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纪六(三)--北魏后宫
    北魏皇帝拓跋宏是很有作为的好皇帝,但失之后宫。历史无不留有遗憾。
        他一生坚持改革,迁都靠近汉族,制度服饰语言丧葬一皆汉化,连姓氏也带头汉化,且身体力行,反复做大臣的工作,思虑子孙后代。拓跋宏得益于冯太后这个汉人奶奶的汉化教育,是他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形成根深蒂固汉化思想的主要根源。
        冯太后的一生与方山有不解之缘。方山,现名西寺梁山,距大同市区25公里,北魏定都平城后,先为皇家御花园,后为皇陵。有一次,冯太后带孝文帝和群臣百官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冯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孝文帝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冯太后见状,心中大乐,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作歌。
  冯太后非常喜欢这里的山川,叮嘱孝文帝,她百年之后葬于此,不必与文成帝合葬。于是,孝文帝下诏,马上在此为冯太后修建永固石室。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与世长辞,如愿葬于这块风水宝地。依据冯太后“俭诲”的意愿,诏令遵旨从俭,棺材质约,不设明器,不置素帐缦茵瓷瓦。
  永固陵历经八年建成,底方上圆,对应了天圆地方之说。永固陵曾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几乎被洗劫一空!即便如此,永固陵一带仍存有大量的北魏遗物。在新荣区文管所,保存的永固陵的砖与瓦既大又厚。在永固陵下的二级台地上,还出土过一口六个人都抬不动的大铁锅……
  永固陵虽与辽宁相隔千里,却与辽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辽金时期的大同曾是大辽国的西京所在地,方山一带归属辽国管辖,自然带有或多或少的辽文化遗痕。比如闻名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虽在北魏开凿,但经辽代不断增修,才有今日的规模。云冈石窟上,还有辽代佛寺遗址。可以说,云冈石窟是北魏、大辽两大王朝联手缔造的传世石窟。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为祖母守孝三年。随后,他继承冯太后的“太和新政”,不顾如涛的反对之声,毅然将北魏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开启了鲜卑汉化的历史新篇!
  别离之日,长跪永固陵前的孝文帝元宏,一遍遍地默诵着祖母的名字,带着她未竟的“混一戎华”伟业信念,走向中原,迈向神圣的未来。从那一天起,冯太后与孝文帝便以改革者的伟岸形象,定格为一座辉映华夏史册的不朽丰碑!
       冯太后把最早给拓跋宏生皇子的林明珠害了,把自己的侄女3人都嫁给孝文帝拓跋宏,两个封为皇后(废皇后、幽皇后),一个封为左昭仪。冯熙长子冯诞又娶孝文帝的妹妹长乐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 
冯熙是冯太后之兄,其父冯朗投降北魏,后获罪被杀,冯太后真牛,入宫后,使人访知冯熙所在,将其接至宫中,封为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出任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废后冯清,废黜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 幽皇后冯润,冯清之姊,初,入宫为贵人,后出宫养病,再入宫时封左昭仪,后立为皇后。 高贵人,全名高照容,生二皇子元恪,暴病而薨,或说为冯润杀死。谥曰文昭贵人,元恪即位为宣武帝,追尊为文昭皇后。 林贵人,生废太子元恂,被杀,追谥为贞皇后,后来被追废庶人。 左昭仪冯氏,冯润之妹,早薨。 罗夫人、袁贵人、郑充华,等等。 
        冯妙莲嫁给了拓跋宏,就是叫冯润,还做过皇后,出格程度和武则天媚娘有一比,逼迫拓跋宏将冯清废掉,出家。冯妙莲还和男宠私通,求神祈祷拓跋宏早死。哎,一代英主,精于治国,却失之后宫,可怜可恨。

 

        十二月,乙未朔,魏主见羣臣于光极堂,宣下品令,为大选之始(宣布在官员中实行九品之制,即将开始大选群臣)。光禄勋于烈子登引例求迁官,烈上表曰:“方今圣明之理,朝应廉让,而臣子登引人求进;是臣素无敎训,乞行黜落!”魏主曰:“此乃有识之言,不谓烈能办此!”乃引见登,谓曰:“朕将流化天下,以卿父有谦逊之美、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烈散骑常侍,封聊城县子。

