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缪和》全文释读
第一章
缪和问于先生曰:请问《易·涣之九二》曰“涣贲亓阶,每亡”此辞吾甚疑焉。请问此之所□(意)?子曰:夫易,明君之用也。吾思不达问,学不上与,言而贸易,先人之道。不然,吾志亦愿之,缪和曰:请毋既此,愿闻亓说。
(缪和问孔子说:请问易经中涣卦的九二爻说解决涣散的情形在于迅速抓住机会,这才不会后悔。(今本易经中作:“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这句话我不太理解。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易经是明君治国之道,我的思维能力不够,学习又不上进,说话时很随便,矛盾很多,不足以与人讲授道理。不然的话,我也很愿意说说,谬和说:请不要如此客气,我愿意听从你的见解。)
子曰:涣者,散也。贲阶,几也;时也。古之君子时福至则进取,时亡则以让。夫时至而能既焉,散走亓时,唯恐失之,故当亓时而弗能用也,至于亓失之也。唯欲为人用,动可得也才!将何无每之又?受者,昌贲福而弗能蔽者,穷乎福者死,故亓在《诗》也,曰:“女弄,不敞衣裳,士弄,不敞车辆。”无千岁之国,无百岁之家,无十岁之能。夫福之于人,既焉,不可得而贲也。故曰:贲福又央。圣人知福之难得而贲也,是以又矣,故《易》曰:“涣贲亓阶,每亡”,故□(此)言于能贲亓时,悔之亡也。
(孔子说:涣的意思就是散。贲阶,就是机会,时机。古代的君子时机到了福运到了就进而取之,时机消失了就避让开来。他们时机到了能够抓住,该散开避让的时候退走及时,唯恐失去时机。许多人在机会时运来临时不能及时掌握机会,只能由其失去。都想抓住机会,并不是谁都能抓住的,还要经常说后悔呢?能抓住机会的,昌盛的福运遮挡不住,能一生享受极致的福运,所以在《诗》中有说:“女子装饰美容,不能在衣服上太过炫耀。男人得意出行,不要过度装饰车辆。”世界上没有千年不倒的国家,没有百年兴盛的家庭,没有连续十年逞能得意的,福运对于每个人,得到了,或者过去了,不可能再重复了。所以又有话说:福运不是能央求来的。君子知道福运难得难于把握,更不要说一再来临,所以《易》说:“解决涣散的情形在于迅速抓住机会,这才不会后悔。”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抓住时机,不会后悔。)
第二章
谬和闻于先生曰:凡生于天下者,无愚知贤不宵,莫不愿利达显荣。今《周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又言不信。”敢问大人何吉于此乎?
(缪和说:我听先生说,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天性没有什么愚笨和聪明之分,也没有什么贤良孝顺和不肖子弟之分,没有一个不想得利、通达、显贵、荣耀。现在周易说:“困的意思是穷而不能自振之义,但有亨通的含义在内。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占得此卦为吉,没有错误,但是这个时候说话没有人听和相信。”敢问大人你怎么解释占得此卦为吉利呢?)
子曰:此圣人之所重言也,曰:“又言不信”。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夫人道尤之,是故汤□□(囚而)王,文王絇于羑里,(秦缪公困)于殽,齐桓公辱于长勺,越王勾践困于会稽。晋文君困于骊氏。古古至今,柏天之君。未尝困而能□□□□□□□也乎?困之□为达也,亦猷□□□□□□□□□□□□□□□□□□□故《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又言不信。”此之胃也。
(孔子说:这就是圣人非常重视言而有信,所以这里说:“这个时候虽然直言却无人能信”。凡天之道表现为一阴一阳变化,阳长则阴短,阴长则阳短,太阳晦暗了太阴明亮了,太阳明亮了太阴晦暗了。人间的道理更是如此,所以汤王被夏桀囚于夏台,周文王被商纣软禁在羑里,秦缪公兵败被困于殽地。齐桓公败于鲁国,受辱于长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的兵马困在会稽,晋文君被骊氏陷害流亡在外十九年。从远古至今,被困之圣人志向不灭最后反而显达,也好像………………所以易经说:“困,亨通;卜算得此卦,大人物吉利,没有什么错误,只是直言无人能信。”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章
缪和问于先生曰,吾年岁猷少,忘□□□□□□□□敢失忘吾冬。子曰:何□□□□□□□□□□□□□□□□□□□□□□□□□□□□□□□□□□□□□□□《书》《春秋》《诗》《语》盖□纽而利害异□□□□□□□□□□□□□□□□□□者,莫不愿安□□□是□□□□□□□□□□□□□□□□《易.嗛之九三曰》:“劳嗛,君子又冬,吉。”□□□□□□□□□□□□□□□□□□□□□□以仓下,故□□禹之取天下也,当此卦也。禹□其四枝,苦亓身□,至于□足,无望烦色□□□□□□□□□□□□□□□□□□□□□□□□□□□□□□□而黑□□□号圣君,亦可胃冬矣。吉孰大焉。故曰:“劳嗛,君子又冬,吉。”不亦宜乎?今又之大君及至求□□□□□□□□亓□□纷白黑污□□□□□□□□□□□□□非能焉而又功名于天下者,殆无又矣,故曰“劳嗛,君子又冬,吉。”此之胃也。
(此段缺损太多,大意是以大禹为例说明,既能与民一起辛苦劳作又谦虚,最后能大吉。)
第四章
缪和问先生曰:吾闻先君亓□□□□发号施令于天下也,皎焉若□□□□□世循者不惑眩焉。今《易.丰之九四》曰:“丰亓剖,日中见斗,遇亓夷主,吉。”何胃也?
