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枢经·癫狂第二十二》说解

《灵枢经·癫狂第二十二》说解

 

第一节 癫痫病

 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说解:

由前述各篇的说解我们已经知道,古人对于眼睛的诊视十分看重,尤其是精神意识方面的疾病,眼球、瞳孔的异常变化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判别指标。此篇首发一句,便有提纲挈领的意义,是说凡见癫痫病人,首先要观察其眼睛。

我们已知眼球的运动受太阳与阳明二经之筋的支配,《经筋》所谓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中目上网就是拉动眼球向上运动、目下网即拉动眼球向下运动的意思。则此所谓上为外眦,下为内眦,就是说,眼球向外侧运动属于目上网;向内侧运动属于目下网。这其实是意味着:眼球向上、向外偏斜者为太阳病;向下、向内偏斜者为阳明病。实际上,这也等于明确告诉我们,癫痫病的发病主要与太阳、阳明二经有关,那么,癫痫病的治疗也主要是从太阳、阳明二经入手。

 

原文: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说解:

癫疾即今之癫痫病。此乃讲述一般的发病(大发作)过程:先有情绪上的异常表现(先不乐),然后出现躯体方面某些不适(头重痛),此为前驱期,可在发作前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视举谓眼球上翻,目赤谓巩膜充血,此为先兆期,时间很短,一般在数秒钟之内。甚作极谓眼球经过几次小幅度上翻之后,达到了极点,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戴眼烦心烦闷之意,是指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此为强直期,约10~30秒。《说文》:侯,伺望也。”“候之于颜是说此病的发作以颜面部位出现异常症状为其显著标志,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眼球偏转等等。太阳、阳明是治疗癫痫病的主要经脉,其中的道理,除了二经皆以交叉方式联络于大脑中央以外,人身阳气本来就集中于此。癫痫病的发作既属大脑中央病变,又属阳气亢盛过度而侵扰大脑所致,故治疗非此二经莫属。这样便把经筋与经脉从发病到治病都统一起来了。太阴(下面还有少阴)本来是与阳明、太阳是表里匹偶、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以同取之。但取手经,是由于其发作程度尚不严重,还未出现大范围剧烈的阵挛收缩。关于手经足经的区别,古人的原则是:手经治轻症,足经治重症。其原因便是血气的根本在足而不在手。血变而止则指明以上的治疗所取都是针刺该经的络脉,也就是点刺出血的意思。这是由于方病之时其脉盛,也就是阳气数量急剧增加,故点刺出血以泻其阳亢之气,与上篇泻阳补阴经之意相合。同时,血变而止还表明放血要直至血色改变为鲜红才行,其本意是要尽量多放一些血。下皆仿此。

 

原文: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

说解:

这是讲侯之于颜的具体内容。,牵引。引口,指口角歪斜。,《说文》:号也。指病人发出尖锐的叫声。,《说文》:外息也。由于呼吸肌的强烈痉挛而只能呼气,不能吸气,也就是出现了呼吸暂停。,《说文》:疾息也。这是呼吸暂停以后的代偿性呼吸加快。之音误,非谓心悸也。此时患者已经昏迷,且全身痉挛抽动,其是否心悸,根本无从获知。《说文》:集,焦也。通嚼,集焦即咀嚼,在此即形容牙关紧咬,其实就是指咀嚼肌痉挛。本字作,《说文》:彊,弓有力也。是形容拘紧痉挛的症状。左强右强是指眼球和口角偏斜的方向。

由现代解剖学可知,头面部运动肌主要受同侧大脑半球支配。由现代生理学可知,大脑病变可分两类:一类为破坏性病变,导致功能丧失;一类为刺激性病变,导致过度的功能释放。癫痫病属于刺激性病变的一类,故病变在左侧大脑则出现头面部的左强,病变在右侧大脑则出现头面部的右强。此时在病变对侧肢体施以针刺,正好可以通过左右交叉之神经纤维治疗患侧病变,这就是提出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的实际意义。具体地说,也就是左强者在右侧肢体放血、右强者在左侧肢体放血的意思。《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盖谓此也。

