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有趣的沛县地名,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乡音难改,故土难忘,一个地名可能成为在外游子的一生牵挂。

地名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地域文化的独特载体,记录了当地的发展历程、变迁融合和环境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公元前286年设县,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之称。

依村中主要姓氏命名

沛县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概有1500个村庄。叫“XX庄”的就有600多个,占村庄总数的42%,如房庄、孔庄、邱庄、耿孟庄、周杨庄、朱屈庄等。另还有曹老家、魏老家、房村、梅村、吴宅子等,皆是根据创建该村的姓氏或者村里大姓来命名。

依特产、职业、集市命名

有的村庄是根据村里特产、村民职业而称呼的,如罐子盆张庄、毛芋头张庄、茅窝子张集、王店、指挥店、苇子园、苇子坑、姜梨园、辛梨园、枣园、陈油坊、杨油坊、陈菜园、马菜园、王菜园、双靛池、郭靛池、韩靛池、郝窑、石灰窑、杜窑等。地以物名,物以地传,挖工庄的草栅子、八里屯的柳编、许洼的折子苇席、刘庄的青菜、张集的茅窝子......皆是驰名产品。

罐子盆张庄:因曾经盛产罐子盆而闻名。毛芋头张庄:因该村出产的毛芋头品质好而得名。茅窝子张集:因村里从事打茅窝子的人多且质量好而得名。王店:清乾隆五年(1740)《沛县志》载:王家店,古彦里村。靛池:将蓝靛加工成染料靛泥可把布染成蓝、灰、青、月白等颜色,以靛池命名的即是染布作坊。


还有的是因村里有集市而命名,如孟集、阎集、高坊集等。

△△△
眀嘉靖二十二年《沛县志》关于高坊集、倪陵铺的记载,依庙宇命名

有的村庄是先有寺庙道观,或聚集成村、家族建庙,便以庙名称村名。如宋庵、大庵寺、晓鸣寺、关帝寺、关帝庙、玄帝庙、华祖庙、二郎庙、三官庙、玉皇庙、张庙、马庙、草庙、三里庙、庙道口等。

庙道口:因村内庙多且是古泗水与大运河的重要码头而得名,有“九井十八庙、三山夹一井”之称,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沛县志》即有庙道口的记载。苏鲁豫皖有“丰县的烟、沛县的酒,光棍出在庙道口”谚语,光棍指通达体面、敢于担当之人。

依传说故事命名

根据传说故事命名的村庄有很多,如鸳楼、石婆张庄、刘邦店、神仙林等。

斜庙:该村的房子、地没有正南正北向的,进入村内很容易迷路。相传此处是穆桂英摆的迷魂阵,后人建庙奉祀。在斜庙东南有一片茅草是红色的,相传是穆桂英在阵前生杨文广的时候血沃的。

神仙林:乾隆《沛县志》载:张仙林,在县治西南二十五里。神仙林是张神仙父母的墓地,又有道观仙林庵。民间传说“张神仙”原名张憨,是个孝子,贫苦出身、以佣为生,为人诚恳厚道、急公好义。

卧虎寺:位于鹿楼郭楼,沛志有载“卧佛寺在高坊集南”,乡人转音称“卧虎寺”。传说明末遗民阎尔梅画一虎,添牙后变活虎而逃,在此卧了一卧又跑向华山的虎王集。上世纪末鹿楼有卧虎酒厂,所酿美酒曰“卧虎大曲”。

依地势、建筑命名


有的以地势命名,如张洼、黄洼、汪塘、梁淹、于淹等。有的以村内建筑命名,如燕牌坊、赵牌坊、张圩子、侯圩子、大武埝、甄埝、赵埝口、谭砦、张寨、罗庵子、三座楼、王小楼、鹿楼、朱瓦屋、孙瓦屋、土楼、段楼、半截楼、画壁楼、王花园、魏花园、靳井、六里井、韩阁、朱阁等。

淹:指很深的水坑。凡以砦、埝、寨、圩命名的村庄,在过去村庄皆有土围墙即圈堰,以抵御大水、土匪的侵害。并不是带“楼”字的都有楼,有的仅仅是表达美好愿望。

罗庵子:明末有罗姓在一口古井旁搭了一个草庵栖身。段楼:清末该村王姓刚建成楼而裂了缝,故名“断楼”,转称“段楼”。画壁楼:隶属朱寨,相传该村一富户建楼,请能工巧匠雕梁画壁,念白了称“画贝楼”。

