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竹赋》/苏辙
userphoto

2020.12.08

关注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刑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子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淡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藂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以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与可曰:"唯唯!"

——《墨竹赋》

译文

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如今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

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

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创作背景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中国古代题画赋肇始于晋、唐,但多模山范水、毕肖人物的"形似"局限。至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人提出"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诗、书、画异迹而同体的观念,主张论画明理,体物写意,追求高标远韵的"神似"境界,于是使题画赋成为与题画诗相媲美的抒发自我心胸的文人赋。苏轼在《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中提出"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的观点,其《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亦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此赋或是作者为对此理论观点作一形象化诠释而创作,同时巧妙地赞美了文同高洁的人格和纯朴率真的节操,从而表自己的思想情趣和审美理想。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赋分三层。第一、第二段为第一层,此层以真衬画,极写文同画艺的熟练高超。此赋起笔扣题,先总写文同所画墨竹的精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这里的"良"字,不仅是"好"的意思,也包含着"真"、"美"的意思,是说文同的墨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所以"客见而惊焉"。然后此赋借客人之口,首先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成长过程、它的禀性恣态、与众不同的品格神韵,接着笔触一转,如此物生自然、造化难使的竹子,文同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绘写出来,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惊奇,所以客人禁不住要问:"子岂诚有道邪?"这一段作者用了"水涨船高"的写法,先极力铺写竹子的生长、恣态和神韵,目的是为突出文同画艺的高妙服务。第三段为第二层,此层借文同之口,述说文同画艺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的原因。首先借文同之口说:"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为下文确立纲领,接着叙写文同痴迷于竹,生活在竹子中间,心无旁鹜,观其形,体其神,察其变,会其德,从而由熟悉竹到喜爱竹,最终达到与竹化而为一。因此,当文同画竹时,便"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达到巧夺天工、与自然争奇的地步。最后两段为第三层,此层总结全文,说明文同之画竹,合于大道。作者首先用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相通,轮扁斫轮与读书之道相通两个事例说明"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接着用设问的方式,说明文同之画竹,同样也合于大道,从而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的这个社会生活根本的原则上。

在艺术上,此赋除继承了传统的赋体创作手法如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此赋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前后联系密切,结构合理谨严。此赋第一层写文同画艺的高超,第二层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第三层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以"道"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而"道"的含义又随着文章的展开而逐渐丰富和深化。其二,写竹与写人,论画艺与论人品有机结合,人、景、情、理浑融一体,使全赋意蕴丰厚,耐人品味。其三,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其四,句式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晚号颖滨遗老,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称"小苏"。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元佑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

著作

苏辙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 、《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等,并行于世。 曾自撰《颍滨遗老传》。《全宋诗》录有其诗。

文学成就

政论与史论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他在《历代论引》中说:"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他虽自称"其学出于孟子",而实则"遍观乎百家"。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又撰有《古史》,用意亦在于此。

苏辙对于前辈学人,亦尊韩、欧,政治思想,亦近于欧。但韩、欧辟佛道,而苏辙不然。苏辙的文章,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但亦自有特点。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 《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苏辙史论的代表作品是《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 《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书信杂文

苏辙致力最勤的文章,在于政论和史论,史论之文,尤所尽心;但他写得更为自由随便的文章,还是书信杂文。例如十九岁时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说自己初到京师,"非有求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而所愿者,只是"一睹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初生之犊,年少气豪,既不同于韩愈《上宰相书》那样卑躬屈节,也不像李白《上韩荆州书》那样纵横使气。当文人仕途广于唐代的宋代,这样的文章是有时代特点的。

与此书相类者,还有《上昭文富丞相书》、《上曾参政书》,都是年少气豪之作。到了晚年,所为书札,出语虽有所收敛,但依旧洒脱自然,例如《答黄庭坚书》,其文墨颇似苏轼。二苏早年之文,气象虽不尽同,但晚年之作,以信札观之,都有平淡自然之语。二苏相比,苏辙之文,未可以一"衰"字尽之。

苏辙的记叙杂文为人所称者,有《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等。其中《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以"造语奇特"见称。

