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圣迹图【囊括12套珍稀古画】2

〖 十一、学琴师襄 〗

孔子二十九岁时到卫国,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反复练习一支乐曲。师襄子觉得孔子弹得很好,便三次劝他练习其他乐曲。但孔子说自己还没领会此曲的志趣神韵、还没有体察出此乐曲的作者是谁,还没有感受到作曲者的精神风貌。

有一天,孔子练习此曲后站起身来,凭窗远望许久,才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支乐曲子,除周文王外没有人能作得出来!”此语一出,师襄子立刻站起来,向着孔子连连作揖道:“您真是圣人呀,此曲正是《文王操》呀!”

011学琴师襄【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1学琴师襄图
011学琴师襄【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37
011学琴师襄【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09学琴师襄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11学琴师襄【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1学琴师襄【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
011学琴师襄【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3学琴师襄(配文)
011学琴师襄【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3学琴师襄
011学琴师襄【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3学琴师襄
011学琴师襄【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3学琴师襄(配文)
011学琴师襄【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3学琴师襄
011学琴师襄【第7套图】孔子家语.顾锡畴编.明天启三年余完初怡庆堂刊本_页面_009:学琴师襄
011学琴师襄【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011学琴师襄【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配文】
011学琴师襄【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学琴师襄(局部)】
011学琴师襄【第11套图】宋 刘松年绘 孔子圣迹图 十幅卷 绢本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辩乐解第三十五

【原文】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①。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曰:“孔子有所缪然思焉,有所睪然③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黮④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⑤,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

师襄子避席叶拱⑥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注释】

①师襄子:春秋时卫国乐官。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睪然:高远的样子。

④黮(dàn):黑的样子。

⑤旷:志向高远。旧注“旷,用志广远”。望羊:仰视的样子。

⑥叶拱:以两手抚于胸前为礼。旧注:“叶拱两手薄其心也。”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说:“我虽然因磬击得好而被委以官职,但我最擅长的是弹琴。现在你的琴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好节奏。”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好节奏了,可以学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好琴曲的内涵。”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到琴曲的内涵了,可以学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理解到琴曲歌颂的是什么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孔子穆然深思,有志向高远登高远望的神态。”孔子说:“我知道琴曲歌颂的是什么人了。他皮肤很黑,身体魁梧,胸襟广阔,高瞻远瞩,拥有天下四方。这个人不是文王又有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师襄子离开坐席两手抚胸为礼,对孔子说:“您真是圣人啊,这首传世琴曲就是《文王操》。”

【012-1】

012-1问官郯子【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1问官郯子(配文)
012-1问官郯子【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1问官郯子
012-1问官郯子【第4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1问官郯子

这里摘录一段《孔子传》(曹尧德 宋钧平 杨佐仁 著,1992年出版)里的相关情节:

……

第六章 学无常师 苦恼抉择

公元前525年,孔子二十七岁。

深秋,天像漏了似的,连阴雨下个不停。曲阜城鲁国高级馆舍前,雨帘里一个高大的汉子在徘徊。他头戴苇笠,身披蓑衣,双脚踏在泥水中,缩颈耸肩,浑身颤抖,显然,他已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位大汉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近来孔子趁工作比较消闲之时,抓紧时间研究各地的风俗人情。他听说郯国特别重鸟,以鸟为图腾,甚至以鸟作官名时,不知原因何在。请教过几位学问渊博的长者,也未得到满意的答复。恰在这时,郯国郯子来朝拜鲁国国君,听说在昨天的宴会上,郯子曾与鲁大夫昭子(名叔孙婼)谈及过此事。孔子没有资格参加国君举行的宴会,无机会向郯子请教,便冒昧来馆舍拜访,也不知郯子肯否赏脸。不想郯子应季平子邀请又赴宴去了,孔子只好在雨地里耐心等他归来。

不知过了多久,两辆装饰豪华的马车冒雨向馆舍驰来。马车来到馆舍门前收缰停住,前边那辆乘的是郯子及其随从,后边那辆是鲁国前来陪送的仲孙大夫。

仲孙大夫先下了车,见浑身淋湿的孔子,不禁吃了一惊。孔子见了仲孙大夫,喜出望外,这真乃天赐良机,忙上前施礼道:“孔丘见过仲孙大人!”

