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茶文化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社会进程从药品到饮品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文化是与茶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门类体系,所以我们通常讲的茶文化一般是指关于茶的人文科学。

   北宋是我国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时期,茶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以北宋为写作背景的《水浒传》中,关于茶的内容频繁出现,使我们有机会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古代茶文化。《水浒传》第3回这样写道:史进便入城来。看时,依然是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付坐位坐了。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进面前。第24回:且说这王婆却才开得门,正在茶局子里生炭,整理茶锅,张见西门庆从早晨在门前踅了几遭,----王婆只做不看见,只顾在茶局里煽风炉子,不出来问茶。以上文字写到了茶坊、茶博士、煮茶用具、茶品和茶汤的料理方法。

   “茶坊”又叫茶馆、茶楼、茶肆、茶屋等,是设在街市或者路旁专供喝茶的场所。茶局本来是专为“贡焙或贡茶”所设的机构,后来也演变成茶馆的一种叫法。这些饮茶场所在《水浒传》中有过多次描写,如渭州城内的茶坊,郓城县衙对过的茶坊,阳谷县紫石街王婆的茶馆,北京大名府的茶楼,东京开封的诸多茶坊和小小茶肆等等。

   什么是“茶博士”呢?中国古代给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文官称为“博士”。“茶博士”是套用这一职衔,称呼在茶坊里煎茶、烧水、沏茶、跑堂的师傅。这些人技艺高超,有许多绝活,能提壶从一尺多高处往碗里汩汩冲茶作到不滴不溅。有的茶博士胳膊上能搁一摞盖碗,并能手提满壶开水,对准茶碗连冲三次,滴水不漏,称作“凤凰三点头”。由于茶坊师傅每天游走于各类茶客之中,自然而然学习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而且熟知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黑白两道的江湖消息,无论寻人问路还是打听消息他们一般都能作到有问必答,茶客有感于茶师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所以便尊称为茶博士。茶客走进茶坊时,茶博士必须首先热情招呼请坐,并亲切征问“吃甚茶”,然后按照客人的要求料理茶汤,这就是问茶。为什么不说喝茶而说吃茶呢?据说以前是将茶叶制成茶饼贮存,用时将茶饼碾碎罗成细末用水煎煮,饮用时连茶末一起吃下,所以叫做“吃茶”,至今湖南一带仍有饮茶连茶叶一起嚼食的习惯。也有人说古人是吃和喝不分,喝水也说吃水。如第43回李逵背着老娘回梁山途中路过沂岭,娘在背上说道:“我儿,那里讨口水来我吃也好。”李逵道:“我喉咙里也烟发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岭上,寻水与你吃。”

   “风炉”和“茶锅”是煮茶用的。“风炉”一般用铜或铁铸成,也有用熟铁打的或者用泥巴做的。风炉下边有灰承托住炉子,灰承是接受灰炉的器具,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有的风炉像古鼎的样子,腰腹部是鼓的;也有的上下一样粗细,呈筒状,好象现在的蜂窝煤炉子。燃料最好用木炭或者硬柴,点燃煽旺以后上下形成空气对流便可以自燃,所以王婆一大早就煽风炉子。“茶锅”也叫茶釜,样子就象一个大口锅,锅底部中心有所谓的“脐”,其作用是能使茶水沸腾部位居中,茶末易扬,茶味淳正。茶锅多以生铁制造,也有铜的、银的、瓷的等等。从王婆茶馆的风炉和茶锅来看,她这里不仅可以点茶,而且还卖煎茶。

   “点茶”是一种料理茶汤的方法。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糊状,接着就是执壶往茶盏点水。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茶筅是古代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一般以竹制作,将细竹丝系为一束,加柄制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是同时进行的。要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必须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要视情而有轻重缓急。与点茶相对应的是煎茶,煎茶也称煮茶。操作方法是将灸烤干燥的茶饼碾碎投入水中煮沸,做成茶汤后舀置茶碗中饮用。唐以前就是使用这种煎茶法,唐以后点茶法取代了煎茶法。当然也有的茶坊煎茶和点茶两种方法都使用。

