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阳历史故事(2)

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安阳,杭州,郑州)之一,国家级历史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和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是世界文化遗——--殷墟、世界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所在地,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先后有商、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城市史长达3300多年,古都史长达370多年。有“洹水帝都”、“殷商古都”之美誉。

安阳东临齐鲁,西倚太行,北濒燕赵,南望中原。安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隽秀的自然风光,是早期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奉为“文字之根”的《周易》和民族之根的颛顼、帝喾遗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历史瑰宝。

安阳殷墟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甲骨文和青铜器给安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殷墟遗址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文化内涵之丰富以及清晰的文化发展序列,为中国早期都城所无法比拟,达到了中国古代早期都城建设的最高水平。羑里城是《周易》发源地,位于汤阴县城北羑、汤两河之间,为殷纣王囚禁周文王之处,文王在此潜心研究伏羲八卦。“人工天河”红旗渠是安阳人的骄傲,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精神的教育基地,民族英雄——岳飞,巾帼女将——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武王伐纣灭商,西门豹投巫治邺,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历史名人逸事层出不穷。

文峰塔喻为安阳的象征,塔形特殊,上大下小,极为罕见。中原第一宅——马氏庄园,是保存比较完整、极具规模的官宅府第。林县人民开山凿渠,引漳河水,开辟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北齐石窟、灵泉寺的石窟和黄龙洞、雪花洞天然溶洞成为安阳奇特景观。曹操高陵和袁林揭开了两个“皇帝”的神秘陵寝,安阳是集古今、山水、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文化名城。

久远的年代,尘封的岁月,如果没有确凿的史料与实物,我们很难拂去数千年历史留存的神秘,去探视前人曾经生活的世界。安阳有丰富而有价值的文物,让历史有据可考,片片甲骨和尊尊青铜器呈现在世人面前,也让我们在司母戊鼎的厚重和甲骨文字的轻盈中探寻人类文明的起源。

殷墟、羑里城、妇好墓、颛顼、帝喾二帝陵、岳飞庙,以及小南海原始人类遗址那古老久远的历史,和现代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林虑山风景区,古今文化的相互辉映,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彰武、小南海水库风景区和安阳母亲河——洹河的点缀。安阳是一座智慧与美貌并存,山与水和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

安阳城与马

                           安阳地名故事    马号后街上的一座民居  

安阳那些与马有关的街名 

   距今6000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驯化马匹,是最早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马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衍生出了马文化,这在城市街巷的布局和起名中可窥见一斑。

                                       马号街上的茶馆
                              小巷深处有人家(摄于马号街北夹道)

   每条老街,都孕育了无数个生命和故事,都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与马有关的街道也是如此。今年恰逢马年,就说说安阳城区那些与马有关的街名吧。

                       南门西马道东口连着南大街
                               南门西马道上的私家车 

   安阳城区由老城和新城组成。现在的老城轮廓,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小不一、长短不同的诸多街巷,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布满了老城,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  

                     门里门外不知发生过多少故事(南门西马道7号院)

                       南门西马道示意图

   在这些大小街巷中,马号街、马号后街、南门西马道、南门东马道、东南马道、西马道、北头道街马道等一些街巷的得名,就同马的圈养、交易、使用以及军事防御等活动有关。 

                                      马号街街景

                                       马号街示意图
    

   先说马号街。明清时期的的彰德府署,在今天安阳老城的东大街144号,坐北朝南。民国时期,这里是第三行政专署和安阳县政府的驻所。府署也好,县衙也罢,总归是需要一干人马的。府署和县衙的马棚,设在东大街北面的一条街巷里。老百姓管这些马棚叫马号。不知什么时候,马号所在的地方便唤作马号街了。 

                 马号后街一瞥(远景处往右藏着一条小巷:马号街北夹道) 

                                  马号后街1号院就在这里 

   好认、好记,好找,是起街名的原因之一。因此,马号街北边的那些曲里拐弯的小巷(百度地图里是搜不到的),便趁着马号街的名声,“傍”了一次“大款”,起名马号街北夹道、马号后街。 

 

