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绪通宝宝河局紫铜夹铅打制母钱工艺考

翻砂铸钱是我国古代铸钱的主要方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一直到清末打制钱的出现,翻砂铸钱才告一段落。翻砂铸钱的大概流程是,先制作雕母,用雕母翻砂制出母钱,再用母钱翻砂制出子钱,最后对子钱修整。整个流程比较繁琐,特别是雕母的制作,费时又费力。清代光绪晚期,机制币虽然已经开始普及,但常规的制钱还在铸造,户部造币总厂为了提高效率,推陈出新,机制币的工艺用在了铸币工艺上,这时期出现了一种机制打制贴合母钱。具体做法是,先刻出钱币正反两面的钢制阴模,然后用机制币的方法打制出来,再把正反两面用锡铅粘合起来,修整边缘和穿口,用这种制作出来的钱作母钱来翻子钱。这样省去了制作雕母的过程,母钱也直接打制后正反两面粘合,相比传统的翻砂铸钱,这种工艺省力不少。翻砂向机制币过度时期的产物,罕见!

一.天津机器局

同治年间,清廷派崇厚在天津开办了天津机器局,清光绪初年,清政府只铸行了当十光绪重宝,九年(1883年)规定枚重两钱六分.十二年(1886年)九月,天津机器局在向英国购买了造币机器后,成立了天津机器铸钱局,并从日本买回洋铜以机器制造方孔制钱,李鸿章在其属下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内设新钱局宝津局,十三年(1887年)率先鼓铸一文制钱,后并用机器铸机制币.宝津局先后购进国外先进造币设备,聘用外国技师,不久,就形成国内一流的造币生产线。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天津,公开行抢三天,宝津局被洗劫一空,自此荒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周学熙筹办北洋银元局,仍沿用着宝津局的铸币设备.北洋银元局后来发展成户部造币总厂,归中央直属管辖,后又将直隶、湖北、江宁、福建、广东、奉天、河南、四川、云南九省的造币厂划归到天津总厂管辖,总厂由此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技术最先进的造币厂.可见宝津局在我国货币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二.宝津局

宝津局铸钱之初,每文重一钱,换算成现在的量制,约是3.72克(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光绪十四年(1888年),宝津局正式开铸机制币,每文亦重一钱.鼓铸一文制钱本就亏损,然机器铸币比翻砂铸钱亏赔更多,故机制币时铸时停.为减少亏损,翻砂制钱和机制钱同时从每文一钱(约3.72克)减重为八分(约2.98克),后翻砂制钱又减为七分(约2.6克),到最后的减重便无法可依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宝津局自1886年创立到1900年停铸,短短十四年的时间,但却如昙花一现般绚丽多彩。

三.宝津局铸币工艺

许多泉友认为宝津局有二种铸钱工艺:一种是传统翻砂铸钱工艺,另一种是近代机器铸钱工艺。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宝津局是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在其下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内设立的,作为一个新局,宝津局在设立之初,就很注意铸钱工艺上的改良,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铸钱设备。宝津局于铸钱工艺上的改陈推新,在当时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之下,是必然的。雕母铸钱体系是清朝最主要的铸钱工艺体系,是清钱铸造的根本。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发现过真正的宝津局雕母,宝津局制钱铸量不小,照常理来说,是不应该没有雕母出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宝津局是不是改进了雕母铸钱体系?事实上,这种推断是正确的。经过观察大量的宝津大样发现,此版铸造的普遍精美,钱面光洁度比它局光绪制钱要好很多,这与其它清朝传统翻砂铸造的值钱有很大不同。就此可以初步推断,宝津局在设立之初就改进了雕母翻砂的工艺体系。

图源:天眷堂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面、背改范是一种传统铸钱工艺,改范钱在五代时期就大量出现了。上图中的这枚祺祥同治合背母钱也是贴合工艺,取祺祥母钱和同治母钱各一枚,磨去背面,用铆钉钉在一起制成一枚母钱。一般来说,翻砂法制作一枚合背钱大概有以下三种方法: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先雕刻出雕母,再翻砂出母钱,用母钱翻子钱。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可被公认的雕母和母钱。

2.翻砂时各取两种母钱一枚,分别印出两个面模,再合模铸子钱。这个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容易造成错范等现象。

