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枢经·病本第二十五》说解

《灵枢经·病本第二十五》说解

概述:

如同任何事物一样,疾病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那么,随时认清和把握疾病的本质,就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然而若欲认清和把握疾病的本质,就必须通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症状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这就是古人所谓治病求本的意思。

实际上,古人所谓疾病,无非就是某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的一系列症状组合而已,故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也就是对于特定的症状组合的认识。然而我们知道,任何症状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凡是具体的疾病,总是表现为此起彼伏的症状组合,就如同一串环环相扣的链条一样。由于古人往往以症命病(也有少数以疾病本质命名疾病的情况,如寒热病厥病等,这需要对疾病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才行,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大多数疾病来说,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在古代医生的眼中,疾病的过程就是一组症状紧跟着另一组症状。正是由于疾病由一系列症状连环所构成,所以在逻辑上就可以认定,前一症状(也叫原发症状)是后一症状的原因,后一症状(也叫继发症状)是前一症状的结果。这种原发症状与继发症状之间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系,在古人就称之为标本就是指前一个原发症状,就是指后来继发的症状。而本篇所谓病本,也就是引起现有症状的原发症状的意思。再重申一下:在古人,症状就是

例如:同样一个呕吐症状,如果是继发于高热症状之后,那么高热是其病本,于是对于呕吐的治疗就应该以清退高热为主要手段。如果呕吐症状继发于腹痛症状之后,那么腹痛是其病本,于是对于呕吐的治疗就应该以解除腹痛为主要手段。这就是治病求本的意义之所在。根据现代医学,我们知道,实际上前者之病很可能是一个脑膜炎,而后者之病则属于急性胃炎。由此可见,所谓治病求本,归根结底还是要准确地把握住疾病本质的意思。

后人对古人的治病求本这个理论,往往是从治未病的角度来理解,于是着重于强调养生保健、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功能等等疾病预防工作,然而这种理解只是把治病求本作为一种纯粹的理论来自我标榜而已,却忽略了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实际上,古人之所以提出这个理论,并非出自美妙的理想,乃是基于临床实践的需要,因此也是能够付诸具体操作的。

 

原文: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

说解:

,加疾也,是指较为严重的病症。,厥逆也,是指突然出现了神志昏迷的症状。

在原本较严重的病症基础上又出现了神志昏迷,则可以断定,此种神志昏迷是原有病症进一步发展而成,则原有病症为本,神志昏迷为标。那么在治疗上就不应该因为突发神志昏迷而手忙脚乱,或者无所适从,而是要坚定地认准原有病症,紧紧地抓住不放,并以最大的努力来治疗原有病症。此便谓之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

 

原文: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

说解:

如果某患者神志昏迷在先,然后在此基础上又继发其它症状,那么神志昏迷在先为本,继发症状在后为标,于是现实的治疗又应以解除神志昏迷为首务。此便谓之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

可能有人会疑惑:在临床实践中,面临一个神志昏迷的病人,其昏迷必然是由于某些病症所引发,也必然会引发另外的某些病症,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确认这个昏迷症状的标本属性并予以正确的治疗呢?

实践的问题只能通过实践来解决,下面的一大段文字便是讲述如何在实践中准确地辨认和正确地操作。

 

原文: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说解:

前面两句是以(神志昏迷)这一严重症状作为例证,对治病求本这一原则制定出一个大致的框架。从此句开始则是对上述框架再进行具体的阐发和详细的说明,以期尽可能清晰、完整地描绘出治病求本的内涵。

谓寒战也,这通常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后生病者是指继发的惊厥、神志昏迷之类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治疗其脓毒血症的寒战即可,只要缓解或消除了寒战(以及必然伴随的高热),其神志症状将会自然而然得到缓解或消除,故无须特意的针对性治疗。这是对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的具体阐发和诠释。

这其实也是在提示我们,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只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应该能够很容易地辨认出症状先后的标本属性。

 

原文: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

说解:

先病,不是泛泛笼统的任何疾病,而是特指厥逆病,即出现了神志昏迷,在这里则是特指某些严重过敏性疾病所引发的休克。

,仍是指寒战。

由厥逆病而继发寒战者只能以救治厥逆(昏迷)为急务,而必须置寒战于不顾。这是对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的具体阐发和诠释。

某些浅薄的医生一见休克患者骤然间寒战,乃至全身剧烈地颤抖,便被假象所迷惑,一意为患者加温保暖,或用力按压其颤栗的肢体,希望以此缓解疾病的程度,遂贻误治疗时机,终致夭亡。这种医疗事故在今日的乡村医生那里犹不少见,以此证之,可料想古代的医生亦常有这种失误,故古代医学家以治病求本的原则郑重提出来,作为训诫。

 

原文: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说解:

,是指高热症状(39℃以上);后生病者,是指高热引起的惊厥、神昏之类。这仍是对第一句的阐发与解释。

注意:后面没有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之类的对仗句子,因为没有实际意义。凡临床中见有先厥逆(神昏)而继发高热者即为死症,便没有治疗价值了。

 

原文: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后泄者,治其本。

说解:

即腹泻。严重的腹泻能导致肌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出现精神错乱或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首先治疗其腹泻,待腹泻已止(必且调之)之后,如果还有神志症状,再行治疗不迟。如果腹泻继发于其它病症之后,那就应以治疗原发病症为首务了。

