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纪二(7)--复辟闹剧  
userphoto

2020.01.08

关注
 秦帝国的骤然灭亡,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大的黑洞。
        秦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变法图强重建华夏文明,一举跨越以奴隶生产为根基的夏商周三代“邦联式”文明,一举整合春秋战国五百余年文明,以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创建铁器时代最伟大国家。虽然秦帝国只有效存在了十二年(其后三年为崩溃期),随着始皇帝的骤然撒手而去,但其文明绵延至2000年的今天。
        秦朝命运落差,给攻讦与谎言提供了历史空间。
       权力主体的灭亡,并不等同于其所创建的文明体系的灭亡;权力主体在某个阶段的突然沉沦,并不必然植根于其所创造的文明体系。作为文明建筑师的秦帝国骤然灭亡了,秦帝国所创建的文明体系却为后世继承了;秦帝国政权因突发政变而崩溃了,却并未改变秦帝国所创造的文明体系的历史本质。
        对秦帝国灭亡之谜的历史探究,两千余年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将秦帝国所创建的文明体系与秦帝国权力主体等同而一,论秦亡必以秦政为因,论秦政必以秦亡为果,以秦亡之速推论秦政之恶,以秦政之恶推论秦亡之速。对秦亡因长期陷入一种陈陈相因的主流定论:秦政暴虐,暴政亡秦。
        对以秦政秦制为轴心的秦文明的评判争议,其实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崛起时期便开始了。战国时代对秦文明的评判是两大主流:一是从制度的意义上,高度肯定秦国变法及其所创造的新型法治文明,并力图效法泰国,由此形成了以赵国燕国变法为代表的第三波变法浪潮;二是从施政的意义上,对秦国法治作出了严厉指控,其代表性言论是“苛法”说与“虎狼”说。“苛法”之说,是具有“王道”价值观的守旧学派的一种政治评判,是一种法治与政论的争鸣,不具有总体否定的意图。“虎狼”之说,则是六国基于族群歧视意识,以仇恨心态发出的政治诅咒。
        战国末期兼具儒法两学,且学术立场素来公正的荀子大师,对秦制秦政秦风素有高度评价。在《强国》篇中,荀子依亲自入秦的所见所闻,对秦风秦政作出了最高评价:“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在《正论》篇中,荀子则对“治世重刑”的合理性作了充分论证,实际是对“苛政”说的回应。战国末期“天下向一”的历史趋势日渐形成,“天下一统”的可操作战略也由李斯适时提出。这种人心趋势,意味着天下寄厚望于秦政,寄厚望于秦国“一”天下。
        秦帝国一统天下后,舆论情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轴心,是关于恢复诸侯制还是建立郡县制的大争论。反对方并未涉及对秦政的指控,创新方也并未对传统诸侯制赞美。“焚书坑儒”后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声音:秦政毁灭典籍,暴虐无道。被秦始皇拜为少傅文通君的孔子八世孙孔鲋,以及诸多在秦帝国职任博士的名儒,都在离开中央朝廷后与藏匿山海的六国贵族们秘密联结起来了,不期滋生为六国贵族复辟的政治旗帜。
        最先反秦的陈胜吴广农民集团,对秦政并无仇恨,而是秦二世的过度征发及其严刑峻法。“天下苦秦久矣”实际指二世即位后的政治行径,是先以为扶苏、项燕鸣冤为事由,后又以“张楚”(张大楚国)为举事旗号,以武力抗争反秦。陈胜农民军迅速占据了陈郡,六国贵族与当地豪强纷纷聚来,图谋借用陈胜力量复辟,这才有了最初的“暴秦”说。陈郡“三老豪强”们劝说陈胜称王,“伐无道,诛暴秦”,是历史上最早冠“暴秦”的“暴秦”说。
        这是一个显然的政治权谋:志在复辟的贵族势力,利用农民集团政治意识的幼稚,将自己的政治目标巧妙设定成农民集团的政治目标,从而形成天下共讨“暴秦”的声势。其实际图谋,则是使农民反秦势力成为贵族复辟的强大借用力量。其后除了刘邦、项燕、黥布、彭越四支反秦势力,其余所有六国贵族都投奔了陈胜吴广集团,直接以陈胜划拨的军马为根基,以陈王部将的名义出兵,而后又迅速背叛陈胜,纷纷复辟了六国旗号。陈胜政权的迅速消失,其根本原因,正是被大肆渗透其中的贵族复辟势力从内部瓦解了。
        六国复辟者们纷纷杜撰煽惑说辞,愤愤然将秦政一概骂倒。具代表性的三则言论,都是由张耳、陈余为轴心的“河北”赵燕集团所生发,既是当时最具煽惑力的言论,又是被后世“暴秦”论者引用最多的史料:
        张耳、陈余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嗔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不解也。”
         武臣说其豪杰曰:“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今已张大楚,王陈,使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仇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
        范阳人蒯通说范阳令曰:“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范阳令曰:“何以吊之?”对曰:“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慈父孝子可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叛)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而投武信君。君若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这三则以攻讦秦政秦制为轴心的言论,具有显然的不可信处:
        其一,强烈的复仇心态与权谋目标,使其对秦政的攻讦丧失客观真实性。简单说,第一则陷阱,是诱骗农民军抵挡秦军,而六国贵族趁机复辟称王。其二,为达成尽速下城占地的实际利益,虚声恐吓,肆意夸大。为了利益,六国复辟者内斗闹剧不断,最后走向灭亡。其三,此类说辞大而无当,与当时事实有显然的矛盾,其诸多纰漏完全经不起推敲。譬如武臣集团的说辞,其显然的夸大胡诌至少有四处:一则,“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史记》只云“数十万”,尚且可疑。百万大军攻秦,全然信口开河。二则,“陈涉王楚之地,方二千里”。其时,陈胜农民军连一个陈郡尚且不能完全控制,何来方二千里土地?三则,“头会箕敛,以供军费”。秦帝国军费来源颇多,说辞却夸张地归结描绘为“家家按人头出钱,官府以簸箕收敛”这一残酷形式。四则,“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就实而论,举事反秦之地在初期肯定有仇杀与杀官事实,如项燕刘邦举事都是如此。然若天下尽皆这般,何以解释章邯大军出动后在大半年之内的秋风扫落叶之势?其四,秦末复辟势力具有典型的反文明性,暴力性和虚伪性。作为秦末复辟势力的轴心,江东项羽集团的大暴行具有骇人听闻的酷烈性。《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对平民与降卒的六次大屠杀,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城与杀降。

