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陆命理教材、专著与注释
前言
1. 安信证券高善文博士在最新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中把胡侃欺骗的分析师比喻为算命先生,虽然是无意之举,让我深思。因为,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社会上的人对命理界的基本认知。
2. 实务以来,与其他论命者互动中,普遍感到命理交流是极其困难的。这是因为因为命理基础概念、知识的不统一、不规范,师承不同的命理爱好者、从业者想要交流都困难。
这样的环境,命理学想要长足进步、创新怎么可能。即使有,也没有办法推广。
正文:
从前,巾(禄命)、皮(戏剧)、爪(武术)、李(中药)四大行业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不纳入学术界的范畴。解放以后,戏剧、武术、中药三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层面,上课学习的戏剧学院、体育大学武术系、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工作有京剧院、越剧院、武术院、体育文化中心、中医院。
一、教材  专著   注释
今天戏剧、武术、中药,在书店都可以看到本专科课程教材、专题研究著作、古籍名著注释。60年来,禄命行业始终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改革开放前更是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因此,大陆命理“教材”、“注释”、专著”都没有很好发展。
“教材”——虽然是讲基础概念、知识的,针对入门者、初学者,但是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展现的内容是当时公认的“通说”,因此国家层面都是极为重视的,都是组织各路专家集体编撰的。
“专著”——因为是一家之言,允许观点独特。往往是青年学者为了评聘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而倾心力所为。因为作品要评审,所以作者的观点必须以经典、名著与当下学术进展为基础,而不能凭空想象。要全面回应各方对新观点的质疑,阐述支持其观点的理由。因此,“专著”的形式往往表现为诸多命理论文的合集。
“注释”——专著必须要有经典、名著引用,因此学者都会去阅读,由于语言问题,学者的普遍都会去选一本注释佳良的经典、名著,从而与作者结下读书缘。这种“名利”对注释者构成诱惑,注释会比较认真。
在今天的学术界,“理论”并不是指“教材”,也不是指“注释”,而是“专著”、“名著”。
二、“理论”的误区
很多爱好者、从业者也对“教材”、“注释”、专著”没有概念区分,以为写一本书就是“理论”了。误区之一。
现在大陆正规出版社出一本命理书,不稀罕的。但是国有大型出版社出一本命理书,倒是很难,因为编辑是不会让垃圾出品的。2000年以后,据我所知,只有陆致极的《中国命理学史论》获此殊荣。
很多爱好者、从业者认为“理论”不重要,只要“准”。误区之二。
今天,你去问问戏剧界、武术界、中医界,是不是只要票房好、打得赢、治得好就可以,不用“理论”?这种想法,恰恰反映出命理界观念落后。
今天中国一个命造,对应的是1300人以上,真诚的论命者不会痴迷于细象,而是多谈人生运行特点。人生运行特点是依靠统计经验、规则推演的。是需要“理论”的。
三、大陆命理教材(2000年以前)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随着传统文化的周易兴起,禄命行业焕发了生机。那个时候邵伟华、廖墨香、张延生等出书、开讲座、办学习班,吸引了大批命理爱好者。20年后,回头看这些命理书与授课资料,无论从广度、深度来说都是很单薄的,书中错误也不少,但是不失为好教材。理由如下:
1.                全书的语言风格统一。有别于今天命理教材由多名弟子代笔,语言风格前后差异;当时作者写书是蛮用心的,注重行文逻辑。
2.                对经典、名著颇为重视。有别于今天命理教材开篇批判《滴天髓》、《子平真诠》一通,然后自称得到真传,当时作者对先贤、古籍是很尊重的。
3.                在基础概念、知识讲述上很传统。有别于今天命理教材在自称“独门拱夹”、“食邀杀制”,当时作者是按照传统路子介绍概念、知识的,没有擅改基础概念、知识的意图,也没有“独门”之语言包装。
4.                出书年龄是符合命理规律的。有别于今天命理教材的作者学习三年就敢出书,自立门户,这样的人还不少。当时作者学习命理都是10年以上,年纪在40岁以上。
命理是讲究规则推演与世故把握的,年轻论命很多事情是想都想不到的,奢谈精准。真
正对命理实务有理解,都要30岁之后了。
四、大陆命理教材(2000年以来)
2000年以来,笔者认为教材质量最上乘的是徐伟刚的《八字正解》。
笔者看书一向是先分析作者对学术态度的。
该书从自序、正文、后记反映其学术思想是连贯的、一致的。真心的作者,写书思路、风格都是一路延续的。
今天看过9大本古籍、名著的命理名人寥寥无几。《八字正解》书中对格局的阐述、大量使用古典案例以及名著词句作为支持依据。徐伟刚是用功看过古籍的。
最近十年,基本上是2-3年就冒出一批新命理名人,营销手段越来越高超,职业道德越来越差劲。我看过一些电子教材,颇为吃惊,这种东西能教会人命理?
