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帛书《老子》通释之“道泛呵”章
“道泛呵”章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此章与下一章似乎是分别论述,但我认为其内容相通、相衔。本章从形而上的“道”的角度论“大”,后部分从形而下的“执”、“往”的角度论“大”。故在理解时若能结合起来则更加便于把握,也更加容易正确领会。
世传本此章文理不清,字句错乱,而帛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
以往绝大多数翻译都将其解为“大道像泛滥的河水一样啊,它周流在左右。”(如 任继愈先生)之意。于文于理总令人觉得可疑。
泛,在各种版本中有泛、沨、汜、汛等,但泛、沨、汜、汛等古通,均有蔓延、普遍、无所不在之义。此解,即普遍、无所不在,用来形容“道”显然要比“泛滥的河水”贴切得多。
左右:以前大部分注解都做方位之左右,与前文之“泛”意重。郭世铭先生和赵又春先生将之理解为动词“主宰”、“支配”之意,可说是前进了一大步,也在“道用”的层面上接近了“道”。
而沈善增先生考据认为:“《说文》“左,手相左助也。”“右,手口相助也。”依《段注》解,古时写作“左”、“右”的今天写作“佐”、“佑”,本意为帮助。如《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在本章语境中,“左右”作辅助也即“佐佑”解最恰当。此亦与下文“弗名有也”,“弗为主”义相贯通。”。我认为沈先生的理解放在这里是最贴切的。
此句可通译为:
道,它的影响无所不在,它可以通过辅助的方式起作用。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以往的断句多将“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断入上一句,而将“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断为一句。则“万物归焉而弗为主”既可名小又可名大,真是“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孙楠的《不见不散》原来是解《老子》用的。)这显然是没能领会《老子》的原意。
这一段的解释各注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得天花乱坠但又都把人说得一头雾水。在逻辑上莫名其妙,好像让人觉得他们是真的得了所谓“不可说”的真谛,一个个都成了布袋和尚说不得一般。
我理解: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在论道。“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是从事功的,成功遂事的角度,也就是从相对微观的、形而下的、治道的角度来论“其可左右也”,也就是“君人南面之术”君主要做到辅政务之自然而弗名有;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是从万物的角度,也就是从相对宏观的、形而上的、天道的角度来论“其可左右也”,也就是天道的辅万物之自然而弗为主。
接下来的“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则是对刚才所论进行总结定义。
“恒无欲也”是对应“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中侯王在“治道”中所应抱有的“无欲”的态度,尽管其是合道的,但毫无疑问侯王的“治道”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自身的处弱守小,“可名于小”,不以大自居。这一原则无论在本章的下文还是在《老子》其他篇章中都有所体现。
而“可名于大”则是从“天道”的角度来形容道的“万物归焉”的特征。正如在释义“有物昆成”章“吾强为之名曰大”时,我们曾经分析过《说文》中从字源和构字的角度对“大”字的注释。《说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老子曰: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按天之文从一、大,则先造大字也。大文则手足皆具。而可以参天地。是为大。”从《说文》,“大”字如此写法,似从《老子》始;“大”字从造字的角度分析,就如在第一章中分析“无”字,是与“参天地”相联系的。所以“大”字从道体实的角度理解,如上文所说的“不垓”,从道体虚的角度,或者说从“理”的角度理解,则是“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参天地,弥六合,“可以为天地母”。如此,则老子用“大”字,字义,文理,双重呼应。此处的“可名于大”当与“吾强为之名曰大”相互参照理解。
此段可通译为:
事业成功了,但不居功恃有;万物归顺却不做它们的主宰。于是,(事业成功了,但不居功恃有)一贯对此不生欲望,可称之为“小”; 万物归顺却不做它们的主宰,可称之为“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有了对上段文字的正确理解,此段文字则不解自通。这段文字与老子在前面所言“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结构相近,意义相通。唯一要说的是,关于本句中的“大”字,很多注家都理解为“大事”或“伟大的事业”,作为同字异训来理解未尝不可,但似乎是割裂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此处之“大”应当是与上文刚定义的“大”相承接的。也就是说圣人或曰侯王能够贴合治道中所要求的“恒无欲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则是符合了天道的“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为大。”
此段可通译为:
因此圣人能够贴合治道中所要求的“恒无欲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之“小”亦即“不为大”,则是符合了天道的“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为大。”
此章可通译为:
道,它的影响无所不在,它可以通过辅助的方式起作用。
事业成功了,但不居功恃有;万物归顺却不做它们的主宰。于是,(事业成功了,但不居功恃有)一贯对此不生欲望,可称之为“小”; 万物归顺却不做它们的主宰,可称之为“大”。
因此圣人能够贴合治道中所要求的“恒无欲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之“小”亦即“不为大”,则是符合了天道的“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健:《老子》最古本系真经
【珍藏】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帛书版)经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帛书修复版:《道德经》
帛书《老子》与今本《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