(缪和问孔子说:我听说先王们……发号施令统治天下,光明正大好像……世界上的人遵循先王们的号令不感到疑惑晕眩。现在易经丰卦九四爻中说:“太阳被遮蔽,太阳中看到斗星,预示出现了新君,吉利。”这是为什么?)
子曰:丰者,大也。剖者,小也。此言小大之不惑也。盖君子为(爵)立赏庆也,若(礼)執然。大能□细,故上能使下,君能令臣,是以动则又动,(静)则又名,列執必奠,赏禄甚厚,能弄傅君而国不损敝者。盖无又矣。“日中见斗。”夫日者,君也。斗者,臣也。日中而斗见,君将失亓光矣,日中斗见,几失君之德矣。遇者,见也。见夷主者,亓始梦兆而亟见之者也,亓次秦缪公,荆庄,晋文、齐桓是也。故易曰:“丰亓剖,日中见斗,遇亓夷主,吉。”此之胃也。
(孔子回答道:丰是大的意思,剖是指小的东西。这句话是说大、小要能区分。君王定官职爵位是为了赏赐贺庆功臣。这是礼制的原则,能使大的变小(有对大臣升降之权),所以上面的能使唤下面的,国君能够命令臣子。所以行动有功得以升迁,静而专守者能得名。执掌权力的必定得到尊重,君王给于的赏赐也厚,戏弄辅助重臣的君王当政,国家没有不衰落的,从来没见过。“日中见斗。”这句话中的“日”,就是代表君王,“斗”是臣子。日中而斗见,原来的君王将要失去它的光辉了,这是君王失德的征兆。遇者,看到。见夷主者,是他曾经在梦中得到征兆而又突然见到的新主。曾经有过的秦缪公、楚庄王、晋文帝、齐桓公都是。所以易经说:“丰亓剖,日中见斗,遇亓夷主,吉。”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章
吕昌问先生曰:《易.屯之九五》曰:“屯亓膏,小贞吉,大贞凶。”将何胃也?夫《易》,上圣之治也。古君子处尊思卑,处贵思贱,处富思貧,处乐思劳,此四者,足以长又亓立,名与天地俱。今《易》曰“屯亓膏”,此言字闰者也。夫处上立者,自利而不自血下,小之猷可,大之必凶,且夫君国又人而厚俭,致正以自封也,而不□亓人,此除也。夫能见亓将□□□□□未失,君子之道也。亓小之吉,不亦宜乎?物未梦兆而先知之者,圣人之志也,三代所以治亓国也。故《易》曰:“屯亓膏,小贞吉,大贞凶。”此之胃也。
(吕昌问孔子说:“易经中的屯卦的九五爻说:只知收敛财物,对贪小者是吉利的。对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是不得人心的,非常不吉利。”怎样理解?(孔子答道)易经,是古代君王治国之道。古代的君王处于尊贵的地位经常想到下面的臣子和民众,处于高贵的位子想到卑贱的人,处在富有的生活中想到贫苦的人,处于安乐之中想到劳累的人,这四点,足以使他们(古代圣君)长久的立国,名声和天地一样长久流传。现在易经说:“屯亓膏”,这句话是说自私自利的人。处于上位的人,只知自己图利,不知抚恤下民,小动作还可以,大肆搜刮必定要遇到凶难。君国要使民得以饱食又能知道节俭,教育大家走正道而且能自给自足,而不需要依赖别人,这是原则。谁能见到…………不失,这是君王和百姓相处的道理,这仅是适合于小人的吉利,不是很适宜吗?事情还没有感觉到就能预见到,这是圣人所期望的,三代就是因此得以长久维持(尧、舜、禹三代)。所以易经说:“屯亓膏,小贞吉,大贞凶。”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章
吕昌问先生曰:天下之士皆欲会□□□□□□□楼与以相高也,以为至是也。今《易.涣之六四》曰:“散亓群,元吉”此何胃也?子曰:异才!天下之士所贵,夫涣者散,元者善之始也,吉者百福之长也。散亓群党,□使□□□□□□□□□□比□相誉以夺君明,此古亡国败家之法也。明君之所行罚也,将何“元吉”之又矣!吕昌曰:吾闻类大又焉耳,而未能以辨也。愿先生少进之以明少者也。子曰:明君□□□□□□□□然,立为刑辟,以散亓群党,执为赏庆爵列以劝天下群臣黔首男女。夫人渴力尽知归心于上,莫敢傰党侍君,而王将求于人矣。亓曰“涣亓群元吉”,不亦宜乎?故诗曰:“嘒彼小星,参五在东,潇潇宵正,蚤夜在公,寔命不犹。”彼此之胃也。
(吕昌问孔子说:天下之士都要会见…………像高楼一样,以为这种说法是对的。现在易经涣卦中六四爻说:“涣其群,元吉。”这是什么意思?孔子答道:异才!(意思这个问题问得好。)天下有能力的人才为君王所重用,但散开了就没用。元的意思是良好的开端,吉是指的最高的福运。散开结党营私的人群,……使…………互相吹捧以蒙蔽君王的明智,这是古代已经发生过的败亡国家败坏家庭的做法。明君所行是处罚他们,怎么说是元吉呢!吕昌说:我听说类似的情形现在也有许多、经常出现,但是常常不能及时辨察。希望先生稍微讲解一下,使我这样的年轻人懂得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圣明的君王…………然,建立法制,以涣散结党营私的人,执行赏赐、贺庆、列入爵位,以此来劝教天下群臣和无职无位的男女百姓。使他们都能尽心竭力的归心于君王,不敢结党,诚意侍君。这使君王必须从臣子和百姓的利益方面来思考的,也是为了政权稳定而有求于人。这里说:“涣其群,元吉。”不是很适宜吗?所以诗经里说:“像微光闪闪的小星星,三三五五的出现在东方。常常匆匆忙忙的连夜奔走,只为官家的号令而奔走,这些人的命运与贵人不相同。”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第七章
