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注 卷三十九( 洭、 深、钟、耒)水

        洭Kuāng水出桂阳县卢聚,水出桂阳县(桂阳县,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四会,广东省肇庆市代管的县级市。因境内四水(西江、北江、绥江和龙江)会流之地,故名“四会”。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以东,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处西、北、绥三江下游,北回归线将全境南北一分为二。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肇庆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都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昼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但启生石中,挚呱空桑,抑斯类矣。物之变化,宁以理求乎?溪水又合洭水。洭水又东南入阳山县,右合涟口,水源出县西北百一十里石塘村,东南流,水侧有豫章木,(豫章,木名,郭璞注释说,豫章,大木,形状象揪木,叶子冬夏皆青,生长七年就可以辨计同豫章木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说,"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楠豫章。" 张守节 正义、"按:温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章乃可分别。也有人说,豫章,就是樟木。见《后汉书·王符传》本贤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试玉要待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本径可二丈,其株根犹存,伐之积载,而斧迹若新。羽族飞翔不息,其旁众枝,飞散远集,乡亦不测所如,惟见一枝,独在含洭水矣。(为何如此描写一棵古樟)涟水(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 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东南流注于洭。洭水又东南流,而右与斟水合。水导源近出东岩下,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而注洭水。洭水又南径阳山县故城西,耆旧(年高望重者。)传曰:往昔县长临县,辄迁擢超级,太史径观言势使然。掘断连冈,流血成川,城因倾阤,遂即倾败。阁下大鼓,飞上临武,乃之桂阳,追号圣鼓,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所至循圣鼓道也。其道如堑,迄于鼓城矣。洭水又径阳山县南,县故含洭县之桃乡,孙皓分立为县也。洭水又东南流也。东南过含洭县,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沅。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又隔湘水,不得入沅。(是一种错误)洭水东南,左合翁水。水出东北利山湖,湖水广圆五里,洁逾凡水,西南流注于洭,谓之翁水口。口已下,东岸有圣鼓杖,即阳山之鼓杖也。横在川侧,虽冲波所激,未尝移动。百鸟翔鸣,莫有萃者。船人上下,以篙撞者,辄有疟疾。洭水又东南,左合陶水,水东出尧山。(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三水县:尧山,“《郡国志》:山高四千丈,自番禺迄交趾, 俱见之。今高约百仞, 亦名凌山”。)山盘纡数百里,有赭岩迭起,冠以青林,与云霞乱采。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陵,有大堂基,耆旧云,尧行宫所。陶水西径县北,右注洭水。洭水又径含洭县西。王歆《始兴记》曰:县有白鹿城,城南有白鹿冈。咸康中,郡民张鲂为县,有善政,白鹿来游,故城及冈并即名焉。

