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朱棣最宝贵的遗产是对战法战术的革新

公元1402年,北元势力正式分裂成鞑靼部和瓦剌部。由于漠北草原没有一个能够号令全蒙古的大汗,鞑靼和瓦剌两部经常相互攻杀。这不仅使残元势力在较长时间内无暇南下骚扰、劫掠明帝国北方边境,还导致大量北元残卒归附明帝国。一时间,明帝国的北疆边防压力大为减轻。而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帝朱棣,正雄心勃勃地经营着帝国的边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积极加强与漠北蒙古诸部的和平关系,屡遣中官(宦官)海童出使漠北蒙古,并通过在明蒙边境设立马市,进行互市,与之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商贸联系,由此将漠北蒙古诸部纳入明帝国的朝贡体系,促成了塞北内外出现难得的平静。

然而,好景不长。永乐六年(1408年),北元嫡裔坤帖木儿的亲弟本雅失里继承蒙古可汗之位后,明蒙之间短暂的和平迅速被打破。新汗本雅失里自恃为蒙古黄金家族的嫡亲血脉,妄图恢复元朝的无上荣光,一再拒绝明廷的和平招谕。最终引发双方战争的事件是永乐七年(1409年)本雅失里擅杀明朝使臣郭骥。这一充满蔑视和敌意的举动,使朱棣一改对鞑靼的温和招抚,1个月后即派大将丘福统军10万北伐鞑靼。不料,丘福轻敌冒进,中了本雅失里的诱敌之计,丘福等将领及一千余明军在今克鲁伦河南岸全军覆没。败绩传来,朱棣深感丧师之耻,决计亲征蒙古,从此开启了他在14年的跨度里,对蒙古发动5次旨在廓清漠北的远征讨伐战役。

与后来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不同,朱棣有理由相信自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军事统帅。早年尚是燕王的朱棣,就曾两次亲自带兵远征蒙古,从此威震朔漠;靖难时更是仅凭北平一隅,颠覆整个大明朝廷,期间留下的无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天赋和指挥艺术。

朱棣画像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军事家,朱棣在对付蒙古人方面早已成竹在胸。

蒙古人作战以骑兵为主,而以骑兵起家的朱棣,深知对付骑兵的最好方法就是“以骑制骑”。要想组织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前提是有足够的战马。为此,朱棣不仅在陕西、甘肃、北京、辽东四个都司设立苑马司,还鼓励民间饲养战马,并从蒙古、朝鲜、琉球甚至远及中亚大量购进优良战马。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据黄仁宇先生在其著作《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对《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所做的统计,到永乐末年,全国军马数量达到惊人的173万匹。纵观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这个数字算是空前绝后。难怪明史学者马渭源先生会惊叹道:“这是何等强大的军事帝国啊!”

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朱棣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是对战法战术的革新,诚如黄如一先生所言:“(朱棣)不愧为军事史上从古典时代向近现代转变的一代战神。”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神机营的创建。神机营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火器纵队。据《明史·志第六十八》记载:“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关于神机营设立的时间,史学界多年来争论不休,一般认为至少早于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远征蒙古之役,比西方最早成建制的独立火器部队早了一个世纪。

《明史》上的记载很容易使人们误解神机营所用火器学自安南,实际上,在洪武年间明军就已经在战场上投入大量火器,例如朱元璋的吉庆之战、平陈友谅及平张士诚的战役中都有关于明军使用火器的记载。朱元璋还于洪武十三年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准备火铳的铳手占到明军编制的10%。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馆的洪武十年(1377年)建造的大铁炮,全长1米,口径达21厘米,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的重型火炮。这充分显示了明朝领先世界的火器制造技术。

到了永乐年间,明军在征服安南的过程中,见识到了镇守云南的沐英所制的神机炮,并将此技术带回京城,朱棣据此而建神机营,并非所谓明朝火炮依靠安南“进口”而来。由此,在永乐年间,中国火器发展史又迎来一个高峰,发展出繁多的种类,有单眼铳、手把铳、盏口铳、碗口铳、大小将军筒、一窝蜂、神机箭等等。特别是对克制蒙古骑兵有奇效的手铳,不仅得到大规模生产,其作战效能也比朱元璋时期大为提高。

永乐手铳在药室的火门外,加铸了一个长方形的曲面活动盖,以防止风雨侵入药室。不仅如此,还增加了木马子。这是在药室中装填火药后,可以夯实火药的附件,火药更为紧密封闭,则极大地增加了火铳的威力和射程。根据《明代火器研究》编录,永乐年间建造的八面神威炮射程可远至155~310米;无敌竹将军炮平放时射程为310米,架放时可达1085~1240米;改进版大将军炮,射程在2146~2682米之遥。史书记载,其“神机铳”发射的箭矢,“一矢可洞穿两人”,无论是射程还是破甲能力都远远超过蒙古骑兵携带的弓箭。