吕昌问先生曰:夫古之君子,亓思虑举措也,内得于心,外度于义,外内合同,上顺天道,下中地理,中适人心,神□□□□□□□□□昔之闻。今《周易》曰:“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利贞。”以昌之私,以为夫设身无方,思虑不察,进根无节,读焉则不吉矣,而能亨亓利者,古又之乎?子曰□□□□□□□也,而又不然者。夫内之不咎,外之不逆,昔昔然能立志于天下,若此者,成人也。成人也者,世无一夫,岂可强及舆才?故言曰:古之马及古之鹿,今之马今之鹿。夫任人□过,亦君子□。吕昌:若子之言,则《易.蒙》上矣。子曰:何必若此,而不可察也。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凡物之少,人之所好也。故曰:“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又知能者,不求无能者,无能者求又能者。故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吉”者,闻亓始而知亓冬,见亓本而知亓末。故曰“初筮吉”。“再参读,读则不吉”者,反复问之而读,读弗敬。故曰:“不吉”。弗知而好学,身之赖也,故曰“利贞”。 □□□□仁义之道也。虽弗身能,岂能巳才!日夜不休,冬身不倦,日日载载,必成而后止。故《易》曰:“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利贞。”此之胃也。
(吕昌问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他深思熟虑举止得当,内发乎于真心,与人交往行为合乎礼义,表面与内心一致,往高处说符合天道,往下看适应环境,取其中则符合人心。神…………过去听说。现在周易说:“蒙卦,亨通。不是我要寻找蒙昧无知的人,而是蒙昧无知的人要我为他们解答疑难。蒙昧无知的人不求发蒙,去卜筮,偶尔一次可能会得到解答,但一再求筮就是冒渎神明,冒渎神明是为不敬,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做法。”以我私下的想法,认为那些立身无方,思虑不清,进退没有节制,一再冒渎肯定是不吉利的,但这些人常常能亨通并且得利,古代又是怎样的呢?
孔子答道:…………也,但其实我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内心没有不良思绪,对外也不逆势而为,每天晚上想的是要有志于天下,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成人了,(成熟、得道、人格完美的人),这样完美的人,世界上很少见,怎么能强求一批批的出现呢?所以有老话说:要知道古代的马古代的鹿,就看看现在的马和鹿。(意思选择人才古代与近世差不多)所以任人不要苛求,也是君子一德。
吕昌说:按你的说法,这就是《易.蒙》的意思。
孔子说:何必这样讲,而不去仔细想想呢。说蒙昧的人,往往是年少又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一样东西少了,人们会重视,所以说:“蒙,亨。”(此句孔子讲得牵强)“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有知识的人不会去求教无知的人,无知的人要求教有知识的人。所以说:“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者,听说他的开始就可知道他的结局,看到他的大体就知道他的细节。所以说“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者,反复去问叫渎,渎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所以说“不吉”。知识缺乏能够好学,知道这是立身之本,所以叫“利贞”……这就是仁义之道。虽然先天条件不足,但也不能停止学习!日夜很少休息,终身不倦好学,一天天一年年继续,必然能够成功且后来居上。所以易经说:“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利贞。”就是这个意思。)
第八章
吴孟问先生曰:《易.中复之九二》亓辞曰:“鸣颧在阴,亓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壐赢之”何胃也?子曰:“夫《易》,圣君之所尊也,吾庸与焉乎?吴子曰:亚又然!愿先生式略之,以为毋忘,以匡弟子所疑。子曰:□□□□者,所独擅也,道之所见也,故曰“在阴”。君者,人之□□□□□□□□□□□□□□□□□□□□□□□□□□□□□□□□□□□□□□□盈不敬则不傅,不傅则□□□□□□□□□□□□之父母。人者,君之子也。君发号出令,士今以死力襄之。故曰“亓子和之”。“ 我又好爵,吾与壐赢之”者,夫爵禄在君,在人君□□□□□□□□□□亓人也,欣焉而欲利之,忠臣之事亓君也,驩然而欲明之,驩忻交迥,此□王之所以君天下也。故易曰“鸣鹤在阴,亓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赢之”亓此之胃乎?
(吴孟问孔子说:易经中中孚九二爻说:“鹤在阴暗处鸣叫,它的子类会和鸣,聚集到一起,我有好的酒杯,和朋友一起饮酒”是什么意思啊?”