       洭水发源于桂阳县的卢聚,洭水发源于桂阳县西北上骤山的卢溪,叫卢溪水,往东南流经桂阳县老城,称为洭水。《 地理志》 说:洭水发源于桂阳,往南流到四会。洭水又往东南流,有娇水注入。娇水发源于都娇之溪,溪水下流,穿过山峡,从南边出峡,这条山峡叫贞女峡,峡西岸有高岩,名为贞女山,山下有一块岩石,形状像一个女人,高七尺,所以叫贞女峡。据古来相传,有几个姑娘在这里捡螺蜘,遇上了暴风雨,白昼天昏地暗,姑娘们忽然都变成了石头。这实在是天大的奇闻,听来难以置信。但启在岩石中降生,挚在空心桑树中呱呱出世,或许也是类似的事。事物的变化很多,难道都是可按常理来解释的吗?溪水又与洭水汇合,洭水又往东南流入阳山县,右边在涟口汇合涟水。涟水的源头出自阳山县西北一百一十里的石塘村,往东南流,水边有豫章木,树根直经约二丈,至今株根还在,砍伐已经多年,但斧痕仍像新砍的一样。据说伐木时群鸟不停地绕树飞翔,树倒之后,众枝忽然远飞而去,也不知道落到哪里,以后只见到一枝,还孤零零地在含框水上。涟水往东南流,注入洭水。洭水又往东南流,右边汇合了斟水。斟水的源头就在近处的东岩下,洞口如井,一日之中,泉水十次溢出,十次涸竭,就像潮汐一样准时,水流注入洭水。洭水又往南流经阳山县老城西边,老人们传说:从前县官一到县里来,就会越级升官,太史经过这里察看后,说是地势风水所造成的,就把相连的山冈掘断,于是流血成河,城也就倾斜崩毁,立即倒塌了,同时阁下的大鼓也飞上了临武,直到桂阳,以后称为圣鼓。从阳山通到桂阳武步骤的路,就是循着圣鼓的路径开成的。这条路好像壕沟一样,直到鼓城为止。洭水又流经阳山县南。阳山县就是原来含洭县的桃乡,孙皓把它分出另立为县。洭水又往东南流去。往东南流过含洭县,应劭说:穿匡水往东北流,注入沉水。薛攒注《 汉书》 ,说玩水在武陵,离洭水很远,又隔着湘水,是不可能注入玩水的。洭水往东南流,左边与翁水汇合。翁水发源于东北方的利山湖,湖水方圆五里,比一般的水要洁净得多,往西南流,注入洭水,汇流处称为翁水口。翁水口下流,东岸有圣鼓杖,就是阳山之鼓的鼓杖,横搁在川流旁边,虽然受到水浪的冲击,但却丝毫没有移动。百鸟在这里飞鸣,却并不聚集于杖上。船夫撑船往来经过这里,如用篙去戳杖,就会得疟疾。洭水又往东南流,在左边汇合了陶水。陶水发源于东面的尧山。尧山盘曲绵延数百里,山上有储红色的岩石层叠而起,岩顶林木青葱,相映艳如朝霞。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缓的丘陵,还有大堂遗址。据老人相传,这是尧行宫的所在地。陶水往西流经县北,向右边注入框水。框水又流经含洭县西边。王散《 始兴记》 说:县里有白鹿城,城南有白鹿冈。咸康年间( 335 -342 ) ,郡人张纺当县令,有利民的政绩,于是白鹿来游,城和山冈都因而得名了。

      南出洭浦关,(关名。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为桂水。 关在中宿县。(西汉置。以境内中宿峡为名。治今广东清远市西北。有洭浦关。东汉末并入四会县,三国吴复置。历属南海郡、始兴郡。隋改为政宾县,唐武德六年(623)入清远县。)洭水出关,右合溱水,谓之洭口。《山海经》谓之湟水。 徐广(徐广(352年-425年)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今山东省莒县),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年七十四岁。徐邈之弟。)曰:湟水一名洭水,出桂阳,通四会,亦曰洭水也。汉武帝元鼎元年,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征南越,出桂阳,下湟水,即此水矣。桂水其别名也。

     往南流出洭浦关,叫桂水。洭浦关在中宿县,洭水流出洭浦关,在右边与漆水汇合,汇流处叫洭口。《 山海经》 称为涅水。徐广说:徨水又名框水,发源于桂阳,通四会,也叫催水。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 ) ,路博德为伏波将军,远征越南,出桂阳,下浪水,就是这条水。桂水是别名。

       深水(潇水出桂阳卢聚,吕忱(《字林》,古代字书,(晋)吕忱著,收字12,824个, 按《说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字林》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隋书·经籍志》题晋弦令吕忱撰,七卷。)曰: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许慎云: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西汉属桂阳郡。隋省入临武县。唐咸亨二年 (671) 复置,属郴州。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蓝山县。)《经》书桂阳者,县本隶桂阳郡,后割瞩始兴。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之南,九疑山东也。 西北过零陵营道县南,又西北过营浦县南,又西北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邪入于湘。 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潭岛,苹岛西侧,湘江河道中约东西绵亘 500 米 的“大石碛岛洲”,其与苹岛一衣带水,可以形成距离最近的“岛山斜对”关系。横江口的深潭,位于苹岛南部“迎水石矶”的西侧,在《水经注》中称为龙渊,据王充《论衡》:“湘水去泉陵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临水有侠山,其下岩淦,水深不测。(建初五年)二黄龙见,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丘民皆观见之。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并二龙入,出移一时乃入。”王充认为:“唐虞之时,百兽率舞,今亦八龙遨戏良久。……龙,潜藏之物也,阳见于外,皇帝圣明,招拔岩穴也。瑞出必由嘉士,佑至必依吉人也。天道自然,厥应偶合。圣主获瑞,亦出群贤。君明臣良,庶事以康。文武受命,力亦周邵也。”

