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经—穴到痛止有奇效

引言

痛经可是病,疼起来真是要人命。大姨妈这位来了让你讨厌,不来又让你担心的神秘人物,确实让人头痛。

一名女性一生平均会有400次月经,如果以每次经期持续5天来估算,则将有67个月(也就是5年半以上的时间)处于生理期间。伴随生理期而来的经痛,却也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副”作用,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被它折磨过。痛经来袭,常常让她们不知所措,很多人对痛经的态度也是一忍再忍,但痛经的苦恼,却不会因为您的隐忍而有所削减!痛经,多么痛的领悟,我们该如何对付它,善待自己?

概念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部疼痛异常,谓之“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疼痛可以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冷痛、刺痛等多种,严重时可伴有面色苍白、手足冷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昏厥。

中医是如何看待痛经的?

《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格致余论》提到“将行而痛者,行其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

总体来说由于情志抑郁、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因而经行腹痛,称之为“不通则痛”;若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精亏血少,胞脉、冲任失于濡养,亦可引起痛经哦,称之为“不荣则痛”。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您是属于哪一种证型?

1.气滞血瘀证

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

2.寒湿凝滞证

经前、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量少,颜色暗有血块,畏寒,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3.湿热瘀阻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胀痛不适,血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粘涎,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伴有低热起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

经期或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大便稀溏,舌质淡,脉沉弱。

5.肝肾两亏证

经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地稀薄,或有耳鸣,或潮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

轻度痛经,不影响生活与工作,可不必治疗,痛经的疼痛时间长且影响生活者应当予以治疗。痛经的治疗,近年来以综合治疗包括精神疏导,中药、西药与针灸治疗为主。中药辨证施治效果较好,但有的人嫌中药太苦太麻烦。对于西药治疗痛经,大家可能会担心长期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有没有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绿色疗法呢?其实正确的点揉、按压穴位能够很好的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下面小编带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特效穴,每次选择3-5个穴位即可,很方便哦!

针灸穴位处方

(一)治疗总则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者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湿热瘀阻者清热化湿,活血止痛;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调补冲任;肝肾两亏者补益肝肾。

(二)基础选穴处方

关元、中极、十七椎、合谷、地机、八髎穴。(注:每次选择上述穴位2-3个即可)

(三)辨证加穴

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止痛。

处方:“基础选穴处方”的选穴加:气海、行间、太冲。

2.寒湿凝滞证

治法:温经逐寒,利湿止痛。

处方:“基础选穴处方”的选穴加:大椎、水道。

3.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浊止痛。

处方:“基础选穴处方”的选穴加:照海、阴陵泉。

4.气血两虚证

治法:温经,益气,养血。

处方:“基础选穴处方”的选穴加:命门、足三里、血海。

5.肝肾两亏证

治法:补养肝肾,调经止痛。

处方:“基础选穴处方”的选穴加:肝俞、肾俞、太溪。

(四)常用的操作手法

1.指压、按揉法

患者取仰卧位,腹部穴位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按揉所选穴位(如关元、中极等),或者四肢穴位用拇指指端点压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等);背部穴位可取俯卧位,由家人重力按压(如肝俞、肾俞等);所选每穴按揉3-5分钟。最后用手掌揉腹5分钟左右,使腹部有温热感。

2.灸法

除了湿热淤阻证型而外,其他证型选穴皆可采用艾条灸、艾柱灸、艾灸盒等常规灸法施灸,每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潮红、有温度感为度。

3.穴位敷贴

如果大家想图方便省事,可以选择由常小荣教授团队研发的代替传统艾灸的高科技产品—艾灸贴,它融合了药物精油、中药、艾草等的功效,方便易行,效果稳定,于经前或经期贴于所选穴位,每日更换一次即可。

温馨提示

1.治疗时机宜在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结束,连续坚持2-3个月经周期,疗效更加明显。

2.每次选穴3-5个即可。(含基础选穴处方中的选穴与辨证选穴)

3.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注意防止受凉、淋雨、涉水、过食生冷。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常小荣教授团队

刘红华博士撰稿

常小荣教授审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痛经怎么办?原发性痛经尝试穴位埋线疗法调理痛经 附埋线穴位处方
月经不调
痛经辨病论治5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从头到脚)-4
中医治痛经方法盘点
金针王乐亭针方:疗效与十全大补汤方相近的十全大补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