堤二期工程建设,抚西大堤焦石坝至王家洲段升为20年一遇,其余直到省会南昌堤段升为50年一遇。焦石坝闻名江西,是赣抚两河间“都江堰”,造就了江西最大灌区赣抚平原灌区,实现了两河调控。赣东大堤终点将军渡闸有与南昌城同辉的历史。两千年前,汉将灌缨在此首建南昌城,“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宁被理解为飞将军赣江以七百里驱十五日之速自重霄奔入南昌,其实赣江洪峰之速远不止此。

1998年,江西长江干流及鄱阳湖区遭受自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立在九江市的那座“抗洪英雄纪念碑”对于江西水利来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洪水过后,江西并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当年上报了《江西省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项目建议书》,首先提出全面完善加固赣抚大堤防洪体系计划。

经一系列综合措施,牛皮山至南昌市城南隔堤(朝阳洲堤)段,抚西大堤王家洲至饶坊村段,赣江西岸稂洲堤,王家洲隔堤都升为50年一遇;南昌市城南隔堤至新洲闸段为100年一遇;赣东大堤新市隔堤、晏公隔堤,抚西大堤焦石坝至王家洲段为20年一遇;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浩大的水利工程,在历史上诟病为“大兴土木”“大兴劳役”。大禹的父亲治水,旷日持久,只堵不疏,耗尽国力,失败后遭受极刑;大禹前赴后继。秦国时都江堰被认为是疲国 “阴谋”;直到清朝,水利大臣提出水利大计无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甚至冒死而行。欠发达的江西,大堤建设尚受技术、经济制约,修建不易。只有新中国、新时代,才敢有如此魄力和能力。“盛世兴水”“国泰民安”乃千古真理!

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一共划分55个单位工程,全部单位工程于20039月至200712月通过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优良率70.9%2009年,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荣获由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江西水利建设获得水利最高荣誉和成就。

赣抚大堤面貌焕然一新,加高培厚了144公里,草皮护坡144公里,穿堤建筑物48座,堤顶防汛公路153公里,防浪林103万棵,永久房屋建筑面积13122平方米,工程量土方1428万立米,石方61万立米,砼41万立米,累计工程投资7亿元。等等、等等,一系列数字被刷新,其大堤最高处40米,成为大堤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峰造极。”技术也进一步成熟,当时的高喷灌浆防渗墙一招解决了“历史遗漏”。 

位于江西省中部的赣抚大堤,至此总长约175公里。到二十一世纪初,赣抚大堤保护区南起新干县溧江,北抵南昌县将军州,东临抚河,西靠赣江,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其中抚西大堤直接保护面积1344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南昌市和南昌县、丰城市、樟树市,还有向塘、樟树等3座机场,浙赣、京九、南抚铁路、国道等重要设施,保护耕地116万亩,保护人口260万人。“平地起山梁”,赣抚大堤是赣抚平原上的脊梁和奇迹。

近年,峡江枢纽的竣工,南昌市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一下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一次提高到100年一遇。坝与堤的“束与控”“横与纵”的水利智慧如此神奇,把赣抚大堤的功能提升一倍。

不仅如此,赣抚大堤还在继续改造和升级,一改往日大堤石块水泥的“硬冷”和衰草萋萋的苍凉。生米大桥经滕王阁到南昌大桥,沿江建起了水文化园,包括了艺术创艺园、城市风景阳台、赣江文化园、金沙浴场、湿地休闲园。南昌大桥一侧艺术创意园有南昌造船厂、工业遗址和建南昌历史博物馆、少年科技馆;城市风景阳台朝阳台设有咖啡吧、音乐喷泉等休闲设施;湿地休闲园位于金沙浴场和生米大桥之间的宽大滩涂,包括自然湿地绿洲、湿地公园、湿地休闲区,可供市民烧烤、野炊。在朝阳新区赣东大堤与滨江辅道之间,集建了防护、科普为一体的都市丛林区,有生态防护林、生态科普墙()、观赏植物及相关服务建筑,十里荷花、一片桃花、更复一段樱花,市民小区美其名曰:“近水”“尚水”“观水”“亲水”花园。赣东大堤沿江风光带成为展示赣江独特文化内涵,集旅游、休闲、“古色、红色、彩色”三色纷呈的亮点区。堤外与水的空间在确保水利泄洪前提下,成为趣味、生态、创新的大型城市公共滨水活动空间,在南昌地域历史资源中萃取文化元素,将文化与景观相融合,构筑明确的南昌县、城、区文化岸线。这个工程还在继续扩伸;开放的已建工程,高耸的防洪墙,铭刻的文字绘画、浮雕乃一部南昌发展史,墙下阶梯长廊,相互回环,间隔绿草、大树和卧石护岸,行人可以零距离亲水;水上船艇如织,白鸥竞翔,夜间彩船游弋,可饱览南昌夜景;墙上,高楼林立,夜间,灯火辉煌,城幕电影铺天盖地,席卷两岸,赣江彻亮如人间银河。

    面对大堤,听人讲述埋在堤基下的“英魂”,曾任县长指挥建堤的副厅长感慨:“当年修堤取石,一炮响起最惊心,怕的是民工牺牲。”赣东大堤竣工后,白发苍苍的老厅长坐在大堤长椅上,面对滚滚江水、巍巍大堤,不禁长叹:“古今多少事,尽留长堤中”。古堤,“一堤功成万古枯”,现在 “长堤贯南北,弹指一挥间。”赣抚大堤这个江西的“钢铁长城”是千万人的平安、衣食的福祉,留给后代的是坚守、求实、创造和牺牲的大堤精神。

著名杂文家、诗人刘征在《河水与大堤》结尾设问:“自由在哪里? 自由,在两条大堤之间。”而今我要说:自由,更在大堤之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赣江:它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流域面积),它是江西的母亲河
首博——江西古代文物展(图案)
清苦老财
江西最低调的一座四线城市,名气不如辖县高,实力非凡
赣州古城
我省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水利工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