 

原文: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说解:

谓僵直,反僵即角弓反张。这是强直期之极端表现。脊痛是剧烈的角弓反张之后的必然表现。角弓反张是肌强直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所以取之于足。血变而止仍是刺络脉出血之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反复强调的血变而止虽然都是针刺络脉之意,但却并非是指皮肤表层的血络,而是指阴阳之络,即手足爪甲之端。要知道癫痫病大发作时的症状表现是非常剧烈的,在患者意识丧失、躯体强直、抽搐痉挛、全身剧烈抖动的情况下,根本来不及全面搜寻患者的皮表血络,也不允许作属意病者,神在秋毫正指直刺,无针左右之类的细致工作。故只能抓住其手足,于其爪甲之端紧急放血。关于这一点,后世注家皆未能领会,是其没能结合癫痫病之临床实际的缘故。

 

原文: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

说解:

癫痫病有突发迅猛的特征,病人往往因突然丧失神志而发生意外伤害,如由高处坠落、水淹、火烧等,即在平敞开阔之地,也可因突然摔倒而使头面部受伤。故及时察觉其发作前兆,对于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所谓发作前兆,即《寒热病》中病始手臂病始足胫病始头首等各种规律性的重复症状。这些症状在每个病人各自不同,故需长期密切观察才能掌握,这就是常与之居的原因。一旦发现前兆,即提醒医护人员随时注意,予以重点保护,可免受伤害。同时前兆症状之出现,也标志着那个部位就是当取之处

 

原文: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

说解:

病至,即前兆出现,则按照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等法则治之,即可控制其发作或减轻其发作程度。

 

原文: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

说解:

瓠壶即葫芦做的水壶,小口,大腹,里边漆黑一团。血液在葫芦内,漫说自己不会动,即便能动,也不可能被人察觉到。所以,至其发时血独动之说,后人或以为荒诞,或以为神秘。

《说文》:置,赦也。是释放之意。置其血即针刺放血。针刺何处呢?按照上述,首先就是刺手阳明与手太阴之络(或者足太阴与足阳明之络),其实也就是手大指与食指的爪甲之端。具体操作是:以锋针刺破其手指后,随即将手指伸到葫芦里边,此即置其血于瓠壶之中。如是的结果,则拇食二指(或者足大趾与次趾)各套上了一个葫芦。

癫痫病之严重者,常一日数次发作,但又不能予知其准确的发作时刻,对医护人员而言,这就是个很挠头的问题,总不能为了等待发作而一天到晚睁着眼不睡觉吧,于是聪明的古代医生发明了这个手指上套葫芦的方法。当病人有发作前兆时,拇食二指首先痉挛抽动起来,则带动二瓠敲击有声,可以及时呼唤医护人员予以必要的治疗与救护,这也是常与之居的目的之一。《说文》:独,犬相得而斗也。即两犬相互扑打,则独动即为两个葫芦相互敲打。

作为医生,他当然知道那是手指在痉挛抽动,血液是不可能敲击葫芦发出声响的。但是为什么要说成是血独动呢?这是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万般无奈搞了一点虚张声势。

在古代社会,民间医生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属于社会的下流阶层,尤其在王公贵族眼中,医生同其他老百姓一样,都是他们颐指气使的奴才。因此,仰仗着财大气粗,王公贵族们从来用不着看医生,而是把医生传唤到自家府邸,并且治不好还不许回家。更有甚者,对于发作频繁的癫痫病人,医生不仅负责治疗,还要日夜守护,兼任护士的职责。这不但非常辛苦,而且也并非心甘情愿。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如果坦言手指上套葫芦的真实意图,就有偷懒耍滑的嫌疑,肯定不会为权贵们所容忍,所以他要为这种方法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郑重其事地宣称:至其发时血独动矣。殷红的血液在古代人心目中有一种天然、自发的神秘感(现今还有一些土著民族对血液顶礼膜拜,视为神圣),故稍微变换一下说法,便使得病家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起来,此种予警方法才得以顺利实施。然而这种说法一旦传扬出去,就永远无法纠正了,于是只能照录下来,最后被编入了《内经》。王公贵族们虽说有权有钱,但大多愚昧无知,容易上当受骗,具体实例,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原文:不动,灸穷骨廿壮,穷骨者,骶骨也。

