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教坛场法器-磬
磬是道教宫观和 科仪中常用法器之一种。中国古代就以磬作为乐器。磬以石、玉或金属为质,矩形,悬挂於 架上,以木石击之,能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说文》称,「磬,乐石也」。中国古代礼仪均 须击磬。《初学记》引《五经要义》云:「磬,立秋之乐也」。《周礼》的《春官》称,「 磬师掌教击磬」孟子称「金声玉振」,形容奏乐时以钟始,以磬终。早期道教仪礼比较简单 ,并无击磬的记载。魏晋南北朝以後,道教宫观和科仪中开始用磬配合钟行仪,形成钟磬交 鸣的庄严场面。《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称,磬有六种质地,「一者玉,二者金,三 者银,四者铜,五者铁,六者石。或两角、四角,或九角、无角,若状若钩,并题所识,永 为供养。凡钟磬,皆须作虚悬之」。今道教宫观和仪坛上,已经用钵盂状铜质磬代替矩形悬 挂用石玉质磬,并且有体积较小的碗状铜磬,称碗磬;还有附在木柄顶端的,可以持之以行 走的手磬,或称引磬。
道教宫观和 科仪中用磬的作用有二。一是为了感动神灵,沟通人神;二是为了警戒人众,「节度威仪, 容止所要」。《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云,「治舍左前台上,有悬钟磬,依时鸣之,非唯警戒 人众,亦乃感动群神」。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坛场将肃,钟磬交鸣。韵奏钧 天,仿佛神游於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类於玄都」。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也称,「 钟之形,上圆而势俯,其声清远,其顶蟠龙,其从金钟,曰阳。磬之形,下圆而势仰,其声 重浊,其座虎伏,其从磬,曰阴」。因此钟磬和鸣,犹阴阳交和,能召十方阳德之灵,能集 九地阴冥之宰,普临法会,共证斋功。宋元以後,道教对宫观和科仪中用磬的时间和程式, 还有许多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坛场法器
【走进道教】坛场法器之“磬”
神奇的道教法器
钟鼓磬文化的内涵
道教科仪--灵宝绕棺科(古本)卷五
(灵宝八难开坛科)道教科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