                                 马号街上的基督教福音堂

   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国民党的安阳县政府自然不复存在了。如今,马号街上的马棚早已是难寻踪迹,倒是街上基督教福音堂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同于其它的民居,显得有些引人注目。
 

                  古城墙(东南角)遗址:攻打安阳时的弹洞仍清晰可见  

             古城墙下是市建筑公司的家属院,某同学的家曾在这里         

   解放前,安阳城一直是有着完整的城墙的。解放安阳时,为加快战役进度,四野的部队分别在东西两段儿城墙炸开了两个豁口,其它几段城墙也分别受到战火的不同程度破坏。解放后,公家也好,私人也罢,陆续拆城墙上的墙砖用来搞建筑,挖城墙上的黄土当煤土(黄土和煤炭用水搅合在一起,添加到煤炉子里,作为取暖和做饭的燃料使用)。就这样,安阳城墙越来越低,越来越少,最后几近消失。目前,只剩下东南角和西南角一少部分了。 


 

                                 南门东马道街景

                              南门东马道旁的锦带花

                               生命在小巷深处悄然绽放

   城墙是军事防御设施,而马道则是城市军事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主要功能为运送兵员、粮草和物资。古时候的城墙,四个方向都有马道将城墙与兵营和街道相连,通过马道,可骑马登上城墙。安阳老城现存的西营街、东南营街和西南营街就都同马道相连。

                           整洁的民居(南门东马道37号院)
                              这样的门牌或许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幽静、整洁的南门东马道
                      南门东马道到这里拐了个弯儿,远景处为南门东街

             南门东街上的一处民居(门前便对着南门东马道的街口)

                              西马道街景

               一位骑车的先生(右一)正由西南营街拐进西马道

                          西马道北口连着西大街,可达西营街

                            东南马道街景 

                           东南马道示意图

   虽然安阳老城的城墙,多数已经不复存在,但南门西马道、南门东马道、东南马道、西马道和北头道街马道等一些与城墙有关的街道却幸存了下来。如今,这些马道的附近早已没有屯兵的军营了,成了大片的民居,马匹也早已不准进入市区了。 

                        北头道街马道的斜坡(当年这里紧挨着东城墙)

                                在北头道街马道里向北眺望文峰南路

                                    曲里拐弯儿的北头道街马道   

                                        北头道街马道路标

                                北头道街马道里也开着锦带花                            

                           人去楼空,等待拆迁(摄于南门东马道)

   当下,安阳已经启动南城拆迁,不少民居的主人已经得到了银子,动迁走了。今后复建的历史街区会是个什么样子,只能拭目以待了。

                               站在马市街东口眺望大西门
 

   安阳老城西边的城墙分别辟有小西门(位于现在的大院街与彰德路交叉口)和大西门(位于现在的西大街与彰德路交叉口)。

                                     马市街东口的路牌

                                     马市街街景

                                    马市街示意图 

   正对着大西门有条东西向的街道,以前和现在都叫马市街。马市街是以前安阳老城西关一带的马匹交易市场。后来随着马匹逐渐退出安阳城区的经济生活,马匹交易市场也已经不见踪迹了。 

                                       一马路街景 

                   看似纷乱的一马路上,有很多百姓生活需要的东西

                                    一马路示意图 

         年少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会修座京广铁路立交桥(一马路街景)

   正对着小西门的一条街叫和平路,往西走到顶头,是个丁字路口。顺着丁字路口往南,有条叫做一马路的南北向的街道,途径老烟厂后门,可穿过京广铁路与郊外相连。一直到八十年代初,老烟厂的后门处,仍是马拉大胶车驻车的地方。那片地方相对宽阔,道旁植有高大的合欢树,树冠很大,荫凉不小。那些马车夫常常在这里歇脚,顺便买些西瓜、茶水之类的东西垫补一下肚子,解解口渴。尽管安阳解放后新修了很多条道路,但除了这条一马路,并没有像郑州那样,还有条二马路。或许都到新社会了,再正式给道路起名叫“某某马路”,未免显得有些太土老帽了。

 

                   年少时常爬上去玩耍的合欢树去哪儿了?(一马路街景)

