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人名之趣

春秋战国时期人名为什么很绕口

如题,念起来一点不通顺,不好记,不知道那些历史学家是怎么记下来的?比如子与夷,姬掘突,姜无知。

这个从姓氏开始说起,现在姓氏并没有区分,而先秦不是这样子。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所谓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可以看出在先秦姓氏是有严格区分的。所谓男子称氏,妊人称姓,例如文姜,文嬴,怀嬴等(女子姓在名后)。容易发现,这些远古的姓从字型结构来说都带有“女”这个部分,所谓上古八姓“姬、姜、妫、姒、嬴、姞、妘、姚”都有这个特点。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说文》曰“姓,人所生也”就是这个意思。

而氏则是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这些不同的氏,则发展成为现代的姓。

在先秦时代,姓氏作用也是不同的,男子称氏,用以明贵贱,女子称姓,用以别婚姻。姓氏大量产生的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代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度中,周天子的嫡长子将来继承王位,称为太子,其余的儿子统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王子和王孙统称王族子弟。诸侯的儿子除了太子外均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子和公孙统称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国为氏。公孙的子孙不属于公族,他们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在这一时期,“姓”是固定不变的,而“氏”却时常变化。因此往往出现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虽不同,氏却相同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这些变化往往反映了贵族的地位和职权的变更。如战国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卫国公孙后代,所以又叫卫鞅和公孙鞅,秦国封他为商君后,他又称为商鞅。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旧有姓氏体系也逐渐混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姓氏合一应当是逐渐氏取代姓,统称为姓氏。所以关于秦王政,史载秦王室嬴姓赵氏(前面提到的文嬴,怀嬴,都是秦国王室女子),其实应该叫做赵政更准确。

了解了先秦姓氏的区别,也就对此时期复杂的人名系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名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区分一下名和字,我以屈原为例,屈平,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至于《离骚》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其实正则即平,灵均即原),先秦时期,许多人的字还是一个字,区别于后世两字为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通称古人时常不是其真正的姓名。

对于选字怪异这一点,由于先秦时期于现在相隔较远,属于中华文明的发轫期,许多文字尚为出现或者分化出,存在的文字也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此处的今其实不一定指现代,即使两汉魏晋时期,与先秦文字意义也有差异,详见《说文》),所以有一些字现在觉得怪异,而当时却不非如此。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先秦典籍大量遗失,许多人事不传于今,所以有些人名是否是其正式人名都很难考证,后世史学家多是直接纪录下来,训诂考究也可能流于以讹传讹。综合以上多种原因,才造成这种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名字很古怪

翻开春秋战国的历史,看到一个个人名,总会觉得很怪异,读起来非常咬口,比如公孙臼、晏婴、荆轲、商鞅。如今,很少有人用这些字取名,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起这种古怪的名字呢?


其实,每个朝代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也有自己流行的名字。古代用“伯仲叔季”来算排行,与现代的张三李四王五差不多意思。晋朝时期,人们普遍信佛,因此当时人们的名字大多叫某某之、某僧某;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并存,宗教意味很浓,人们大多喜欢起这样的名字,某玄某、某道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父亲一辈人,因为爱国热情正浓,大多数人爱叫建国、卫东之类的名字;到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们一辈人,因为父母的希望,大多数人的名字叫某强、某博、某洋;到九零后和零零后,因为父母爱看琼瑶剧的原因,就起了一堆子涵、子轩、子豪这样的名字。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自己流行的名字,只是因为时间太久远,许多文化或者消失,或者变味了。比如臼、婴、轲、鞅等字都是名词,臼是一种农具,现在看到的人很少;轲是一种车,已经淘汰了两千多年,没人见过;婴指项链,现在没有这种含义了;至于鞅,指的是套马的皮带,虽然意思相差不大,但是很少有人接触。


当然,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些常见的名字,比如嬴政、孙武、李信等等,好像不论哪个时代,这种常见的名字都会有人取。

春秋战国时期人名之谜

谜面:童话 (打二字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小白

解析:“白”,一义为“说”,“谜底”别解为“小孩子说的话”。“小白”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谜面:山东剧团 (打一春秋时期人名)

谜底:鲁班

解析:山东简称“鲁”,山东的戏班子。

谜面:了却一生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子产

谜面:面面俱到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颜聚

谜面:转嗔为喜 (打一春秋人名)

谜底:颜回

解析:“颜”别解为“脸上的表情”。

谜面:人民军队日益壮大·燕尾格 (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师旷

谜面:劝君莫奏前朝曲(春秋战国人名二)

谜底:陈音,要离

谜面:乃翁败局少机谋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公输子

谜面: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提示: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文之无畏

谜面:死亡之组 (春秋人名)

谜底:散宜生

谜面:经常迟到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少正卯

谜面:不识冬夏与春秋 (打一成语)

谜底:有生之年

解析:“生”别解为“陌生、不熟悉”。

谜面:劝君更尽一杯酒·卷帘格 (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钟子期

谜面:何须定约通某媾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介子推

谜面:让我作总结(春秋战国人名二)

谜底:由余,陈完

谜面:颠倒为钱就是错 (打一春秋人名)

谜底:夫差

解析:“夫”字颠倒后形如人民币的符号“¥一”;“错”扣“差”。

谜面:管他冬夏与春秋 (行政用语)