      深水发源于桂阳卢聚。吕忱说:深水又名邃水,发源于卢溪,西流注入营水,与营水乱流一同注入湘水。许慎说,深水发源于桂阳南平县。《 水经》 之所以说桂阳,是因为南平县本来隶属于桂阳郡,后来才划给始兴郡的缘故。县里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以南、九疑山以东。往西北流过零陵郡营道县南边,又往西北流过营浦县南边,又往西北流过泉陵县,往西北流了七里到燕室,斜流人湘水。深水上有燕室丘,也就用以作为聚落名了。燕室丘下水深不可测,号称龙渊。

      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殆千数百年物也。村烟峰岚,亦奥亦旷,春夏风雨,群鱼朝集,影如泼墨,景亦有异。)又北过钟亭,(钟亭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高4.7米,宽4.5米,长4.4米,面积19.8平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用以宣扬孔有德引军入关、封藩建旗之功。)与漼水合。都山即都庞之峤,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庾阐(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文学家、官员,祖父庾辉,官至安北长史;父庾东,以有勇力、善相扑而闻名。著有文集10卷,已佚。《晋诗》辑存其诗21首,《全晋文》对其作品亦有辑录。他一生著述颇丰,众体皆擅。他的山水诗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范文澜认为"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曰: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漼水,即桂水也。漼、桂声相近,故字随读变,《经》仍其非矣。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北径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故应劭曰:桂水出桂阳,东北入湘。又北过魏宁县之东,魏宁,故阳安也。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县在桂阳郡东,百二十里。县南、西二面,阻带清溪,桂水无出县东理,盖县邑流移,今古不同故也。又北入于湘。

       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西北流径其县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濑,各数百步,濬流奔急,竹节相次,亦为行旅溯涉之艰难也。又西北径晋宁县北,又西,左合清溪水口,水出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汝城县在郡东三百余里,山又在县东,耒水无出南山理也。又北过其县之西,县有渌水,出县东侠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程水乡即现在的湖南省资兴市,三都,蓼市,七里,香花一带·当地居民谓之"程酒"发音,意为"储陈的酒"或程水之酒·如女儿红,十八年·生日酒存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等·采用土制的白露米酒对土制烧酒,然后密封,埋于地下·至数十年后·开盖十里飘香,宴请十分珍贵,酒甘甜,有醉生梦死之称·正如:程乡有千日酒,饮之至家而醉!至今失传。),献同酃也。(長沙縣。前志長沙國酃。後志長沙郡酃。今湖南衡州府治衡陽縣府東卄五里有故酃縣城是也。有酃湖。卽荆州記、水經注所云。湖水釀酒甚美、謂之酃酒者也。)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水出县西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黄水东北流。按盛弘之(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曾任临川王刘义庆侍郎,与鲍照友善,曾撰《荆州记》3卷,记述荆州地区的郡县城郭,山水名胜。内容翔实,语言峻洁优美,行文骈散相间,是出色的山水文学作品。原书已散佚,散见《隋书·经籍志》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曹元忠据《宋书·州郡志》比照《荆州记》,认定成书时间当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峡》。)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干,俗亦谓之为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同于广州石门贪流矣。廉介为二千石,则不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贪岂谓能渝其贞乎?盖亦恶其名也。刘澄之谓为一涯溪,通四会,殊为孟浪而不悉也。庾仲初云: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海。即黄岑水入武溪者也。北水入桂阳湘水,注于大江,即是水也。右则千秋水注之。水出西南万岁山(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灵寿山。《郡国志》云,万岁山有灵寿杖。汉平帝赐孔光灵寿杖出于此山。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水侧民居,号万岁村。其水下合黄水,黄水又东北径其县东,右合除泉水。水出县南湘陂村,村有圆水,(在今湖南郴州市南十五里。一名除泉。)广圆可二百步,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浅则见石,深则见底。暖处水白且浊,玄素既殊,凉暖亦异,厥名除泉,其犹江乘之半汤泉也。水盛则泻黄溪,水耗则津径辍流。郴,旧县也,桂阳郡治也,汉高帝二年分长沙置。《地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王莽更名南平,县曰宣风。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虎郡。《东观汉记》曰:茨充(茨充,字子河,东汉官吏。今河南南阳人。建武年间拜桂阳太守,教百姓种桑植麻,劝令养蚕织屦,民得其利。),字子河,为桂阳太守,民惰懒,少粗履,足多剖裂,茨教作履。今江南知织履,皆充之教也。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余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眈,栖游此山。《桂阳列仙传》云:眈,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常与众儿共牧牛,更直为帅,录牛无散。每至眈为帅,牛辄徘徊左右,不逐自还。众儿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眈曰:非汝曹所知。即面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涕泗。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如是有哭声甚哀。后见眈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民安岁登,民因名为马岭山。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耒水又西径华山之阴,亦曰华石山,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耒水东流沿注,不得北过其县西也。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辄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