说解:

以上治疗都是针对邪气亢盛的发作当时而言,故以刺泻放血为主。若全身并无痉挛抽动,则为发作间歇期,此时便与发作当时不同,应以灸法为主。穷骨谓长强穴,此乃督脉之络穴,实即督任二脉在下部的交合点,与人中恰有阴阳反正之意。人中乃督任二脉在上部的交合点,在邪气亢盛时可以刺泻之,那么,按照古人的观点:上为阳,主热症、实症;下为阴,主虚症、寒症。因此,癫痫病在发作时为实为热,故可以取人中刺泻之,是急则治标的方法;然而其本质在于正气的衰竭,故于发作间歇期灸补长强,即缓则治本的意思。

 

原文: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说解:

以下又罗列出三种癫痫病的严重状态,分别以命名。之所以没有皮癫疾肉癫疾,是因为在古人看来,病在表者为轻,入里者重,而癫疾一旦发作,皆属于重症,并无轻症之说。

,即面颊。当咀嚼肌强烈收缩时,面颊部位可显现凸起且触之坚硬,同时,当躯体运动肌痉挛收缩时,则全身上下肌肉皆显现凸起、坚硬,此便谓之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说文》:不逊也。谓失柔和状,即强直也。骨居乃谓骨骼僵硬,这是对肢体强直的一种描述,而把这一系列症状命名为骨癫疾的原因便由此而来。汗出是骨骼肌强烈收缩时的伴随症状。烦悗指神志丧失。呕多是指由于胃强烈收缩所致的呕吐。沃沫则谓唾液腺强烈收缩而使唾液沿口角外溢。另外,直肠、膀胱的强烈收缩则引起大小便失禁,是谓气下泄不治是由于上述症状标志着疾病已经深入到内部的脏器,较之单纯骨骼肌的抽搐痉挛又加重了一层,自然不易治愈了。

 

原文: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说解:

身卷是说身体向一侧扭转。这是病侧之筋缩短(挛急)的结果,故命之曰筋癫疾大刺应该是用较粗之针刺入较深的意思,其用意在于疾泻其亢盛之邪。项大经之大杼脉是背部太阳脉的另一种说法。大杼在背部最高位,并在缺盆范围之内,也可看作是背部太阳脉之起始点。大刺大杼脉与前文取手足太阳、阳明之络放血的意义相同,总之是泻其阳亢之气。呕多……不治意义同前。

 

原文: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所,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说解:

暴仆谓病人因突然丧失神志而跌倒在地。由于心主神志,又主脉,故把丧失神志的癫痫命名为脉癫疾。实际上,凡癫痫大发作皆有神志丧失,皆有躯体强直,皆有肢体扭转症状,在临床实践中是无法区分骨、筋、脉癫疾的。另外,呕多沃沫气下泄也并非不治之症。此段文字的用意在于指出癫疾之危重者有死亡的可能,故有意编排了三组危重的症状而分别命名,正因如此,所以有生编硬造之嫌,凡套用五行模式者皆有此弊。

,《说文》:戉属。”“戉,采彰也。即五彩丝线。四肢之脉皆胀而纵是说皮肤表层有很多明显的血络,以至于四肢皮肤显得色彩斑斓。

有血络,即谓之脉满,这是实证的表现,故须刺出其血而泻之。若无血络,谓之不满,则为虚证的表现,标志着此乃发作间歇期,应以灸补法为宜。挟项太阳即前文之项大经之大杼脉也,实证时于此刺泻之,虚证时即于此灸补之,是理所必然。带脉本在胸腹之间,分隔人身上下,即横隔膜也,实际上,在古人,带脉就是膏肓的另一种名称,这个意思需要详细论证,暂且搁过。三寸所,谓大约三个椎节也。腰当十四椎,则去腰三个椎节即十一椎下之脊中穴。实际上,人的横隔膜就是前交于鸠尾穴,后合于脊中穴,故脊中穴属于带脉,又有五脏六腑之根的意义,所以又称脊中穴为诸分肉本输分肉即经脉也,本输即根本之腧也。呕多……不治意义同前。