        项梁者,楚将项燕子也,尝杀人,与兄子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其下。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学战略,不喜学战术,想做指挥者。)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坐不住的人,这种人在和平时代麻烦,在乱世则未必。)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器过人。(天才,天赐。)会稽(绍兴的别称)守殷通闻陈涉起,欲发兵以应涉,使项梁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古时,湿地可能很多。)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诫籍持剑居外,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示,少一字,使了个眼色)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侍从护卫们)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shè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镇抚)下县。籍是时年二十四。(有志不在年高。敢造反的人也往往是年轻人。世子造反很普遍,具有物质和知情条件。

  田儋dān,故齐王族也。儋从弟荣,荣弟横,皆豪健,宗强(家族强盛),能得人。周徇地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让一伙年轻人跟着来到县衙门),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也;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周军还去。田儋率兵东略定齐地。(造反多以杀地方官为首,田同时反秦和“大楚”。一些奴隶主乘机复辟。

  韩广(赵国将领)将兵北徇燕,燕地豪桀欲共立广为燕王。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家乎!”韩广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家属归之。(复辟猖獗,蠢蠢欲动。

  赵王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求割地;使者往请,燕辄杀之。(武称王后无所作为,差点死于非命。复辟是场闹剧。)有厮养卒(伙夫)走燕壁,见燕将曰:“君知张耳、陈馀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持马鞭,唾手攻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将相终已耶!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县以少长(暂且按年龄的长幼)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一个赵国尚且不把燕国放在眼里),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张、陈两个老奴隶主,包藏祸心,武竟倚重,其实不如养卒之忠和见识,故不要以身份看人。

  周自狄还,至魏地,欲立故魏公子宁陵君咎为王。咎在陈(陈涉),不得之魏。魏地已定,诸侯皆欲立周魏王。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诸侯固请立,终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往返五次),陈王乃遣之,立咎为魏王,为魏相。(齐、楚、韩、魏皆复辟,作最后的疯狂。)

  是岁,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王哙究竟有多奇葩?他的禅让闹剧导致燕国分崩离析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三分钟让你看透大秦帝国的兴衰史
战国轶事:秦国统一天下,六国都犯了哪些错误?
98. 如何理解“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或为六国说秦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