对蒙作战经验丰富的永乐皇帝清楚地知道蒙古人拥有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其在快速冲锋时能够产生巨大的压力,神机营即为挫骑兵锐气所设。为了应付日益繁重的对外战争,朱棣增设兵仗、军器二局,大大提高了火器的制造数量。如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命兵仗局造铳一万七百,(神机)箭十有二万五千,备御边之用”(《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十四》)。这只是实录中的记载,实际所造火器远超此数。

早期火器有个巨大的缺点:火药装填速度太慢。士兵在手持火铳射击敌人时,装填弹药就得花去一两分钟,待第二轮射击时,蒙古骑兵早已冲到跟前。不过,这个问题,早在洪武二十三年沐英平定云南思伦发时,已得到初步解决。沐英发明了火铳叠阵轮番射击,即闻名遐迩的“三段击”。其具体步骤是将持铳士兵分成三排,第一排射击完毕后,退至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排持铳士兵射击,这样交替循环射击,形成密集火力,使原先的射击效率提高数倍。

然而,即使如此,在面对行动快速的蒙古骑兵时,射击速度还是不够。朱棣与将领们发挥集体智慧,发明了“束伍法”,也就是著名的“永乐枪阵”。

神机队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五人、长刀十人、药桶四人、神机枪三十三人。遇敌,牌居前;五刀居左,五刀居右;神机枪前十一人放枪,中十一人转枪,后十一人装药,隔一人放一枪,先放六枪,余五枪备敌进退,前放枪者即转空枪于中,中转饱枪于前、转空枪于后装药。更迭而放,次第而转。擅滥放者,队长诛之;装药转枪怠慢不如法者,队副诛之。如此,则枪不绝声,对无坚阵。

弓箭队亦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十人、长枪十人、长刀十人、弓箭二十二人。遇敌列队,牌居前;弓箭两行,前行射多手疲,后行代射;五枪五刀居左,五枪五刀居右。如贼突入,则牌迎马而前枪左右刺击,弓箭迭射,虽贼猛马健,进无不毙矣。

马队每队亦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其余枪叉刀斧随其所用长器十人、杂兵二人、弓箭四十二人。如敌退却,马即追袭,冲突往来,出奇制胜,巧在临时,不敢预定。

此乃束伍法大略也。(李贤等《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三》)

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神机营中不全是火器部队,而是配备了使用冷兵器的弓箭队、骑兵队及长牌手、长刀手等旗军的“冷热混合部队”。弓箭队与火器部队交替射击,可弥补早期火器射击效率低的弱点。

作战时,神机营迅速摆开战斗阵形。长牌手位于本队最前端,将长牌立于地上,负责本队所有人的安全防御,主要防止蒙古骑兵冲破阵形。长刀手持长刀,站在本队左右两侧,负责保护火铳手的侧翼安全,这样中间的火铳手可以从容施展“三段击”,专门负责射击。骑兵队则是在保护火器部队不受蒙古骑兵砍杀的同时,追击败逃或撤退的蒙古骑兵,扩大战果。还有专门负责搬运火药桶和管理火药的后勤兵。神机营纪律严明,队长若发现他们有擅自行动或滥放火铳者,有权当场就地正法。

据《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四十二》记载的永乐时神机营编制:“神机营设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中军十五司及随驾马队官军”,可以看出依旧延靖难五军而设。

永乐枪阵阵形严密、结构科学,体现了古代中国高度系统化的热兵器战法,强调火器兵、骑兵、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即持盾步兵居阵前,主力火器部队居主阵中央,骑兵分列其两翼,步兵军团居后。明代前期,永乐枪阵在战场上屡败强敌,创造了冷兵器所达不到的非凡成就。

不仅如此,朱棣还将神机营与五军营、三千营联合,创建了京军三大营,是明军中的精锐,直接归皇帝管辖。其中,三千营早期由塞北投降的3000名蒙古骑兵组成,后来军队人数远远超过3000,主体也转变为蒙古骑兵和从内陆各省抽调而来的精锐汉军骑兵混合组成。五军营分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也是从各地选练精锐步骑,一般充当攻击敌军的主力。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乐大帝的神机营战术真是三段击的始祖吗?
规模达数万人之众,明朝的“神机营”,到底是种什么部队?
蒙古铁骑只会弯弓射大雕?用火枪重创清军 打死康熙国舅
准噶尔汗国凭什么和清军死磕半个多世纪?
蒙古骑兵为何能所向无敌,他们都用什么武器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最强弓弩,第一实至名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