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谈中西医结合专家、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王灵台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医肝病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肝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全国中医肝病重点专科主任,《中国急症医学》副主编,《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肝脏》、《上海医药》、《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医院杂志》编委等,曾任曙光医院院长。王灵台教授已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共7项,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9项;主编出版了《肝病百问》、《中医肝病临床手册》、《王灵台谈肝病》、《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肝病诊疗常规汇编》、《中医肝病案例选》等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带头人称号、上海市首批名中医称号及中医药大学学科带头人称号;2000年荣获“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称号;2003年成立名中医工作室。

    张婷婷:王教授,您好!中西医结合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临床诊疗方面,近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您认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

    王灵台:这是以往争论商榷了半个世纪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概念和内涵的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①对传统医学(中医)和现代医学(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了解和理解(客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等);②对“中西医结合”和“新医学派”的目标及指标的界定;③对以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回顾和评估。④建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和难度,缺乏可以借鉴的模式和手段。⑤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以及来自社会和中西医界的偏见或阻力。⑥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规划,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教(专业、教材、师资)、医(诊疗规范、制剂、技术)、研(科研项目、实验室)等方面尚未形成自身的体系和基地。总之,是由于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滞后所导致的结果。回顾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历史,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给予我们一些启迪。清朝李鸿章首先提出“中西医要结合”的口号,孙思邈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在《思邈千金主体?序》及《医学源流论?千金方?外台论》中作了评述。明末西医传入中国,方以智也涉及中西结合工作,遗作《物理小识》十二卷可为明证。之后以唐容川和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派进一步发展,并著有《一斑录》《中外卫生要旨》、《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录》。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示,开创了这一领域的新局面,涌现了像邝安堃、陈可冀、沈自尹等一批中西医结合的高明专家。

    张婷婷:中西医结合目前的现状是什么?

    王灵台:概括而言为“有发展,少创新,无突破”。这是从全国范围内中西医结合医学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以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具体的例证是:①已经拥有一支中西医结合的队伍,并且发挥了推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骨干作用。②全国已有194所中西医结合医院(2005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国家已经确定了首批中西医结合重点医院。③在绝大多数的中医机构中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工作。④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科技成果,如活血化瘀、肾本质、青蒿素等。⑤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引起国外的关注并被认可和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领域)。但是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尚未阐明;相当部分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停留在“中医诊断西医治疗”或“中药加西药”的初级水平,迄今为止,将“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原则方法应用到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还很不够。因此目前我国仍处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初级阶段。

    张婷婷:中西医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那方面的工作?有何对策?作为新一代中医人可以做些什么?

    王灵台: 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的疾病谱也在发生不断的改变。许多目前现代医学还不能完全解决的难治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手,而中医中药已经证明可以发挥独特的疗效。“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追求目标。因此为中医中药,当然包括中西医结合医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形成了客观需求市场。以病毒性肝炎而言,目前在国内约61%至70%的患者接受了中医中药加保肝药的治疗,在恶性肿瘤、心脑疾病等专科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占了相当的比重。随着国际上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拓展,从临床到理论的突破也绝非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大有前途的。当然这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我认为作为新一代中医人首先要认真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继承中医传统是中西医结合的根本,一定要做到“爱而信,信而学,学而通,通而用,用而验,验而进”。“中西医结合的关键是西医学习中医”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有条件的西医和中医还应该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本专业的前沿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准确定位中、西医的优势与不足,扬长补短,或取而代之。掌握中西医两套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找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如从免疫调节着手提高慢性乙肝的疗效就是从两种医学对本病认识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同时要学习新技术,力求做到“洋为中用”。其次,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尽管处在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但要不断探索和前进,要敢于否定应该否定的东西,肯定必须肯定的成绩,尽可能改变目前还存在的“偏而不正、缺而不全、俗而不雅、杂而不精、混而不清、能而不为”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要加强临证实践和多学科的研究,学习借鉴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基点,争取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突破。第三,要发扬学术民主,避免无谓“争论”:从现实情况出发,目前要对中西医结合有一个科学、明确、全面的认识和定义还缺乏条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因此要把精力和时间化在学习知识、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不要在理论上纠缠不休,做文字游戏,搞所谓辩论,因为这无助于推进“中西医结合”,反而可能影响团结,造成压力和阻力。要鼓励和允许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维方法,通过实践作出科学的评价,并且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开展学术活动,围绕“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主题,专题讨论,百家争鸣,服从真理:总结经验,从理论上、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本着“慎终追远”和“求同存异”的原则,逐步形成共识,指导和推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第四,制订科学,可行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切实解决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发展模式应是渐进的、渗透的、试点的,而不是跨越式、压铸式和全面开花式的,力求稳步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制订计划的基础上,完善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逐步使中西医结合医学成为独立的医学体系。

  在当前和一定时间内,要抓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前期和继续教育工作,包括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临床实践等,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982年美国的查尔斯曾预言:“今天的替代医学,可能就是明天的正统医学”。我相信,“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最终创立我国的新医学派”,这既是宏伟的目标,亦不是遥不可及和高不可攀的目标,但是,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张婷婷:您是一位肝科专家,您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优势是什么?采用的那些治疗方法解决了那些关键问题?

    王灵台:慢性肝病至今仍然是全球未解决的难治的疾病。以乙型肝炎为例,现代有干扰素和核甘类似物,但仍有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彻底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炎有很久的历史和确切的疗效。我们科室从“六五”起连续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取得较好的效果,亦获得多项国家或省部级成果,完成证明中医药治疗肝病在保肝、抗肝纤维化和调节免疫方面与西药比较都有一定优势,而且相对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作用较少,成本较低,为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

  目前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我们为中医中药有可能部分解决目前西医尚未解决的难题,于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免疫耐受,肝炎停药后的反跳,肝炎病毒对药的变异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乙肝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些苗头,所以抗病毒药与中医扶正法(补肾、健脾、益气等)联手使用可以提高HBVDNA和HBeAg的阴转率,减少HBV变异和病情反复。当然有些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不断优化治疗效果。但是,联合疗法包括不同西药、中药,以及中西药的合理使用已经被公认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最佳方案,所以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科研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张婷婷:如何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谈谈您对中西医结合青年医生给予的希望。

    王灵台:我是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中工作了40年的医师。我从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医师,需要2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作为一名医师,尤其是西医,要热爱中医,还要有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献身的愿望和行动,刻苦学习和掌握中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进展,在临床实践中做热心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脚踏实地,在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中不断前进,力争在某一学科有所创新和突破。其次,社会要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为中西医结合工作提供良好条件,特别是注重中西医结合学科人才的培养。在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医疗、科研工作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使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和工作的动力,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提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水平和地位。   继承发扬中医药,创立我国的新医学派,是当代和下一代医者工作中的历史责任。我衷心希望有志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中一员的青年医师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进步,把自己培养和磨练成学贯中西的专家。我相信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不懈的努力,将来定会涌现出一批高明的理论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了肝硬化等于被判了死刑吗?
王灵台:中西结合治肝病
中西医“明明白白死”与“糊里糊涂活”之辨
姚希贤
余云岫——反中医第一人乎?
上海:所有医学院校本科生都要学中医,纳入必修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