    马路,在古代是指供车马疾驰的道路。现代意义上的马路,是指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这种道路用碎石铺路,路中间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由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取名为“马卡丹路”。后来外国人来中国建租界时,也开始采用这种筑路方法。时间久了,中国人便将“马卡丹路”俗称为“马路”,并衍生出了“马路牙子”, “过马路 ”“轧马路”的叫法。后来,在老式马路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将沥青铺涂在马路上面,称之为“柏油路”,再往后兴起了水泥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把能供车辆、马匹疾驶的道路,叫“马路”。一句话,不管是溯古,还是探今,那马路还是同马匹的通行有关。

安阳与水

“真没想到,安阳的名胜古迹这么多!”“殷墟、红旗渠、易经发源地、曹操高陵……”不少游客如数家珍地盘点安阳的一个个景点。

安阳,这座具有三千年古都的城市,将众多的旅游景点串成项链向世人展示。

红旗渠风光

“我们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我们要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说。

目前,安阳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安阳市长王新伟深有感触地说,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和国际旅游城,是加快安阳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现在的安阳旅游业已迈入一个崭新阶段,正迎来大众旅游时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采访,我们采撷到了一件件趣闻轶事,透过这点点滴滴领略一番安阳的四射魅力。

红旗渠风光

国家旅游局长甘当推介安阳大使

5月24日,在2016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面对400多位全球旅游界重要嘉宾,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致辞中特别推荐安阳红旗渠景区。

国家旅游局局长现场“推销”红旗渠,引发嘉宾的极大兴趣。意大利马罗斯蒂卡市副市长西蒙、波兰沟拓阿普市副市长杰克、西班牙中西易联ILM集团CEO维克均表示,我们一定要到安阳,去看看那条装点雄伟太行的“蓝色飘带”。

红旗渠风光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安阳元素

在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第一篇材料就与殷墟甲骨文关联。

材料选自学者朱凤瀚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论述甲骨文的发现对于中国学术界的重要影响。

甲骨文为何进入考题?因为安阳是当之无愧汉字演变长河的源头,安阳也因甲骨文而变得更为厚重。

“高考选取这样的材料,在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就加深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充分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新课改进入了深水区。”安阳市一位中学教师说。

高考试题,给安阳,给安阳的甲骨文,做了极为生动的活广告,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这道试题,给安阳文化点了题、扩大了安阳旅游的影响力。

红旗渠风光

旅游+研学在安阳开花结果

随着旅游业的改革和快速发展,研学旅游已成为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的一项重要工作。安阳进入了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不少学校将殷墟、红旗渠、马氏庄园、太行屋脊等景区,作为在校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旅游+研学,让学生通过参观红旗渠、羑里城、岳飞庙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景区,亲身感受安阳独特的山水历史文化魅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之源在安阳,周易 的发祥地在安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安阳。研学旅游寓学于游、寓学于乐,正在成为青少年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

红旗渠纪念馆

古老的城市屡登“国家名片”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的美誉,安阳这座古城屡次荣登“国家名片”在全国来讲实属不多。

为纪念殷墟“申遗”成功十周年,通过国家名片传播殷商文明和优秀文化,中国邮政并于今年7月13日发行《殷墟》特种邮票1套3枚。

安阳最早荣登“国家名片”的是1954年发行的特9号 《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中的“石罄·商代乐器”邮票,当时面值800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0.08元。这套邮票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古代文物邮票,共4枚。邮票分别选取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商代的石罄、西周的虢季子白盘和战国的漆羽觞四件古代文物。其中安阳的虎纹石罄是从殷墟遗址出土的,是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

第二套安阳题材的邮票是1964年发行的特63号《殷代铜器》中的“司母戊鼎”、“ 亚觚”邮票。《殷代铜器》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专题青铜器邮票,这套邮票共8枚,收录了安阳殷墟出土的两件青铜器,其中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是发行的第三套安阳题材的邮票主题。这套1972年发行的编49-52号的《红旗渠》邮票共4枚,包括“愚公移山”、“青年洞”、“桃园桥”、“人间天河”。这套邮票的第1枚为“愚公移山”,体现了林州人民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后3枚邮票图案反映了红旗渠工程的主要部分。

