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太公的民族和故事/杨筠如
《史记·齐世家》里有一段纪叙,说是姜姓出于四岳之后;对于太公的出身,共有三说不同:
  (《齐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盖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这一段可谓集伪史的大成。但史公确系根据战国以来的纪传和传说。他说姜姓的来源,便是本的《国语》和《左传》。
  (《周语》)胙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腹以养物丰民人也。又曰,齐许申吕由太姜。又曰,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庄十二年《左传》)夫姜,太岳之后也。这都是史公所本。
  他说太公的出身,第一说是钓徒。这大概本的《荀子》和《吕览》?
  (《荀子·君道》)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太公于舟人而用之。……以为亲耶?则周,姬姓也,而彼姜姓也。以为故耶?则未曾相识也。以为好丽耶?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然而齿堕矣。
  (《吕览·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水以观之。
  第二说是游说之士。这也战国时的说法,全本于战国的背影,大概由《孟子》“太公辟纣”和《吕览》“欲定一世而无主”的话增衍而来。梁玉绳以为本于《孙子》和《鬼谷子》。
  (《史记志疑》)《孙子·用间》云:“周之兴也,吕牙在殷。”《鬼谷子·午合》云,“吕尚三入殷朝,三就文王,然后合于文王。”或之说本此。
  其实《鬼谷子》明为伪书;《孙子》也非孙氏之书,虽有人以为战国人作,但看吕牙这个名字,已经太新。或系均本《史记》而以伊尹之故事附会来做成功的,未必是史公所本。第三说是处士。是本于《孟子》,
  昔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再加以《尚书大传》文王囚羑里的故事而成。以这种故事见于书传的迟早而论,比较以《孟子》为最早。大概最初以太公之封在齐,遂误认太公为东海之人,所以《史记》说“东海上人”,《吕览》说“东夷之士”,《孟子》也说“居东海之滨”。又因他非姬姓,便以为出于微贱,本与周人没有关系,所以《荀子》以为非亲非故。于是由辟居东海之滨一变而为海滨的舟人,再变而为渭水的钓徒;同时又由辟居之处士变为游说之士。这又是传说的分化的作用,何曾有一点真实的史实!其实当时的传说,尚不止此。我们看
  (《秦策》)姚贾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楚辞·离骚》也说:“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天问》也说:“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可见他还有做屠户的故事,和被他夫人逐出的故事。子良大概是他的主人翁?棘津一句,据高注说,“钓鱼于棘津,鱼不食饵;卖庸作,又不能自售也”,似又还有做逐臣和卖庸作的两件故事。他的故事,实在太多。由此可见《史记》所载还是经过拣择的,我们又不要十分冤枉太史公了。大概这种故事成功的原因有二:
  (一)战国时候的风气,人人都可以奋其才智,一旦由微贱就登显贵;于是一班有野心的人,便假借古人,造出种种由微致贵的故事,来耸动时君的听闻。就是《孟子》所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一类话,都不出这种心理的表现。太公既由贫寒出身,所以说他做钓徒也可以,说他做屠户也可以,极而言之,说他做“出夫”也可以,无非是要形容他最早的倒运罢了。
  (二)这种造故事的人,每每望文生训,勉强附会。有一部分,也许是有意的附会。再有一些,或竟是误读古书,由误会而造成的事实。比如前面所说误以太公为东海之人,也许是实际不知道而误会了的。又如以太公望由于“太公望子久矣”而得名,便是不知太公为齐之始祖,所以称他太公;望便是他的名。又如前人解“师尚父”三字,说“师之,尚之,父之”,便不知师是太师,《左传》明说“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太师之后也”,又周王对齐灵公说“世胙太师,以表东海”,都可为证。尚父,犹如《诗经》的皇父,仲山甫,是他的字。单称就叫着尚。甫是男子之美称。那里有作文武的师的鬼话?(太师是兵官)