3.各取两枚母钱,磨去背面,再铆在一起制成一枚合背母钱,以此母钱来翻砂铸子钱。

综合来看,第三种的贴合母钱最为省事,而且合背钱大多数为戏铸,没有进呈审核环节,所以贴合母钱这种方法应该是制作合背合面钱的主要工艺。

宝津局会不会用机制币做母去翻砂铸钱?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机器铸钱虽是宝津局铸钱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宝津机制币中,除了大字一版外,其它版式的机制币机器冲压力较小,字口都比较浅(如下图),不具备翻砂的条件,而且也没有和机制币版式完全相同的翻砂制钱出现。

△ 网络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下面这个为光绪宝津铸造贴合母钱,黄铜,可证两边之铜片并非打制,而是翻砂两面,后来粘合而成.(原为台湾陈鸿禧旧物,录于<清钱珍稀四百种>,后被李共青老师所得,目前为少泉藏品)

改范具体的工艺流程,现在已无从确切了解,但改范工艺在宝津局铸钱中被大量的引用,也可作为宝津局未用雕母铸钱的另一佐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析为当时工匠为了追求效率,一个雕母铸造出来母钱之后,把一面磨平,面背可以轮换使用,从而出现多个版式。但雕刻雕母代价太高,而宝津局于铸钱工艺上的创新,为了解决机制币压制字口较浅的问题,使用钢模用液压机器压制比较软的紫铜薄片,相对字体会比较高挺,从而比较容易制造出多种版式的机制母钱。(下图为压制紫铜母钱面和背的钢模)

△ 图源:古泉园地论坛

分别打打制出来面和背,再进行用熔点较低的铅粘合,(下图为单面打制母古泉园地铁猴子藏品)

打制母原理类似于机制母钱,它的成型原理大致是:准备好的铜薄片,用钢模将两薄片是间加铅片(上下为薄紫铜片,中间加铅片,较软,容易成形)压制成型,较厚重的钱币还会在中间夹块铅饼,起到固定作用,使钱币结实。

△ 网络图

清代“光绪通宝”宝津局小平红铜机打夹心母钱一枚,直径24.3mm,厚1.3mm,存世仅数枚,极为罕见,海外藏家旧藏,极美品,成交价52440元。

光绪时期的这种机制贴合母钱,所见有宝河,宝津,宝蓟等局,其中宝河局稍多,其他均少见。

四.宝河局工艺

清代光绪晚期,机制币虽然已经开始普及,但常规的制钱还在铸造,前面提到河南划归到天津总厂管辖,宝河局的钱币由宝津局代铸,所以母钱使用的是宝津局的紫铜夹铅打制母工艺。具体做法是,先刻出钱币正反两面的反字钢阴模,然后用机制币的方法打制出来,再把正反两面用锡铅粘合起来,修整边缘和穿口,用这种制作出来的钱作母钱来翻子钱。这样省去了制作雕母的过程,母钱也直接打制后正反两面粘合,相比传统的翻砂铸钱,此类母钱的优点在于:将雕母和母钱的两道工序合二为一,节省成本与时间。

分析光绪河津手,面文类宝津,当为早期在宝津局代铸,铸造时间短,存世较少。(如下图)

△ 上海崇源2014秋季拍品

△ 网络图

△ 少泉 藏品

正常楷书的面文,分析在宝津局代铸,加工和运输成本较高,宝河局的工匠在宝津局技术学习成熟后,母钱在宝津局所供,子钱在开封所铸,存世量较大。

△ 少泉 藏品

△ 笨笨 藏品

(上为宝河局光绪通宝紫铜包铅打制母钱)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光绪通宝宝河局铸币,早期为宝津局代铸,后期在宝河局铸造,母钱在宝津局所造,工艺为特有的机制紫铜包铅粘合母钱工艺。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八日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天津机器局

2.少泉:试论宝津局制钱及其代铸它局制钱之渊源

3.李小俊:宝河局母钱工艺

4.中国古玩网:清钱打制母与机制母

5.图片来自网上泉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谈清代制钱中的几个问题
难得一见的清代机制母钱
试探清代铸钱工艺及祖钱、样钱、母钱的内在价值
古钱币囤积投资哪个比较好
母钱的另一种形态——贴合母钱
同治、光绪当十雕母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