“秋雨淅沥,寒冷彻骨,仲尼,你为何在这雨地里挨淋?”仲孙大夫问。

孔子回答说:“孔丘求教郯国君王,如饥似渴,虽秋雨连绵,不敢离去,唯恐错失良机。”

随从搀扶着郯子走下车来,仲孙大夫上前引荐,孔子施礼见过,一行人来到馆舍,分宾主坐定。

孔子说明来意。郯子见他如此虚心好学,深受感动,热情地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

郯子娓娓而谈,他说:“从前黄帝轩辕氏以云纪官,百官云师而云名;炎帝神农氏以火纪官,所以火师而火名;太昊包牺氏以龙纪官,所以龙师而龙名。吾祖少皞氏立国时,群凤集于殿堂之上,此乃吉祥之鸟,故以鸟纪官,鸟师而鸟名也。”

孔子感谢郯子的慷慨赐教,又询问了些少皞氏时代职官制度的历史情况,郯子一一作了回答。后来孔子对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没有主管这类事的人了,这类学问却还保存在四方蛮夷那里。’看来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

【012-2】

012-2倾盖赠帛【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2倾盖赠帛(配文)
012-2倾盖赠帛【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2倾盖赠帛
012-2倾盖赠帛【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2倾盖赠帛

【012】

〖 十二、太庙问礼 〗

孔子在洛邑考察期间,曾入觐参观周王室太庙,他每事必问,不厌其烦地向庙执事者请教有关周礼及典章文物的知识。因此有人讥嘲孔子,说: “谁说陬邑来的那个小子懂得古礼?看他在太庙里对什么都感觉新鲜,无事不问!”事后,有人把此话转告孔子,孔子说:“欲求知必有所问。我问,正是为了学习制度和礼仪啊!”

012太庙问礼【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2太庙问礼【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

【013】

〖 十三、大夫师事 〗

鲁昭公七年,鲁国大夫孟僖子陪同鲁昭公去楚国访问,因其不熟悉礼仪而出了洋相,回国后决心补上这一课,找懂礼仪的人学习。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临死前,要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予为师,学习礼仪。这一年孔子三十四岁。孟僖子死后,孟懿子成为孟氏家族宗长,他将孔子引荐给鲁昭公。鲁昭公赐孔子一乘车、两匹马和一个驾车奴。由南宫敬叔陪同孔子前往东周都城雒邑(洛阳),考察周王室的礼仪、文物、典章、制度。南宫敬叔一直追随孔子,后来成为孔子的女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

013大夫师事【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3大夫师事【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页】055
013大夫师事【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30

【014】

〖 十四、问礼老聃 〗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因要阅读周王室藏书,必须拜会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老子)。孔子第四次拜访,才见到老聃,允许阅读和抄录了周王室收藏的一批重要文书典籍。

后来,孔子重新编纂这些文献,成为经典,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加上一本出自鲁宗社的《春秋》(鲁国编年史),成为儒学的五种基本经典。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奔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以后孔子还多次拜会过老聃(老子),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014问礼老聃【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09问礼老聃图
014问礼老聃【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22
014问礼老聃【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0问礼老聃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14问礼老聃【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4问礼老聃【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
014问礼老聃【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0问礼老聃(配文)
014问礼老聃【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0问礼老聃
014问礼老聃【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0问礼老聃
014问礼老聃【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0问礼老聃(配文)
014问礼老聃【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0问礼老聃
014问礼老聃【第7套图】孔子家语.顾锡畴编.明天启三年余完初怡庆堂刊本_页面_010:问礼老子
014问礼老聃【第11套图】宋 刘松年绘 孔子圣迹图 十幅卷 绢本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观周第十一(第一段)

【原文】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②,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③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④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⑤,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⑥。值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⑦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⑧,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⑨。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⑩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注释】

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即孟僖子之子,原姓仲孙,名阋。

②弗父何:宋湣公共长子,孔父嘉之高祖,厉公兄。旧注:“弗父何,缗公世子,厉公兄也。让国以受厉公。《春秋传》曰:''以有宋而授厉公宜。’”

③正考父:弗父何的曾孙,曾辅佐戴公、武公、宣公。生孔父嘉,即孔子的祖先。

卿三命是也。

④鼎铭:旧注:“臣有功德,君命铭之于其宗庙之鼎也。”

⑤伛:弯着身子。旧注:“伛恭于偻,俯恭于伛。”

⑥亦莫余敢侮:旧注:“余,我也,我考父也。以其恭如此,故人亦莫之侮。”

⑦臧孙纥:弗父何的后代。即鲁大夫臧武仲,为人有远见。

⑧极:所达到的最高点。

⑨竖子:对人的鄙称,犹谓“小子”。侍:服侍。御:驾车。

⑩郊社:祭天地。

【译文】

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南宫敬叔回答说:“我遵从您的意愿。”

于是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我接受父亲的嘱咐说:''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消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最初拥有了宋国,后来给了弟弟厉公。到了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个国君,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敬。因此他家鼎上刻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他弯着腰;第二次任命,他弯着身子;第三次任命,他俯下身子。他靠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欺侮他。在这个鼎里煮稠粥,煮稀粥,用来糊口。”他的恭敬节俭就到了这种地步。’臧孙纥曾说过这样的话:''圣人的后代,如果不能执掌天下,那么必定有圣明的君主使他通达。孔子从小就喜好礼仪,他大概就是这个人吧。’我父亲又嘱咐我说:''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现在孔子将要到周国去,观看先王遗留的制度,考察礼乐所达到的高度,这是大事业啊!您何不提供车子资助他呢?我请求和他一起去。”