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2012-16《国家博物馆》邮票中又出现“司母戊鼎”。

安阳数次荣登“国家名片”,每一枚邮票背后都有一个诱人的故事,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枚邮票都是传递美丽安阳的声音。

安阳三亩地

                      太行大峡谷里的小山村    三亩地村


                            林州有个三亩地

  
   大峡谷里林州石板岩乡境内,有个三亩地村。我听说这个地方,也是最近一个月内的事。中秋期间,在那里小住了一日。 


                                      三亩地村   路牌 

  除了林州市区及周围的盆地,林州境内多为山地,可耕地甚少,大一些的地块更少。三亩地村的村名,就映射出了这样一种地理特征。

                                    秋雨中的三亩地村(1)

                                  

   三亩地村也算个古村落了。这里的先民为石姓人家,当时他们发现此处有片三亩大小的平地块儿,便从任村镇的石贯村迁徙了过来。“树挪死,人挪活”,石姓人家在这里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几代人下来,便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得名三亩地。

                                      此时的高家台,秋色初起

                                   秋雨中的三亩地村(2)

                         “清凉一夏”路标往东的公路,通往石板岩小镇

               “清凉一夏”在沟里,右前方的公路往西走不多远儿就是三亩地村

   三亩地村位于太行大峡谷深处,紧邻“画家村”高家台村。由东向西,穿过林虑山的太行隧道,下到石板岩镇,顺着一条水泥公路南行不太远,就是三亩地村。

 

                              三亩地、高家台斜对岸的小山村
                                       深谷里的民居

                           石径斜上有人家

                                   太行大峡谷内峰奇林秀 

                         峡谷里野趣横生

                            来自山西临汾高校的学生在峡谷里写生(1)

                  来自山西临汾高校的学生在峡谷里写生(2)

                              三亩地村的石头房子还住着人家
                                    三亩地村的石头小桥

                             三亩地村新建的楼房也离不开石头

   三亩地村前,是太行大峡谷,山高谷深。这里自然植被相对较好,特别是还留存有石屋、石街、石桥,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峡谷侧畔,别具太行山村风情,因而,同高家台一样,常年有外地美院的师生在这里写生。

         沿着这条小水泥路下去,对岸就是“休闲居”、“清凉一夏”等农家旅馆

                               站在“休闲居”的平台上鸟瞰峡谷的沟底

   管理学上有个“场原理”,很多人在干同一件事情时,会产生“场”的力量,互相影响。画画儿写生的越来越多,好像来这里才能找到画画儿的感觉。同时,为师生们配套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态也随之产生了。所以,在这里有卡拉0K、有台球、有出租自行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漂流的水由此处蓄积而成

                       无人漂流时,谷底的河道是无水的,像是一条小公路  
                          有人漂流时,河道便成了这个样子(1)

                    有人漂流时,河道便成了这个样子(2)

                              最终这些供漂流的水蓄积在上岸码头

   今年,三亩地附近还搞起了峡谷漂流,吸引了不少游客。想玩漂流的安阳人,再也不用去远路的外地了。

                           小湖泛舟也浪漫

    水是宝贵的。上游蓄积的水,有时候会漫出蓄水坝,缓缓地流到这里。而寻找财富的大脑,连这一小泓清水也不会放过。上游搞激流险滩的漂流,咱下游用漂流的尾水也不妨来个小湖泛舟。掏些银子,你就可以租上一条橡皮船,来点小浪漫。

                              河滩上的小溪,令小朋友欢喜不已 
                              喜爱烧烤的游客在河滩上点起了炊烟   

                    而河岸上林荫深处人家的炊烟,每天都在袅袅升起  

  “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有山有水,空气清新。如今的三亩地,成了休闲的好去处。每逢双休日,这里的度假农家旅馆生意就好了起来。如遇到小长假、黄金周,住宿还得预约才行。  

                             峡谷的南岸为“休闲居”、“清凉一夏”

                       “休闲居”前的核桃树,或许燃起了你心底深藏的乡情?