王士禛《香祖笔记》云:"颍滨《栖贤寺记》造语奇特,虽唐作者如刘梦得(刘禹锡)、柳子厚(柳宗元)妙于语言,亦不能过之。"并引其中"入栖贤谷"一段文字而后云:"予游庐山,至此,然后知其形容之妙,如丹青画图,后人不能及也。"苏辙之文,本来不是以"奇"见称的。《黄楼赋》"稍自振厉",即被疑为苏轼所作,则此文之"造语奇特",也就自然为人所称了。

苏辙还有一篇《东轩记》,造语虽不甚奇,却是写得更加"如其为人"的文章。这篇"记"也是写得颇有特色。作"东轩"以为"宴休之所",却不得一日"安于其中",而日日忙于"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此情此景,是和历来文人雅士作轩亭以自适者大异其趣的。文章最后还说:希望有那么一天,"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宦情淡薄,文章亦自澹泊。这样的笔墨,也是"如其为人"的。

诗赋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 。

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

又如晚年所作《游西湖》云:"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时值新党蔡京等人执政,元佑党人累遭迫害,苏辙筑室于许州,闭门不出,与早年之"闭门"遥相对应。从他一生的经历看来,始终皆以直言而不见容。故以"闭门"始,以"闭门"终。这样的作品,亦颇见性情。

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宋史》称其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认为他的高超大致和苏轼相近。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穠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江上早起

晨兴孤舟上,盥濯夜气清。整巾未皇坐,双橹轧已鸣。日出江雾散,江上山従横。区区茅舍翁,晓出露气腥。收筒得大鲤,爱惜不忍烹。持之易斗粟,朝飰厌鱼羹。萧萧远风起,泛泛野雁惊。忽过百余里,山水互变更。逢舟问所如,彼此不知名。超超江湖间,殊胜地上行。旦游市井喧,莫宿无人声。江上诚足乐,无怪陶朱生。

歙县岁寒堂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次迟韵复雪

老人怕寒愁早作,夜闻飞霰知相虐。粟车未到泥复深,场薪欲尽心惊愕。山川滉荡势如海,孤舟一叶知安泊。山中故人消息断,欲问有无隔溪壑。人言王生好事人,回船不顾山阴约。故侯生来本贫窭,妻子至今美藜藿。曳履长歌解忍饥,裹饭往饲今谁托。家人来告酒可刍,洗盏开瓶同一酌。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从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身虽懒教,擢颖既冠後。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箎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梦中咏醉人

城中醉人舞连臂,城外醉人相枕睡。此人心中未必空,暂尔颓然似无事。我生从来不解饮,终日腾腾少忧累。昔年曾见乐全翁,自说少年饮都市。一时同饮石与刘,不论升斗俱不醉。楼中日夜狂歌呼,钱尽酒空姑且止。都人疑是神仙人,谁谓两人皆醉死。此翁年老不复饮,面光如玉心如水。我今在家同出家,万法过前心不起。此翁已死谁与言,欲言已似前生记。

林笋复生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

望嵩楼

连山鄣吾北,二室分西东。东山几何高,不为太室容。西山为我低,少室见诸峰。临轩一长叹,隐见由所逢。试问山中人,二室竟谁雄。雄雌久已定,分别徐亦空。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游心四山外,寄适杯酒中。

春雪

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信逐残梅到,花従半夜匀。

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

山川蒙不解,楼观洗成新。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

爨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

寒鱼争就汕,烛酒颇无巡。预喜田宜麦,盘餐饼饵频。

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

春旱时闻孽火然,邢山龙老不安眠。

麦生三寸未覆垅,雨过一犁初及泉。

深愧贫民饥欲死,可怜肉食坐称贤。

南斋遗老知尤幸,汤饼黄齑又一年。

施崇宁寺马

南归闭门万事了,病卧常多起常少。未用田间下泽车,何须枥上追风骠。

乡人记我少年日,滇马为致风前鸟。三年伏枥人共怪,马不能言心可晓。

坐驰千里气蟠结,日食生刍空自笑。主人自是箕颍人,谁复为送洮岷道。

支公惠眼识神骏,山下泉甘足芳草。法流一洗百病消,翘足长鸣且忘老。

巫山庙乌

巫庙真人古列仙,高心独爱玉炉烟。

饥乌巧会行人意,来去纷纷噪客船。

山橙花口号

故乡寒食荼醾发,百和香浓村巷深。

漂泊江南春欲尽,山橙仿佛慰人心。

居原塔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漮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寒食游南湖三首其一