   关于什么是“泡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泡茶是茶的料理方法,就是将散茶置入茶壶或者碗、杯之中,直接用沸水冲泡,这就是人们至今常说的泡茶。这种直接用沸水冲泡的沏茶方法,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的清香,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种说法认为泡茶不是指泡制茶叶的动作或者方法,而是茶品的名称。所谓泡茶就是用开水冲泡的散茶,它与一般散茶不同的是,除了沏入茶叶以外,还有其他东西一并放入同吃。据《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泡茶:将干果、蜜饯之类的东西与茶同煮或同沏,叫做泡茶。”从《水浒传》中的描写来看,“泡茶”是一种大众茶,是随处可见、到处可得的普通茶。王婆茶馆里也有泡茶,她曾经告诉西门庆:“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她在诱谝潘金莲到茶坊时,“欢喜无限,接入房里坐下,便浓浓地点道姜茶,撒上些白松子、胡桃肉,递与这妇人吃了”,由此可见,王婆的这道茶既是姜茶也是泡茶,是在茶里撒上白松子和胡桃肉的泡茶。王婆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姜茶、酸梅汤、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这些茶在《水浒传》中虽然被作者赋与了隐含的双关内容,但就茶文化而言,这些茶的确又是当时茶肆酒楼常见的茶品。

   姜茶是一种擂茶。所谓“擂”,就是撞击和研磨。把姜擂成粉末,和茶叶一起放在茶盏中,然后冲入沸水,这种擂茶就叫姜茶。撞击研磨的木棒叫擂槌,研磨用的碗叫擂钵。在茶中放入姜末,或者再加入白松子、胡桃肉、芝麻、炒米、盐等一起擂碎泡茶饮用,在宋时十分普遍。

   第24回西门庆初入茶馆时,王婆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梅汤,即酸梅汤,是一种用乌梅浸泡加冰糖煎煮制成的清凉饮料。多加些酸,可能就是多放些乌梅的意思。在同一回中:看看天色晚了,王婆却才点灯,只见西门庆又踅将来。朝着武大门前只顾望。王婆道:“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西门庆道:“最好,干娘放甜些。”和合汤是古时婚礼上新婚夫妇共喝的一种甜茶,用果仁、蜜饯、百和、红枣、银耳、桂圆等一起调和烹制而成。据《西湖游览志余》载,“今婚礼祀好合,盖取和谐好合之意”。

   王婆的茶坊里还有“宽煎叶儿茶”。宽煎叶儿茶是一种煎茶,是把散茶叶放入茶锅里煎煮而成。制作成片状的散茶叶称为“叶儿茶”,“宽”即宽松或者略微之意,“宽煎”就是略微煮一煮的意思。茶叶煮的时间太长就没有清香味了,所以应该“宽煎”以保持茶的香味。

   唐中期陆羽撰写了《茶经》以后,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至宋代人们对茶叶、茶具、水品等因素的协调一致要求越来越高。《水浒传》第4回有一首咏茶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茶文化是何等高雅。

 

   玉蕊金芽真绝品,僧家制造甚工夫。

   兔毫盏内香云白,蟹眼汤中细浪铺。

   战退睡魔离枕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仙茶自合桃园种,不许移根傍帝都。

 

   诗中赞美的五台山文殊院和尚自种自制的绝品“仙茶”不知道叫做什么名称,只知道它生自“桃源”仙境,“玉蕊金芽”,玲珑剔透、嫩黄如玉,由僧家下了十足的工夫认真炒制而成。这种茶不仅能清心提神,“战退睡魔”,并能“增添清气”,使人肌肤细腻白嫩。第90回宋江等征辽胜利凯旋,朝廷在光禄寺设的御宴上“细细茶烹玉蕊”,看来也有被称为“玉蕊”的绝品茶。第72回宋江在李师师家饮的香茶也堪称绝品,它“细欺雀舌,香胜龙涎”。这种茶叶的形状比雀儿的舌头还要细小,可见其采摘时全部是精挑细选的嫩芽。

   御宴上和李师师家喝的是什么茶呢?