 

原文: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说解:

这是指癫痫持续状态。本意是急,两次发作之间隔甚短,一次发作刚罢,便紧接着下一次发作,其间神志尚未清楚,此便谓之疾发如狂。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病人将因过度衰竭而死亡。此一句作为上述三句的总概括,才是作者想要阐明的真实意旨。是说疾发如狂者,具有实实在在的生命危险,必须向家属交代清楚。

 

第二节  躁狂症

 原文: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

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者,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

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

说解:                        

即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病。精神病分多种类型,本篇主要讲的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其中的又是特指躁狂症。关于躁狂症的症状表现,原文讲述得清楚明白,且与现代医学的叙述大致吻合,故不必逐一诠解了。

《灵枢》作者之所以把癫与狂合并为一篇文字,只能是出于一种考虑,那就是:这两种病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种病。

它们的病变部位都在大脑(这由眼睛可以看出来),都有遗传性,都是间歇式发病,都容易受精神刺激而诱发,在发作期间都表现为过人的体力和精力,在发作过后又都表现为极度的衰弱体征,所有这些共同点,都在明白无误地提示,这两种病必然在发病机理上存在着共通性,因此在治疗上也必然存在着共通性。归根结底,它们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于是,我们看到,关于躁狂症,本篇作者所确立的治法与癫疾完全相同,都是以太阳、阳明为主,附带取少阴、太阴,而且都是以刺血络、泻阳气为原则。

其实,现代医学也有相似的结论,如苯巴比妥既能抗痉而用于治疗癫痫病,又能镇静而用于治疗躁狂症,说明这两种病确有共通的机制。

 

原文: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

说解:

如果某人突然有不正常的言谈举止,以至与身份、常伦有相悖逆,叫做未应如此,应考虑是新发的精神病。

 

原文: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廿壮。

说解:

如果确实属于狂而新发,表明病情相对轻浅,有短期治愈的可能(有顷已)。曲泉左右动脉是指膕窝静脉。注意,虽然膕窝部位可以扪到动脉搏动,但是真正的动脉是不可针刺的。盛者见血即针刺膕窝静脉使之出血。比较而言,针刺大静脉的出血量要远远大于针刺皮表血络或者手足指趾末端的出血量,躁狂的发病机制既然是阳气亢奋,所以在其发病初期即通过大量放血的方法予以治疗,可望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不能有顷已,那就说明病情实非轻浅,就要按照上述法则长期治疗。灸骨骶是躁狂发作间歇期的正规治疗,与癫痫病发作间歇期的治疗也是一样的。

 

第三节   抑郁症

 原文: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清取荣,骨清取井经也。

说解:

以下数条,专门讨论躁郁病中的抑郁症。

风逆不可解,疑之误,是心境不顺的意思。久逆则指各种不幸事件接二连三,导致悲伤、气愤和懊丧等持久而沉重的心理负担。《通评虚实论》: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严酷也,是严重、剧烈之意。

,本字作,乃字之误。四肢重是形容四肢动作呆板迟钝。暴四肢重是说肢体动作迅速减少且明显地徐缓迟钝,这是抑郁症发作时的特有症状。

,通,本字作身纍纍是形容精神萎靡、情绪颓废到了极点。《老子·第二十章》:累累兮若无所归。《史记·孔子世家》:纍纍若丧家之狗。实际上,精神颓丧、一厥不振,正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说文》:哀痛不泣曰唏。”“唏然乃形容其人凄凉悲哀的样子。总之,身漯漯唏然是对抑郁患者所特有的消极悲观、失望沮丧、郁闷不乐、情绪低沉的精神状况的形象概括。