鲁君说:“好。”送给孔子一辆车,两匹马,派了一个人侍候他给他驾车。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规则,察看宗庙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叹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015】

〖 十五、访乐苌弘 〗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拜访了著名的博学者、音乐大师苌弘,向他请教乐理。苌弘见到孔子后,对周朝贵卿刘文公说,孔子生有异相……仪表非凡,志存高远, “言称先王,躬礼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前途远大。刘文公说: “如今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以力相争,孔丘不过一介布衣,出身微贱,将来不可能成为圣人。”苌弘说: “尧舜文武之道,已被今人抛弃。当今之世礼乐崩丧,应该出现圣者,正其道统!”孔子听说他们的谈论后,回应说: “我又怎敢期望成为圣人呢?我不过是礼乐的信徒而已。”

015访乐苌弘【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5访乐苌弘【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
015访乐苌弘【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4访乐苌弘(配文)
015访乐苌弘【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4访乐苌弘
015访乐苌弘【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4访乐苌弘
015访乐苌弘【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4访乐苌弘(配文)
015访乐苌弘【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4访乐苌弘

【015-2】

在齐闻韶

015在齐闻韶【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0在齐闻韶图
015在齐闻韶【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23
015在齐闻韶【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1在齐闻韶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15在齐闻韶【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9在齐闻韶(配文)
015在齐闻韶【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9在齐闻韶
015在齐闻韶【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9在齐闻韶
015在齐闻韶【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9在齐闻韶(配文)
015在齐闻韶【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9在齐闻韶
015在齐闻韶【画家江逸子绘制的《孔子圣迹图》,大成孔学会发行】

【016】

〖 十六、在川观水 〗

孔子观赏东流之水。子贡向孔子请教: “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它浩浩荡荡、川流不息,好像道;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

016在川观水【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6在川观水【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
016在川观水【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39东流喻德(配文)
016在川观水【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39东流喻德
016在川观水【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39东流喻德

【017】

〖 十七、观器论道 〗

孔子参观周王室太庙时看到欹(qī)器,便说:“欹器装满水就会翻仰,会自动倾斜倒出多余的水,然后可以自动恢复直立状态。”弟子们一试果然如此。孔子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满而不覆的!”子路问:“有没有装满水又不倾覆的办法?”孔子说:“把水舀出来,减少一些就可以啦!满招损,谦受益,这道理就在此器之上啊!”

017观器论道【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17观器论道【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图书】
017观器论道【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5观周欹器(配文)
017观器论道【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5观周欹器
017观器论道【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5观周欹器
017观器论道【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5观周欹器(配文)
017观器论道【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15观周欹器
017观器论道【第7套图】孔子家语.顾锡畴编.明天启三年余完初怡庆堂刊本_页面_013:欹器示戒
017观器论道【第8套图】孔子聖蹟之図.下.張楷.撰.何廷瑞.補_页面_19(配文)
017观器论道【第8套图】孔子聖蹟之図.下.張楷.撰.何廷瑞.補_页面_21
017观器论道【曲阜圣迹殿刻石】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三恕第九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①之庙,有欹器②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③。”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④,中⑤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⑥有道乎?”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⑦之又损之之道也。”

【注释】

①鲁桓公:惠公子,名轨。在位十八年,后被杀。

②欹(qī)器:容易倾斜倒下的器物。旧注:“欹,倾昃也。”

③宥(yòu)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器物,相当于后来的座右铭。

④虚则欹:空虚的时候就倾斜。

⑤中:指水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⑥持满:据上下文意,此当指不盈不满,可理解为保守成业。

⑦损:减少。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去参观,在那里看到一件容易倾倒的器物。于是他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啊?”守庙人回答说:“这是国君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欹器。”

孔子说:“我听说国君放在座位右边的欹器,空虚时就倾倒,水不多不少时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贤明的国君把它作为最高警戒,所以常常把它放在座位边。”说完回头对弟子说:“灌进水试试。”弟子把水灌进欹器,水不多不少时欹器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孔子感叹道:“唉,哪有东西盈满了不倒的呢!”

子路走上前去问道:“请问保守成业有什么方法吗?”