携手临池路,时逢卖酒垆。柳斜低系缆,草绿荐倾壶。

波荡春心起,风吹酒力无。冠裳强包裹,半醉遣谁扶。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

试翦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清樽。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

千叶白莲花

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临池见千叶,谪堕问何故。

空明世无匹,银瓶送佛所。

清泉养芳洁,为我三日住。

蔫然落宝床,应返梵天去。

冬至日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再赋葺居三绝

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略教扶起犹堪住,西望吾庐已自奢。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

上元前雪三绝句

闭门不问门前事,灯火薰天自不知。

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风雪

冬温未宜人,风雪中夜止。疾雷略吾窗,轻冰入吾被。

病去适三日,惊起存一气。心安气亦安,二物本非二。

皎然一寸灯,下烛九泉底。物来无不应,物去未尝昧。

恨我俗绿深,挠此古佛智。医来视六脉,六脉非昔比。

雨后游大愚

风光四月尚春余,淫雨初乾积潦除。

寺萧条仍负郭,闲官疏散亦肩舆。

摘茶户外烝黄叶,掘笋林中间绿蔬。

一饱人生真易足,试营茅屋傍僧居。

过豫章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圭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刺旧痕。

记梦

长鱼三尺困横盆,送入清流喜欲奔。

报我金匙仅盈寸,掷还聊喜不贪存。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一

西湖虽不到,甘井窃余凉。三伏罢饮酒,桂浆携一觞。

冠者五六人,起舞互低昂。人生有离合,此欢未易忘。

蚕麦二首其一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落叶满长安分题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

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

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苦雨

蚕妇丝出盎,田夫麦入仓。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当。

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出门陷涂潦,入室崩垣墙。

覆压先老稚,漂沦及牛羊。余粮讵能久,岁晚忧糟糠。

天灾非妄行,人事密有偿。嗟哉竟未悟,自谓予不戕。

造祸未有害,无辜辄先伤。箪瓢吾何忧,作诗热中肠。

立秋偶作

十年忧患本谁知,惭愧仙翁有旧期。

度岭还家天许我,斸山种粟我尤谁。

秋风欲践故人约,春气潜通病树滋。

心似死灰须似雪,眼看多事亦奚为。

秋雨

禾田已熟畏愁霖,积潦欲乾泥尚深。

一雨一凉秋向晚,似安似病老相侵。

人间有尽皆归物,世外无生赖有心。

要覔尘埃不到处,一灯相照夜愔愔。

登上水关

淇水沄沄入禁城,城楼中断过深清。

空郊南数牛羊下,落日回瞻观阙明。

岁月逼人行老大,江湖发兴感平生。

画舫早晚笼新屋,慰意来看水面平。

甲子日雨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

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

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

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柳湖感物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披仙亭晚饮

落日欲没多云烟,南山暝鸦归北山。

楼台城上半明灭,灯火桥头初往还。

江西八月热犹在,坐中迁客头欲班。

何时解网听归去,黄花白酒疏篱间。

戏题三绝

遍地花钿叹百年,苍颜白发意凄然。

回头笑指此郎子,破贼将来知有天。

感秋扇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

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

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

咏霜二首其一

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纸被欺毡厚,茅檐笑瓦温。

何曾凝沼渌,有意隔朝暾。底日身无事,高眠不出门。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

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

咏竹二首其一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初至金陵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轼:艺术家是诗人,而不是画匠
千年经典,墨竹一派
纸上的竹
现实生活中的竹子是各种绿色,国画里的红竹子的来历?
学国画入门都从它们开始,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由来吧
文同:墨竹大师,清贫太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