  史公生在这种传说盛行之后,所以史公所说战国的故事都难出他们的圈套。由此可知太公的出身决不如《史记》所说。我以为要明了太公的出身,便先要知道姜姓这个民族的来源。《史记》根据《左》、《国》,说姜出四岳之后,虽然也是不可相信;但他说为申吕之苗裔,却有相当的道理。其实姜姓的民族本出于西方。我们知道,周民族托始的后稷便为姜嫄所生。这虽非事实,但可以知道姜姓的民族最早与周民族就做了甥舅之国。所以古公的妃便是姜女,(《绵篇》:“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思齐》也说:“思媚周姜,京室之妇。”武王的后又是邑姜。
  (昭元年《左传》)昔武王邑姜方娠太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
  杜注以邑姜为太公之女,大致可信;所以《左传》又说“夫齐,甥舅之国也。”其后申伯为宣王之舅,
  (《崧高》)丕显申伯,王之元舅。
  幽王又娶的是申后。
  《史记》说,幽王废申后。《郑语》也说,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
  申为齐之同族,所以《周语》说“齐许申吕由太姜”,《左传》也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可见姜姓与周世为婚姻,而齐许申甫的封在东南,全由甥舅之关系,他的本族当然本在西方,毫无疑问。太公的封齐,史公以为在武王时。实则周公东征践奄,才把东方平定,太公的封当在成王时候迁奄君于蒲姑以后;所以《左传》说“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申伯之封在宣王时,有《崧高》一诗可证。
  (《崧高》)王遗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迎王舅,南土是保!
  许吕两国封时不能知道,然以《王风》来看,(《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申甫(甫就是吕)许三国之封,大概都为抵御楚人,应当在宣王“蛮荆来威”以后。虽然穆王时已有吕侯(《尚书》有《吕刑》),吕的初封,或者还是晋国吕锜所食之吕邑,现在山西河东的地方,也未必知。不过申吕齐许四国的封在东南——姜姓民族的分布东南,全是周民族占有东方以后之事,可以证明他的本族不在东方。姜姓民族的出于西方,固不待言。但是他是一种什么民族?是否与周民族为同一民族?大概一个新兴的民族是很单纯的。要到这个民族势力扩充,征服了旁的民族以后,才渐渐变为复杂。我们看商民族的末年,便是很复杂。比如王季之夫人,本是娶于殷商,(《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但他却不姓子而姓任。(《大明》,“大任有身。”)任是否夏时奚仲之后,虽不可知,(定元年《左传》)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隐十一年传)公曰,“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总是商民族所征服民族之一,到周初已总合为商民族之一份子了。又如文王之妻为大姒(《思齐》),却也是从殷娶来,所以他说:“大邦有子,见天之妹。”大概任姒诸姓都同化于殷民族,殷民族已非单纯的民族,可以断言。不过周民族起来很迟,就战国时人说,到文王也不过十五代。
  (《周语》)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又说,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
  其实这还不甚可据,并且他是窜处戎狄之间,势力还不很大。大概还可说是一个单纯的民族?并且“同姓不婚,周之制也,”原为血种的区别。姜姓之不与周人同种,周人之还为一个单纯民族,大概都也可以决定。那么,姜姓民族到底是个什么民族呢?我以为他便与鬼方狁是同一民族。我们可有下面几个证据:
  (一)姜姓与周人通婚最早,他既不是周人的同族,当是周人邻居的部落。周人最初是夹在狁的中间,所以《国语》说:“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夏之衰也,不窋弃稷不务,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后来到古公亶父南迁于歧,才逐渐贬去戎狄的风俗(《史记》),所以《绵篇》说他迁歧之前“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大概他与狁逼处,文化同是很低的。那时他的地域既与狁相近,文化复相同,他与狁通婚是很近情理的事。我们还要明白狁这个民族部落很多。所以《古本纪年》说,“周王季历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又说,“穆王伐犬戎,迁其五王以东”。后来见于《左传》的右陆浑、阴戎、姜戎、潞氏、甲氏、留吁、铎辰、东山皋落氏、鲜虞、肥鼓等等的部落,《史记》《汉书》更有绵诸、乌氏、朐衍、大荔、义渠、林胡、楼烦种种的名称。与周人通婚的姜姓民族,大概是这个民族邻近周人的一个部落?后来受了周人的同化,又迁徙到了东方,便不觉得他是异族了?
