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画里的宋朝之春

《杨柳乳雀图》(图片制作:杨春)

| 在穿越文异常火爆的今天,据说,当被问到“中国的文人最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答案是宋朝。宋太祖传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宋代历朝皇帝们都严格执行这一祖训。宋朝不像清朝,它没有文字狱,官员们不会因为说错话写错字而掉脑袋、全家抄斩、灭门九族甚至十族;宋朝也不像明朝,它不靠低薪酷刑来养廉,明朝官员一个个上顾着脑袋下瞅着家里的锅盖,过得苦哈哈的。宋朝的文人地位很高,文官的生活待遇非常好,出手也都非常阔绰。词人辛弃疾在绍兴做浙东安抚使的时候,有一个流浪文人跑去打秋风,他可以一口气甩出杭州城外钱塘江边的上千顷良田送给人。宋朝皇帝以文艺范儿著称,尤其是宋徽宗,身为一国之君,不仅以身作则爱好文学艺术诗词歌赋,而且还亲历亲为引领时尚潮流——他填的词、他写的书、他作的字和画,甚至他监制的茶具瓷器,他开创的艺术style,直到现代仍在影响着中国的审美。

普通人也乐意穿越到宋朝生活,所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风靡一时,一名现代小书记员穿越到宋朝变成贵族人家的庶女,拍成电视剧还火了。宋朝由上而下都是一个最讲究精致生活的朝代,寻常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那时候,中国社会市民阶级初步产生,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经济的富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这个朝代高度繁荣发展。宋人总有一团醉生梦死的乐观精神,努力让生活过得活色生香。《清明上河图》第一次为我们展铺开一幅九百年前古代人民的市井图画,一条宽敞大路,两边是茶坊酒肆肉铺,商店里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也有医药门诊看相算命大车修理修面整容。街市行人摩肩接踵,有做生意的商贾闲逛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还有外乡游客街巷小儿豪门子弟三教九流,无所不俱。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人是幸福的,周密在《武林旧事》里记载了“都民素骄(都城里的人民素来娇惯)”:住房有公家的廉租房,有时候皇帝老子一高兴,一年都不要交一个子儿;病了有施药局;生下孩子养不起,有慈幼局;年龄大了又没有儿女依靠的,可以到养济院(相当于养老院,而且免费);一年四季还有各种各样的“政府红包”,皇室降生、祈晴请雨、祈雪求瑞、日食、雪寒、久雨久晴,居民不易,都要发一通钱,生活当然优越。

富庶优越的生活使宋人的生活意识浓厚,他们一门心思地揣摩生活,琢磨生活,研究生活,让平静无趣的时间长河,翻腾出撩拨心弦的潋滟,让生活的言行举止,成为叹为观止的艺术,一切严肃的主旨和仪式都可以呈现出繁华锦绣的宏丽意象来。他们把一年十二个月中众多的节日全都标注出来,准备好庆贺的吃穿用度,真心真意、一本正经地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慨生活的美丽:正月孟春天街观灯、湖山寻梅、揽月桥看新柳;二月仲春赏瑞雪、赏杏花、南湖泛舟;三月季春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观笋、赏花、煮酒、斗新茶;四月孟夏赏新荷、赏荼蘼、观杂花;五月仲夏观鱼、摘瓜、解粽、赏杨梅;六月季夏西湖泛舟、竹林避暑、赏荷、食桃;七月孟秋乞巧、观稼、观云、剥枣;八月仲秋湖山寻桂、赏秋菊、观潮、赏月、攀桂;九月季秋登高把萸、采菊、尝巨螯香橙;十月孟冬暖炉、挑荠;十一月仲冬孤山探梅、赏水仙、削雪煎茶;十二月季冬赏雪、试灯、起建集福功德……这些热闹,说也说不完。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之际,且让我们跟着宋人的脚步,走进春天。这时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友的季节。“春日游,杏花飞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春游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娱乐活动。早在《论语·先进》中就提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几个成人、几个孩童,沐浴、吹风、唱歌、舞蹈,惬意得很,孔子就十分赞赏。到了宋朝,热爱生活的宋人更将春游奉为一种风尚。