    三亩地的斜对岸,建有“休闲居”、“清凉一夏”两处农家旅馆。我们是9月6日上午去的,那天原本要住“清凉一夏”。由于没有预约,没有合适的空房,转而住进了其东边的“休闲居”。

                          透过房间的窗户,无边的风景任你远观近看 

                          在“休闲居”的平台上远眺通往三亩地的公路

   我们选了二楼的一间东屋。透过东窗,不时可以看到喜鹊在树上来回跳跃,发出“喳喳”的鸣叫声。山路、峰峦,深谷、农田,或远或近,或淡或浓,一派太行峡谷风光。        

                      通往贤麻村的乡间公路旁,山花盛开  

   晚饭后,我们就顺着 “休闲居”门前的一条水泥路遛弯儿。只要你有劲儿,这里可以一直遛到西边的贤麻村。若再多走些路,就是山西境内的平顺县井底村了。月亮偶尔从云缝中露出一下,就重新给云彩裹住了。峡谷对岸的三亩地村,路灯亮着,使得我们脚下的路不至于看不清楚。

   

                       这种粉紫色的山花尚不知其芳名

   次日一早起来,窗外的雨声不停地响着。趁着早餐前的一段儿时间,向房东借了两把雨伞,我们就重新沿着昨晚的小路遛弯儿去了。这实际上是一条村村通公路。牵牛花、扁豆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山花在雨中悄悄地开放着。由于村落稀少,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很少,很适合遛弯。

                        雨中的扁豆花(此片为我夫人所拍)

   我们原本要再在此处逗留一天的,可是峡谷里的雨越来越大了,没有停住的意思。吃过早餐后,我们离开了“休闲居”,驱车返程。一次意犹未尽的休假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安阳与周易


                    汤阴羑里城  山门

       在太行东麓的余脉上,有个叫石碑头(古属汤阴,今鹤壁鹤山区境内)的小村庄,一条很不起眼的季节性小溪,由此发端,吸纳百水,始成羑河。数千年来,一路蜿蜒东行,从汤阴的北边流过,最后入卫河。周文王当年演周易的羑里城,就在这条羑河的南岸,汤阴城的北边。

  

                        汤阴羑里城    周文王塑像

   2000年秋天的时候,我曾来羑里城探访过一次。那次是陪远方来的几位客人同游。六年后,我开了博客,有朋友鼓动我:写写羑里城,写写岳飞庙吧。从此,再访羑里城的念头变一直挥之不去。去年小麦开镰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久违的羑里城。 

             

                         汤阴羑里城     古树参天

   羑里城建在一片台地上,周围则是宽阔的麦田。三千多年前,这里曾是殷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地方,史称中国第一座有据可靠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的发祥地。  

 

                           文王庙里的壁画  《拘演周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殷纣王时期为西伯(即商朝西方的诸侯之长)。姬昌善施仁政,礼贤下士,广揽人才,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实力逐渐增强,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后因崇侯虎向殷纣王进谗言,被囚禁到羑河南岸的羑里,一关就是七年。期间,姬昌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推演为64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典故。姬昌被殷纣王释放后回到周国,继续励精图治,为灭商进行准备,未及出师便病逝了。其子姬发继位后终于灭商,姬昌被追封为文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了文王庙。

 

                             文王庙里的壁画  《万世景仰》

    文王庙,座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主要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996年被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阴羑里城     广场上的周文王塑像

   同十多年前相比,羑里城的规模明显大了许多。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文王高大的塑像,把人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塑像的附近有新修的人工湖,为羑里城平添了几分灵气。

                                  汤阴羑里城     演易坊

   文王塑像的后边是演易坊。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汤阴知县张应吉主持修建了演易坊。这是羑里城目前现存的最早的历史遗迹之一了。

 

                        汤阴羑里城     演易坊(局部)

    大明嘉靖年间的县级政府,有哪些主要官员呢?这或许从演易坊的字里行间中能窥见一斑。给文王立牌坊应不是件小事,而能在上边留名的也绝非一般百姓。抬头细观,刻石留名的除了知县,还有县丞、主薄、典史、教谕、训导等县衙官员。还有个特点,这些县史的祖籍既有河北的、湖北的,也有山东的、湖南的,可谓是五湖四海。

