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背总发凉是阳气少了,一个中成药补上就好了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后背总是凉嗖嗖的,首先要排除受寒感冒引起的,排除这种情况,那就要考虑阳气不足的原因。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肾的阳气不足,一种是心的阳气不足,今天重点介绍第二种。

我们看大自然中最大的阳气之源是什么?是太阳。可以说太阳的光芒无处不到,心阳就好比太阳,所以能温煦后背。心阳不足,有一个中成药叫参附强心丸。

参附强心丸:人参、制附子、猪苓、大黄、桑白皮、葶苈子

人参补心气,补气的中药里,人参、黄芪、党参都是比较不错的,非常适合疲劳乏力,做事提不起精神的人。为什么要补气?因为气本身也有阳的属性,气虚变严重了,就变成了阳虚,所以气虚和阳虚的人身上都会有发凉的感觉,有的是手脚凉,有的是小腹凉,有的则是后背凉,或者这几种情况兼而有之,只不过当阳虚发生时,感觉会更加强烈。

从气虚到阳虚,到了这个阶段,说明气真的是不够用了,所以这里用了补气非常厉害的人参,人参有一个作用,是普通中药望尘莫及的,人参可以强心,在心功能衰竭的时候,给心脏提供动能,促进心脏跳动。这一点从这个中成药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而人参强心的作用正是通过补气来完成的。

附子辛热,能够温阳,振奋阳气。附子通常认为是入肾的,东汉时期,有一位中医大夫叫张仲景,后世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很喜欢用附子,同时也非常善用附子,在遇到肾阳不足的病人时,附子就是温肾助阳的不二之选。除了入肾,附子也能入心,振奋心阳,用于上焦阳气不足。当心阳下行,就能把阴寒散开,把温热之气带到后背。

再往下看,阳气不足,血液运行不畅,大黄活血祛瘀,速度非常之快。

又说血不利则为水,血也是水,血液中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是水,于是又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水液运行不畅。当水液积在上焦胸肺,也会遮蔽心阳,使心阳越发的微弱。

于是又用了些利水的药,用葶苈子、猪苓、桑白皮,三味药作用在胸肺,把上焦的水液引入膀胱,在大量排尿之后,这些水液也就随着排出去了。这里面葶苈子性质比较峻猛,称得上是一味猛药。桑白皮主降,可以把水液往下降。猪苓的功效则类似于茯苓,二者皆为甘淡之物,但猪苓利水的作用更为强大。

如果后背凉的同时,还老容易胸闷,容易心慌、心悸,这个药就非常合适。

下面分享一个适合代茶饮用的方子:黄芪9克、肉桂2克、人参或党参3克、炙甘草3克,方子叫保元汤。

前面提到,气虚和阳虚的人身上都会有发凉的感觉,用黄芪、人参补气,肉桂温阳,肉桂同附子一样,不仅入脾肾二经,还能入心经,把心脏的阳气也振奋起来,炙甘草补脾和胃。

一共四味药,用沸水冲泡,稍微冷却一会儿就可以喝了,不管你是心阳不足还是肾阳不足,都可以拿来补一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背总发凉的朋友们请注意,这是阳气在报警!快来找这个中成药!
四种虚弱体质的中医养生方法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及其他
腰腿寒,后背凉?送你3个中成药,强肾补脾,阳足寿更长
后背总发凉是阳气不足了,一个中成药补补,后背又热回来了
一个中成药,能治脾肾阳虚,也能治疗泄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