时寒即寒慄,是抑郁症的伴发症状。从中医理论上讲,抑郁症也是阴盛阳虚的表现,阳虚则寒。

,不可理解为现代意义的麻烦。《说文》:烦,热头痛也。是头部的病症。在《内经》,往往是轻度意识障碍的意思。抑郁症患者本来食欲不振,长期进食减少导致营养不良,如再忍饥挨饿,血糖水平下降,出现头昏眼黑、意识恍惚,即谓之,故曰饥则烦

在病人由于精神抑郁而长期食欲不振的情况下,如果突然一反常态地大餐一顿,则意味着抑郁状态即将解除,其精神、情绪将出现明显地改变,故曰饱则善变是指有可能向躁狂的方向发生逆转。

抑郁症与躁狂症表面看起来恰好相反,其实属于同一种病——躁郁病,故其本质相同,所以在治疗方面与躁狂症所取相同。然而也有区别:躁狂症具体表现为阳盛阴虚,抑郁症则具体表现为阳虚阴盛。故躁狂症以点刺放血为主,是泻阳气之意;抑郁症则以针刺经脉为主,是补阳气之意。其针刺痏数视阴盛阳虚的程度而定,所谓肉清取荣,骨清取井经即指此言。,冷也,即四肢发凉。乃相对而言,指轻、浅,指深、重。若仅仅手足发凉,此谓肉清,表示阴盛阳虚的程度轻浅,故针刺一荣穴足矣,叫做肉清取荣。如果出现四肢厥冷且伴有振寒,便谓之骨清,表示阴盛阳虚的程度深重,针刺便须选取自井穴至经穴之中的二穴为宜,叫做骨清取井经。之所以不包括合穴,是因为凡以五腧穴作治疗手段,禁忌井荣腧经合五穴同时取刺,恐伤脏气。

 

原文: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

说解:

厥逆本来泛指一切意识和神志异常的病症,在此则特指抑郁症。抑郁症中有一类患者,其症状以躯体不适为主,而抑郁情绪反相对不明显,现代医学又称之为隐匿性抑郁。此类患者的特征是:尽管躯体或内脏出现剧烈不适,但体检却无阳性所见,其不适乃由内脏感受器功能紊乱(内感性增高)所致,并非果真有内脏疾患,谓之内感性不适。此种情况多见于轻度抑郁症患者。

所谓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都属于患者的自我感受(自诉),其实内脏并无疾病。烦而不能食则是说既头昏眼黑又没有食欲,这是由强烈内感性不适造成的。脉大小皆涩是说无论脉搏幅度大小,都伴有脉搏迟缓。这是抑郁症的脉搏特征,表示阳气不足。则为客观体症,与骨清、肉清相仿,也是相对而言。其治疗同前法,为病本相同也。

 

原文: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肋,咳而动手者,与背腧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说解:

这是又一种以内感性不适为主症的隐匿性抑郁,其判断依据仍是前面的厥逆,即患者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神志异常。抑郁症而兼有躯体不适者,除了上述治疗躁郁病的基本原则之外,也可酌情做一些对症治疗。下胸二肋背腧以手按之立快者都是治疗胸满不得息的常规对症疗法。可参看《五邪》中邪在肺一节。

 

原文: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

说解:

抑郁症发展至严重阶段,可出现尿液潴留,即谓之内闭不得溲。这是由于大脑皮层处于高度抑制时,由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骶段脊髓——向上传至高级排尿反射中枢的神经冲动不能激活其兴奋机制,即不能被大脑皮层所感知,当然就不会发出相应的排尿指令,故使排尿反射不能正常进行。

少阴与太阳在先天意义上是全身经脉中阴气或阳气数量最大的经脉,在这点上它们可以与阴阳蹻脉等同看待,而阴阳蹻脉又分别管理功能的抑制与兴奋。《寒热病》所谓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即指蹻脉的这种功能。内闭不得溲既然是抑郁症的严重阶段,故非从根本处着手不可,所以要通过少阴、太阳来调节,其实是调节蹻脉之意。