孔子说:“易经,是圣君都很尊重的经典,我这样的庸人怎么能理解呢?”吴子说:这样我更没有话可说了:还是请先生简略的说几句,使弟子不会忘记,能纠正弟子心中的疑惑。
孔子说:“……者,是单独擅长的,道的道理从中可见,所以叫做“在阴”,君王,人的……………………………………………自满不尊重就不会辅导,不辅导则……………………的父母啊。人们,都是君王的子弟。君王发号施令,士人以敢死的精神来辅助。这就叫“亓子和之”, “我又好爵,吾与壐赢之”的意思是,爵禄的赏赐之权在国君,在人君,不……………………其人也,欣然争取得到君王的赏赐,忠臣为君王行事,兴奋、高兴的急于想让君王明白。君臣都能欣然相处,这就是一邦之王最终能君临天下的原因。所以易经说:“鸣鹤在阴,亓子和之,我又好爵,吾与壐赢之。”就是这个意思。”)
第九章
庄但问于先生曰:敢问於古今之世闻学谈说之士君子,所以皆牧焉,劳亓四枳之力,渴亓腹心而虑者,显非安乐而为之也。以但之私心论之,此大老求尊严显贵之名,细老欲富厚安乐之实。是以皆行(则)必勉,轻奋亓所毂,幸于天下者,殆此之为也。今《易.嗛之初六》亓辞曰:“嗛嗛君子,用涉大川,吉。”将何以此论也?子曰:夫多尊显者,亓心又不足者也。君子不然,畛焉不自明也,耻也不自尊,□□世□。《嗛之初六》,《嗛之明夷》也。耻人不敢又立也耳,以又知为无知也,以又能为无能也,以又见为无见也。动焉无取盈也,以使亓下,所以治人请。牧,群臣之伪也。□君子者,天□□□然以不□□于天下,故奢多广大,游乐之乡不敢渝亓身焉。是以上下驩然归之而弗猒也。“用涉大川吉”者,夫《明夷》,《离》(这里有个问题,帛书中“离”作罗,何故,此处出“离”。)下而《川》上。川老,顺也。君子之所以折亓身者,明察所以□□。是以能晓致天下之人而又之。且夫《川》者,下之为也。故曰“用涉大川,吉。”子曰:能下人若此,亓吉也。不亦宜乎?舜取天下也,当此卦也。子曰:聪明睿智受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尊禄贵官守以卑,若此,故能君人。非舜亓孰能当之?
(庄但问孔子说:敢问先生,古代和现在知识广博能说会道的士君子,都受人驱使,劳累他们的四肢之力,让他们费尽心机的思索,显然这不是安乐享受的事情。以我庄但的私下想法,这些是大名人欲追求更高的尊严更大的富贵和名气,小的官宦想得到丰厚报酬安乐生活的实惠。所以他们行动必然努力,能随便的放弃原有的地位,希望能成为天下的大名人,都是极尽全力而为。现在易经中谦卦的初六爻说:“谦虚的君子,可以克服险难,吉利。”怎样来解释这个情形?
孔子说:这些追求尊贵显赫的人,说明他们的内心不满足。君子不是这样的。(追求显贵的人和君子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君子知耻不敢妄自尊大,……世界……。《谦之初六》,《谦之明夷》啊。明智的人不敢轻易自立其说,虽然有知识还是表现为谦虚的无知,虽然有能力也不敢逞能,心中有见识也不轻易表露出来,(总之就是轻易不为天下先)行动不取其盈(过满),以低下的姿态表现为尊重别人,所以能被君王请去治理天下。被君王驱使,是臣子的义务,……君子成为显赫之人,天……然而以不……于天下(是天道所施但不自诩于天下),所以君子的大方表现为尽量多的给予广大的民众,不喜欢在游乐之乡逗留,这样上上下下都能欣然归从而不讨厌他。“用涉大川吉”是描述这样的大老,“明夷”卦,《离》为下半卦,《川》(坤)为上半卦。如果说大河出名,是指的和顺、畅通。君子之所以能使自己显赫,能明察所以……(成功)。所以君子能揽集天下之人并且使用他们。说到《川》,是指能下而为之(能上能下)。所以说:“用涉大川,吉。”
孔子说:能甘为人之下,这是吉利的,(卦辞)不是很适合吗?舜得到天下,所作所为就如同这一卦所说的。
孔子说:聪明睿智者自认还是很愚笨,博闻强识的人还是觉得自己很浅薄,身为高官享受厚禄姿态还是很卑微,做得到这样,就能领导民众,除了舜帝谁能当得此般称誉?)
第十章
张射问先生曰:自古至今,天下皆贵盛盈,今《周易》曰:“嗛,亨。君子又冬。”敢问君子何亨于此乎?子曰:此问是也。□□□之执,列爵立之尊,明厚赏庆之名,此先君之所以勸亓力也。豊盈,彼亓贵之地,此非耻君之所责也。夫耻君卑胮屈貌以舒孙,以下亓人,能至天下之人而又之。非耻君,亓孰能以此冬?子曰:天之道槀高神明而好下,故万物归命焉。地之道静博以尚而安卑,故万物得生焉。耻君之道尊严睿知而弗以骄人,嗛然比德而好后,故□□□□□。《周易》曰:“溓,亨,君子又冬。”
(这里又用了一个“溓”字,和前后文中的出现的“嗛”字,以及今本周易中的“谦”字共有三个形似之字,严格意义上这三个字用法不同,但出现在这里所表示的基本意思是一样的。“溓”的读音为lian(连)或xian(现)或nian(粘)。“嗛”字音为qian、xian。谦的读音只有一种就是qian。这种情形说明在帛书周易抄写的过程中是多人抄写,各人有各人的常用法所致。当然也有可能是笔误。总体来说从帛书周易到今本周易在用字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校正,而是定“正”,如“嗛”字最后定为“谦”。这个校正者功力很深,对易经理解很深,用字十分规范,遂成经典。)
子曰:嗛者,溓然不足也。亨者,嘉好之会也。夫君人者以德下亓人,人以死力报之。亓亨也,不亦宜乎?子曰:天道毁盈而益嗛,地道消盈而流嗛,鬼神害盈而福嗛,人道亚盈而好溓。溓者,一物而四益者也。盈者,一物而四损者也。故耻君以为豊者,是以盛盈使祭服忽,屋成加茁,宫成杒隅。溓之为道也,君子贵之。故曰:“溓,亨,君子又冬。”□□□□□□下,非君子,亓孰当之?