谜底:任期一年

谜面:人(春秋战国人名二)

谜底:夫差,重耳

谜面:千里共如何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重耳

谜面:却嫌脂粉污颜色(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钟无艳

谜面:饯行酒 (打春秋战国人名二)

谜底:干将,要离

谜面:每况愈下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高渐离

谜面:领导做到一身正气 (打春秋战国人名二)

谜底:干将,莫邪

谜面:三两人参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伍员

谜面:农业著作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田文

谜面:经史子集 (打一春秋人名)

谜底:文种

谜面:日用品(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阳货

谜面:却嫌脂粉污颜色 (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钟无艳

谜面:百鸟图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展禽

谜面:良人所遣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夫差

谜面:人口控制(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陈须无

谜面:工资普调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晋文公

谜面:门前冷落车马稀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宾须无

谜面:海水淡化 (打一春秋战国人名)

谜底:无盐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起名字不用避讳吗?

为什么赵敬侯名赵章,而他的曾孙赵武灵王的长子取名可以也叫赵章,而且一字不差呢?

其实不止赵章,赵雍现存有记载的四个儿子全部和先人或当世臣子重名,当然,赵章是其中最让人奇怪的例子,直接和直系祖先重名……

赵何:赵世家里有“十四年,赵何攻魏”这么一条记载。武灵王十四年是公元前313年,吴娃在前310年被父亲进献入宫,惠文王最早应该是前309年出生。我在想,这个攻魏的臣子如果听说新诞生的公子和自己重名,那得是什么心情……不知他要不要改名了。

赵胜:在此之前,赵氏一脉出现过两个名胜的,一个是春秋时期赵穿的孙子,一个是赵敬侯之子,与成侯争位失利。想想章、胜两个名字当初本是父子,到了赵雍手里直接就给俩儿子用了,也是挺……

赵豹:赵世家记载“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相”。赵雍继位时年纪还小,很多政务应该还是由相邦还有“先王贵臣”肥义等人经手的,可以确认赵雍跟肥义的关系比较近,至于这个阳文君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他把自己小儿子也起名叫豹…………

赵氏重名传统源远流长,也不止武灵王这一个例子(只是主父这起名习惯实在太典型了),包括赵刻、赵括等名也都是如此,还有赵嘉,也是后世子孙(代王嘉)和先祖(赵桓子)重名……真不是很懂这个传统。

其实我觉得,起名字的自由或者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章法或者硬性条件的,要么是最早的时候最早最早,要么就是现在,现在人起名字必须按照家谱起的还有不少,但是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这样了。我在想,在最早姓氏的定义还没有特别健全的情况下,名字会比较没有规律甚至很随意,那时候很多名词也没有现在这么稳定的定义,或者还没衍生出现在的定义,比如“徐夫人”炼剑大师,那个时候,夫人也不一定就得是已婚的贵妇。比如齐桓公公子小白,称呼也很独特。怎么说呢,还没有那么健全的起名字的系统,后来起名字便稳定下来,姓氏,名字才那么有来有往。也就是发展到起名字特别“规矩”的高峰期,直到现在,人们开始自由自在,起名也又可以开始相对个性化,随意化。

当然,我说的以上是男性,女性很多都没有名字,在古代,不是特别重要或者特殊的女性,根本没有名字记载,甚至不够重要的女孩子也没有起名字,比如就直接叫家族里面女子的排号,比如;李三娘,赵六娘,,,云云,出名的,公孙三娘,辛十三娘,,,什么的,嫁人后也是称呼姓氏,其实我有时候也会疑惑,如果嫁人以后一夫多妻情况下,有人姓氏也相同怎么办?

话说回来,避讳什么的也是有的,一定会有,只是和我们现在站在这个时代里面,想的一样不一样的问题了,而且,人再重视什么,也有可能会有意外出现,你说的例子,毕竟全中国都是少数,五千年历史里在中国这种家庭文化,帝王这样的家庭,重名的确不会常见也不一定必须杜绝。就比如王羲之和王献之现在听起来好像是兄弟一样,当然了他们是父子,,

不像是国外,国外的名字是固定的,而且叫一样的可以表示亲昵,尊重,传承等等,甚至很多民族或者信仰要用父亲的名字加上自己的,组成所谓的姓名。整体上,我们从古到今都是在乎名称的,而且称呼繁多,名,字,号,官职,姓,氏,谥号,年号,封号都可以拿来代指一个人,不可能都完全一样。我们的名字都是自由组合的汉字,随着时代变化,人们对起名字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再看到过去,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确实有避讳的说法的,可以参见鲁庄公出生时候的一段记载,鲁桓公询问申繻起名的讲究,申繻答道:“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可见避讳最早是对于神灵的,后来才延续到人身上,所以名字不能随便起,免得把城池、官职、山川、畜牲、器具随便改名或不方便使用,还举了几个例子,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鲁桓公听了这些,就把生下的儿子命名曰“同“,因为他们父子是同一天出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灯谜扣合方法字义扣合类:借代法——人名借代
2015央视中国谜语大会部分谜语及谜底[2015]
字谜一月一日非今日
猜字谜|猜字谜语大全及答案
怎样才能学会猜谜语
字谜:双木非林,田下有心,谜底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