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的真实世界


大地的指纹-揭示《山海经》的真实世界(续)

 

本续篇将探讨《(五藏)山经》之后《山海经》中的内容,即八篇《海经》和五篇《荒经》中的真实地理。

 

通常一本书只有一个作者,而《山海经》各经的作者很可能并不是同一人,甚至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海经》和《荒经》虽然更多的是历史和神话内容,但也包含了不少地理信息。我很想知道,这些不同作者所描述的地理世界是不是一致。

 

【山海图】

历史上《山海经》的背后肯定也有过一张山海图。《海经》和《荒经》的作者必然见过。晋代第一个为《山海经》写注的郭璞肯定见过,与他同时代的陶渊明也见过,他还有诗曰“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而现在我们还能见到一些看似古朴的山海图则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由《山海经》反向推出的。这些图一般都是有一块大陆,昆仑山居中,中国居其东,外面一圈是包围着大陆的海洋,再外面又是一圈陆地,即为海外。这样的图当然百分之百符合《海经》和《荒经》,可在现实世界中自然是永远找不到的。那么真实的《山海图》又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海经》的世界】

在《山经》之后就是《海经》,分为海外和海内各四篇,依次为《海外南经》、《海外北经》、《海外西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和《海内东经》。

 

不难发现,《海经》的内容结构行文和《山经》很不相同。《山经》是标准地理书式的,每一段介绍一座山,名称、位置、水文、物产、传说等信息一应具全。而《海经》结构要松散得多,又是一种看图说话式的叙述,虽然有少量自然地理信息,但更多的是国家的名称、位置和传说,显然不是《山经》同一个作者的作品。

 

从地理角度来看,和《山经》最大的不同,就是引入了所谓“海外”和“海内”的概念。《海经》的每一篇头上一句必定是交待其在海内或海外的位置,如《海内西经》的第一句就是“海内西南陬以北者”。因此破解海内和海外的含义就成为理解《海经》和它背后的地图(即山海图)的关键。

 

初读《海经》会和读《山经》一样有一种错觉或者说是思维定式,即仿佛海内经讲的是中国境内、而海外经讲的是周边地区,比如《海内东经》就出现了匈奴,朝鲜。一般介绍《山海经》的书籍文章也基本上都是这么讲的。

 

然而,从《大地的指纹》的首篇我们已经知道《山经》中的地理世界是非洲。那么《海经》中的地理世界还是非洲吗?

 

解开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看昆仑山在哪里。昆仑山在海外的南经和北经,海内的西经、东经和北经中都有提及,但和地理直接相关的信息全部在《海内西经》中,共有三处。

1)流沙出锺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墟,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2)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

3)昆仑南渊深三百仞。

 

可以看出这里昆仑山(墟)的位置和《山经》中的描述是完全一致的,即在流沙和钟山的西南面,黑水所出之地,又是“帝之下都”。而且其南渊(应该就是基伍湖)极深,最大深度475米,竟然和书中所写的三百仞相差无几,也许并不是巧合。

既然《海经》中的昆仑就是《山经》中的昆仑,所以《海经》中的世界还是应该在非洲。

 

从上面第二条记载中我们还得到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即昆仑山在海内的西北,或者说所谓的海内是在昆仑山的东南!

但是昆仑山东南方向真的有海吗?从非洲地图上看,海当然是有的,但离得最近的印度洋在1000公里以外了!

 

是哪里出了问题了呢?如果我们仔细看非洲地图,那么就会发现在昆仑山的东南方向的地貌还真的不一般,那里是著名的非洲大裂谷,拥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有多大呢?

爱德华湖 2,325平方公里

阿尔伯特湖 5,300平方公里

图尔卡纳湖 6,405平方公里

马拉维湖 29,604平方公里

坦噶尼喀湖 32,000平方公里

维多利亚湖, 69,400平方公里。

其中最小爱德华湖和我国的太湖差不多大,而最大的维多利亚湖大小则接近我国的渤海。

 

那么这些巨型湖泊在古人的眼里会不是就是海呢?还真的有可能。因为将大湖称为海的例子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比如里海、咸海、死海、洱海的名称等等都沿用到现在。

 

所以我在这里大胆地推测:大裂谷周边的大湖就是海经中的海,而所谓海内,实际上就是这些巨型的大裂谷湖泊环抱的区域,即东非高原,而所谓海外就是非洲大陆其余的部分。

 

《海内西经》中有两条重要的线索也从侧面印证湖即海的设想。

第一条就是前面提到过的:

“流沙出锺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墟,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这里的流沙就是河岸沙洲,流沙会流动只是古人看图时的误读。实际上是沙洲从钟山开始向西向南延伸到达昆仑山一带,在黑水(刚果河的一条支流)所出之山处入“海”。

显然这里的海就是爱德华湖。

 

再来看第二条。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中国人读此一定会觉得奇怪,(黄)河怎么会西南入渤海,应该是往东或东北方向才对。而且入渤海后,为什么还会出海往北走到一座积石山那里?!