夏圭 ·《西湖柳艇图》

宋人的春天,在夏圭的《西湖柳艇图》里缓缓打开。江南的春天,有暖风熏得游人醉,也有吹面不寒杨柳风。远处,一片云霭浮动,烟雾迷蒙;中景处,桃花盛开,柳树成荫,柔嫩的枝条在和煦的春风里舞动身姿,春意盎然,风情万种;近景正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堤上柳暗花明,岸边酒馆茶楼错落分布,游人坐在临湖的窗边,一边饮酒品茗,一边观赏窗外湖景。湖中,几只游船往来于水面之上,那是悠闲舒适的游人们坐在船上探寻春日的消息,另一处,一只渔舟正往湖水深处划去。船公各自忙碌,游人怡然自得,好一派繁荣热闹景象。

马远 ·《山径春行图》

把这片春日出游的景色拉近来看,也许能从中看到这幅《山径春行图》之景。一名儒雅的文士正漫步于春日山径间,一名抱琴小童尾随在后,正准备着寻个好地方鼓琴赏景。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著。这样的春景,是程颐笔下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或是欧阳修所写的“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或是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眼前春光无限令人迷醉,文士不由得捻须微笑,衣袖触动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正在鸣唱的鸟儿,据说,这幅画正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根据宁宗皇帝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而创作的一幅抒情小品。

《田垄牧牛图》

《柳塘呼犊图》

再把目光放远些,看看郊野乡村的景色吧。看那一条小河横贯而出,一边是远山和绿树,一边是纵横的阡陌,稻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一位牧人正牵着牛儿怡然自得信步走在田埂上,牛儿昂首朝天,似乎也为周围那怡人的春意而欢快起来。再看那柳塘边,清澈的小溪旁青草茂密、杨柳垂荫,一阵风来,将柳絮吹得犹如满天纷飞的绿雪。树下一位驼背的老牧人,正倚着木杖打盹。牛喝足了水,迎着风,使尽全力,“哞-哞-”地叫着,像是要唤醒老牧人,也像在呼唤因为顽皮贪玩跑远不见的小牛犊:“该回家啦!”画面中弥漫着一派自然、和悦的气息,农耕和放牧的画面是这样的赏心悦目,传达出一种生活中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700年前的天空之下,牛儿们温顺可爱,牧人们神态怡然,洋溢着一种人情化的天伦之乐,我们仿佛也跟着画中人一起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体验着人与自然无间的和谐。

《春社醉归图》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农民们也去参加自己的娱乐活动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春社散去,这时一名喝醉的老翁在家人的搀扶下骑坐在青牛背上,歪歪倒倒向我们走来,前面还有一名小童负责牵牛。古制每岁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这一天,各处农庄都会举行土地祭祀,以祈丰收。唐代王驾曾经写了一首《社日》来展现丰年里农民欢度社日的盛况:“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幅画便直接为我们描绘出家家扶着喝醉的人回家这一幕。沿途可见万木复苏,草木青翠,流水潺潺,一副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醉翁头上的帽子插满鲜花,使人想起苏轼的“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和邵雍《插花吟》的“头上花枝照酒睡,酒屉中有好花枝”。酒醉之后不知不觉插了满头鲜花,一来点明了春来花开,二来可见也是喝得兴致盎然、喜气洋洋之故。

《春游晚归图》

再把目光收回,城墙外,一位老者也结束了一日春游骑马回府了。这仿佛又是苏轼的一首回文诗所写:“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春游的阵仗浩大,似乎是一位老官员,前后簇拥着十名侍从——两人在前导路,两人在马侧扶镫,一人牵马,马后一众仆从或背大帽,或扛交椅,或挑担,等等。前方,已经出现了城门的一角,老官员持鞭回首,仿佛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北宋欧阳修就曾在《丰乐亭游春》描述这般惬意的春游:“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南宋时期的官僚们,过得何其优哉游哉啊!