(张射问孔子说:自古至今,天下的人都喜欢盛大盈满,现在《周易》说:“谦虚,亨通,君子有始有终。”敢问君子为什么会以此为亨通?
孔子说:这个问题问得好。……(重任)的执掌,名列封爵的尊贵地位,公开的赐予丰厚的赏赐和名声,先王就是用这个办法激励臣子出力。丰盛盈满,人们都觉得宝贵,但这不是君子所贵重的。有知识的君子姿态卑微,形貌屈尊,和顺的对待邻人和下人,能够聚集天下的人并使用他们。不是这样的君子,谁能始终如此?
孔子说:天之道极高但其神明却普照下界,所以万物得以生存。地之道精深博大却能安于卑下,所以万物得以生长。作为君子,尊严睿智而不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谦虚的与人比较德行,总觉得自己不足甘居其后,所以说…….《周易》说:“溓,亨,君子又冬。”
孔子说:谦的意思是谦虚,自感不足。亨者,美好的聚会。君子以德待人,人以死力报答。说亨通,不是很适宜吗?
孔子说:天道不利于盈满骄傲的人,有益于谦虚的人。地道消除盈满,流转于谦虚的人,鬼神会有害于追求盈满的人,而赐福于谦虚的人。人道不喜欢盈满,喜欢谦虚。谦虚的人,能得到四方来益。盈满的人,会遭受四方之害。所以君子认为丰者,是适用于祭祀的物品要丰盛,但即使此时穿的衣服也不求华丽。造房屋主要是要结实,华美为次。造宫殿要缺一隅。谦所说明的道理,君子感到十分宝贵,所以会说:“溓,亨,君子又冬。”…………下,除了君子,谁能与此卦相称?)
第十一章
李平问先生曰:《易.归妹之上六》曰:“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将以辞,是何明也?子曰:此言君臣上下之求者也。女者,下也。士者,上也。承者,下□于上也。刲者,上求于下也。羊者,众也,血者,恤也。攸者,所也。夫贤君之为列执爵立也,□实承群臣,荣亓列,乐亓实,夫人尽忠于上,亓于小人也,必谈博知亓又无,而□□□□□□□乐,以承上求,故可长君也,贪乳之君不然,群臣虚立,皆又外志,君无赏罚以劝之。亓于小人也,赋敛无根,嗜欲无猒,征求无时,财尽而人力屈,不朕上求。众又□□□□□□□□□□□□亓国,以及亓身也。夫明君之畜亓臣也,不虚忠臣之事,亓君也又实,上下迥实,此所以长又令名于天下也。夫忠言请爱而实弗修,此鬼神之所疑也,而况人乎?将何所利?《易》曰:“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此之胃也。孔子曰:夫无实而承之,无血而卦之,不亦不知乎?且乎求于无又者,此凶之所产也,善乎胃□无所利也。
(李平问孔子说:易经中归妹卦上六爻说:“女子背着筐收不到果实,士人杀羊不见血,没有利。”这句话想说明什么呢?
孔子说:这是讲君臣上下之间各有所求。女人属于下方,士人属于上方。承者,下面接受上面的。刲者,上面要下面配合。这里说的“羊”指的是众人,血又可解作抚恤的“恤”,攸者,所以也。贤明的君王设立权位,建立封爵制度,下面接受这些的是群臣,使群臣荣光的列队得到奖赏,喜欢他们所得的结果。士人尽忠于上面的君王,对于下面的小人,谈论博学知识他们不理解,而…………乐(一无所能也想得到君王的恩赐),只能服从上面的命令,这样君王就可以长期安定执政。贪婪的君王就不是这样的,虽然也有群臣,但都是虚位而立,没有实权实职,因此都有外向之志。君王也没有赏罚之法来管理他们。对于下面的人,更是无限制的横征暴敛,满足不了各种贪欲,征收赋税没有固定的时间,随心所欲。导致民间财力贫瘠,人力缺乏,没有办法满足上面的索求。大家又…………他的国家,连及他的自身(殃及国家、殃及自身)。至于明君畜养群臣,不虚设他们的职位(给于一定的权力),真正的实权在君王手里,上下之间都干实事,这就是能长期安定治国,名扬天下的原因。那些嘴上说的是忠诚的话,表示出对君王的爱戴,但是没有实际行动,这样的人鬼神都要怀疑他的居心,何况君王呢?这样的人能得到什么利益?易经说:“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没有什么果实可以去接,杀了羊也得不到血,道理还不明白吗?所求的本来就不存在,只能得到不利的结果了,所以要说无所利了。)
第十二章
子曰:君人者又大德于臣而不求亓报,则不□要,晋、齐、宋之君是也。臣人者又大德于君而不求亓报□□□□□□□□□□□□□□□□王子比干五不可不求子□是也。君人者又大德于臣而不求亓报,□道也。臣者又大德于君而不求亓报,列道也。是故圣君求报于人,士饶壮而不能,□□□□□□□□□□□□□□□□□也□□□□者又大德于众而不求亓报□□□□□□□□□□□也□□□□□□□□□□□□□□□□□□□□□□□,此之胃也,不身□□□□□□□□□□□□□亓在《易》也,《復之六二》曰:“休復,吉。”则此言以□□□而□□□□□□□□□□□□□□□□□□□何吉之有矣?子曰:善道光君□□此□言之本也。□□□□□□□□□□□□□□□□□正之成也。故人□□□□□□□□□□□□□□□□□□□□□□□□□□□□□□□□□□□□□□□“食旧德,贞厉。或从王事,无成。”子曰□□□□□□□□□□□□□□□□□□食旧德以自□□□□□□□□□□□□□□□□□□□□□□□□□□□□□□□□□□□□□□□□□□□□□□□□□□,不亦宜乎?故《易》曰:“食旧德,贞厉。或从王事,无成。”