         魏主谓羣臣曰:“国家从来有一事可叹:臣下莫肯公言得失是也。夫人君患不能纳谏,人臣患不能尽忠。自今朕举一人,如有不可,卿等直言其失;若有才能而朕所不识,卿等亦当举之。如是,得人者有赏,不言者有罪,卿等当知之。”

          丁酉,诏修晋帝诸陵,增置守卫。

          甲子,魏主引见羣臣于光极堂,颁赐冠服。

          先是,魏人未尝用钱,魏主始命铸太和五铢。是岁,鼓铸粗备,诏公私用之。

         魏以光城蛮帅田益光为南司州刺史,所统守宰,听其铨置。后更于新蔡立东豫州,以益光为刺史。

         氐王杨炅卒。

          明帝建武三年(丙子,公元四九六年)

         春,正月,丁卯,以杨炅子崇祖为沙州刺史,封阴平王。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确实简洁得多。魏主完全汉化了。)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女连},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弁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又诏以“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勋着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宫,一同四姓。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续别敕。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琇等详定,务令平允。”琇,馛之子也。(王四姓+后8姓,构成魏名门望族,魏主改革姓+族的社会构成,与王莽的荒唐穿越不同。

        魏旧制:王国舍人皆应娶八族及清修之门。威阳王禧娶隶户为之,帝深责之,因下诏为六弟聘室:“前者所纳,可为妾媵。咸阳王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河南王干,可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广陵王羽,可聘骠骑咨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颍川王雍,可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始平王勰,可聘廷尉卿陇西李冲女;北海王详,可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懿,羲之子也。(为了门当户对,魏主为王族“乱点鸳鸯谱”,这有点荒唐。)

         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故世之言高华者,以五姓为首。(所以世人谈论门第高贵,均推卢、崔、郑、王、李五姓为首。

        众议以薛氏为河东茂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直合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上有所好,下必为之。已有6大姓了。)

        帝与羣臣论选调曰:“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曰:“未审上古以来,张官列位,为膏梁子弟乎,为致治乎?”帝曰:“欲为治耳。”冲曰:“然则陛下何为专取门品,不拔才能乎?”帝曰:“苟有过人之才,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门,借使无当世之用,要自德行纯笃,朕故用之。”冲曰:“傅说、吕望,岂可以门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旷世乃有一二耳。”秘书令李彪曰:“陛下若专取门地,不审鲁之三卿,孰若四科?(那么对于鲁国的三卿季孙、孟孙、叔孙氏与孔门四科人才,是选择前者呢?还是选择后者呢?)”著作佐郎韩显宗曰:“陛下岂可以贵袭贵,以贱袭贱!”帝曰:“必有高明卓然、出类拔萃者,朕亦不拘此制。”顷之,刘昶入朝,帝谓昶曰:“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门;朕以为不尔。何者?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器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若有其人,可起家为三公。正恐贤才难得,不可止为一人浑我典制也。”(这段十分精彩:1、反击魏主只重门第选官的制度;2、高贵不等于高尚,魏主混为一谈,阶级局限性明显;3,大臣畅所欲言,民主作风好;4、大臣们确为人才,旁征博引,无可辩驳。)

        臣光曰: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小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日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司马光也批评魏主的观点和做法。但到现在共产党的天下,也仍有此弊,这不单是用人问题,还有伤人问题,用李云龙的话说:“既然是老蒋的私天下,那我们拼什么命,回家当篾匠算了。”)

       壬辰,魏徒始平王勰为彭城王,复定襄县王鸾为城阳王。

           二月,壬寅,魏诏:“君臣自非金革(武将),听终三年丧。”

         丙午,魏诏:“畿内七十已上,暮春赴京师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羣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诏:“国老黄耇gǒu(黄发高寿)已上,假中散大夫;郡守耆年(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已上,假给事中;县令、庶老,直假郡县;各赐鸠杖、衣裳。”

        丁丑,魏诏:“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之民望,年五十以上守素衡门者,授以令、长。”

