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晋韩原大战

鲁僖公十有一月壬戌,晉侯秦伯戰于,獲晉侯

韩原在哪

       韩原在汾河边上,位于今天山西省河津市东。秦军当时已经很靠近晋国的都城了,所以晋惠公才会说“寇深矣”。

战争起因

       ⒜违背了秦穆姬的嘱托。穆姬是惠公的姐姐,心地慈善。在惠公入主晋国之前托福他,一要照顾好献公的遗孀贾君,二要把流落在外的群公子召回晋国。群公子包括公子重耳在内,尚有五人。结果惠公直接把贾君娶了,而且“不纳群公子”。
       ⒝对内背赂中大夫里克、丕郑,而且还把这二人杀了。
       ⒞对外背赂秦穆公,本来许诺的河外五城,也赖着不给了。
       ⒟在晋国发生饥荒时,秦穆公以德报怨,施以援手。反过来,当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援时,晋惠公背信弃义“闭籴”不与。

卜官对战争的预测

       秦国的卜官叫卜徒父,他给出的结论是“涉河,侯车败。”意思是说“过了河,侯将败”,秦穆公是伯爵,晋惠公是侯爵,所以说侯败就是晋败。诘,追问之意。就这五个字,信息太少,秦穆公当然要追问一下详情。卜徒父就进一步解释说此战大吉,先有三战三胜,之后会俘虏晋君。给出了所筮的蛊卦,并进行了详细的解卦。

《蛊》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八卦,其卦象如图

       首先,解卦辞。“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是卦辞,但是并不见于《周易》,可能是其它筮书,比如《连山》、《归藏》里面的卦辞。显然卜徒父先解卦辞,“三去”解为“三败”晋军,把“雄狐”解为晋惠公。〖注:《诗经·齐风·南山》有“南山崔崔、雄狐绥绥。”以雄狐来比喻国君。〗

       其次,断卦象。《蛊》的内卦(下卦)是巽,外卦(上卦)是艮。巽为风,艮为山。因此才有“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贞指下卦,悔指上卦。根据筮法,内卦(下卦,贞,巽,风)代表问卦者(所谓“体”),外卦(上卦,悔,艮,山)代表问卦者的对方(所谓“用”)。因此,秦为风,晋为山。秦伐晋时,正是秋天。我们(风)将要吹落他们(山上)的果实,并且砍去他们的木柴。“实落材亡”,当然要失败。

晋国背信弃义

      君臣怄气。事情起源于僖十四年,也就是去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问计。庆政和虢射持不同意见,晋惠公采纳虢射的意见,而没有采纳庆政的意见,并且说“非政之所知也”(《国语·晋语三·23》)。所以当晋惠公问计“寇深矣,若之何”的时候,庆政没好气儿的答了一句“君实深之,可若何”,都是你自己招致的,还能怎么办!晋惠公说庆政“不孙(逊)”,而且也不用他做车右。晋惠公的战车采用了郑国的马,庆政又反对说外国的马可能会在本地化的时候“外强中干”,恐怕不能胜任重要的工作。晋惠公正在气头上,“弗听”。

以下是上述《左传》的《国语》版本:

国语晋语三24
六年,歲定,帥師侵,至于。公謂慶鄭曰:「寇深矣,奈何?」慶鄭曰:「君深其怨,能淺其寇乎?非之所知也,君其訊也。」公曰:「舅所病也?」卜右,慶鄭吉。公曰:「也不遜。」以家仆徒為右,步揚御戎;梁由靡韓簡虢射為右,以承公。

《左传》《国语》二者几乎相同。

九月,晉侯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鬭士倍我。”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奮,倍猶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況國乎?”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衆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