(这一段缺损严重。大体的意思是君臣之间要真诚相待,都不能为了一时一己的私利。这样的关系就是治国之道。后面又引出易经讼卦的六三爻,想说的意思是时机不成熟时谨慎从事,这个时候即使去做君王要求做的事情,也不会成功。)
第十三章
子曰:《恒之初六》曰:“瓊(此字去掉王字边旁,下同)恒,贞凶,无攸利。”(今本周易中:初六 浚恒,贞凶,无攸利。)
子曰:瓊治□□□□□□□□猷恐人之不贤也,故亓在《易》卦曰:“瓊恒,贞凶,无攸利。”
子曰:《恒之九三》曰“不恒亓德,或承之羞,贞蔺。”
子曰:“不恒其德”言亓德行之无恒也。德行无道则亲疑无□(信),亲疑无□□□□□□□□不蔺,故曰“不恒亓德,或承之羞,贞蔺。”
子曰:《恒之九五》曰“恒亓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妇德一,人之为,不可以又它。又它矣,凶□产焉。故曰“恒亓德,贞,妇人吉。”亓男德不刚,□□又祸,德必立而好比于人,贤不宵人得亓宜□,则吉;自恒也,则凶。故曰:“恒亓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孔子说:“恒卦初六爻说:浚(jun此处作深、急)。浚恒的意思是过激,一直采取过激的行为会遇到凶险,没有好处。”)
孔子说:过激的治理方式…………是唯恐下面的人不忠诚,所以在易经中要说:“一直采取过激的行为会遇到凶险,没有好处。”
孔子说:恒卦九三爻说:“不能长久的坚持自己良好的品德,将要蒙受羞辱,一直这样更不好。”
孔子说:“恒卦九五爻说:固执不变,卜算的结果,对妇人有利,对男人不利。”妇女的道德操守,从一是最重要的,跟从了一个人,不可以再有异心。产生异心就会带来凶灾。所以说“固守其德,卜算之,对妇女有利。”对男人来说不能坚守德行,要带来灾祸,德行操守一定要建立,并且要比别人更好,贤人和不宵之人各有其相宜之处,则各自吉利。但是固执不变,又不利了。所以说“固执不变,卜算的结果,对妇人有利,对男人不利。”(这里说的是男人要守德,但后果可能不利,易经这一卦用同样的语词“恒其德”表示不同的意思。因为在封建皇朝的实践中,许多忠臣一方面因为坚守德操而得到君王的信任和民众的敬仰;但另一方面有许多忠臣也死于坚守德操。所以孔子解释此条十分为难。不过虽然他指出“恒其德”对男子不利,却没有说男子不为,他只是指出了恒其德可能存在的不良后果。)
(另附一篇汉代文字,可以佐证上面的意思:
《韩诗外传》卷八:“齐崔抒弑庄公,荆剻芮使晋而反。其仆曰:“君之无道也,四邻诸侯莫不闻也,以夫子而死之,不亦难乎?”荆剻芮曰:“善哉!而言也。早言,我能谏;谏而不用,我能去。今既不谏,又不去。吾闻之:食其食,死其事。吾既食乱君食,又安得治君而死之?”遂驱车而入,死其事。仆曰:“人有乱君,犹必死也,我有治长。可无死乎?”乃结曫自刎于车上……《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释文:齐国崔抒谋杀齐庄公,出使晋国的荆剻芮听说这个消息,马上回国。他的仆人说:“国君无道啊,周围的诸侯都知道,你现在为了他去死,是不是值得呢?”荆剻芮说:“对啊!你所说的。早点说我能劝谏君王;劝谏无用我可以离开。现在我既没有劝谏,也没有离开。我听说:吃他的饭,为他的事情而死。我既然吃了乱君的饭,又怎么能改投明君为明君去死呢?”于是驱使车辆回国,死于崔抒弑君之变。驾车的仆人说:“人家碰到了乱君,也决心去死了,我碰到的是好的长官,我怎么能不死呢?”于是把头发挽起来用刀自刎死在车上。……《易经》说:不能坚守自己的德操,将遭受羞辱。)
第十四章
子曰:《川之六二》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子曰:直方者,知之胃也。不习者,□□之胃也。无不利者,无过之胃也。夫赢德以与人过,则失人和矣,非人之所习也,则近害矣。故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孔子说:川卦六二爻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孔子说:直方的意思是有知识。不学习的人……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利,是说没有什么过失。一个人要是失德,待人又过分,就要失去人和了,这不是人们应该学习的,因为这要带来灾害。所以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一段的解释很勉强,和以前孔子所解释的直方大的意思有差别。在缪和的后面几章大家可以看出,孔子的解释基本上是偏离周易的朴素的原意,而站在义理的立场上大加发挥,从理解孔子思想的角度来看这很有意义,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汉代以后易经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从对周易原意的训诂来说,不能照单全收。)
