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①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②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译文
在上古所遵行的社会准则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德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独自享用;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相关链接】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讲】 史实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通过论争得出的对人类理想社会的一个可贵认识。类似的思想最早由墨子提出,青年墨子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孔子倡导的复周礼、明等级、行差爱的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社会理想,倡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平等博爱理念,使墨学成为可与儒学抗衡的“显学”。吸取墨学这一得人心的理念,后期儒家提出人类最早的黄金时代实行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则的大同社会,以后才出现“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因而需要用明等级、行差爱的礼法来规范社会秩序。今后人类社会还是要复归“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人类早期社会究竟是不是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许多人表示怀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虚构。还有一些学者公开表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社会一开始就是分贵贱等级的,天下为私,天经地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大同社会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高考作文题2: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张宝祥讲墨家】爱
24《大道之行也》
段正元:孝弟为永久和平之本
溯源龙文化---------11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人类的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