                             汤阴羑里城     演易台

    穿过演易坊,就是演易台。那里是一片明显的台地,有五米高。建有土红色的城墙,有石阶通往仪门。仪门拱起部分为白色,城墙和仪门上覆有绿色琉璃瓦。仪门门额上有白底黑字“周文王演易处”六个大字。

                        汤阴羑里城     周文王羑里城碑

    石阶左侧有“周文王羑里城”碑,立于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比演易坊还要早些。该碑原来是指路碑,1978年被移到这里。

                              汤阴羑里城     禹碑(局部)
                                  汤阴羑里城     禹碑   

   石阶右侧有“禹碑”,为颂扬大禹治水的功德碑,原碑在湖南衡山祝融峰(岣嵝山)。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汤阴知县张应吉将翻刻的“禹碑”立于此处。此碑字迹奇特,形如蝌蚪,所以又称之为蝌蚪文,何人所写,尚未定论。“禹碑”背面刻有明代大才子杨慎所写的《禹碑歌》。

 

                                 汤阴羑里城    古侧柏(树龄550年)               
                                   
                                    汤阴羑里城    古碑

   拾级而上,过山门,是一个院落。神道的两旁,古树甚多,挺拔参天,其间有古碑耸立。走进细看,有株侧柏已经有550年了。当地有民谣:“岳飞庙的碑多,羑里城的树多”。看来,这民谣说得一点也不虚。

 

                                 汤阴羑里城    二门

                                 绘有太极标志的横梁

   继续前行,是演易台的二门。同很多仿古建筑一样,横梁为彩绘,但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便是在横梁的中间绘有太极图。

                                          龙负河图

   二门内的东西两面墙上分别绘有“河图”和“洛书”,意为易经系由河图洛书和八卦演绎而来。河图洛书是上古时期两幅神秘的图案。

                                       龟驮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洛书简易而又深邃。真正的河图洛书,谁也没见过,历代学者、名家各有自己的见解,目前仍无定论。《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周文王庙主殿外景

    穿过二门,是一个更宽阔的院落。文王庙的主殿,就在院落的正北。原来的文王庙早已被战火所毁,如今的文王庙是1993年在原址上修复的。主殿座北朝南。文王庙之后为后殿,该殿约建于明代,为文王的寝殿。  

                                      周文王庙主殿的楹联

    主殿的正门,“万古臣纲”横悬于门额之上,由当代书法家米南阳题写。书法界有一说:“启功的杆儿,溥杰的尖儿,舒同的圈儿,南阳的弯儿。”米南阳是宋代书法名家米芾的后人。正门两侧的楹联也值得回味。上联为:“七年臣节敬能止,万古天心文能兹。”此联为古代时候的旧联,后由米南阳重新书写。按旧联之意,是说这里是周文王遭受不公正待遇七年,仍臣服于商王的被囚禁之地,也是作《周易》推测天地间万物发展变化之道的地方。因此,周文王永远是天下为臣者的行为准则。不过,我倒是想:周文王早已推测过殷纣王暴政的结局。他被释回到周地,没有马上谋反,是因为时机未到。他一直在周国蓄积力量,这为他去世后武王灭商准备了雄厚的国力基础。

                                          周文王铜像

    进得大殿,迎面是一尊铜铸的周文王坐像。铜像刚刚完工,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奇瑞设计,高 3.5米、重 1.5吨。抬头观之,周文王相貌魁奇、气宇轩昂、淡定祥和,令人肃然起敬。


                              文王庙里的壁画  《文王诞生》 

                           文王庙里的壁画  《请废炮刑》

                              文王庙里的壁画  《德政兴周》

                             文王庙里的壁画   《东征伐商》            

     大殿的墙上绘有精美的连幅壁画,每幅壁画皆为与周文王有关的典故。如其中的一幅《德政兴周》,就再现了当年周文王治理周地时,重视农业,到农民中间嘘寒问暖,关心农民生计的场景。

                            汤阴羑里城    古侧柏(树龄800年)

