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滑县:古白马城遗址与白马墙村

一、白马墙村名的由来

如今的白马墙村坐落在“白马城”的旧址。根据1999年安阳市考古队勘测情况,全村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住户居住在旧城以内,约百分之七十的户居住在旧城以外(东侧)。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前后“三村”之说:南边是邢村,北边是李村,中间是白马墙村,三个村落中间相互间隔不足百米,随着人口逐渐增多,天长日久,三个村就连在了一起,后来统一称为白马墙村。

到了宋朝,因天灾人祸,村北部的原李村址与白马城村址因地势低洼,大部分房屋被洪水冲没,大部分村民四处逃散,只剩下村南(邢村址)地势较高,没有受到太大的洪灾,所以有几户“邢”姓和几户“井”姓,还有一户“高”姓没有外逃。后来到了明清时代,又有“班”姓、“付”姓、“王”姓,“毛”姓、“焦”姓和“徐”姓陆续从山西、江苏一带迁来,使该村不断发展壮大。

关于“白马城”如何改为“白马墙”?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梁太祖朱全忠因避父讳(朱城)将“白马城”改为“白马墙”沿用至今。

二、考古发掘情况

2009年5月初,安阳市考古队在白马墙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文物钻探勘察,勘察面积约8000平方米。通过钻探,初步发现有城墙、城门、古墓葬等遗址。该城墙在白马墙村的西、北部,沙窝村的东部,古城面积约500000平方米。

三、二十世纪80年代前,村民在取土挖坑时曾挖出古铜镜(年代不详)、汉砖、汉瓦、陶灶、陶砚、陶碗、铜钱等。另还出土有唐三彩香炉、商代铜鼎、铜钟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因失火而烧毁,有的现已流失,有的上交县文物主管部门。

1999年春天修围村路时出土文物10余件,分别是:陶壶1件、陶碗4件、陶罐1件、铁炉1件、铁勺1件、小瓷罐1件、小瓷碗1件(均存于县文管所)。

四、白马墙村现有人口1960人,耕地2100余亩,村东有“元君庙”一处,村中有“观世音菩萨庙”二处。相传“元君庙”始建于唐朝,原称“白马庙”,因唐王李世民善骑白马而得名。当时该庙建筑面积大约6000多平方米,有上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并建有门楼和院墙,是一处气势恢宏的四合大院,庙里有护庙道士10余人,庙内常年香客不断。到了宋朝,因黄河泛滥,寺庙连同白马古城一起被洪水吞没,洪水过后,庙宇荡然无存,仅留下不足600平米的一片废墟。

1999年,村里修围村路时推土机从遗址处推出“光绪十三年”石碑一尊,碑上著有“万历”重修此庙的碑文。还出土了“万历”年间的大钟(解放初期),后来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为了再现“元君庙”(白马庙)的历史真面目,村民们纷纷捐资数万元在原址上修建了新的“元君庙”。村内的“观音庙”存有乾隆39年重修(流芳碣)碑一筒;村东南有“德行碑”一筒;滑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在遗址处设立了“白马城遗址”标志牌。

五、白马墙村现有9个姓氏,分别是:井、高、付、班、邢、王、毛、焦、徐。其中“邢”、“井”、“高”三姓为老户,但均未存有家谱。

据考证:“焦”姓在康熙元年从白道口民寨迁入,“王”姓在清乾隆年间从浚县迁入,“付”姓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入,据“毛”姓的家谱显示祖籍为江苏,第九世从江苏迁入白马墙,但年代没有详细记载,“班”姓和“徐”姓均没有家谱,迁入年代不详。

滑县婚庆习俗

六、民间习俗:

1、男婚女嫁:无论是古代娶亲用花轿迎娶,还是现代用车迎娶,迎亲队伍进村时要从西边进村,出村时要从东边出村(俗称“出东进西”)。不管男女双方家距多远,迎娶时不能走回头路(即重复走)。闺女在出嫁前一天,娘家要为其包九十九个喜饺子,在上轿(车)前要吃掉数个。另外,娘家人还要为女儿烙喜烧饼九个,在娶亲路上新娘要将两个喜烧饼合在一起,咬上一口然后扔掉,其意是将灾祸扔在途中。

闺女在出嫁前要先查皇历(日历),如果当年没有“立春”节气,上轿(车)前要准备一把手电筒,然后用红布包住,在娶亲途中为其“照明”。另外还要在送饭盒中放入两棵带根的大葱,两棵带根的艾,两头大蒜,两个酒盅,两双筷子,两块酵母饼。

2、家庭喜添男丁:婴儿到外婆家住满月时家人要为其“抹黑鼻”,从外婆家返回时外婆家人要为其“抹白鼻”,人们嬉称是“黑狗走,白狗来”,寓意是小宝宝平安吉祥。另外家里不管生了男孩或者女孩,家里都要为他(她)们办“九天”或“十二天”,期间大摆酒宴招待宾朋,相互庆贺一番,婴儿的母亲或祖母还要为其缝制“五毒裹肚”和“老虎头鞋”等。

3、丧事:家里老人病故后一般都在家里设灵堂停放三日,还有的停放五日或七日(单日),儿女子孙要为故者守灵,哭灵,出殡头一晚上要请来唢呐班为其演奏,街坊邻居都要手持黄纸和鞭炮前往祭奠,人人都要鞠躬或叩头(四次)以示哀悼。出殡时长子孙要手持瓦盆或瓦片在棺木前将其摔碎,俗称“摔老盆”,以此方式开始送故者上路。另外死者从故日起,每7天为一祭日,到七七四十九天上(俗称尽七)。到了一年、二年、三年时,子女亲属都要到墓地祭奠,特别是三年的祭日,大都办的要隆重一些,有的请来唢呐班或戏班热闹一番,有的还大摆酒席款待宾朋相邻(人们称办三年是半喜半忧)。

4、建筑方面:如果某年在春节前打春(立春),翌年不许盖堂屋(正房),人们俗称为“瞎年”,如果有的急需建房,一般都在春节前将地基打好,过了春节接着盖就可以了。等到新房建好后,在迁居之前,要在屋内四个墙角点上香烛,人们俗称“谢土家”(祭“土地爷”)。

5、老人年满66岁生日,其子女(大多是女儿)要为老人买块儿猪肉庆贺(流传为:六十六,割块肉),肉的重量一般是6.6市斤。

6、该村“王”姓在每年的“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不吃饺子,原因是很早以前,因家里穷,没钱买肉吃不起饺子,这个习惯延续至今。

七、关于地标问题:

村东北角有一块文物保护标牌,上书“白马城遗址”,2002年由滑县人民政府设立。(王景言 搜集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滑县古迹寻踪】我在白马古城等你 文/郑国联 2021.5.12
河南滑县:千年古村白马墙“马不欺母”的传说
滑县舆地踏勘记
《水经注》里的黄河(河南篇·下)
邹逸麟 || 古黄河道考察日记(浚县、滑县、濮阳部分)
樊桥村有个陶城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