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引进AN/TPQ-37雷达系统经过

​1988年初夏,南京汤山靶场上演了一场紧张刺激的实弹测试。当时,美国雷神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做准备,而这个任务需要使用我国靶场的军用地图。然而,军用地图可是绝对机密,这个请求让我国负责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美国技术人员向我国负责人索要靶场军用地图。负责人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维护国家机密的同时满足美国的需求?在经历了一番内心挣扎后,我国负责人决定向上级请示。

请示的报告经过层层上报,最终抵达了军委。军委在一番权衡之后,最终同意提供靶场军用地图。然而,在交出地图的瞬间,我国负责人脸上的不情愿之色令人难忘。地图被装到了绘图器上,但我们仍然谨慎地将实验限制在南京汤山靶场有限的范围内,而非选择更为优越的地点。

这段轶事虽然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至今仍让人回味,尤其是那场由AN/TPQ-37雷达引发的军贸风波。1987年,我国与美国签署了一系列的军工技术合作与引进转让协议,其中陆军的主要部分包括引进4套AN/TPQ-37 Fire Finder“火力侦查者”炮兵定位雷达系统,总价值达到6200万美元。然而,这笔交易却被美国玩弄于鼓掌之间,成为一段令人唏嘘的回忆。

在当时,我国外汇储备不到30亿美元,全年军费也只有210亿元人民币。而在签署合同后,第一批2套雷达刚刚到货,却因为各种原因被美国单方面搁置。直到1992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为了争取选票,才下令“简单了结”中美原有的防务合作计划,后续的2套雷达才被运回我国。

这不是第一次美国对我国采取这种手法。在1986年8月,美国违背“八一七公报”,向台湾出售了2套AN/TPQ-37雷达系统。而在向我国交付第一批2套雷达的同时,美国又向韩国提供了5套同样的装备。这种“吃完甲方吃乙方”的手法,让人不禁感叹美国的灵活应对和权谋之高明。

然而,我国并非束手无策。面对AN/TPQ-37雷达的引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深度观察、精准分析、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翻盘。尽管当时的情况对我方并不利,但我们选择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在实施AN/TPQ-37雷达的试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一场实弹验证性测试。这次测试在南京汤山靶场展开,我们精心选择了地点,限定了试验范围,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这场试验的背后有着巧妙的布局,我们尽量保留了一些底牌,使得试验成果不会落入对方手中。

AN/TPQ-37雷达的测定射程对于加榴炮、火箭炮以及弹道导弹等目标都有着宣称之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场地限制,我们在汤山的试验只达到了27千米的射程。为了突破这一限制,我们选择了当时的王牌武器——86式152mm加农炮,进行实弹验证。结果显示,AN/TPQ-37雷达的捕获概率超过了0.95,定位精度达到了54米,远超手册宣称的水平。这一组数据的出现,让国产370雷达和371雷达黯然失色。


面对AN/TPQ-37雷达的引入,我们不仅仅是止步于试验的层面。1994年,总参谋部炮兵局在河北宣化的黄羊滩炮兵靶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以寻找对抗AN/TPQ-37雷达的方法。首先是无源干扰,我们尝试了箔条弹,但效果不佳。AN/TPQ-37雷达具有动态精确测距和测速功能,能够区分箔条和实弹。接着进行有源干扰试验,然而干扰机功率不足,被AN/TPQ-37雷达直接“烧穿”。

更令人忧心的是,AN/TPQ-37雷达对干扰源的方位定位精度达到10mil,如果采用双站交汇,就能直接引导火力摧毁干扰源。在当时我军90年代的电子战水平下,面对AN/TPQ-37雷达的干扰,显然无法抵挡。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只能寻找其他的办法。


为了找到对策,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在众多的雷达中,我们发现我军901型雷达侦测器可以通过多点交汇完成定位,且精度足以满足炮火打击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发现AN/TPQ-37对于一些初速较高而弹道低伸的火炮,如我军59-1式130mm加农炮,定位精度较低。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坚定了开发45/52倍径155mm火炮的决心。

除了找到对抗AN/TPQ-37的办法外,我们还进行了仿制和技术升级。在仿制的同时,我们注重技术的创新。1997年,我国推出了PLZ-45系统,成为出口市场上的热门产品。通过对AN/TPQ-37雷达的技术仿制和升级,我国成功推出了SLC-2系列雷达,不仅升级到了E型,还升级为多功能武器定位雷达。

针对AN/TPQ-37的特点,我们还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引入了S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提高了定位精度。1999年,瑞典的Arthur“亚瑟”火炮搜索雷达正式列装,而我国的技术水平在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04年,欧洲各国联合研制的Cobra“眼镜蛇”弹道定位雷达开始交付,而我国的PLZ-45系统早在1997年就已实现成套出口。这表明,在炮兵侦查雷达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欧美等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新世纪初,炮兵侦查雷达领域发生了新的变革。面对作战要素指数级增加的挑战,对炮兵侦查雷达的性能需求不再局限于弹道定位,还包括地形测绘、防空反导、无人机防御、电子对抗等多个领域。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系列化发展和技术迭代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炮兵侦查雷达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在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我国首次亮相SLC-7型L波段多功能情报雷达,采用了数字式有源相控阵技术,定位精度更高,功能更为全面,超越了其他国家的同类雷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情报雷达。

同样,累计出口超过100套的SLC-2系列雷达也在不断升级,发展为多功能武器定位雷达。在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亮相的RA-2型弹道定位雷达更是一项突破,一分钟可以处理850个目标,反应时间小于8秒,定位精度超越了美国AN/TPQ-53雷达。


总体而言,我国在炮兵侦查雷达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从AN/TPQ-37雷达的引入到SLC-7和BL-904的超越,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这28字方针的最好诠释。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我国站在更高的起点,炮兵侦查雷达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回顾上世纪90年代,尽管当时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我们通过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成功实现了翻盘。这一过程不仅是技术的角逐,更是智慧的较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N/TPQ-53雷达系统的性能水准如何?
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最先进反炮兵雷达 俄军炮兵面临严峻考验
美军用多长时间可以摧毁上万门火炮?
疑被反辐射导弹击中,乌军出现重大损失:连雷达带车都被掀进河里
美国首次向乌克兰提供电子干扰装备,型号很神秘
浅析俄乌冲突中的反炮兵作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