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游
卧游
黎荔

被病毒困在家中一个月了,今天想起一个宅在家中却遍游名山的人。
 
南北朝时,宋朝大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明确提出“卧游”一说。所谓“卧游”,顾名思义,即高卧席上,凭借各种可供审美的文化载体进行精神上的游历。《宋书.宗炳传》这样记载道:“(宗炳)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这真是一个风流蕴藉的故事。大画家宗炳年轻时到处游历,向西跋涉荆巫,向南登临衡岳,后因疾病返江陵,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四处游玩了,但他却把以前所游的山川绘成图画,张贴于四壁,营造出一个图画的大自然。人在室中,却遍游名山大川。
 
卧游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易得。观山水画,卧而游之,千里江山,揽入怀中,到底如何得以实现?观者得“披图幽对”,“坐究四荒”,“神飞扬”而“思浩荡”,徜徉其间,从有形可观的意象到无形无迹的想象,一实一虚之间,交互生成审美意境,以一幅画作为道具展开审美游戏,神思恍惚,神游其中,将全部感官投入到感受与想象中,在与天地精神的往返中,虚拟地被山水所环绕,从而获得几近置身真山水的审美体验。卧游体验的关键,在“澄怀观道”的心境与“应目会心”的神思。

 
在宗炳之后,"卧游"、"澄怀卧游"成为中国艺术史、美学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被后世的文人雅士所接受与推崇。试想,手持一卷山水画册,展卷阅读,虽足不出户,但山水秀色,尽得饱览,大自然的千万种旨趣融合,陶冶精神,引发遐思,何其欢乐也。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通过“卧游”疗愈了身体。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秦观因为精神苦闷,周身不舒,患了肠癖之病,乃至卧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携带王维的画作《辋川图》,供他欣赏,告之“阅此可以疗疾”。此画乃王维摹写自家田园的山林景观,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皆得自然之趣,秦观得画后心中颇喜,让儿子将画展开,他卧于床上细细观赏,如同身临其境。秦观陶醉于画景之中,精神不觉为之振作,脏腑随之调和,“数日疾良愈”。山林之乐,乐是幽居,此中有饱满的生命体验。这一植根兹土、傲岸自足的存在观,是传统文化中“万物皆备于我”思想的体现,是中国艺术推崇的至高境界,是中国人最自由自足的生命存在方式。
 
我琢磨,通过欣赏山水画来激发想象,体悟山水,为什么其实现途径是“卧游”?说明欣赏山水代替游览,要有独处的人,才能向心灵时间内化与回归。要有入静的屋,才能把天地四方当作了屋。在人声杂沓、浮华喧闹之室,打麻将、划酒拳还差不多,怎么可能澄怀观道、游目骋怀,纵身跃入虚灵氤氲的满壁江山?你看到了一弯滔滔江水,绕着雄峻的高山,奔流而去。你看到了密林幽深处,掩映着寺庙的一角。你恍如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一叶小舟里,你恍如在小小的深山茅蓬下静静相对弈棋,你恍如站在一挂轰鸣的瀑布下遗世独立……
 
在今天,“卧游”的含义,越演变越丰富,赏山水画,读山水诗,阅游记文章,看山水纪录片,都可以称为“卧游”,甚至于博览群书时,也可以称为某种意义的“卧游”了。非常时期,还是用中国古人发明的卧游方式来安度吧!心灵丰富,斗室也能放眼天下;心灵贫乏,走遍天下也枉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以清澄纯净情怀感悟审美对象
贾又福先生画语录节选(四)
卧看江南一幅秋。
忽于水底见青山——李伟的山水画与画山水
古宝添新作《羊城八景》
谈宗柄《画山水序》与山水画创作/Art不知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