第十五章
汤之巡守东北,又火。曰:彼何火也?又司对曰:渔者也。汤遂□□□又司歃之曰:“古者蛛蝥作罔,今人之缘序,左者右者,尚者下者,衝突乎土哉,皆来吾罔。”汤曰:“不可!我教子歃之曰:古者蛛蝥作罔,今人之缘序,左者使左,右者使右,尚者使尚,下者使下,吾取亓犯命者。”诸侯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鱼鳖矣,故共皮敞以进者廿又余国。《易》卦亓义曰:“显比,王用参殴,失前禽,邑不戒,吉。”此之胃也。
(商汤巡守至东北方,看到有火。问:这是什么火?随从的官吏回答道:打鱼的渔民点的火。汤于是(又问为什么打鱼要点火)。有个叫歃的随从官吏回答道:“古代人们看到蜘蛛和蟊虫编网,现在的人也学着张网捕捉,并且还有祷词:左面的、右面的、上面的、下面的、在土里钻来钻去的,都进入我的网中。”
汤说:“不可以!我教你,歃,跟着我说:古代蜘蛛蟊虫作网,现在的人也学你们,左面的往左面去,右面的往右面去,上面的往上走,下面的往下走,我只抓违反我的命令的。”各邦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说:汤的德行惠及禽兽鱼鳖,这以后愿意服从商汤并进贡的邦国有二十几个。《易》卦中有这样的意思:捕猎的时候君王围三缺一,没有抓住跑在最前面的,不作惩罚,这是吉利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十六章
西人举兵侵魏野,□□□□□□□□而遂出见诸大夫。过段干木之闾而式。亓仆李义曰:义闻之,诸侯无财而后财,今吾君先身而后财,何也?文侯曰:段干木富乎德,我富于财;段干木富于义,我富于地。德而不吾为者也,若何我过而弗式也?西人闻之,曰:我将伐无道也,今也文候尊贤□□□□□兵□□□何何而要之,局而□之,狱狱吾君敬女,而西人告不足。《易》卦亓义曰:“又覆慧心,勿问元吉,又復惠我德”也。
(秦国准备举兵侵入魏国,…………而出来见各位大夫,恭恭敬敬的到段干木的居所。他的仆人李义说:我听说诸侯都是为了钱财,现在我的国君却以人为先,钱财为次,这是为什么?魏文侯说:段干木德行高尚,我只是钱多;段干木富于道义,我只有土地,我需要的就是我还不够的德行啊,为什么我到这里不应该恭恭敬敬呢?秦国听说这件事后,说:我要征伐的是无道之国,现在文侯尊贤……兵……(倘我用兵)我能得到什么呢,局面已经很清楚,我这个君王诚信的敬重你,我们秦国与你相比尚有不足。《易》卦的意思说:“有诚信、与人之惠不用问也是吉利的,有诚信、能惠人是我应有的品德。”)
第十七章
吴王夫差攻,当夏,太子辰归冰八管。君问左右:冰□□□□□□□□注冰江中上流,与士饮其下流,江水未加清,而士人大悦。斯罍为三队,而出系荆人,大败之,袭亓郢,居其君室,徒亓祭器。察之,则从八管之冰始也。《易》卦亓义曰:“鸣嗛,利用行师征国。”
(吴王夫差出征,正当夏天,太子辰带来了八管冰。夫差问左右:冰何用?答曰:君避暑用。夫差使人将冰倾入江的上游,然后和战士们一起饮用下游的水,江水并没有因加了冰变清而变凉,但是下属的士人非常高兴。军队编为三队,出击楚国,大败楚国,直打到楚国首都郢都,占领了楚王的宫廷,拿走了其中的祭器。仔细分析胜利的原因,是从将八管之冰注入江水与士人共饮时就开始的。)《易经》有卦辞说:“让谦顺而有声誉的君子带领军队出征讨伐。”)
第十八章
越王勾践即已克吴,环周而欲均荆方城之外。荆王闻之,恐而欲予之。左史倚相曰:天下吴为强,以戊戔吴,亓锐者必尽,其余不足用也。是知晋之不能践尊□齐之不能隃驺鲁而与我争吴也,是恐而来观我也。君曰:若何则可?左史倚相曰:请为长毂五百乘,以往分于吴地。君曰:若。遂为长毂五百乘以往分于吴地其先君作□而不取者,请为君取之。日旦,越王曰:天下吴为强,吾既戔吴,亓余不足以辱大国。士人请辤。又曰:人力所不至,周车所不达,请为君取之!王胃大夫重曰:吴人□□□不退兵。重曰:不可!天下吴为强,以我戔吴,吾锐者既尽,亓余不足用也,而吴众又未可趋也,请与之分于吴地,遂为之封于南巢至于北蔪南北一百里,名之曰倚相之封。《易》卦亓义曰:“睽孤,见縣豕负凃,载鬼一车,先张之挀,后说之壶。”此之胃也。
(越王勾践攻克吴国后,想得到周的上封并均分吴国至楚国首都之间的土地。楚王听说后,感到惧怕,想满足越国的欲求。楚国的大臣左史倚相说:天下诸国吴国是个强国,越国击败吴国,它的精锐必定消耗殆尽,剩下的力量已经不够了。从这里可以想到晋国不能始终称霸,齐国不能攻克鲁国后再来和我国相争吴地,是恐怕更有强者乘机来窥视,楚君问:那怎么办呢?左史倚相说:请求给我五百辆兵车(兵车轴长,是谓长毂。)分驶于吴地。(造成吴国尚有不小的残余兵力在活动的假象)楚君答应:可以。于是就派了五百辆兵车分驶于吴地,他的先王当年想做而没有做,现在左史倚相为楚君出谋划策敢作敢为。第二天天亮了,越王对群臣说:天下诸国中吴国是个强国,我既已经灭掉了吴国,余下的力量不足以再与其他大国争锋。底下的士人要求说话,说:人力达不到的地方,舟车达不到的地方,我为君王去取来!越王和大夫重说:吴人……(之地不全部占领)不退兵。重回答道:不可以!天下诸国吴国是个强国,我们击败吴国,我们的精锐消耗将尽,剩下的力量已经不够了。而吴国残余的力量还很多,不可能全部赶走。(我的意思是)不如和楚国均分吴国的土地。后来越国和楚国商定在南巢与北蓟之间一百里的地方进行划分,这次分封被称为倚相之封。《易经》有卦文说:“奇怪的现象,看到悬吊着的猪身上涂满泥巴,车上好像装着鬼,先拉开弓,后又欣赏箭壶。”就是这个意思。)