       耒水发源于桂阳郡郴县的南山。耒水发源于汝城县东边的乌龙白骑山,往西北流经该县北边,又往西流三十里,其间有十四处礁滩,各长数百步,又深又急的水流,与礁滩如竹节相间,旅人逆水行舟或涉水渡河,都有很大的困难。耒水又往西北流经晋宁县北边,又往西流,左边汇合清溪水于清溪水口。清溪水发源于县东黄皮山,往西南流经县南,又往西北注入耒水。汝城县在桂阳郡城东三百余里,山又在县东,耒水决无发源于南山的道理。又往北流过县西。郴县有绿水,发源于县东侠公山,往西北流,然后向南转弯注入耒水,称为程乡溪。桂阳郡设置酒官,在山下酿酒,称为程酒,也同鄙酒一样,是用来进贡的。末水又往西流,有黄水注入,黄水发源于县西的黄岑山;山有骑田之娇,是五岭中的第二岭。黄水往东北流,盛弘之说:从诸山流出的水,注入大溪,名为横流溪。溪水很小,但冬夏不涸,民间也称之为贪泉,喝了这水,就会变得贪财,同广州石门的贪流一样。清廉的太守是不喝这水的。从前吴隐之饮了贪泉,却并未受到诱惑,贪泉难道能改变他的清节吗?不饮这水,大概也是因为讨厌它的名字之故吧。刘澄之说是同一条溪,通四会,实在太轻率无知了。庚仲初说:娇水往南流入始兴漆水,注入大海,这就是注入武溪的黄岑水;北水汇合桂阳湘水,注入大江,就是这条水。右边有千秋水注入,千秋水发源于西南的万岁山。山上有岩洞,洞中有钟乳,山上长遍灵寿木,溪的下流就是千秋水。水边的居民点叫万岁村,此水下派与黄水汇合。黄水又往东北流经县东,右边汇合了除泉水。除泉水发源于县南的湘破村,村中有圆水,方圆约二百步,一边水暖,一边水冷。冷处极其澄清,水色翠绿,浅的地方看得到石子,深的地方看得到底;暖处水色乳白而浑浊。水色既不相同,冷暖也是互异,名为除泉,正如江乘的半汤泉一般。水大时流泻入黄溪,水小时就会断流。郴县是旧县,桂阳郡治所就在这里。桂阳郡是汉高帝二年(前205 ) ,从长沙郡分出来的。《 地理志》 说:桂水发源在这里,因此称为桂阳。王莽改郡名为南平,县名为宣风,城是项羽迁义帝时所筑。县南有义帝墓,内有石虎,'因此叫白虎郡。《 东观汉记》 说t :茨充字子河,他当桂阳太守时,看到老百姓很懒惰,连粗劣的鞋子也很少穿,脚上常有破伤,于是就教他们做鞋子。现在江南知道做鞋都是茨充教会的。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余丈,方圆约四十里。汉末郡里有个叫苏耽的人,曾在这座山上居住和遨游。《 桂阳列仙传》 说:苏耽,郴县人,小时父亲就死了,他奉养母亲极其孝顺,但说的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事一,人们都说他是个傻子。他常常和孩子们一起放牛,大家轮流看管,把牛群赶到一起,以免散失。每次轮到苏耽值班时,牛就只在近傍走动,不必去赶,都会自行返回的。孩子们问:你值班时,牛为什么不走开呢?苏耽说:这一点你们是不知道的。他就辞别母亲,说:我生性应当成仙,不能再供养你了。又流着泪说:今年将有一场大疫病,人要死掉一半。凿一口井饮水,可以不得病。苏耽母亲去世安葬后,人们听到山上有哭声很是悲哀。后耒看到苏耽骑着一匹白马回到山中,百姓为他立祠,于是人民安宁,年成丰熟,因此把山叫做马岭山。黄水又往北流,注入耒水,汇流处称为郴口。耒水又往西流经华山北面。华山也叫华石山,孤峰屹然高耸,山旁有两条溪水流过,东边是黄溪与耒水的汇合处。耒水一路向东奔流,是不可能往北流经县西的。两岸山峦连绵起伏,山岩间悬挂着下泻的流泉,行人到这里就会盘桓不去,流连忘返。