                                  汤阴羑里城    古碑              
          

   主殿前方的东西两侧,古树林立,芳草萋萋。有颗古柏,历经无数回寒暑易节,已经有800年的树龄了。

                            汤阴羑里城    御碑亭  

                                  乾隆题诗碑(局部)

                          汤阴羑里城    御碑亭内景

                               汤阴羑里城    洗心亭  

   东侧分别建有御碑亭和洗心亭。御碑亭里,立有石碑,刻有乾隆皇帝1750年途径汤阴时为文王的题诗 “洹荡之间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辞阐发权舆是。天王圣明罪当诛,千载而下真知己。巍巍之台近咫尺,夙凛师承惟四字。无忧其常忧暂耳,王季为父武为子,牧誓谅非心所喜。叩马村在河之涘,夷齐肯首吾斯语。”乾隆的题诗,赞扬了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的丰功伟绩和“爱民如伤” (为题诗中所指的“四字”)的美德。“爱民如伤”语出《左传·哀公元年》:“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大意是说,视民如负伤的病人,备加爱护,这是国家兴旺的福根;视民如草芥黄土一样,毫不体恤,这是国家败亡的祸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不是也类似于这个道理呢?

                             汤阴羑里城    玩占亭   

                            汤阴羑里城    文王易碑亭   

    主殿的西侧分别建有文王易碑亭和玩占亭。文王易碑亭里,立有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时的一通石碑,为当时的知县张应吉所立,碑上刻有《周易》的六十四卦卦象和卦辞,是《周易》一书的纲领。

                            汤阴羑里城     演易台上的周文王塑像

       在大殿的西侧,文王易碑亭的北边,有一片蓍草园。这里是古演易台的遗址,相传周文王就是用此处的蓍草来推演周易。后人建有演易亭,内有周文王坐像,鹤发童颜,栩栩如生,再现了周文王当年利用蓍草棍儿,在此推演易经的场景。 

                               汤阴羑里城     演易台前的蓍草园

                                          蓍 草

   蓍草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但远古时候的先祖们就已经把它视为一种有灵性的神物用来占卜。据《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说文解字》也说蓍草“生千岁(才)三百茎。”这些传说无疑给蓍草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于是历代相传此草非圣人之地而不生。我以前曾去过淮阳太昊陵,那里也生有蓍草。听说古代帝王无暇祭拜时,常遣使大臣前往代为祭拜,是否完成使命,验证的办法就是要拿出带回来的蓍草,才能算交差。

                                  羑里古井

   大殿后边有一口古井,人称羑里井。这里相传为当年周文王囚禁时的水井,水质甘甜可口,后因庙宇荒废而枯竭。后来,重修文王庙时,又现活水,好似天人感应,传为佳话。

                                       八卦阵

                                     伏羲殿外景

   沿着石阶下去,是增建的一片景区。景区内有八卦阵迷宫,完全按照八卦阵图所建。还有太公封神馆、伏羲殿、儒学馆、道学馆等等。

                                     伏羲殿内的伏羲坐像

                                     伏羲殿内的壁画(1)
                                    伏羲殿内的壁画(2)

                       伏羲殿内的壁画:《仰观天象》

   伏羲殿里供有伏羲的神像,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衣着简朴,赤裸双脚,双手持握八卦图。伏羲是三皇之首,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他和女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为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开中国古文字先河,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八卦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伏羲殿的四周绘有壁画,从右至左分别为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作八卦的场景。在伏羲创制八卦的基础上,文王进一步推演为《周易》,伏羲殿建在这里,供人们凭吊,自然是顺理成章。

                                        乾卦图展示

   在草坪上,步道旁,分布着数组用石条码成的卦图。要真正弄懂它,恐非易事,不然,也不会成立大大小小的周易研究会了。我数了一下乾卦,由24块石条构成。不知每块石条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查资料得知,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乾为天,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元亨利贞。

                                        坤卦图展示

   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卦,上上卦,坤为地,象曰: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迷宫般的八卦阵