   《水浒传》没有交代。我们可以推断御宴上用的肯定是绝品贡茶。由于李师师和宋徽宗的特殊关系,李师师家也可能有和朝廷一样的贡茶。在《李师师外传》中我们发现了线索,其中写到皇帝送给李师师“月团、凤团、蒙顶等茶百斤。”“月团”是压制而成的外形如同圆月的团茶,据说出自湖南恒山。“凤团”,是一种印有凤凰图案的团茶饼,产自福建建溪凤凰山北苑御茶园。对于团茶宋徽宗《大观茶沦》赞云:“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宋代周绛在其所著的《茶苑总录》中盛赞道:“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陆游亦有诗颂道:“建溪官茶天下绝”。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叙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始选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之顶,所以叫做蒙顶。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以上几种茶叶都是非常珍贵的品种,当时是专供皇帝饮用的贡品。

在品饮茶叶的同时,茶具的精美成了人们对品茶更高的追求。咏茶诗中特别提到“兔毫盏内香云白”。“兔毫盏”也叫建盏,是产于福建建州的黑色釉瓷茶盏。因为这种茶盏的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所以称为兔毫盏。宋代黑釉瓷器极为流行,这与当时的斗茶风气有关。什么是斗茶?斗茶就是用对决的方式来品评茶叶的质量。斗茶起源于福建建州,每逢新茶采制季节,三两茶农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新茶,互相品评一番。宋人崇尚白色茶汤,茶的好坏,第一标准就是看茶汤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黄白最次”。为了更好地分辨高低,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因为只有在黑色茶盏中,白色茶汤的对比才鲜明。兔毫盏为绀黑,颜色深,所以最宜斗茶之用。因此黑釉兔毫盏身价随斗茶而涨,后来也被列入贡品。

   除了五台山寺院里的精美黑色兔毫盏以外,蓟州报恩寺的茶盏是“白雪锭器盏”搭配“朱红托子”,红白映趁,十分精美。锭器就是银质的器皿。托子是茶托,也叫碗托,是为了防止喝茶时烫手而制的托子,早在南北朝时期茶托就已成为普遍使用的饮茶器具。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托的三合一茶盏,现在又称盖碗。李师师家的茶具更是非同一般,第72回这样写道:“奶子、侍婢捧出珍异果子,济楚菜蔬,希奇按酒,甘美肴馔,尽用锭器,拥一春台。”她家的茶具“尽用锭器”,也就是说全部是豪华的银器。

   古人品茶不仅讲究茶叶和茶具,而且十分讲究水品和烧水的火候。陆羽在《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多是地下潜流,经沙石过滤后轻缓涌出,水质清爽,所以最宜煮茶。水烧到什么火候最好呢?《水浒传》咏茶诗说“蟹眼汤中细浪铺”。当壶水烧到呼呼作响、欲开未开之前,水里冒出螃蟹眼睛一般的气泡,这种火候就叫“蟹眼汤”,泡茶最宜。水开始沸时称“蟹眼”,继之称“鱼眼”,后满沸时则称“涌泉连珠”。宋徽宗《大观茶论》:“凡用汤以鱼目、蟹眼并跃为度。”如果把水烧的沸腾起来“涌泉连珠”,烧过了火候就不能用了,“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据营养学家解释:当开水冒“蟹眼”一般大小的气泡时,水中还保留些许二氧化碳,以蟹眼沸水泡茶,水嫩爽口。若煮过了头,开水冒出“鱼眼”一般大或更大的气泡,水中二氧化碳挥发罄尽,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水老了,用以泡茶,便体现不出新鲜爽味来了。看来古人品茗,不仅有诗意,而且有学问。