后来了解到:
不负责教学效果。招生 时说老师悉心教导,学习包教包会;结班时说学命理要看人八字的,有的人是没有悟性学不成的。
钓鱼教学。一共有5个班,初级、中级、高级、实战、精英。每个班7-10天不等,1天8个45分钟的短学时。你不是觉得高级班没有学会吗,请继续上课。不上课,你怎么会懂呢?一句话蒙住你!
不尊重老师是学不成的原因。即使你全部班都上了,还是不会,你肯定质疑啊。接下来就是你质疑老师,人品不行;人品不行,命理不成。
五.大陆命理教材之不足
20年以来,大陆命理学经历了周易派、日主旺衰派、格局派三个阶段,取得了较大进步。横向比较的话,则是落后很多。比较的对象我选择是大陆佛学。
改革开放后,佛教复兴,但大陆佛学学科建设不受重视,发端于80年代的佛学院统编教材计划一直搁浅。有一种声音是佛教是修证的学问,不是学术的。和命理是实务的,不是理论的何其相似!
受益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佛学大德编写《佛法概要》、《佛法概论》、《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思想史》等基础书籍,统一了大陆佛学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95年以后,各宗派、各大寺庙、各大学与社科院纷纷向理论专题进军。经过15年的努力,目前佛学研究在广度、深度上大为突破。书店里,佛学专著还是比较多的。
相比而言,大陆命理学始终在教材体系里转悠。邵伟华、李涵辰、徐伟刚、水汪汪等,都是写一套命理教材打宣传。
令人吃惊的是,各套书对基础概念、基础知识的表述差异很大。通过他们的努力,把命理学爱好者群体进行了切割,不同体系的爱好者交流十分困难而且不容易接受对方观点。这是不足之一。
其次,逐渐形成写一套教材,是成为命理名人条件之一的惯例。我发现这是命理学独有的现象,认证名人的低学术标准。在其他行业,学术上出名都是靠专著的,教材不论。
第三,新编的佛学教材乃至戏剧教材、武术教材、中医教材都是从历史经典、当下名著中提取内容的,都是研究领先于教学,双方互动的。唯独大陆命理学教材是没有当代研究性著作支撑。
第四,一些大师教材中推介的新东西,是“隐仙”、“祖传”而横空出世的。这种现象现在在佛学界很少,因为有僧籍管理,师承一查就知道。
第五,命理教材都是江湖派编写,大学与社科院搞中文、宗教、历史等书房派很少参与。命理教材的编写没有注释、参考书目,不少书籍抄袭台湾书本严重。
六.大陆命理专著
在书店里,我能看到的大陆命理书,属于专著范畴的只有陆致极的《中国命理学史论》。徐伟刚的《八字正解》属于偏专著的教科书。
实际上,可以写的课题很多,比如日主旺衰、格局、调侯都是可以进行系统阐述的。
日主旺衰——生旺库视角、十二生旺库视角、十神视角、通根视角、五指伞视角、月令视角、纳音强弱视角等。
格局——纳音格局视角、金不换月令换禄格局视角、三命杂格视角、论十二月支观日主格局视角、天元咸巫方局视角、真诠本格外格视角、今法天透地藏视角
调侯——神峰通考四时五行、论十二月支观日干、五行时地分野、造化元钥
我曾经劝一位命理老师写一本最基础的命理专著,讲解刑冲合会、夹拱等。
老师答复我“在大陆,写基础的书,没有人买、没有人看,因为爱好者都是图快、图准、图细,喜欢那种一堆案例、每个案例简短解释。说真话,还会得罪很多人”
七、什么叫理论体系
大陆有很多命理名人自立门户,说有独门的理论体系。我讲解一下什么是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在形式上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专著,系统表述了该学科。数量至少30本以上的专著。
中国佛学界,1900年以来,拥有自己的佛学理论体系的高僧大德只有台湾的印顺法师(1906-2005),圆寂后公认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中国民法学界,1900年以来,拥有自己的民法理论体系的学者只有台湾的王则鉴教授、大陆的王利明教授。
用理论体系的专著数量标准,海峡两岸仅有梁湘润勉强符合条件。《子平基础概要》、《子平教材讲义》、《八字实务精选》这类书不属于专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象数命理内部高级教材》完整版
(409)秘宗子平·千金诀
四柱命理初级教材(一)
名老主医彭履祥的学习思路(5)
易之缘
《滴天髓》最辉煌之命理巨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