   更让人迷惑的是羑里城的八卦阵。按文王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分别布有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每阵又各有特点。如群英阵曲折多变,连环阵环环相套,长蛇阵长驱直入,迷魂阵扑朔迷离。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若等着赶路程,千万别进去。若是进去,不在里边折腾半天是出不来的。

                                太公封神馆内的姜太公坐像 

                              文王庙主殿内的壁画:《渭水访贤》 

   伏羲殿不远处,是太公封神馆。馆中建有姜太公泥塑彩像,端坐中央,右侧的壁画为《封神榜》,左侧的壁画为《牧野之战》。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他先是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后来,人们把他逐步神化,在《封神演义》里,他成了统管各路神仙的神中之神,由此可见他在后世人们中的崇高威望和深远影响。

                                  汤阴羑里城  吐儿冢

                               文王庙主殿内的壁画:《吐儿成冢》

   在演易台的西北,建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的墓冢。这里也叫吐儿冢。相传,当年文王被囚羑里时,殷纣王将文王的长子杀死,作成肉汤,差人送去让文王喝。文王忍着悲痛,佯装无事喝下,差人走后,又呕吐出来。后人在其呕吐之处积土成冢,遂为吐儿冢。这一带的百姓中还有句俗话:“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这是为何呢?原来,相传文王当年呕吐出的肉,都化作了兔子。

                          羑里城  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层 

    在羑里城,除了感受商周时期的文化氛围,还可看到新石器晚期时候的龙山文化遗迹。那里原来是一片土丘,当地农民喜欢到这里取土沤粪。后来,文物部门在羑里城仪门前的西侧,修建了龙山至商周文化遗迹馆,遗址遂得到了有效保护。

                          羑里城  龙山至商周时期文化遗迹馆                      
      

    从羑里城回来,已经有好些时日了。实地凭吊也好,查阅资料也好,犹如一下子吃了太多太多的精美佳肴,至今还在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回味。我们每个人未必都能够读懂周易,但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又有谁能不受周易文化的影响呢?从先哲圣贤到村姑老叟,概莫例外。不仅如此,周易文化的光芒早已经越过高山,跨越大洋,影响全球。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十几年前,我曾陪几个友人前去参观殷墟、羑里城和岳飞庙。行程结束,就要离安时,在一家书画店选了一张书有“韦编三绝”的条幅,送给了其中的一位外国友人,他很高兴。“韦编三绝”的典故,就同《易经》密切相关。孔子研习《易经》时很用功,由于经常翻阅,多次把用来穿竹简的牛皮绳都磨烂了。孔子还说:如果我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相传,古时候大军出塞远征,吃水成为大问题。不过,古人自有办法,在沙漠中先挖个约一丈见方的坑,然后把带来的蓬艾放在坑中烧,接着遥望四周,若有别处冒出烟来,即可在冒烟的地方打井,就能找到水。这正是《易经》中所说的“山泽通气”! “擒贼擒王”在《孙子兵法》中的解语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而“龙战于野,其道穷也”也源自《周易》。至于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是直取《易经》的乾坤二卦。日本走向富强,始于明治维新运动。而“明治”这一年号正是取自《周易》的《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向)明而治。”在明治期间,日本全国兴起了《周易》热,并将“不知《易》者,不能入阁”作为组阁原则。当我们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后的今天,突然发现天不蓝了,水不清了,连干净地呼吸一口空气都成了问题!痛定思痛后,方觉应该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科学发展。而早在几千年前,《周易》中就提出了天地人要和谐相处的理念。人类折腾了几千年,自以为战胜了自然,结果却摔得鼻青脸肿。事到如今,不得不从老祖宗那里去寻找智慧,重新爬起,继续前行。

                      文王庙里的壁画  《万世景仰》

   中华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而在羑里城形成的周易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一条粗壮的根系,衍生出了更多的旁支,使得这棵大树根系更加发达,生命更加此久,庇佑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蓍草青兮,羑水缓兮;易如日兮,光照吾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安阳汤阴羑里城
来到羑里城
千年古县安阳汤阴“三圣”
汤阴羑里城——美丽中国(叶平)
商周遗迹 汤阴羑里城
祖国风光(1329)安阳汤阴羑里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