为了解释这一段文字,甚至有人搬来了太平洋的洋流,但很难令人信服。

 

我们从《大地的指纹》的首篇已经知道《山海经》里的河水其实是尼罗河。从地图上来看,上面的描述和尼罗河源头附近的地形完全对上,而所谓的渤海实际上就是阿尔伯特湖。此“海”以北便已是所谓的“海外”了。

 

《海经》中还出现了西海、南海、东海、北海诸海的名称,我将在《荒经》中进一步揭示它们的位置。

 

【《荒经》的世界】

《海经》之后就是《荒经》,即《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和《大荒北经》,第五篇却叫《海内经》。

 

这里又引入了新的概念即“大荒”。世界既然已经分为海内和海外了,大荒又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还有,为什么这里也有一篇海内经,为什么不把它合到上面的《海经》中呢?

 

其实《山海经》的研究者早就发现并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头上4篇《荒经》和《海经》中4篇海外经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而《荒经》中最末的《海内经》和《海经》中4篇海内经的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虽然各自还有些对方没有的内容,但总体而言,可以说大荒基本就等同于海外。

 

但读者一定还会觉得很其怪,同一本书中为什么会有重复的内容呢?当然这各家各有其说。我的观点是这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只是编者在书中录入了两个对山海图解读的不同版本,而且显然这两个版本是不同时期的人所作。

 

首先是观察次序不同。《山经》中的次序是南西北东,《海经》也是这个次序,无论是海外还是海内。而到了《荒经》中头上4篇的次序则是东南西北,第5篇《海内经》虽只有一篇,但内容是按东西南北安排的。无论是东南西北、还是东西南北都接近于今人的习惯。而《山海》和《海经》中的南西北东应该是远古时代人们的习惯。这样看来应是《海经》在先,而《荒经》后出。

 

其次,两者虽然都是“看图说话”,但各自看《山海图》的视角不一样。《海经》的作者以海内和海外来划分地图,海内外并没有本质区别。而《荒经》则将世界分为大荒和海内。虽然地理上大荒就是海外,但大荒这个词隐含着只有作者所处的海内才是文明世界的意思。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对昆仑山的位置的描述却不同。在《海经》中是在《海内西经〉的西北部分,而在《荒经》中出现在《大荒西经》中,也就是说是海外。难道它们描述的不是同一张山海图?

 

昆仑山究竟应该是在海内还是海外(或者所谓大荒)呢?其实仔细看看昆仑山在地图上的位置就明白了,因为它就在大裂谷湖泊(即海)的边缘,所以你认为它是海外也可以,是海内也不错。

 

那么除了《山经》中我们知道渤海对应于阿尔伯特湖,其余的那些海和湖究竟是怎样一种对应关系呢?

 

还是以昆仑山为参考点,《大荒西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从昆仑之丘在“西海之南”可以判断西海大约是指昆仑山北面的爱德华湖。

 

对西北海而言,《大荒西经》中有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

 

《大荒北经》中又有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章尾山在《山经》和《海经》中都没有出现过。但据《海经》,其山神烛龙又在钟山,所以章尾山可能就是钟山或者两者很近。这样看来西北海应当在钟山和不周山之外,再结合在《山经》中这两座山的位置,应当是维多利亚湖。

 

 

类似地还可以大体判断出“东北海”大约是图尔卡纳湖,“南海”应当是坦噶尼喀湖,“东海”是印度洋,而“北海”应指红海,具体就不一一细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大发现!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的神秘传说
《山海经地名考——远古昆仑今何在?》
西王母是埃及女王?昆仑山究竟在哪里——《山海经》五大惊奇之二
[时事聚焦]昆仑山位于广西、云南与越南北部山区
山海经中的古昆仑山的未解之谜
山海经中神秘的昆仑山到底在哪?科学家说出答案,你别不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