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忠实记录声音 索尼录音棒PCM-M10评测
忠实记录声音 索尼录音棒PCM-M10评测
来源:iMP3.net 
 
一、主机外观印象
        在数码录音笔行业,索尼一直有着颇深的造诣。08年底在国内上市的一款专业级录音棒产品PCM-D50以其专业的录音性能及优秀的回放能力折服了不少的玩家,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索尼录音棒产品的魅力。去年年底,索尼又为我们带来了旗下最新的专业级线性PCM录音棒PCM-M10。


  相对于前作D50,M10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外观,固定的内置麦克风取代了D50的可变角度式麦克风,机身的体积也变得更加的时尚,而且更小巧方便外出携带。功能上,M10去掉了D50上不常用的录音模式,但录音室标准的96KHz/24bit的WAV录音模式则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外观及功能的改变,让M10有了一个“微缩版D50”的美称。


PCM-M10参数一览

  黑、白、红三色机身可选;
  单色LCD显示屏,橙色背光显示;
  内置全指向电容式麦克风,灵敏度可调;
  支持录制WAV和MP3两种格式,多种录音模式;
  支持MP3、WMA、AAC、WAV格式的音乐播放;
  具备单曲一次、单曲重复、全部播放、随机播放等多种播放模式;
  两段重低音调节。


从外观上看来,M10与前作D50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只是个头小了一大截

  在国内发售的M10一共有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外观颜色,本次我们收到的是一台白色的样机,没有附带外包装,仅随机附赠了一条数据线和一个AC电源适配器。正式上市的机器应该会随机配送数据线、线控器、电池、挂绳等配件,并随机附赠一套Sound Forget Audio Studio 9音乐编辑软件。


送测样机附送数据线和AC电源适配器


  虽然索尼自家的Walkman产品早已进入了彩屏时代,但是其在录音笔上还是坚持使用单色的LCD屏,此次M10也不例外。单色的LCD显示屏辅以橙色的背光,再加上机身的复古造型和扎实做工,M10很有一种老式卡带机的感觉。


  正面下端是M10的操作区,M10在D50的基础上对按键布局重新做了调整,将文件夹、菜单、删除、A-B复读、屏幕显示几个按键单独作为了快捷键放置在屏幕下方,实际使用中的的确显得更方便。快捷键下方的圆形操作按键实际上是透明的,标识印制在按键的底部,不用担心会被磨掉。在工作时,REC/PLAY/PAUSE三个按键还会分别亮起红色/橙色/绿色的灯,即便在黑暗的环境里也能清楚的分辨出M10的工作状态。
 
二、机身细节及接口


  机身背面延续了索尼产品的一贯传统,上面印制了产品的型号及供电信息。在靠近机身的四角各有一个橡胶材质的脚垫,在平放时可以托起机身,避免背面被划花,从这里可以看出,索尼在细节方面考虑得还是很周到的。在背面的正中,M10还设置了一个脚架定位接口,长时间录制的话当然还是放到架子上比较稳当。


  背面的下部是M10的电池仓,按住防滑纹路向下轻轻划滑动即可打开电池仓盖。M10采用的是两节AA型电池(5号电池)供电,在不同的录音模式下,电池的续航时间会有所不同。在LPCM 96KHz/24bit WAV录音模式下,两节碱性电池可以提供约21小时的录音时间,而在44.1KHz/320K MP3录音模式下,则可提供大约28小时的录音时间。此外,M10还支持AA型充电电池供电,在系统设置菜单中可以选择相应电池的类型,以便准确的监测电池的剩余电量。


  作为一款专业的录音笔,M10在机身的顶部设置了两只角度不同的全指向电容式麦克风,虽然相比D50的可旋转式麦克风有所缩水,不过内藏式的麦克风倒是有效的缩小了机身体积。除了用内置的麦克风拾音外,M10还保留了麦克风及Line-in接口,可以外接专业麦克风或者外部音源进行录制。


  M10的底部设计比较简洁,这里设置有一个扬声器,当机器平放在桌面时不会挡住扬声器,保证外放的效果。不过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个扬声器的音量偏小,即便在安静的室内将音量开至最大也很难满足正常收听的需求,希望这只是工程样机的问题。在扬声器旁设置有一个挂绳孔,以M10的重量,挂在脖子上是不大可能了,但是挂一个手挽绳增加安全系数还是不错的。


  机身左侧接口密集的地方,绿色的是耳机/Line-out插孔,旁边是标准的Mini USB接口,可能是出于通用性考虑,索尼这次没有采用自家的接口,毕竟外出时需要传输资料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估计是出于同样的考虑,M10机身的记忆卡槽也能同时兼容索尼的M2记忆棒和更常见的Micro SD卡,最大可以支持16G的扩展卡。