△△△

清乾隆五年《沛县志》,关于村名的记载,依驿站制度命名



驿站是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住宿、补给、换马的地方,十华里设置一铺。明清时期在沛县设有泗亭驿站,沛城内有总铺,往西经高坊集(铺)、倪陵铺至丰县;往南经十里铺、二十里铺至铜山。明嘉靖《沛县志》有对高坊集(铺)和倪陵铺等驿铺的详细记载。

高坊集(铺):据传村中庙宇的瓦楞缝里长一棵柏树,长到磨盘一样粗细庙宇却不坍塌,故名高房铺;后来设立集市,因而叫高房集,又叫高坊集。

倪陵铺:原是一高阜,正好处在“丰沛官道”的中点,因官府设铺而得名,方言叫鱼鳞铺;又传说明朝时朝廷请灵在这里歇脚,又叫仪陵铺。

一溜八堡

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黄河在河南黄陵岗大决口。弘治八年修筑了西起河南昨城(今汲县东南)、东至沛县的长堤,全长三百六十多里。因其耸峙起伏如山,故名太行堤(又名泰黄堤)。《明史.河渠志》载: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培修丰、沛泰黄堤,实行'三里一铺,铺十夫,设官划地而守措施’。后来在堤上的一些重要过往路口逐渐形成了村庄,便以“X堤口”命名。

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七堡、八堡(八堡果园)、闵堤口、吴堤口、扬卜口、张本清口、彭堤口、孔堤口,都是沿着太行堤建成的村庄。两堡之间相距3到5华里,堡读“普”音。

一溜十八口

王河申、吕河申、魏堤口(栖山)、田堤口(河口)、崔堤口、闵堤口、孔堤口、刘堤口、魏堤口(崔寨)、田堤口(魏庙)……这些村庄都是沿着拦黄堤建成的村庄。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为了防止黄河从南来倒灌微山湖,就在微山湖西南修了此堤,西起丰县华山、东到沛境的微山湖西边。在堤上的一些重要过往路口逐渐形成了村庄,便以“X堤口”命名。

延用原籍村名、一溜十八段

在沛县东部,有许多村镇和山东巨野的名字一样,如:龙固、丁官屯、陶官屯、李集、冯桥、关庄、六营、奚阁、欢口、后屯等,他们都是清咸丰五年以后从山东过来的移民后代。

清咸丰元年(1851)黄河在丰县蟠龙集决口,沛人四散外逃。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又在河南开封决口,山东的郓城、曹县、嘉祥、巨野等县受害尤甚,这时沛县的洪水逐渐退去,沿湖荒地、漫无人烟。山东灾民便逃至此垦荒安家,仍按照原来山东老家的村庄命名,以示不忘故土。

有的移民则借官府组建团练自卫之名成立湖团,团转音称为“段”,依次从北至南沿湖排列,共有小四段、三段、大四段、前四段、后五段、五段、后六段、六段、七段、后八段,前八段、九段、十段、赵段十四个村庄。有民谣曰:“过了高楼向南看,总计三十里,一溜十八段。”

△△△

1920年《沛县志》,关于沛县村名的记载,依自然景观、情感命名

金沟:在明沛城东南六里。民国九年《沛县志》载:附近水中多沙像金末,故名。栖山:现有栖山镇、栖山村。栖山据传古有七个山峰,故曰七山;又曾用 “戚、栖”二字作地名。解放后因洪水淤积,原有的七个山峰仅存一个。连年采石,今已是“仰头不见山,低头看碧潭”的大水坑了。

还有敬安共和、魏庙共和、义和、贫乐、丰乐、团结、六合、杂八地等,这些村名彰显了村民的情感。

“名不符实,孪生兄弟”

有的村名虽然冠以姓氏,但该村却没有姓此姓的,例如魏楼没有姓魏的、郭楼没有姓郭的、罗庵子没有姓罗的等。有的村子是富户的外庄子,建村方便佃户们居住耕种,富户并不住在村里;有的因为建村的姓氏迁往他乡或乏嗣,后来居住的姓氏没有更改村名。

沛县叫张庄、李庄的分别有近二十个,是重名最多的村庄。有的村子分出新村或者有重名的村庄,按方位、规模等在村名前再冠上“前、南、东、大、新”等字,以便于区别。如南、北李集,前、后孟,大、小张寨。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旧的地名被淘汰、消失,同时又不断衍生出新的地名。

沧桑变易、人事代谢,地名所承载的,是内心深处的乡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沛县一些村名的由来
讲述一下台前县各村名的来历,看看你们村是怎么由来的
丰县到处大拆大建为哪般?
丰县宋楼镇渠坑村:一座令人魂牵梦绕、典雅古朴的魅力乡村!
兰考县、乡(镇)、村名来历介绍
徐州市岳氏宗亲分布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