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汉书·郑玄传》

原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翻译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

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

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接受。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

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写作背景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文章简介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

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

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读《后汉书·郑玄传》有感

昨晚闲来无事,随意翻开书架上的一本《后汉书》,看到30多年前自己用红铅笔划过的记号,感慨时间过得好快啊。上世纪80年代,从老师到学生都几乎没有例外地抓紧一切时间看书,有机会在书店看到好书,会用仅有的一点工资买来。更早点50多年前当大学生时读《诗经》、读《论语》,已经知道作注释的郑玄的大名了。但后来读了《后汉书·郑玄传》,才知他的读书求师经历,才了解他的大学问也是苦读书,勤读书,多方拜师求教得来的。

从他的传记可知,东汉大学者郑玄,别名康成,山东北海高密人。郑玄郑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得到休假日回家,常常到学校去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多次对他发怒,但不能制止他。郑玄郑于是到京城最高学府太学太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服侍扶风人马融,(拜他为老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显贵,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思索、诵读,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主要宣扬神学迷信一类的图纬,听说郑玄善于算学,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传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等到党锢之祸发生了,他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隐居钻研经学,闭门不出。

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准备授予官职)。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到何进那里去见他。何进为他准备了矮桌和手杖,礼遇十分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廷上穿的礼服,只包着头巾以儒雅的装束来拜见何进。他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的官员),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上任。担任国相的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急忙到他家登门拜访。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遍注儒家经典,仅据《后汉书·郑玄传》记载,“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凡百余万言。”,他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一直造福今人。

郑玄求师真不容易。他先后拜过三位名师,而马融在当时名气最大,架子也最大。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没有见过面,只是听马融的高级弟子授课。但郑玄能“日夜寻诵,未尝怠倦”,竟然学到手。他给后人的启示:肯下功夫,终能学成。

郑玄后来自己的名气也很大,学徒有数百千人,但仍然贫穷,还要租地种。他并不去加入政治,但仍然受党锢之祸的影响。可喜的是他可以隐居研究经学。他给后人的又一启示:耐得寂寞,自做学问。

郑玄从年轻时就爱读书,不喜欢做官。到晚年,学问名声很大了,仍然不愿做官。他给后人的还有一启示:读书人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学术上的巨大成功对社会也是伟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玄
郑玄:在遍注群经中综采大成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播出,说说郑玄和《礼记》
【觅经记】郑玄:遍注群经,三礼始名(上)
不知郑玄,孤陋寡闻;不识林宗,情有可原?
郑玄及其家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