之误,骶上,后世注家多解为长强穴,然而长强本在骶下,这就属于明显的牵强附会了。谓骶椎,骶上谓骶椎之上,即腰骶之间也。根据解剖学,腰骶之间实乃马尾所在,刺激马尾神经,就有促使排尿的作用(凡腰、骶椎外伤者,多伴有尿失禁,即伤及此神经之故)。长针即第八针,《九针十二原》:八曰长针,长七寸。这是九针中最长的针,大致相当于现代临床医学中腰椎穿刺针的长度。因为没有如此之长度,不足以刺入椎孔之内,便起不到刺激马尾神经的治疗作用,故特意强调于骶上以长针。这种治疗方法,实乃最古老之腰穿术也,惜乎久已失传,可发一叹!

 

原文: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

说解:

气逆,是指呃逆、嗳气、呕、噦之类症状,这是消化道逆向蠕动的结果。上述尿液潴留症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尚伴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潴留。其发生机理亦同尿潴留(排便的低级中枢亦在骶段)。大便潴留日久,将使肠道的规律性蠕动发生紊乱,而产生逆向蠕动,故出现上述气逆症状。太阴、阳明二经掌辖整个消化道,是以取之。

,是指上述气逆的程度又有进一步加重,于是将使肠内的粪便自口腔逆涌而出,这是消化道严重梗阻的结果,提示病情危重。所谓少阴阳明动者之经者,即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见《卫气》)的意思。盖冲脉之挟脐上行者,实并于少阴、阳明二经,恰好沿循腹主动脉,触之砰砰然跳动,故统统谓之动者之经(其实这也就是《难经》所说的肾间动气)。古人认为这个部位的跳动是生命之根、元气之本,故于病情最危重时取之。

同样的肠梗阻,如果是单独出现,腹部是绝对禁止针刺的,为其于治疗非唯无益,甚且有害也。然而由于精神抑郁造成尿潴留、粪潴留,并且到了肠梗阻的程度,标志着其精神已经衰竭到了极点,此诚生死存亡之危急时刻,这个时候,就只能通过冲脉挽救其生命,而顾不得其它了。冲脉亦称太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在古人心目中,其生理作用的重要性与大脑中央的命门几乎等同。

 

原文: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痠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

说解:

抑郁症的最严重状态,又称为木僵性抑郁,通常由急性抑郁发展而来。病人不吃、不动、不说话,甚至针刺也不起反应,且有大小便潴留。

如上所述,身漯漯即迟钝木讷之象。吸吸翕翕,《尔雅》:翕翕,莫供职也。言吸吸即不能说话的意思,也就是形容其人缄默不语。骨痠体重,懈惰不能动则表明其人卧床不动。综合起来看,这就是一个十足的木僵状态。

病情到了如此程度,患者的身体素质势必因长期进食减少而逐渐虚弱,各种生理功能渐趋衰竭,这种状态在古人即称之为少气。此时,古代医学家便不再考虑阴阳二气的平衡,而是尽全力维持其生命之本,也就是先天之精的多少与存亡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补足少阴与取脐左右之冲脉的意思相同,乃补益根本之意。

 

原文: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说解:

短气少气的进一步加重,已经到了呼吸衰竭的地步。谓连属,息短不属是说呼吸表浅并且不能连贯地呼吸,即有较长时间的呼吸停顿。动作气索是说任何动作都有可能导致气绝身亡。是尽的意思。这是对生命垂危之人在弥留之际的形象描述。补足少阴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已无实际作用。去血络也疑衍。凡呼吸衰竭的病人,其血液循环亦相应衰竭,故不会产生血络,况且此时即便有血络,也没有治疗意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原文47
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八月初三【原文】足髀不可舉,側而取之
目病隐涩
古典针法 (丁)
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精神多了
躁狂症会引来的各种严害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