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太清宫方丈葛月潭
葛月潭在东北地区道教中享有很高的盛誉。他于民国初年被诸山推举为道教丛林太清宫方丈,是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担任中国道教会关东总分会会长,曾三次设坛,传戒弟子千余名。
葛月潭,原名葛月新,道号明新,又号宁静子,又称枕流道人、震庚道人,1854年出生于山东省邱县。幼年时家境中落,1858年随家迁居北京,寻亲不遇。次年闯关东来到沈阳,年仅6岁的葛月潭被父母寄食于沈阳斗姥宫。葛月潭聪明伶俐,博闻强记,深得道士们喜欢,对其进行启蒙教育,四年中竟得大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1867年,葛月潭在斗姥宫出家修道,随师赵圆仪研修心法。后又于1872年由千山青云观李圆龄为其冠巾。1874年拜龙门派第十九代张圆璿律师坛下领受了天仙大戒,成为第二十代受戒弟子,并以操守、才华受到诸大师赞许。
1875年,葛月潭赴北京白云观,先后充做迎宾知事、客堂知宾,广交天下名流,常是聚首一堂,讲经文,论书画。细心好学的葛月潭,随时向那些翰林学士们请教,并拜著名画家周棠(字少白)为师,攻习丹青,又自学书法。由于天资聪颖,刻苦钻研,数年而成。他博览道藏,潜修益力,学识渊博,道学高深,才华横溢。兼学诗、书、画,号称三绝。尤以画花卉、怪石为长,又善诗、赋及行、隶书等,名重一时。被誉为“能书能画更能诗,文采风流冠一时”的学者、诗人和画家。
1877年,葛月潭返回沈阳太清官后,一方面尽心太清宫庙务,一方面精研诗书画孜孜不倦,造诣深到。其书画在沈阳名气日大。书画不订润格,有求必应。诗文传于后世者颇多,与莲浦、少山并称奉天(沈阳)画坛三杰。他用隶书为"中和福"茶庄题写的牌匾,至今尚存。其金石印章,刀法圆润,独具风格。有《葛月潭方丈画宝真迹》刊行。1880年,奉天(沈阳)城淫雨滂沱,斗姆宫前殿椽檐塌,他自告奋勇,愿负其责,数日即修复完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当时政治维新形势影响下,他遵守“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的教理,解囊在太清官办起一座国民学校,专招贫困子弟免费入学读书,培养出大批人才。还创立宗教粹通学堂,培养道教人才。受到奉天当局的赞赏和奖励。同时,为振兴经济,兴办实业,他又出巨资助办染织厂。
1905年因太清宫玉皇阁大火,原监院解职他往;1907年(一说1908年),葛月潭被公推太清宫监院。就职后,广结道缘,筹措资金,1908年春天,将遭火焚的玉皇阁重建。民国初年(1912年)葛月潭联合南北道流,上书公府,推北平白云观为中国道教总会,设关东总分会于太清官,葛月潭任会长。民国三年(1914年)又经诸山公议,各界推举,葛月潭由监院转升方丈,旋即开坛演戒,授徒传道,以弘教旨,成为龙门派第20代传戒方丈,东北黄冠的领袖。曾三次设坛,传戒弟子千余名。
葛月潭虽置身于玄门,仍关心国家与人民。1916年,著名讨袁(指袁世凯)将领黄兴、蔡锷相继逝世。沈阳各界举行蔡锷、黄兴追悼大会,他亲笔敬上一副挽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完人难二二完人。”情真意切,词书俱佳,曾广为传诵。时人说葛月潭也是当代无双的高人。民国九年(1920年),山东、河北一带遭受特大旱灾,哀鸿遍野,悲嚎彻天。消息传至沈阳,葛方丈忧心如焚,彻夜难眠,他虽无回天之力,但存济世之心,发愿付出自己全部力量来救济灾区人民,于是挥毫作书、绘画,售款济助灾民。次年,旱象波及直隶(河北一带),地无青草,野有饿殍,葛方丈除自己捐款外,还号召全东北道教界人士捐资以助灾民。感其义举,当时大总统奖掖他“嘉祥褒章”一枚,山东督军兼省长田蕴山、会办赈务何春江赠他“好行其德”匾额一块。民国19年(1930年),北京白云观被京兆尹查封充公,葛月潭通信于吴俊升,吴俊升转呈于张作霖,张作霖命令全部归还。同年,辽西水灾严重,民不堪命,为此葛月潭都亲自作画,派弟子出售,画款全部赈济灾民。
葛月潭晚年隐修于奉天(沈阳)斗姆宫,生活恬淡宁静,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每日以诗书画为伴,艺术造诣益深。每有求其书画者,必定允诺,且不收润笔。葛月潭多次游历并小住千山,把千山作为他的归宿。1929年,葛月潭亲自选定千山无量观聚仙台为其墓址。