战前评估

       领军对垒,晋惠公派韩简侦察一下秦军的情况,进行一下对比,以便布置。韩简说秦军数量少于我军,但是“斗士倍我”,就是敌军的士气远胜于我。晋惠公问为什么,韩简说主要是我们缺德又没理,所以将士萎靡不振。看韩简有避战的意思,晋惠公说“一夫不可狃,况国乎?”狃字生僻,后世注家各说纷纭。联系《国语》和上下文,晋惠公的意思或许是说:一个普通人若是让他猖狂起来,他都会欺负你,何况是秦国这样的大国。公孙枝在前面评价晋惠公为人“忌克”,猜忌和争强好胜。猜忌则无信,争强好胜则好战,可见其知人之智。

      请战对话,晋惠公骄横,秦穆公坚决。佞,才。不佞,就是不才,是谦辞。寡人不才,合众无离,你若不回去,那咱们就开打!秦穆公尽数晋惠公过河拆桥的不义之举,态度坚决,打就打!

       韩简一看大事不妙,慨叹这仗打下来我落得个被俘虏就算是幸运的了。言下之意是晋军必败无疑,这恐怕也是晋军上下一致的想法。

《左传》的《国语》版本:

国语晋语三24
師,令韓簡視師,曰:「師少于我,鬭士眾。」公曰:「何故?」曰:「以君之出也處己,入也煩己,饑食其糴,三施而無報,故來。今又擊之,莫不慍,晉莫不怠,鬭士是故眾。公曰:「然。今我不擊,歸必狃。一夫不可狃,而況國乎!」公令韓簡挑戰,曰:「昔君之惠也,寡人未之敢忘。寡人有眾,能合之弗能離也。君若還,寡人之愿也。君若不還,寡人將無所避。」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曰:「昔君之未入,寡人之憂也。君入而列未成,寡人未敢忘。今君既定而列成,君其整列,寡人將親見。」

客還,公孫枝進諫曰:「昔君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是君之不置德而置服也。置而不遂,擊而不勝,其若為諸侯笑何?君盍待之乎?」穆公曰:「然。昔吾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君,是吾不置德而置服也。然公子重耳實不肯,吾又奚言哉?殺其內主,背其外賂,彼塞我施,若無天乎?若有天,吾必勝之。」

与《左传》相比,《国语》多了一段公孙枝与秦穆公的对话。

壬戌,韓原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韓簡虢射爲右,輅秦伯,將止之。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

战斗过程

      ⒜晋惠公的车马陷入泥中,动弹不得。“公号庆政”,一个号子用得真切,大声向庆政呼救。庆政说你一不听我的;二不用我,战败也是你自找的,怎么逃得掉?然后就自顾自的走了。韩简战车上的梁由靡和虢射,都是比较能打的人(详见前面《左传》有一段里克率师败狄于采桑的桥段),辂,是迎击秦穆公的战车,将要俘虏(止)他。此时庆政来呼叫三人去救晋惠公,结果两失。又没救成晋惠公,又没抓住秦穆公。

《国语》版本:

国语晋语三24
君揖大夫就車,君鼓而進之。師潰,戎馬濘而止。公號慶鄭曰:「載我!」慶鄭曰:「忘善而背德,又廢吉卜,何我之載?之車不足以辱君避也!」梁由靡韓簡,輅秦公,將止之,慶鄭曰:「釋來救君!」亦不克救,遂止于

        ⒝战斗的结果是秦军俘虏了晋惠公。晋国这些大夫见国君被抓走了,就“反首拔舍”地在后面跟着。“反首”按杜注就是把头发散开垂下,“拔舍”就是把行军的帐篷拔除。这些大夫就是一直跟随晋惠公的郤乞等人,由此可以看出晋惠公亦有用人之能,亦可看出晋国在文化上的一些特征,即晋国的臣子十分讲求忠信。秦穆公向众大夫做出不会虐待晋惠公的承诺后,大家还“三拜稽首”表示“甘拜下风”。

       拜礼,按着当时的礼法,两膝先跪地,再拱手到地,再低头与腰平齐,不需触地。稽首,是在“拜”的基础上,再将首至手而稽留(稽,就是“停留”的意思)。古人都是再拜稽首,这些大夫竟然达到“三拜稽首”,足见其情深意切。“下风”的意思就是惟命是从。所谓站在下风口听人讲话,听得真切,所以以“下风”表示臣服之意。