  M10机身上还设置了一个3V的AC电源接口,在室内可以通过电源适配器直接供电以延长录音时间。在侧边上还可以看到两个不太显眼的按键,靠近顶部的按键是播放速度控制开关,下边长条形的按键则是音量调节按钮。
 
三、主机大小对比和保护套搭配


  右侧的机身相对左边的要显得简洁些,最显眼的不用说就是设计夸张的录音电平旋钮。靠近旋钮的是开关和锁定一体式按键,滑动式设计,相当有PSP开关键的感觉。蓝色的是M10的线控接口,使用过索尼磁带/CD随身听的朋友看到这个设计应该会觉得很亲切,不过可惜送测机器并没有附带线控,无法体验到这个线控的效果。


  M10的录音电平旋钮特写,旋钮在旋转过程中是平滑的,可以在录音时调节录音电平而不会产生噪音。右侧机身下方同样有两个按键,一个是麦克风灵敏度调节,另一个则是录音电平调节开关,调到自动的时候,用旋钮手动调节录音电平是无效的。


  M10的外观尺寸为62×114×21.8毫米,比一张信用卡大出不少,装入两节电池后重量达到了187克,拿在手里颇有分量。



  漂亮的主机自然要好好的保护,外出携带的时候保护套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配件。虽然索尼的官方配件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但是市面上也有不少不错的保护套可以与M10搭配。在这里小编为它选择的是莫凡的珠扣版绒布套,XXXL大小的保护套刚好能装下M10,合适度95%左右。
 
四、录音功能及操作说明


  M10的大屏幕显示内容丰富,再加上进入菜单后屏幕上会有明晰的操作指示,所以操作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不过有点儿美中不足的是按键的手感太硬。


  既然M10定位为专业的录音笔,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录音功能选项。进入功能菜单,我们能看到M10的“录音模式”提供了WAV和MP3两种格式供选择,其中WAV格式的录音规格最高为LPCM 96KHz/24bit,而MP3格式的规格最高为44.1KHz/320Kbps,与此前的D50保持一致,在实际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在播放器的停止状态下按REC(录音)键,REC和PAUSE按键会同时亮起,此时M10进入录音待机状态。M10的录音分为自动及手动两种模式,其中自动录音的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将机身右侧的录音电平钮设为自动(AUTO)即可,主机会自动调整输入的电平,比较适合新手使用。在自动模式下,可以调节的参数就是机身右侧的麦克风的灵敏度和菜单中的LCF选项,LCF选项的作用是过滤掉部分特定频段的信号以保证录音效果,如汽车发动机、电子设备的高频噪音等。


手动录音需要注意屏幕上方的峰值电平指示灯

  将机身右下角的录音电平选择钮拨动到MANUAL(手动)即可进入到手动模式,相对来说,手动录音需要一定的经验。调节好麦克风灵敏度之后,需要观察屏幕上的录音音量表及屏幕上方的尖峰音量指示灯,手动调整录音等级,防止声音过大或过小,以达到最满意的录音品质。在设置的详细菜单里,M10还提供了一个防止声音失真的LIMITER选项,该选项仅在在手动录音模式下生效,开启后过大的声音会自动调整为最大输入音量,防止声音失真。不过如果输入的音量超过了-12dB,这一功能就会失效。


  此外,M10还提供了预先录音功能,可以在真正对音源开始录音之前,先录制约5秒的录音。在采访录音或户外录音时,利用此功能可以避免错过开始录音的机会。
 
五、录音及回放效果

  录音笔的删除功能自然会比较常用,通过屏幕下方的“删除(DELECT)”快捷键可以方便的将文件删除,而文件保护选项则可以防止文件被误删。

  除了专业的录音功能之外,M10的前作D50因其不俗的回放能力而被发烧友所喜爱,因此与D50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M10的声音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此次测试的重点,首先是例行客观音频测试。

客观音频测试:

  1.有损压缩音乐格式测试:

  MPEG-1 Layer3(8KHz~44.1KHz、8Kbps~320Kbps CBR):可播放
  MPEG-1 Layer3(44.1KHz~48KHz、73Kbps~270Kbps VBR):可播放
  Windows Media Audio 9(8KHz~44.1KHz、5Kbps~320Kbps CBR):可播放
  Windows Media Audio 9(44.1KHz~48KHz、65Kbps~310Kbps VBR):可播放
  OGG Vorbis(44.1KHz~48KHz、45Kbps~500Kbps Q-1~Q10):不支持
  苹果iTunes压缩的AAC编码.m4a格式文件(44.1KHz、Average 129Kbps):可播放

  2.无损压缩音乐格式测试:

  JetAudio转换的FLAC格式文件(44.1KHz、Average 1001Kbps):不支持
  Windows Media Audio 9 Lossless(44.1KHz、Max 4677Kbps、Average 827Kbps):不支持
  PCM编码原生WAV格式文件(44.1KHz、Average 1411.2Kbps):可播放
  Monkey’s Audio压缩的APE格式单个曲目(44.1KHz、Average 874Kbps):不支持
  Monkey’s Audio压缩的APE格式专辑(44.1KHz、Average 926Kbps):不支持

  3.左右声道测试:

  经测试,M10左右声道输出正常,且不存在耳朵可闻的串音问题。

  4.底噪测试:

  测试中将播放器音量调到最大,播放“iMP3底噪测试文件”,多次暂停播放并试听耳机声音的变化,发现M10有轻微的底噪声。
六、音乐播放、USB速度测试及总结


  M10的屏幕尺寸并不小,所以在播放时显示的信息还是比较丰富的,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歌曲名、歌手、录音状态(自动还是手动)、剩余录音时间、电池、播放歌曲目录及歌文件名、格式等内容,不过并不支持歌词同步显示。


  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播放器产品,不过M10也提供了全部播放、一曲循环等几种播放模式。音效里提供的两段重低音调节虽不能与Walkman产品上的Clear Bass相比,不过实际效果还是不错的,看上去也很有索尼老卡带机的感觉。

主观听感:

  在这个环节里,小编选取了一些常听或是比较熟悉的测试曲目,测试曲目全部为WAV或320K的MP3文件,播放器的音效全部关闭。

  首先登场的是《鼓诗》这首曲目,M10在播放这首曲目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鼓声结实,但收得比较紧,有点放不开的感觉;低频弹性不错,但收得比较快,很难感受到每次重击过后的鼓皮的余震。曲目的后半段鼓点起落明晰,轻、重、缓、急各不同的鼓声错落有致,声音并不粘连。总的说来,M10的低频有着不错的质感和下潜,至于低频的量恐怕这个就要因人而异了。

  人声部分小编首先选择的是Westlife的《Solead》、《When you tell me you love me》这两首曲目。索尼的机器一向都以优异的人声表现见长,这次的M10也不例外。不过与Walkman系列播放器的略有修饰声音不同,M10的声音表现比较忠实于还原,厚实但不贴耳人声,辅以优秀的细节表现能力,无论是《Solead》里的孤独感还是《When you tell me you love me》里高亢清亮的女高音,M10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可以说在人声表现这一环节中,M10的表现令人比较满意。

  此外,在听音过程中,小编还试听了一首现场版的《很爱很爱你》,在这首歌曲中可以感觉到M10对于声音的定位能力与细节的捕捉能力很不错,不但可以感觉到歌手在舞台上位置的变化,不同位置上的观众欢呼声也能够清晰的分辨。

  高频部分,小编我首先选取了《高山流水》、《步步高》两首传统的中国古筝曲目来测试M10的高频表现。M10高频给人的感觉首先便是亮,高频顺滑,延伸度优秀,古筝的声音通透飘逸,再加上不错的声场和高解析力,M10可以说把这两首中式古典的雅韵演绎得有模有样,非常的耐听。



  最后再看看M10的设置选项。需要注意的是,菜单中的“详细菜单”选项在播放器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容并不相同,只有当播放器处于停止播放状态下,“详细菜单”里显示的才是完整的设置菜单,此时可以对播放器的时间日期、背光时间、语言、供电等选项进行设置。

  

  经软件测试,M10的最高随机写入速度为3,383KB/秒,最高随机读取速度为4,208KB/秒,速度在播放器产品中属于中等水平。考虑到LPCM 96KHz/24bit规格录制的文件体积比较大,建议采用扩展卡来进行录音及文件传输。

  作为索尼在中国大陆发售的第二款专业型录音笔,M10这款面向于更年轻群体的产品牺牲了部分的性能换取了更小的体积、更时尚的外观。从索尼对这款产品的定位来看,无疑这些改变是成功的。而从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M10精简掉的只是部分不常用的功能,优秀的录音及回放效果得到了保留,而且简化的操作也让初次接触产品的用户能更快的上手。综合各方面表现来看,M10算得上是一款不错的录音棒产品,如果说有什么阻碍这款产品的流行的话,那恐怕就是其2699元的售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ONY PCM
免费的录音机软件推荐 10款好用的电脑录音机软件任你挑
【图】DVD Audio光盘制作方法图文详解
【图】[技术帖]完全解析DTS以及思锐DTS讨论,DTS Audio DVD教程更新完毕
常见音频格式有哪些 - 入门、初级器材 - 技术互动区 - 捌零音乐论坛 -聆听动人旋律 ...
WAV、MP3格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