        又北过便县便县,古县名。西汉高帝分郴县置,治今湖南省永兴县。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惠帝元年(前194年)封长沙王吴芮子浅为便侯,即此。元鼎五年(前112年)侯千秋坐酎金,国除复为县。东晋废入郴县。南朝陈复置,隋又废入郴县。兔葵燕麦撼春风,废址颓垣古县封。聚落已迁江上去,隔林已旧雨三峰。)之西,县故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利苍是西汉长沙王丞相。他是湖北荆州人,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拼天下,后分封为轪候。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二号墓主人便是利苍。)为侯国,王莽之便屏也。县界有温泉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千亩,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其余彼散流,入于耒水也。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耒阳(耒阳市,湖南省县级市,衡阳市代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耒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以其治位耒水之阳,更名耒阳县),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东傍耒水,水东肥南,有郡故城。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辙,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川之北有卢塘。塘地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又云:大鱼将欲鼓作,诸鱼皆浮聚。水侧注。西北径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顺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又北过酃县东,(酃(líng)县,春秋战国时为庞邑,为楚南重镇、中国最古老的郡县之一,是钟武侯国、湘东王国、湘州、湘东郡行政中心。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治所在今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衡阳市城建发源地之一,西汉时为钟武侯国都城,东汉末年至隋朝为湘东郡治,辖今衡阳市区、衡南县、衡东县、攸县、安仁县、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南部、永兴县东北部一带。)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湖边尚有酃县故治,西北去临承县十五里。(太元二十年(395 ) ,撤废酃县,并入临承。)从省隶。《十二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酃县入湖也。北入于湘。耒水西北至临承县,而右注湘水,谓之耒口也。

        又往北流过便县西边,便县,从前惠帝曾封给长沙王的儿子吴浅,立为侯国。也就是王莽的便屏。便县边界上有温泉水,在郴县西北,两岸有田数千亩,全都靠此水灌溉,常常在十二月下种,次年三月, 稻子成熟;过了这里,水都是冷的,就不能长稻苗。温水灌溉得到的地方,每年三熟。灌溉剩余下来的水,就散流注入耒水。 又往西北流过耒阳县东边,耒阳是旧县,是按水命名的。王莽改名为南平亭。县城东濒耒水。在耒水以东、肥川以南,有一座老郡城。耒阳县有一条溪水,发源于东方的侯计山,水很清澈,冬温夏冷;往西流叫肥川。肥川北面有卢塘,面积八顷,深不可测,塘里有大鱼,到了五月间,鱼就在水面腾跃,激起水浪上涌数丈,向四面岸上横溢,小鱼纷纷逃散,随水被冲到岸上的多得数不清。又说:大鱼将要鼓动水浪时,鱼群就浮上水面,聚集在一起。肥川从旁流过注入耒水,耒水往西北流过蔡洲,蔡洲西边就是蔡伦的故居,旁有蔡子池。蔡伦是汉时的太监,顺帝时,蔡伦用破鱼网捣烂造纸,以代替竹简和帛。造纸就是蔡伦创始的。又往北流过都县东边,酃县有酃湖,湖中有个沙洲,洲上居民就用湖水来酿酒,这种酒味极醇美,称为酃酒,每年常用来进贡。湖边还有酃县老县城,西北距临承县十五里。太元二十年(395 ) ,撤废酃县,并入临承。《 十三州志》 说:大别水发源于南方耒阳县的太山,北流到酃县注入酃湖。往北注人湘水。耒水往西北流,到了临承县,在右边注入湘水,汇流处叫耒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耒阳市的来历
《水经.锺水注》考略
汝城名称刍议
水经注 卷三十八
古苍梧与楚国即祝融后裔有关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三百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