穆姬晉侯將至,以大子罃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臺。

秦穆姬观

      秦穆姬是晋惠公的姐姐,听说自己弟弟被俘虏了,并且快押解到秦都了,就领着两个儿子,大子罃和公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台下放好薪柴,派使臣着丧服,威胁秦穆公要是押解晋惠公进城就自焚(与后世“一哭,二闹,三上吊”无异)。秦穆公只好把晋惠公囚禁在城外的灵台(也就是观台,详见僖五[0505]之“视朔与观台”)。

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人慼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君。”公子縶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未可滅,而殺其君,衹以成惡。且史佚有言曰:'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重怒,難任;陵人,不祥。”乃許平。

秦国对晋惠公的处置

       秦国的大夫们请求秦穆公把俘虏的晋惠公押解入城。秦穆公说这次出征收获较大,但是如果把晋君押解入城,夫人与孩子们就会自杀,得不偿失。况且,晋国人的忧患令我感动,以至于在黄天之下、厚土之上立下重誓。不解晋忧,就会激怒晋国。不践誓言,获罪于天。晋怒难犯,背天不祥。还是应该放晋君回去吧。公子执建议干脆杀掉晋惠公。子桑建议放回晋惠公,但是要他把晋太子送到秦来作为人质。子桑又列举了周武王时期的著名史官史佚的金句,”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不要制造祸乱,不要乘人祸乱,更不要激怒人家。”重怒,难任;陵人,不祥“,于是就同意与晋国和谈。

《国语》版本:

国语晋语三24
穆公歸,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謀曰:「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之,孰利?」公子縶曰:「殺之利。逐之恐搆諸侯,以歸則國家多慝,復之則君臣合作,恐為君憂,不若殺之。」公孫枝曰:「不可。恥大國之士于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子思報父之仇,臣思報君之讎。雖微國,天下孰弗患?」公子縶曰:「吾豈將徒殺之?吾將以公子重耳代之。君之無道莫不聞,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戰勝大國,武也。殺無道而立有道,仁也。勝無後害,智也。」公孫枝曰:「恥一國之士,又曰余納有道以臨女,無乃不可乎?若不可,必為諸侯笑。戰而取笑諸侯,不可謂武。殺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親,不可謂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謂智」。君曰:「然則若何?」公孫枝曰:「不若以歸,以要國之成,復其君而質其適子,使子父代處,國可以無害。」是故歸惠公而質子圉始知河東之政。

《国语》给出比《左传》更多的秦穆公君臣合谋的细节。

晉侯使郤乞瑕吕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其卜貳也。’”衆皆哭,於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羣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衆曰:“何爲而可?”對曰:“征繕以輔孺子。諸侯聞之,喪君有君,羣臣輯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衆説,於是乎作州兵。

晋国大夫对晋惠公的营救

        晋惠公君臣策划了晋国上下的一场改革。主要的策划人是吕甥,他教郤乞发动晋国臣民作爰田,作州兵。晋国空前的团结和强大了起来。

       爰田,州兵,后世注家众说纷纭,我们这里只理解为晋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军事改革,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国语》的爰田、州兵版本:

国语晋语三25
公在三月,聞將成,乃使郤乞呂甥呂甥教之言,令國人于朝曰:「君使告二三子曰:『將歸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也。』」且賞以悅眾,眾皆哭,焉作轅田。
呂甥致眾而告之曰:「吾君慚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不亦惠乎?君猶在外,若何?」眾曰:「何為而可?」呂甥曰:「以之病,兵甲盡矣。若征繕以輔孺子,以為君援,雖四鄰之聞之也,喪君有君,群臣輯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眾皆說,焉作州兵。

《国语》与《左传》相同。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遇歸妹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猶無相也。’,亦。'爲雷爲火,爲。車説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姪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虚。’”及惠公,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韓簡侍,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