葛月潭民国23年(1934年)十一月初九申时羽化,享年81岁。临终前,召众弟子堂前嘱托后事,命孙诚基继承斗姆宫监院之职。让监院邢真澈(名赴灵)和俗弟子刘伟华(著有《千华山志》)为他展开宣纸,侍候笔墨,他扶案提笔绘绝笔兰花一幅,题诗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槎,挥尘东溟去,云天到处家”;又七绝云:“倏然蜕去有形身,蝶梦蘧蘧幻亦真,心似闲云任去往,休将泥爪问前因”,然后大书“道心惟微”四字,朗笑而坐逝于太清宫。太清宫为其举办盛大道场。1935年春,其坐龛运往千山无量观,殓入塔内,塔名曰葛公塔。塔上刻有葛月潭生前所绘的兰竹及其优美的题字“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并有诗一首:“我有青青亦丛,与蕙为伍正当风。莫笑临池着墨少,已扫烟云飓尺中。”
--------------------
张学良捐资建葛公塔
葛月潭是东北地区黄冠(道教)领袖,在辽沈地区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同窗,而且深得张作霖父子敬重。“琉璃车中合酒卧,未绝红尘亦神仙”的诗名,讲述的就是葛月潭酒醉后,张作霖备下载乘的车辆,送其返归奉天(沈阳)太清宫的轶事。
据记载,葛月潭多次游历并小住千山,赞誉千山:“峰峦奇秀,林壑幽美,冠绝辽东。”葛月潭亲自选定千山无量观聚仙台为其墓址,兴建葛公塔。把千山作为他的归宿。并对弟子说:“它日我精魂常驻是处,与山灵相伴,则幸慰三生矣。”
葛公塔位于聚仙台旁,高六米多,为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顶为圆宝瓶形。由张学良将军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捐款所建。张学良除了因为父子两代与葛月潭情缘的续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葛月潭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创办初等学堂,致力于道家经典、玄学和古代文学研究分外敬重。这是他率众捐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塔的石料是从辽东草河口远道运来,石质坚硬细白,经精工巧匠镌凿雕刻而成,塔身四周镶有汉白玉石板,上刻葛月潭生前所绘兰竹花卉图案,及“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十字草书。葛公塔面南的龛外汉白玉石上铭刻着葛月潭亲自书写的“澹泊宁静”四个大字。
葛月潭多年的苦修,换来了鹤发童颜,葛方丈寿登八旬,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每日吟诗、作联,画兰、绘竹,从无间断,时而焚香默坐,时而与人闲话,娓娓弗倦,蔼然可亲。中外名人隐士有与方丈面颜者,自感十分荣幸。1934年,葛方丈每后屈指自计,告人曰“吾将於冬月初九申时东归矣。”众人笑而听之,记于心中。后果于是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申时,更衣升堂,正襟端坐,羽化登仙。临行前,招众弟子于堂前嘱其后事,命孙城基继承斗姥宫监院之职,又索纸笔为其弟子画兰一幅,一花一叶,题诗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搓,挥尘东溟去,云天到处家。”书罢高声朗诵,哈哈大笑,合目逝去。
1934年葛月潭羽化于太清宫,享年81岁,1935年春,由弟子依礼入葬葛公塔。
葛公塔东面矗立着一甬捐资功德碑,上面镌刻着的人名均为当日的东北军政要人: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吉林省主席张作相、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河北省主席王树常、前辽宁省主席翟文选、东北通志馆总裁白永贞等。此中足见葛公颇得当时东北政要敬重。
葛公塔现为千山风景区内的一大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轶事:太清宫方丈葛月潭】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沈阳太清宫葛道长葛月谭
「沈阳掌故」书画道长葛月潭
沈阳太清宫郭祖塔
单田芳 : 《千山传奇》话传奇
近代玄门书画家——葛月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