  (二)或者有人以为狁既与周为婚姻,何以世为仇敌?我们看春秋时兄弟之国还自相兼并,何况是两种不同的民族?现在更以晋人和狄人的关系来做我的间接证明。晋和狄是不同种的民族,又是互相仇杀的。这都在《左传》里可以见得。但是晋和狄却是婚姻之国,不仅是晋文公之妻叔隗,赵衰之妻季隗,是廧咎如的二女。潞子的夫人,却也是晋景公之姊。
  (宣十五年《左传》)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
  这所叙的,都是赤狄。并且白狄与晋也是世为婚姻。
  (成十三年《传》)吕相绝秦曰,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
  白赤两狄本是一个民族(王静安先师《鬼方獯粥狁考》),得此又是一重证明。以晋人和狄文化不同(见下段戎子驹支语),犹且以邻处的关系,世通婚姻,那么周人和狄人之先人(狁)通婚,由此可以证明其非虚。并且后来周襄王取狄后隗氏明(见《左传》《国语》)更可为我的佐证(《周语》,十三年,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十八年,王黜狄后。僖二十四年《左传》所载略同。)
  (三)姜为四岳的苗裔,前面已经讲到。《左传》既说“夫姜,太岳之后也”,又说“夫许,四岳之胤也”。我们再看处于晋国南境的姜戎。
  (襄十四年《左传》)晋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数之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由是翦弁,赐我南鄙之田。……”
  姜戎从陇西迁来,本是白狄一族,请拿詹桓的说话来证明。
  (昭九年《左传》)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先王居梼杌于四裔,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
  允姓之戎,便是狁之后,以部族名为姓。(本王先生说他与姜戎是一个东西,无待说明。姜戎也便是《国语》“宣王败绩于姜氏之戎”的同种,他与齐、许、申、吕,同为姜姓,又同托为四岳之裔,这是姜姓出于狁的一个重要的证据。我们既知姜姓即是狁一族,又就是赤狄白狄一族,而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言语不达,贽币不通”
  《左传》,载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十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可见狄人的礼俗都与晋人周人异。晋狄和狄周不害其为婚姻之国,周初姬姜的关系当然也是如此。
  (四)章太炎《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晋世吐谷浑有先零,极乎白兰,其子吐延为羌酋姜聪所杀。以是知羌亦姜姓。”羌是否由姜得名,我们现在还不敢断定,但羌有姜姓,却可为我说姜为狄族的证明。并且天水姜氏为姓姜的著族。三国姜维为天水冀人,晋时姜茂为雍州处士,《魏书》姜俭亦为天水人,姜永为汉中人。唐初,姜宝谊,姜行本,都为秦州上邽人。都比较他处的姜姓为多。这也因为姜姓本在西戎的关系。
  (五)《史记·周本纪》说,“幽王废太子,太子奔申;王师伐申;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周,共杀幽王骊山下。”这也是本的《郑语》和《晋语》。《晋语》明说:“申侯召犬戎以伐周。”崔述以申与犬戎相距辽远;又申与楚邻,乃不连楚而召犬戎:以为不确。如果申本犬戎一族,那么他召犬戎是很合情理的。并且《古本纪年》载“宣王伐申戎,”称申曰戎,当是犬戎一族?又说“平王奔西申”,或者本有东西二申,犹如周初也有东西二虢一样。西申疑是宣王所伐之申戎?幽王的申后,或本取于西申?西申与犬戎既为同族,又相邻近,他与犬戎伐周,更觉相合。如果这说可信,那么,幽王的因废申后,招来犬戎之难,与襄王的因黜隗氏,招来狄人之祸,前后如出一辙了。
  我们有了这五种证据,无妨假设姜姓本为西方狁一族,他在周之先世便已与周世为婚姻。那么,太公的出身自然明白,用不着再多说了。
  ——《古史辨》第二册上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姜原
再谈吕与周之关系。
杨向奎先生论炎帝文明
中国古代-周朝历史事件 ( 约公元前1046~249年)
周成王伐东夷及其重大历史影响
姜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