(这段文字总体上是说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可过满。最后引用的易经睽卦的卦辞是形容楚国的左史倚相使用的疑兵之计。左史倚相的计谋确实有高明之处,一方面看清了越国兵势衰竭的大局,另一方面用楚国的兵车,乔装出没在吴地,造成了吴国残余势力尚十分强大的假象。这样的做法既没有与兵锋正盛的越国正面冲突,又迫使越国有后顾之忧,不得不约束自己的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章中叙述的这个左史倚相之封在史记中并没有记载。)
第十九章
荆庄王欲伐陈,使沈尹树往观之。沈尹树反,至令曰:亓城廓修,亓仓实,亓士好学,亓妇人组俟。君曰:如是则陈不可伐也。城廓修,则亓守固也;仓廪实,则人食足也;亓士好学,必死上也;亓妇组俟,必财足也。如是则陈不可伐也。沈尹树曰:彼若若君之言则可也。彼与君之言之异。城廓修,则人力渴矣,亓仓廪实,则□□之人也;亓士好学,则又外志也;亓妇组俟,则士禄不足食也。故曰:陈可伐也,遂举兵伐陈,克之。《易》卦亓义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楚庄王想攻伐陈国,派沈尹树去看看陈国。沈尹树回来销令说:陈国的城廓修理过了,仓库里粮食很足,当地的士人很好学,女人们都在织布。楚庄王听了后说:这样的话陈国不能打了。城廓修过了,那它的防守就很坚固了;仓库里装满了粮食,人民能吃饱;它的士人好学,必定能出死力保卫君王;它的妇女在织布,家庭必定就会富足。所以陈不可讨伐了。沈尹树说:陈国的情形就是和君王说的一样,所以可以讨伐了。因为我的看法和君王不一样。修理城廓,必定使人力消竭。仓库里粮食充足,则征收过重;它的士人好学,是有外志,妇女都在织布,就是朝廷给的俸禄太少了。所以说:陈国可以讨伐。于是楚国出兵讨伐陈国,灭掉了。《易经》有卦文说:进入腹地,清楚的了解情况才离开。)
(上面这段文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文末引用的易经卦文是利用了易经卦意含糊,且一文多意的特性。
第二个问题是这段佚文并不见于其他文中,按史记所载,陈国灭亡与国内王族争权有关,也与君王无道,荒淫无耻有关,著名的淫妇夏姬就是出现于陈国灭亡前夕。所以上面文中沈尹树的说法并不见得很有道理,因为庄王认为不能攻陈的理由,恰恰是符合孔子在其他文章中经常阐明的理由。
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我再详细说说,因为这里牵涉到的矛盾,本质上是理论与实际的矛盾,理论与实际总存在着差异,实际的变化要远远丰富于理论,理论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实际后面,忙于修改。)
第二十章
赵简子欲伐卫,使史黑往睹之,期以三十日,六十日后反,简子大怒,以为又外志也,史黑曰:吾君殆乎大过矣!卫使蘧伯玉相,子路为辅,孔子客焉,史子突焉,子赣出入于朝而莫之留也。此五人也一治天下者也,而皆在卫,□□□□□□□□□又是心者,侃□□而伐之乎?《易》卦亓义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易》曰:“童童往来”,仁不达也;“不克征”,义不达也;亓行塞,道不达也;不明晦,明不达也。□□□□,仁达矣;□□□□,义达矣;自邑告命,道达矣;观国之光,明达矣”(缪和)
(赵简子准备攻打卫国,派史黑先去打探一下卫国的情形,给了三十天期限,结果六十天后史黑才回来。赵简子大发脾气,以为史黑有了外心,史黑说:国君啊你错的大了!卫国用蘧伯玉为丞相,子路为辅助,孔子在那里作客,史子(名鱼)也出来担任大夫,子贡出入于各国朝廷都没有留下,现在却在卫国。这五个人都是能治理天下的人,现在都在卫国。…………又是核心人物,随便说说能讨伐卫国吗?易经卦辞中有:贤人是国家的光辉,被用来辅助君王。易经中又说谨慎往来,总是怕自己仁义还不够,不能出征,是道义不符,行动不便,是道路受阻;不明白事理,是智慧的光明不够;……仁够了,……义够了,离开守邑,去完成使命,是道义修养够了,贤人作为国家的光辉,是他们心智光明,看清了一切。(文名“缪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帛書易傳
[经典文章] 《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易经全文翻译
易经《系辞下传》译注(3)
QQ空间
《易经》全文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