   以茶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围绕着待客所形成的各种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拜茶”,就是表示对吃茶者的尊敬而使用的礼貌用语。只有在邀请着和被请着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或者被邀请着身份高于邀请者的情况下才使用“拜茶”一词。《水浒传》第3回史进在渭州茶坊对鲁达起身施礼道:“官人,请坐拜茶。”此时的情况是:鲁达是提辖军官,史进是无业游民;鲁达年龄大,史进年少;鲁达在此地久居,史进初来乍到必须向其打听师傅的下落,有求于鲁达。因此,史进请鲁达吃茶必须说“拜茶”。第7回陆谦探望林冲,并邀林冲去吃酒解闷,林冲道“少坐拜茶。”陆谦不仅是林冲的朋友,而且他还是林冲顶头上司高俅的心腹,林冲对他高看一眼,故称“拜茶”。第15回公孙胜来晁盖家报告生辰纲消息,晁盖道:“先生少请,到庄里拜茶如何?”此时公孙胜是出家道人,而且是远方来的客人,为了表示尊重,所以也应该说“拜茶”。王婆邀潘金莲来家中做衣服,虽然每次都有茶,但是从来不说“拜茶”,而说“吃茶”,原因就是她们不仅是邻居,而且王婆年长,潘金莲称呼其为“干娘”,王婆的身份高于潘金莲,所以不能说“拜茶”。

   在《水浒传》以茶待客的描写中还多次出现“献茶”一词。如第1回洪太尉奉旨到龙虎山宣张天师进京祈禳瘟疫,住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第39回黄文炳带着礼物去探望蔡九知府,在蔡九府里“左右执事人献茶”。第89回九天玄女向宋江传授破阵之法完毕,“特令青衣献茶,宋江吃罢,令青衣即送星主还寨。”“献茶”一词一般是在接待官员的场合使用,它不是恭敬用语,不表示主人与客人的身份高低,而是指仆人、婢女或者手下工作人员把茶献到客人面前供客人饮用。

   邀请朋友“拜茶”,客人落坐后如何“敬茶”呢?有解释说:“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喝茶时也要连茶托一道端起,拿起来放下去都应该没有声音。茶托也是有关礼节的器皿,没有茶托或不连茶托端起,主客都是失仪。可是在具体生活中情况千差万别,并不仅仅如此。《水浒传》明确说明有茶托的场面并不多。赵员外送鲁达出家的五台山文殊院吃茶有茶托,“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蓟州报恩寺有“白雪锭器盏”和“朱红托子”。在东京李师师家宋江等人“茶罢,收了盏托”,可见也有茶托。此外,小门小户的穷苦百姓家里可能就没有盏托。《水浒传》写了三次敬茶细节,并没有提到如何使用盏托。第一次是潘金莲初识武松,“吃了饭,那妇人双手捧一盏茶递与武松吃。”按照常礼,嫡亲长嫂不必对小叔子使用待客之礼。可是,扁金莲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给武松留下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印象,不按常规出牌也在情理之中。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敬茶一般是用双手把茶盏捧给客人。第二次是潘巧云在家中殷勤款待和尚裴如海,“那妇人拿起一盏茶来,把帕子去茶钟口边抹一抹,双手递与和尚”。不仅要双手递茶,而且还要用帕子擦一下茶杯口。这种用新手帕擦一擦茶盅口,然后再倒茶、敬茶的习俗直到今天在鲁西南仍然十分流行。第三次是李师师在家中接待宋江等人,“奶子奉茶至,李师师亲手与宋江、柴进、戴宗、燕青换盏。”换盏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换盏就是仆人奉茶时,已经斟好了第一盏茶,在客人喝茶之前主人要亲手把这盏茶再倒回壶里,这叫回壶。回壶后要略微停一停,目的是为了醒茶,这样作可以促进香气散发,提升茶叶的香气,使其味道更加香甜、纯正。同时,通过回壶也起到了烫盏温杯的作用。醒茶结束后重新倒第二杯茶,这杯茶客人就可以饮用了,这个过程就是换盏。换盏既是沏茶技巧也是一种敬茶礼仪。李师师家是皇帝经常光顾的地方,“公子王孙,富家子弟,谁敢来他家讨茶吃”,宋江等人能由李师师亲手换盏,应该说是受到了最高礼遇。