此句仍是对开头两句的具体阐发和诠释。

 

原文: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说解:

,仍是指厥逆病,即神志症状;中满,乃指腹水症状;烦心烦闷之意,在《内经》,烦闷就是指神志障碍。

这两句话是说:由任何疾病发展至腹腔积水的程度,应先治疗其继发的腹水症状;由腹水发展至出现神志昏迷者,还是应首要治疗其腹水症状。因为实际情况是:不解除腹水症状,则无论神志症状发作在先还是在后,都是无从解除的。由此可见,古代医学家同现代医学家一样,都把腹水看作最严重而迫切的病症。

 

原文:有客气,有同气。

说解:

为什么其它的病都要先治其本,而一旦出现腹水就得先治其标呢?这里给出了一个解释:

客气指外因;同气指内因。总的说来,所有疾病都是内外因素相互叠加而成,其中内因为主要因素,也就是本,外因为次要因素,也就是标。然而腹水的产生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只是内因作用的结果,所以即便按照症状先后顺序确定腹水为(属于继发症状),但是从实质上看,腹水这种病症永远是,因为它是同气所致,所以一定要作为首要治疗目标。

 

原文: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说解:

大小便不利是指大小便潴留,并不包括大小便频数或者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中满者治其标类似,从客气同气的角度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大小便潴留也都属于内因作用的结果,所以这种病症的实质永远属于(同气所致),那么,即便大小便潴留属于继发症状(标),也还是要首先予以治疗。实际上,不论任何疾病,一旦出现大小便的潴留,都将是最致命的。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密切关注大小便通畅的问题,务必把保持大小便的通畅作为治疗的首要任务。

 

原文: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说解:

所谓治病求本,即首先针对引起继发症状的原发症状进行治疗的法则,作为一项总的原则,是应该不折不扣地在医疗实践中执行的,但这一原则只是通常情况下的原则,即在病发而有余的情况下适用。所谓病发而有余,是说患者的身体素质尚且一般,其抗病能力还足以一搏。这是绝大多数门诊患者的基本状况,所以谓之通常情况。然而病发而不足者恰好相反,其身体素质相当虚弱,已经没有足够的抗病能力了,如各种慢性病晚期的患者即是。对于此类患者,一味强调和遵循治病求本只能是徒劳无益的,比较现实的方法应该是首先针对其继发(即现有的)病症进行治疗,如果侥幸消除了现有的病症,再下手治疗其原发病症,并逆着发病顺序依次向前递进,才不失为稳妥可靠的方法。

总而言之,治病求本作为一般性原则,也只对一般的疾病有效,对于那些特别严重、剧烈的疾病,就不再适用,反而要采取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的逆向治疗法。因此,究竟是采取本而标之还是标而本之,完全取决于患者当时的身体素质状况和症状表现,我们知道,此二者总是紧密联系着的: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呈现全面恶化时,其相应的症状表现也一定是非常的严重。

 

原文: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说解:

谓缓和也,意指症状轻微,无剧烈痛楚;谓急剧也,意指病情严重,有剧烈痛楚之表现。并行,谓多种治法针对多种症状同时施行;独行,谓单独针对某一症状施治。

疾病的表现形式是症状,并且,任一稍复杂的疾病都不是简单的单一症状,往往会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面对着一个组合起来的症状群,要想搞清哪一症状在先,哪一症状在后,以及这些症状之间究竟有没有内在的因果必然联系,往往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实际上很多患者自己都说不清楚自身症状的先后顺序)。然而若想有效地治疗疾病,就必须要认清疾病的本质所在,即表面症状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那么,如何才能透过纷繁杂乱的表面症状认清疾病的本质并予以最有效的治疗呢?古人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精当又简便的法则: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这就是说:对这些纷繁杂乱的各种症状作一个大致的归拢,如果这些症状都比较平缓,没有什么特别严重或剧烈的病痛表现,那就说明这些症状并不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决定性的本质症状,那么,只要对这些症状各自予以相应的治疗就可以了,这就叫间者并行。所谓并行,即相当于现代医学当中的综合性治疗,其实也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意思。

反之,如果在某个症状群中有某一症状表现得特别严重或剧烈,那么这一症状便是该组症状群的本质所在,于是相应的治疗就应该是舍弃其它症状于不顾,把主要精力放在消除这一严重或剧烈的症状上面,这就是抓住了疾病的本质,叫做甚者独行。所谓独行,即相当于现代人常说的抓主要矛盾,其实也就是治本

由此可见,对于轻微的小毛病,并不适合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而只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间者并行。也就是说,本篇作者提出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原来并不是针对所有疾病而言的,只是对那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才有指导意义。实际上,凡临床医生都不难明白,只有对那些复杂而严重的疾病,我们才有区分标本先后,探索并认清疾病本质的必要,而对于简单轻微的疾病就不存在这种必要性。

 

原文: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说解:

这是再一次强调保持大小便通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是通过举例的方法再解释一下什么是甚者独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鸡病】春季鸡群容易得哪些疾病?如何防治?
鸡气囊炎如何治疗怎么办 鸡气囊炎用什么效果好 肉鸡气囊炎治疗方案
耳石症中医治疗 小偏方的大功效
额颞叶痴呆是什么引起的 额颞叶痴呆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养猪时,这两种疾病打针会加重病情!请注意正确防治!
原发血液病与继发血液病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