关于晋惠公被俘的另外一个占卜预言

0515-僖15-归妹-睽

        当初,晋献公把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的时候,占了一卦,得到《归妹》之《睽》。如上图,《归妹》上卦为《震》,最上一爻由阴变阳,则上卦变《震》为《离》,从而得到《睽》卦。两卦并称为《归妹》之《睽》。

        史苏,晋国的大史官,曾经预言过骊姬乱晋。他为晋献公解卦,认为不吉。首先,他引用《归妹·上六》的爻辞“士刲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也。”今本《周易·归妹·上六》为:“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看来,《周易》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好在本条爻辞大同小异。


      《归妹》是说婚姻的,西周时候的昏礼,可能是在神前或宗庙中举行,女持筐,里面呈上粮食,向神明献祭;男子则刺羊,洒其血,向神明献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显然是昏礼不成,大不吉利。“西邻责言,不可偿也”,意思是秦国因此而多有责言,晋国难以应对。“归妹之睽,犹无相也”是说这场婚姻对秦对晋都没有起到“合二姓之好”的作用。《归妹》之《睽》两卦的外卦分别是《震》《离》。《震》为雷,《离》为火,象征着秦国嬴姓,下卦《兑》,为泽,象征着晋国姬姓。这个“泽”又被雷劈,又被火烧,所以得出“为嬴败姬”的结论。“车説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是观察卦象得来的。《震》卦象车箱形状,《兑》为“为毁折,为附决”(见《说卦传》),是车箱脱开的輹绳。《离》为火,《睽》卦象是一把火烧完了,剩下的灰烬(《兑》卦形状),附会为烧掉了旌旗。因此,有“不利行师,败于宗丘”的意象。再看变卦《睽》的上九爻辞,“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这句爻辞的意思大概是一个孤身的旅人,看见一头浑身是泥的猪,一车鬼。先张开弓,后有把弓放下了,因为这车人不是寇贼,而是去举行婚礼。旅人继续前行,遇到下雨则平安吉利。史苏依此爻辞“归妹睽孤,寇张之弧”,进一步解释为“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这是指子圉,惠公的太子,他于僖十七年质于秦,僖二十二年逃归。史苏没有解释这四句是怎么来的,后世注家各说纷纭,无外乎牵强附会之词。

       晋惠公被关押在秦,就对韩简提及史苏的占卜预测。韩简的一番话,说出了龟卜与筮卜的区别与关系。

最后引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该诗是借自然之灾异,抨击时政。取其中“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一句,可谓切题,暗指晋惠公的牢狱之灾由人祸而起,绝非天灾。


十月, 陰飴甥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也,曰:'必報讎,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爲必歸。小人曰:'我毒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爲怨,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秦晋盟于王城

      《左传》记录一段秦穆公和吕甥的对话,吕甥说服了秦穆公释放晋惠公归晋。

       秦穆公第一问“晋国和乎?”吕甥回答说小人决心报仇,因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君子决定报德。

       秦穆公第二问“国谓君何?”吕甥依旧回答说小人认为秦国不会绕过晋惠公。君子认为秦国会放过晋惠公,这样的气度,秦足可以称霸。

       秦伯决定支持晋国的君子们,放回晋惠公。

以下是《国语》“盟于王城的版本”:

国语晋语三25
呂甥逆君于穆公訊之曰:「國和乎?」對曰:「不和。」公曰:「何故?」對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喪者,不憚征繕以立孺子,曰:『必報讎,吾寧事又交輔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有死無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來,故久。」公曰:「而無來,吾固將歸君。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則否。」公曰:「何故?」對曰:「小人忌而不思,愿從其君而與報秦,是故云。其君子則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納之,能執之,則能釋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納而不遂,廢而不起,以德為怨,君其不然?』」君曰:「然。」乃改館君,饋七牢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周列国故事145之 秦穆公求婚晋国,求娶晋献公长女伯姬
“秦晋之好”的由来
“东道主”的来历?
爱才如命的秦穆公,为何让三贤陪葬,真的是有意为之吗?
没有秦穆公,就没有...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