   饭后吃茶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这一习俗在《水浒传》中也有充分体现。第28回在孟州牢营里施恩为了收买武松,天天派人给武松送饭,“武松吃罢饭便是一盏茶。”第47回杨雄和石秀为了搭救被祝家庄捉去的时迁,前往李家庄恳求李应写信给祝家庄要求放人,李应安排二人“就具早饭相待。饭罢,吃了茶”。第49回解珍、解宝到毛太公家里去寻射伤滚落的大虫,毛太公为了拖延时间藏匿大虫,便叫庄客安排早饭相待二人。饭后二人要求取还大虫。毛太公叫他们二人“且坐吃茶”,庄客拿茶来教二位吃了。不仅寻常百姓饭后吃茶,出家僧道也是如此。第85回宋江等人去二仙山拜访罗真人,罗真人挽留用斋,“斋罢又吃了茶”。

   茶坊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场所,《水浒传》中不少重大事件都以茶坊获得的信息为开端。

   第18回在郓城县茶坊里,何涛通过茶博士提供的信息联系上了当值的押司宋江,并递交了济州发下的公文。而宋江则在这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已经暴露,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信息。宋江及时为晁盖通风报信,从而引发了晁盖等人出逃石碣村、大战何观察、投奔梁山泊并成为寨主的一系列故事。第72回宋江等人在东京茶坊里了解到李师师的信息,并顺利与之拉上了关系。第90回李逵和燕青入城看灯,在“一个小小茶肆”里坐了吃茶。“对席一个老者,便请会茶,闲口论闲话”。“会茶”就是在茶坊里互不认识的茶客相邀一起吃茶聊天,交流信息。通过会茶知道了方腊“占了八州二十五县”的信息,从而拉开了攻打方腊的战斗序幕。

   “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这句谚语用拟人化的方式十分形象地说出了茶和酒在男女情爱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水浒传》中几次重大的色情凶杀案件,全部与茶密不可分。

   第21回,茶促成了阎婆惜与张文远的奸情。张文远“因见这婆娘眉来眼去,十分有情,记在心里。向后宋江不在时,这张三便去那里,假意儿只做来寻宋江。那婆娘留住吃茶,言来语去,成了此事。”“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正犯着这条款。

   第24回,王婆帮助西门庆勾引潘金莲,从开始密谋就步步与茶相关,即将成奸时仍然离不开茶:“西门庆得见潘金莲,十分情思,恨不就做一处。王婆便去点两盏茶来,递一盏与西门庆,一盏与这妇人。说道:“娘子相待大官人则个。”吃罢茶,便觉有些眉目送情。”此时王婆借故躲开,于是奸夫淫妇便心随所愿。

   第45回,潘巧云与裴如海的奸情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吃茶三步曲:第一步,潘巧云为前夫做法事,请裴如海和尚去念经,她给裴如海递茶时,“那和尚一头接茶,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看那妇人身上,这妇人也嘻嘻的笑着看这和尚。”第二步,次日裴如海来潘公家取功德钱,并邀潘巧云去寺里还愿。“那妇人听得和尚来了,慌忙下楼出来接着,邀入里面坐地,便叫点茶来。”第三步,后日潘巧云去报恩寺还愿,海和尚请“去小僧房里拜茶”,一邀把这妇人引到僧房深处,然后“拿茶来”,“吃罢,放下盏子”,又引到一个小小阁儿里---就这样由吃茶一步步走向勾搭成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茶知识】《水浒传》中宋代茶坊遍地开花,宋朝3大名茶你知道几个?
TOP10水浒十大好茶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四大名著里不断演变的茶文化
闲话水浒之七十八:王婆给西门庆五道茶的含义何在?
《水浒传》中的“王婆茶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