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自然不停地尖叫
大自然不停地尖叫
黎荔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ward Munch)的代表作《呐喊》(The Scream1893),也译作《尖叫》,画中那张惊惧变形的面孔和强烈冲撞的色彩,一直被看做对现代人苦闷精神的象征。作为20世纪的经典“表情”,这幅画可说已超越了画家个人的不安,一直在诉说着人类灵魂深处尚未被唤醒的恐惧、彷徨和焦虑。
 
关于《尖叫》这幅作品,蒙克在1892年的一篇个人日志中记录下了他的灵感来源:“我跟两名好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忽然间天空被染的像血一样猩红,我停住脚步,慢慢倚在栏杆旁,忽然一股不可名状的倦意袭来。火舌和鲜血慢慢吞噬了眼前湛蓝的峡湾,然而我的朋友们并没有因此驻足,我停在原地因为恐惧而发抖。就在那时,我听见了大自然剧烈且无尽的尖叫。”在画面最前面是骷髅又像是幽灵的人,就是画家蒙克自己。与其说他边扭动着身体边呼喊,不如说是他自己被贯穿大自然的尖叫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声音,因而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面对所看到的傍晚红色低云笼罩的景象,耳边鸣响着大自然不停的疯狂尖叫,蒙克只能拿起画笔,以狂乱的彩色曲线,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在画布上吼叫。


 
我尝试过久久地凝视《尖叫》,代入到蒙克那种阴郁压抑的体验中去:大自然的尖叫从猩红的天空传向碧蓝的峡湾,再渐渐的从峡湾的水里渗进画中人的肌肤。他的脸庞由于环境的侵袭而变得非人般模糊,朋友的背影在幻觉的作用下和远处的峡湾融合在了一起,而他自己渐渐的被大自然的焦虑所吞噬,即使拼命用手掩起双耳,也挡不住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我不知道要有怎样敏感的神经,要有怎样心灵深处的不安,才能在远离真正自然的人群中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纯粹的、真实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现为艺术的形式与色彩。我相信蒙克一定是一位泛神论者,他必定笃信灵体和超自然的存在,否则,他笔下不可能有如此人格化的大自然。
 
我真想如蒙克那样,也能够触摸到大自然的表情,倾听到大自然的呼喊。
 
什么是大自然的咆哮?
整个天空,任由大块的云彩胡乱堆积着,并且越来越厚重,猛烈的风在吹,它们以树的形式在涌动。一道炫目的闪电划过天际,远雷隐隐,大雨落下,落在大地的崎岖上。不断线的雨丝,在地面上砸成惊心的粉碎。
在辽远之处,黑暗的岛屿撞碎着海,撞击着沙滩。潮水狂怒地晃动,泡沫卷绕着无数战栗的礁石。


 
什么是大自然的呻吟?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唳叫着,在大海上盘旋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折裂的树枝经年独垂,在风中奏着干亢的歌,叶已尽,皮已摧,但还一息残存,它的歌声苍劲、倔强而隐怀凄惶,空空地敲击着,还要再唱一个冬天长长吗?
 
什么是大自然银铃般的笑声?
正在开花的树,一枝两枝、三朵四朵、五瓣六瓣,一年一季的花开,满树都是银铃般的笑声。
久旱的麦田等来了雨的甘霖,从第一茎叶片开始,那雨声便被疏密不一的麦苗丛逐渐放大,于是雨声喧哗,麦田喧哗,宛如漫无边际的笑声。
 
什么是大自然轻柔的呢喃?
鸟翼鼓动怯怯,春天暖香迟迟,一片白纱般的薄云,飘过蓝天,轻柔而悠闲。
山坡上,那自水边积雪处,刚刚直起腰杆的今春第一茎苇草,缓缓地展开第一片纯净的叶。
春日渐长,和风轻柔,冰雪融水在河面跳跃奔腾着,似乎在疑惑自己是怎么由冰变成水,又为什么流淌在这里。那些白色和绿色的浪花,向天空轻轻舒展,如同优雅的花枝,美得千变万化,它们在阳光下潋滟着,嘈嘈切切地细语着。
 
我们人类这个种属,完全可以短暂地中断那些蚁窝似的活动,去听一听大自然无所不在的尖叫、咆哮、呻吟、呢喃和笑声,思考一下存在的本质以及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那其中所隐藏的学问必然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但是,在远离真正自然的人群中,注定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听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克的《呐喊》想表达的是什么?
蒙克 《呐喊》一恐惧与不安
蒙克的呐喊,让色彩去吼叫
今日头条
解析:经典油画原作PK用蔬菜拼出来的油画
世界名画——蒙克的《呐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