我最关注的是队伍最末的挑担者,担子的一端是食匮,另一端是燃着炭火的炉子,可以用来为主人随时准备热食,或烹一壶好茶。这样的设备可不是一般人能享有的待遇。明代沈复《浮生六记》里“闲情记趣”篇曾经记述过这么有趣的一段故事:“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简而言之,就是春暖花开,一群文人想春游赏花去,发愁怎么解决午餐——想进店吃,怕距离花远了,在花下小酌,怕酒冷了。那个时代没有外卖,否则美团一下,啥都解决了。这时候芸娘想出了一招,花点小钱雇了个馄饨担子,自己准备好酒食,借助煮馄饨的工具,办了一次热腾腾的花下野餐。这等情趣,现代人看来依然心动不已。芸娘,被林语堂称之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夫家不过一穷酸文人,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都见窘迫,但她仍尽心把生活过成一首诗,雇个“馄饨担子”,备点酒食,便让一群人在花下和乐一片。其实早在宋代,人们已经有了春游野餐的设备,那最末的一挑担子便如同芸娘所说的“市中馄饨担,其担锅灶无不备”。不同的是,出游者是一位官员,随身跟着众多仆从,累了可以随时打开交椅可坐,饿了有热食,渴了有热茶,甚至下雨也不怕,因为还备着个遮阳挡雨的大帽子。

《花坞醉归图》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春日更迷人呢?“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在青山花树环抱间的一处屋舍,只见门前横着河水、小桥,仿佛能听到流水潺潺、鸟鸣啾啾,一只家犬闻声跑出来,似乎在迎接自己的主人,正是“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小桥上,主人醉醺醺地骑驴归来,紧跟在后的仆人挑着担,大概是主人的酒食,也许还有出游时赏阅的书籍文具。春光荡漾的时节,让人总想大醉一场,醉卧花间。

这画中画的可是唐寅的“桃花庵”?曾几何时,宋朝官员曾在苏州城北桃花坞修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余亩,历经宋末的连年战乱后被荒废,直到明正德二年,唐伯虎欣赏这里景色宜人,更有一曲清溪蜿蜒流过,几株野桃衰柳轻舞飞扬,他用卖画的薄产加上朋友们的资助,终于在桃花坞修了几间草房,周围遍种桃花,取名“桃花庵”。从此以后,唐伯虎真的达到了他那既无奈又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春日里,桃花遍开如锦,他邀沈周、祝允明等好友饮酒赋诗、挥毫作画,直到酩酊大醉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

《碧桃图》

这般神仙生活,留给世人多少憧憬和幻想?以至于现代人拍了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借用上古神话的背景,在桃花灼灼、枝叶蓁蓁的人间仙境里,上演了一出青丘帝姬和九重天太子的爱情故事,看那桃花片片飘落的画面,融入俩人青涩而热烈的真情,多少年后,依然唯美,依然令人忘情欢喜。女主角的一壶桃花醉,引发多少遐思,令无数人痴狂。且走进春天的花丛中,看那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有多少良辰美景奈何天,有多少赏心乐事谁家院。人生多有难言和不易,不如趁着这桃花嫣红,春水碧绿,饮一壶桃花醉,醉倚栏杆,闲看岁月,不负春光不负己,做一个快活神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古人立春赏花习俗,赏完花是怎么解决饮食的
花艺 | 古人爱花成痴,看他们如何花样赏花
丁祥红楷书《唐伯虎桃花庵歌》欣赏!美不胜收
跟着18首古诗去赏花[推荐]
生活怎一个“慢”字了得,看宋朝文人生活中如何“忙里偷闲”
最佳赏花期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