         壬午,诏:“乘舆有金银饰校者,皆剔除之。”(改革进入细节、深入

        上志慕节俭。太官尝进裹蒸,上曰:“我食此不尽,可四破之,余充晚食。”又尝用皁荚,以余泺luò,pō授左右曰:“此可更用。”太官元日上寿,有银酒鎗,上欲坏之;王晏等咸称盛德,卫尉萧颖胄曰:“朝廷盛礼,莫若三元。此一器旣是旧物,不足为侈。”上不悦。后预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曰:“陛下前欲坏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上甚惭。(一语道破萧鸾的虚伪。)

        上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诏敕不良。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亲戚凭借,互相通进,人君之务过繁密。南康王侍郎颍川钟嵘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书奏,上不怿,谓太中大夫顾暠曰:“钟嵘何人,欲断朕机务!卿识之不?”对曰:“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也。”上不顾而言他。(事必躬亲不好。但不接受批评。

         夏,四月,甲辰,魏广州刺史薛法护来降。

         魏寇司州,栎城戍主魏僧珉拒破之。

         五月,丙戌,魏营方泽于河阴。又诏汉、魏、晋诸帝陵,百步内禁樵苏(打柴割草)。丁亥,魏主有事于方泽。

        秋,七月,魏废皇后冯氏。初,文明太后欲其家贵重,简冯熙二女入掖庭,其一早卒,其一得幸于魏主,未几,有疾,还家为尼。及太后殂,帝立熙少女为皇后。旣而其姊疾愈,帝思之,复迎入宫,拜左昭仪;后宠浸衰。昭仪自以年长,且先入宫,不率妾礼。后颇愧恨,昭仪因谮而废之。后素有德操,遂居瑶光寺为练行尼。

        魏主以久旱,自癸未不食至于乙酉,羣臣皆诣中书省请见。帝在崇虎楼,遣舍人辞焉,且问来故。豫州刺史王肃对曰:“今四郊雨已沾洽,独京城微少。庶民未乏一餐而陛下辍膳三日,臣下惶惶,无复情地。”帝使舍人应之曰:“朕不食数日,犹无所感。比来中外贵贱,皆言四郊有雨,朕疑其欲相宽勉,未必有实。方将遣使视之,果如所言,卽当进膳;如其不然,朕何以生为,当以身为万民塞咎耳!”是夕,大雨。(魏主忧民感动上天。)

       魏太子恂不好学,体素肥大,苦河南地热,常思北归。魏主赐之衣冠,徇常私着胡服。中庶子辽东高道悦数切谏,恂恶之。八月,戊戌,帝如嵩高,恂与左右密谋,召牧马轻骑奔平城,手刃道悦于禁中。(高道悦,字文欣,辽东新昌人也。曾祖策,冯跋散骑常侍、新昌侯。祖育,冯文通建德令。值世祖东讨,率其所部五百余家归命军门,世祖授以建忠将军,齐郡、建德二郡太守,赐爵肥如子。父立,起武邑太守,遂居渤海蓚县。太和二十年秋,车驾幸中岳,诏太子恂入居金墉,而恂潜谋还代,忿道悦前后规谏,遂于禁中杀之。高祖甚加悲惜,赠散骑常侍,带管州刺史,赐帛五百匹,并遣王人慰其妻子。又诏使者监护丧事,葬于旧茔,谥曰贞侯。世宗又追录忠概,拜长子显族给事中。)中领军元俨勒门防遏,入夜乃定。诘旦,尚书陆琇驰以启帝,帝大骇,秘其事,仍至汴口而还。甲寅,入宫,引见恂,数其罪,亲与咸阳王禧更代杖之百余下,扶曳出外,囚于城西;月余乃能起。(仅仅是揍一顿,宰杀大臣罪大。)

    丁巳,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桢卒。

    九月,戊辰,魏主讲武于小平津;癸酉,还宫。

    冬,十月,戊戌,魏诏:“军士自代来者,皆以为羽林、虎贲。司州民十二夫调一,吏以供公私力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系列》孝文改革之十九:任城王镇压叛乱与齐明帝诛杀王晏
北魏冯太后的华丽人生
铁血北朝82:如何逃出太皇太后的阴影,孝文帝的苦恼
冯太后: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历史第一太后冯太后
北燕冯氏:一个在中国南北均混出名堂的汉家皇族后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