孔子说:“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保守成业;功盖天下的人,用谦让来保守成业;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保守成业;富有四海的人,用谦卑来保守成业。这就是退损再退损的方法。”

【评析】

这篇也是由许多小议论组成的,大多内容又见《荀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章是讲“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道理。主张遵守愚、让、怯、谦的损之又损之道,这就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语的来源。

【018】

〖十八、观周明堂 〗(原顺序为:〖 七十九、观周明堂 〗)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孔子观看周太庙,四门高墙上面画有尧舜的面容、桀和纣的画像,又有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孔子对跟随者说: “这就是周兴盛的原因啊。”

018-1观周明堂【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原顺序为079)
018-1观周明堂【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原顺序为079)【图书】
018-1观周明堂【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6图像兴怀(配文)
018-1观周明堂【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6图像兴怀
018-1观周明堂【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6图像兴怀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观周第十一(第二段)

【原文】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①,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②。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③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④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⑤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注释】

①墉:墙壁。

②负:背对着。斧扆:古代帝王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③往古:古昔,古代的事。

④袭迹:沿袭。

⑤忽怠:忽略轻视。

【译文】

孔子观看明堂,看到四门的墙上有尧舜桀纣的画像,画出了每个人善恶的容貌,并有关于国家兴亡告诫的话。还有周公辅佐成王,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面朝南接受诸侯朝见的画像。

孔子走来走去地观看着,对跟从他的人说:“这是周朝兴盛的原因啊。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形貌,古代的事情可以用来了解现在。君主不努力沿着在使国家安定的路上走,而忽视国家危亡的原因,这和倒着跑却想追赶上前面的人一样,难道不糊涂吗?”

【019】

〖 八十、金人铭背 〗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参观周王室太庙,看见台阶有一尊“金人”(铜制人像),金人的口部有三道锁(“三缄其口”),铜像背面则铭刻有两句警句:“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孔子观后感叹说:“要记住,祸从口出!

018-2金人铭背【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4铭金人图
018-2金人铭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原顺序为080)
018-2金人铭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原顺序为080)【图书】
018-2金人铭背【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7金人示慎(配文)
018-2金人铭背【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17金人示慎
018-2金人铭背【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17金人示慎
018-2金人铭背【第7套图】孔子家语.顾锡畴编.明天启三年余完初怡庆堂刊本_页面_013:金人示戒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观周第十一(第三段)

【原文】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①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②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③,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④,将寻斧柯⑤。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⑥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⑦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⑧,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⑨,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⑩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注释】①缄:封闭。②伺:监视。③涓涓:细小的水流。壅:堵塞。④毫:细小的树枝。不札:不拔除。旧注:“如毫之末,言至微也。札,拔也。”⑤寻:用。柯:斧柄。⑥强梁者:强横的人。⑦雌:柔弱。⑧或之:摇摆不定。旧注:“或之,东西转移之貌。”⑨江海虽左:左:处于下游。旧注:“水阴长右,江虽在于其左,而能为百川长,以其能下。”⑩《诗》:指《诗经·小雅·小旻》。履:踩。

【译文】孔子在周国观览,进入周太祖后稷的庙内。庙堂右边台阶前有铜铸的人像,嘴被封了三层,还在像的背后刻着铭文:“这是古代说话谨慎的人。警戒啊!不要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患。安乐时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以为话多不会有什么伤害,祸患是长远的;不要以为话多没什么害处,祸患将是很大的;不要认为别人听不到,神在监视着你。初起的火苗不扑灭,变成熊熊大火怎么办?涓涓细流不堵塞,终将汇集为江河;长长的线不弄断,将有可能结成网;细小的枝条不剪掉,将来就要用斧砍。如能谨慎,是福的根源。口能造成什么伤害?是祸的大门。强横的人不得好死,争强好胜的人必定会遇到对手。盗贼憎恨物主,民众怨恨长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争上,所以宁愿居下;知道不可居于众人之先,所以宁愿在后。温和谦恭谨慎修德,会使人仰慕;守住柔弱保持卑下,没人能够超越。人人都奔向那里,我独自守在这里;人人都在变动,我独自不移。智慧藏在心里,不向别人炫耀技艺;我虽然尊贵高尚,人们也不会害我。有谁能做到这样呢?江海虽然处于下游,却能容纳百川,因为它地势低下。上天不会亲近人,却能使人处在它的下面。要以此为戒啊!”孔子读完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说:“你们要记住啊!这些话实在而中肯,合情而可信。《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立身行事能够这样,哪还能因言语惹祸呢?”

【评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好学的人,他喜欢向天下万事万物学习。文中首先讲了孔子家族历史,说他的家族是以恭俭出名的。孔子适周,是要“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他在周朝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对郊社之所,明堂之则,庙朝之度都做了考察。真正了解了周公为何是圣人与周之所以王天下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圣迹图【囊括12套珍稀古画】1
周心慧:目前存世最古的《孔子圣迹图》,就在中贸圣佳
珍贵·孟子全图刻本全本
孔圣夫子周游列国全图 | 明万历十九年刊本
清朝枣园村挖出一块石碑,上写五个“字”当地县令说:可找到你了
孔子闻韶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